近日有網友發現楊麗萍在社交網站發的視頻下面有這樣一個留言:
不生孩子就是女人最大的失敗?這條留言點讚上萬,關鍵是居然還有這麼多人認同這個觀點。
消息一出戚薇立馬發文回懟了這位網友:
都2020年了,還有女人把自己當成生育工具,也挺可悲的。
李若彤也髮長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沒想到網友這麼閒,每天都有人去問她為什麼不結婚。女人結不結婚,生不生育都是自己的權力,沒有對錯,也無關是否幸福。
楊麗萍也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
她曾經在採訪中也曾這樣說過:
楊麗萍為了她熱愛的舞蹈事業,一直保持身材,放棄美食,她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但這是她的選擇,她自己認為過得好,便可以。
一個能因自己而幸福而悲傷的人,才不枉在人間走一遭。
亦舒曾說:無論做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那就毫無怨言。
女人從男人的附屬品,到被承認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人格,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權力,是經過了數代人的努力才獲得的。
只是有的人被腐舊的思想被禁錮久了,就以為那些被迫做的事是正確的,給你自由行駛自己權利的時候,反而不願接受。
總有這樣那樣的聲音在傳遞一些恐嚇訊息給我們:
你不結婚,不生孩子,老了誰來管你,死了都沒人收屍。
結婚不生孩子,那你結婚幹嗎?
你看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最後都離婚了,沒有孩子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
還不生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行?
孩子做錯了什麼,要成為你不幸生活的擋箭牌!
生活幸不幸福從來都不是因為孩子,而是因為你自己,自己認為快樂便快樂,自己認為幸福就是幸福。
中國很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總覺得自己人生已經沒有什麼盼頭了,一輩子就這樣了,我想讀研沒機會了,我想學舞蹈沒有時間了,我想賺很多很多的錢,但是我辦不到了。
所以我的孩子就是我唯一的希望,我必須好好培養她,讓她讀到博士,讓她成為舞蹈家,讓她繼承我所有沒有完成的願望,我吃再多的苦也不要緊,孩子能出人頭地就好,然後等我老了,就指望著孩子給我養老。
這應是很多家長的心聲,對於她們來說,孩子就是一切,他們的生活中早已經沒有了自己。
前段時間,有個15歲小女孩弒母的案子,大家還記得嗎?
律師媽媽離異後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為了孩子放棄出差,為了孩子放棄愛情,只要孩子想要的東西都儘量滿足,在外人眼中絕對是個好媽媽。
可就這麼一個「好媽媽」,卻被自己的孩子討厭著, 能不讓人反思嗎?
她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要求嚴格,這其實是對孩子進行一種情感「虐待」。
如果你也對孩子說過這些話,那你要記得多關心孩子:
「現在媽媽就只有你了」
「你是媽媽最大的希望」
「媽媽要不是為了你早和你爸離了「
「你都不聽媽媽的話,我看我就死了算了」···
為孩子犧牲自己,把孩子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幸福,可孩子並不快樂,甚至是厭惡。
只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懂得如何愛他人。
前幾天網上有個視頻火了:
一個小女孩高興的跑回來和媽媽說:
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從倒數第一考到了倒數第二,壞消息是還是沒有及格。
小女孩在說的過程中洋溢著喜悅的表情,足以證明她對自己名次的上升還是感到非常滿意的。
她的媽媽也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她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好。
紀伯倫曾寫的 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雖因你們而出生,但他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們自己。
作為家長,能給予孩子的不是你的想法,而是你的愛。
很多人以為只要不打孩子,讓孩子吃飽穿暖,就不存在讓孩子受到傷害,而實際上傷害孩子最多的就是父母自己。
心理學家把虐待分為四個方面:身體虐待,忽視,性虐待,情感虐待。
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就不用和大家解釋了,忽視和情感虐待才是傷害孩子最大的元兇。
忽視包括不能滿足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如吃飯、生病、安全的監督等。
孩子餓了得讓她吃飯,孩子生病了得帶他去治病,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情感虐待是讓孩子在行為、認知和情緒方面產生一些心理的障礙。
例如孩子受欺負了回來向你告狀,結果你說:
為什麼別的孩子沒有受欺負,就單單你受欺負了。
「作業還沒做完,怎麼天天就想著玩呢!」
「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賣了,不要你了!」
「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
家長的這些話基本都包含了拒絕、恐嚇、孤立和貶低孩子,這都是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虐待,會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
所以別以為讓自己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滿足她的一切願望,他就是幸福的。
如何才能讓孩子感到更幸福,你可以這樣做:
1、愛別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別把幸福的壓力強加給孩子身上,要以自我感受幸福為主,用自己的幸福感感染給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幸福。
2、培養自己一些興趣愛好,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以身作則的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
3、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用命令、恐嚇、威脅的口吻說話,學會尊重孩子。
生活沒有規定你必須活成什麼樣,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都是你的自由。
但是孩子出生後,她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他們的自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楊麗萍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她就是幸福的。
如果是你,你會為了夢想不生孩子嗎?
作者:糾糾,分享情感、人物、名人故事。願用文字溫暖你的心。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