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農產品帶上安全「身份證」「走南闖北」

2020-12-27 法制現場

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

大荔縣荔盛紅蘿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紅蘿蔔,在上市之前都要送到縣農檢中心進行檢測,並將生成的追溯二維碼加貼在外銷紅蘿蔔包裝盒上,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可追溯到生產者、地址、聯繫方式、質量合格依據等信息,讓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每天有40餘噸帶著「身份證」的沙苑紅蘿蔔走俏全國市場,而這只是大荔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一個縮影。

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的大荔縣加快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縣農檢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一套記錄完整、標準規範、三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目前,各鎮監管站檢測設備同追溯系統對接,實現了檢測數據集中化、數位化管理,納入平臺管理的龍頭企業達到112家,90萬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覆蓋全縣,千餘張「一車一證」惠及各大經營主體,合格證和追溯二維碼讓大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帶上「身份證」「走南闖北」,消費者吃得放心。

【來源:華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荔實施「追溯二維碼」,農產品有了「身份證」
    【李世居】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
  • 大荔「黃花姐」直播帶貨助農增收
    「我們大荔的黃花菜針長、色佳、肉厚、味香、品質好、營養價值高,鮮菜、乾菜都可以食用,尤其是乾菜,泡發以後的湯汁也是有大用處的……」7月8日,在大荔縣蘇村鎮三裡村電商服務站裡,人稱「黃花姐」的李玉婷與她的團隊正在向屏幕另一端的網友直播介紹大荔黃花菜。
  • 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年會召開:推進行業自律,提升農產品質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顧問印遇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耀松,吉首大學副校長黃昕,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廖振坤出席年會,參加會議的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及百餘家會員企業代表。
  • 「安全小常識」農產品質量新名片——合格證制度
    目前,全國2760個涉農縣均開展了試行工作,試行範圍內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35%,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670.47萬噸。事實上,早在2016年7月,農業農村部在浙江等六省部署開展合格證試點,從制度設計和實踐操作上探索印證了合格證制度的可行性。2019年12月17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在全國範圍試行。合格證創新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
  • 大荔沙苑紅蘿蔔深加工深加工身價倍增
    國家地標產品;陝西大荔沙苑紅蘿蔔深加工深加工身價倍增【李世居】12月19日,在陝西大荔縣黃花菜集團公司,工人們忙著深加工紅蘿蔔。面對市場的需求,該公司開展沙苑紅蘿蔔「供給側」深加工,投資900餘萬元,購置了有分選,清洗切片,切條,切丁,殺青,裝盤,烘乾完成的一條龍加工的三條生產線,加工紅蘿蔔脆片,蘿蔔丁,蘿蔔乾,蘿蔔飲料,蘿蔔罐頭、蘿蔔醬等系列產品,每天加工紅蘿蔔50噸,讓大荔縣15萬畝紅蘿蔔身價倍增,插上快速發展翅膀。
  • 【每日一習話】保證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習近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善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網絡,加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完善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保證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 生產的小米辣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東莞市嘉輝農產品有限公司被處罰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13起行政處罰案件信息,涉及東莞市嘉輝農產品有限公司。行政處罰決定書東市監罰〔2020〕Z50211001號顯示,當事人生產的「小米辣」鈉項目和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二款,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900元,並處以罰款5100元。
  • 農產品謠言源於哪兒,我們該怎樣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農產品及食品中出現新的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報導,比如「瘦肉精肉」、「速生雞」、「鎘大米」、「避孕黃瓜」、「問題草莓」以及「打蠟蘋果」等等。這些報導讓大家對於我國農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在心裡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 【吃在大荔·餐飲人生】大荔吳兢先生的水果宴席
    曹雪芹曹公是一個博學大家,雜家,他不知從哪裡得到蟠桃盛宴上一道菜「茄鯗」的製作方法。單單讀王熙鳳對「茄鯗」的描述文字,估計不流口水的人少。雖然後人多有按照曹公記載的方法製作,卻沒有一個人製作出真正的「茄鯗」。幾世幾劫後的今天,五大部洲之一的中華腹地陝西大荔出了一個人才,他叫吳兢,出身書香門第,長得一表人才,且聰穎而好學,尤喜愛廚藝。
  • 帶上身份證領取霸王餐劵!
    帶上身份證1更有勁爆驚喜!紅遍抖音的「蟹逅零食」,將把走南闖北尋回的美好帶到西遊星球小鎮,與你分享「蟹蟹的美好味道」。一間隨時可以填飽肚子,開啟腦洞的麵館,為你帶來源源不絕的新鮮吃喝玩樂事。「文創冰淇淋鼻祖」據說一年賣出的數量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三圈,應該是地球上最好吃的潮流甜品啦。
  • 農業農村部部署春節農產品質量安監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央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定向好,農業農村部將再制訂修訂10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
    巨鹿食用農產品要有安全新「名片」了!為推動食用農產品生產者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探索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農業農村部決定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 大荔的「滿漢全席」——「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源遠流長,它的源地是來自文化底蘊深厚的兩宜鎮高明,流行在大荔民間的請客吃席,到了90年代,黃河賓館、一家春酒樓最早把高明原生態「九碗十三花」引進大荔縣城餐桌。記得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縣上有個接待活動,黃河賓館特意請來高明鎮的老廚師,讓九碗十三花第一次在大荔城亮相,讓食客嘗到具有農村大眾特色又不失大雅的美味。
  • 農產品質量可一「碼」追溯 「四個最嚴」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農產品質量可一「碼」追溯 「四個最嚴」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4:38:05 | 作者:呂晶晶 | 編輯:劉海傑  近日,歌山鎮四季田園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解軍從自家蔬菜大棚裡採摘了當天的第一批新鮮萵筍
  • 我市嚴把「四關」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助推品牌強農、富農。2020年全市新培育「三品一標」63個,「三品一標」帶追溯二維碼上市63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嚴把責任關。出臺了《關於印發池州市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拉緊責任鏈條,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嚴把指導關。摸清全市「三品一標」認證企業以及規模以上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動態監管名錄。
  • 聽說大荔師範學校撤併了,我癱坐在沙發上,心禁不住悲涼起來
    原題:嬗變中的大荔師範作者:鄭敏聽說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一一我的母校撤併了,我被同事們戲稱的「虎軀」微微一震,繼而癱坐在那鬆軟的沙發上,如同一棟大樓轟然倒塌,頭腦中塵土飛揚;如同一頭精神上被徹底擊垮的耕牛,一時間腦子一片空白,只剩下那不知伸向何方的硬梆梆的四肢。
  • 河圖洛書出大荔
    就此認識而言,大荔地區足以堪當文化意義上的「河圖洛書」出處。從河流文化的觀點講,大荔既是黃、渭、洛三河交匯之地,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遍數北洛河兩岸,舊石器時代大荔人遺址,中石器時代沙苑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梁家坡遺址、同堤和埝頭遺址,商代白村遺址、趙家遺址等文化地標鏈條式分布,北周長春宮、唐金龍高塔、宋岱祠岑樓、清豐圖義倉等文物瑰寶眾多,猶如珍珠項鍊串掛在碧水脖頸。
  • 大荔名菜:「水磨絲」
    大荔古稱「同州」,位於黃河、渭河、洛河三河匯流之地,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三河匯流,不僅衝刷出了廣袤無垠的大平原,也孕育出了獨具一方特色的飲食文化,「水磨絲」就是大荔頗負盛名的傳統名菜。
  • 黃河大荔段部分河面封凍 流凌密度超30%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連日來,陝西迎來寒潮天氣,黃河大荔段最低溫度降至-13℃左右,流凌密度超過30%。當地水利部門加強監測,謹防冰凌雍塞。1月7日,陝西大荔黃河岸邊寒風凜冽,放眼望去,岸邊部分河面已經封凍,河道中一大片一大片形狀各異的冰凌順流而下,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白蓮花」。從空中俯瞰,大塊冰凌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與如墨蒼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冰水相融、水天一色的壯麗畫卷。 據了解,由於連日來氣溫較低,黃河大荔段流凌密度已達30%~35%,如果持續低溫,有可能發生冰凌雍塞。
  •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與
    為強化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農村扶持政策掛鈎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浙農質發〔2020〕14號)等文件,制定本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