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常識」農產品質量新名片——合格證制度

2021-01-11 瀟湘晨報

從2019年12月全國試行到現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已在全國試行近一年。12月11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現場會在江蘇召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強調,要以一抓到底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合格證制度全面試行工作,確保取得如期目標,推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那麼,目前合格證制度試行進展如何?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今年1月29日,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封城一周,急缺新鮮蔬菜之際,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蔬菜種植戶肖堯的種植基地開出了四川省第一張新版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帶證的27噸蘿蔔連夜發往武漢火神山醫院,支援武漢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肖堯基地的蔬菜除供應遂寧市主城區及周邊縣區外,還遠銷北京、河北、湖北等省(市),成了市場的「搶手貨」。

合格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新名片」,是農產品的「健康碼」。從2016年7月六省試行到2019年12月全國試行,一盤棋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新變化,強化自控自檢措施,壓實了生產者的主體責任;將監管重心從後端檢測前移到生產過程指導和服務,提升了基層監管的針對性;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點多面廣、「人盯人」的難點,實現「一證」全程監管;促進了農產品銷量和價格的提高。

目前,全國2760個涉農縣均開展了試行工作,試行範圍內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35%,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670.47萬噸。

一諾千金 為農產品保安全

近年來,違法違規使用農藥獸藥等行為仍然存在,面對小農戶、大市場、多品種、廣區域的農產品生產經營特點,用「人盯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已然行不通,加快探索建立新的更科學更完善的監管制度尤為急迫。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應運而生。事實上,早在2016年7月,農業農村部在浙江等六省部署開展合格證試點,從制度設計和實踐操作上探索印證了合格證制度的可行性。2019年12月17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在全國範圍試行。

合格證創新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作為農產品產供銷信息載體,每一張合格證上都有生產者自控自檢的合格承諾和產品的溯源信息,實現農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查,倒逼生產主體、收購主體從「產出來」一側加強質量安全內部控制和誠信自律,生產出更多安全、合格的農產品。

合格證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是生產者的「承諾書」。有了這份承諾書,合格證農產品知名度也明顯提升,優質優價逐漸顯現。 推進合格證,監管不放鬆。在全國,各地將合格證納入日常巡查檢查內容,既要檢查生產者是否按要求開具並出具合格證,又要核查合格證的真實性,嚴防虛假開具、承諾與抽檢結果不符等行為,對於承諾合格而抽檢不合格的,將嚴懲重處,納入信用管理,實施聯合懲戒。

市場查驗 倒逼生產者把好「產出關」

合格證不僅是生產者對消費者的一份承諾,也成為生產者打開市場的「金鑰匙」。同時,越來越多的批發端、零售端查驗合格證,倒逼更多的生產者開具合格證。未來,批發市場索要合格證將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在全國,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了與市場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實現合格證制度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在現場會上表示,協會及會員單位將逐步引導市場主體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索取查看機制,分級分層對經銷商開展宣講培訓,並鼓勵銷區批發市場與產區共建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協同開展合格證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化建設。

抓大帶小 讓更多主體開具合格證

合格證制度在試行主體上「抓大帶小」,即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產品上市時要出具合格證,同時鼓勵小農戶參與試行。全國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完善種植養殖生產者名錄資料庫,包括生產者名稱、地址、品種等信息,確保試行範圍規定主體全覆蓋。

目前,合格證制度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國試行範圍內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35%,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670.47萬噸。在政府部門的強力推動和合格證效益充分顯現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主體主動加入合格證隊伍。

在合格證制度這項新制度推動下,我國正逐步形成自我承諾(自律)、行業監管(國律)、消費者或市場對生產者的倒逼(他律)相結合,協同發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新格局。相信,未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來源: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
    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為推動食用農產品生產者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探索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農業農村部決定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 順德區農業農村局全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從源頭把好農產品...
    阿安所言的「新證」正是「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按照佛山市農業農村局統一要求,從今年9月1日起,順德已在全區範圍內停止使用「淡水鮮活食用水產品產地證明(標識)」,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指借鑑工業品合格證管理模式,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開具的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從而實現農產品「合格上市、帶證銷售」。
  • 通化市大力推進實施試行人參初級產品合格證制度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實施人參初級產品合格證(檢驗報告)制度(試行)的通知》要求,通化市農業農村局制定《通化市試行人參初級產品合格證(檢驗報告)制度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工作組,迅速行動,切實把試行人參初級產品合格證工作落到實處。
  • 方曉華:貫徹新發展理念 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十三五」期間,全國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守住了安全底線。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持續提高。標準制修訂步伐加快,每年新制定標準1000項,農獸藥殘留標準總數達到10068項,基本覆蓋我國大宗農產品和常用農獸藥品種。
  •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與
    為強化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農村扶持政策掛鈎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浙農質發〔2020〕14號)等文件,制定本實施細則。
  • 船山區農業農村局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
    近日,為進一步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增強公眾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營造人人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船山區農業農村局在農貿市場、超市、生產基地通過集中發放宣傳單頁、入戶宣傳等形式積極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
  • 農產品質量可一「碼」追溯 「四個最嚴」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產品附證上市,正是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通過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指導生產主體建立追溯體系,擴大追溯面,督促已建立追溯體系的主體正常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生產的農產品實行貼碼上市。」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偉表示。
  • 大荔農產品帶上安全「身份證」「走南闖北」
    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大荔縣荔盛紅蘿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紅蘿蔔,在上市之前都要送到縣農檢中心進行檢測,並將生成的追溯二維碼加貼在外銷紅蘿蔔包裝盒上,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可追溯到生產者、地址、聯繫方式、質量合格依據等信息,讓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每天有40餘噸帶著「身份證」的沙苑紅蘿蔔走俏全國市場,而這只是大荔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一個縮影。
  •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抽樣人員新...
    各區農業農村局,局屬各有關站所:  為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抽樣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參照《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落實「四方責任」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場所和單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
  • 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全程監管,築牢安全底線  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不斷完善體系建設,加強制度創新,豐富監管手段,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 ...和《和平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通知-本級...
    四要健全制度機制。建立鄉政府主要領導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和季工作例會制度;健全圍繞產品入市前各環節質量安全管控,健全監管制度;建立巡查記錄、監測檔案和工作檯帳,規範監管行為;落實監管人員分區、包片、聯繫點責任制,鄉監管站要分解量化任務,將崗位責任落實到農資經營門店和生產基地、田塊,實行網格化監管和崗位績效管理。
  • 聯合開展2021年三大節日前及「兩會」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巡查檢查...
    2021年元旦、春節、藏曆新年、自治區和全國「兩會」即將來臨,為保障「三大節日」期間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讓廣大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畜產品,營造「安全、放心、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區、市兩級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市農業執法大隊於1月14日,隨機對拉薩市種養殖基地、農資經營門店等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巡查檢査工作
  • 大荔實施「追溯二維碼」,農產品有了「身份證」
    【李世居】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
  • 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年會召開:推進行業自律,提升農產品質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顧問印遇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耀松,吉首大學副校長黃昕,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廖振坤出席年會,參加會議的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及百餘家會員企業代表。
  • 我市嚴把「四關」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助推品牌強農、富農。2020年全市新培育「三品一標」63個,「三品一標」帶追溯二維碼上市63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嚴把責任關。出臺了《關於印發池州市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拉緊責任鏈條,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嚴把指導關。摸清全市「三品一標」認證企業以及規模以上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動態監管名錄。
  • 農產品戴「護身符」質量安全有保障 我區新增6個「三品一標」農產品
    日前,記者從區農林局獲悉,今年,我區新增農業「三品一標」6個,其中綠色食品5個、有機農產品1個。據了解,「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是由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擁有「三品一標」的農產品不僅是其生產地域、企業的證明,更是其產品質量的保證。
  • 農產品謠言源於哪兒,我們該怎樣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農產品及食品中出現新的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報導,比如「瘦肉精肉」、「速生雞」、「鎘大米」、「避孕黃瓜」、「問題草莓」以及「打蠟蘋果」等等。這些報導讓大家對於我國農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在心裡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 全國人大代表於旭波建議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本報訊 (記者孫 圓)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百姓的餐桌安全,歷來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更加成為輿論焦點話題。其中,《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進一步完善問題,尤為引人重視。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於旭波提出相關完善建議。
  • 陳靜委員: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投入力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對發現問題隱患、開展風險預警、加強風險防控、組織風險評估和加強執法監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政協委員陳靜說,近幾年來,懷化市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但由於資金投入不足,使得檢驗檢測在加大定量檢測、人才培養引進、檢測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制約。為有效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陳靜委員建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要足額到位,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財政預算工作,確保省下達的農產品安全考核目標任務完成。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流言」榜發布
    新華網海口12月4日電(李楠) 2020年,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特別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謠言的傳播監測與風險防控。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