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荔農產品帶上安全「身份證」「走南闖北」
12月22日,參加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與合格證制度培訓班的學員來到荔盛紅蘿蔔基地,學習了解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使用情況。大荔縣荔盛紅蘿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紅蘿蔔,在上市之前都要送到縣農檢中心進行檢測,並將生成的追溯二維碼加貼在外銷紅蘿蔔包裝盒上,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可追溯到生產者、地址、聯繫方式、質量合格依據等信息,讓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每天有40餘噸帶著「身份證」的沙苑紅蘿蔔走俏全國市場,而這只是大荔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一個縮影。
-
川農教授陳代文:用「營養學」養豬 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這件事情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的陳代文父母而言並算不上好消息,已經與豬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們,並不想兒子繼續幹「老本行」。抱著試試的態度,陳代文踏進了川農大的校園。也正是因為這樣,他遇到了我國動物營養學奠基人之一楊鳳先生,在跟隨老師學習的過程中,陳代文明白一個道理——科研項目是立足於老百姓需求上的,只有切實解決老百姓的需求,這個項目才有價值。
-
宿遷市舉辦首屆放心消費農產品購物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構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繁榮全市農產品消費市場,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12月22日,由市放心消費創建辦公室、市消費者協會聯合主辦的宿遷市首屆放心消費農產品購物節,在宿城區鳳巢農產品智慧廣場正式啟動
-
農產品謠言源於哪兒,我們該怎樣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農產品及食品中出現新的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報導,比如「瘦肉精肉」、「速生雞」、「鎘大米」、「避孕黃瓜」、「問題草莓」以及「打蠟蘋果」等等。這些報導讓大家對於我國農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在心裡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
李玉娥:練好「硬功夫」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原標題:李玉娥:練好「硬功夫」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中國甘肅網12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2019年,在強手如林的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大賽上,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李玉娥一舉拔得頭籌,
-
主動保障「菜籃子」供應安全 每日優鮮進口肉禽水產核酸檢測全部為...
來源:中國網科技自6月13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以來,市民「菜籃子」的充足供應和安全問題備受關注。6月18日,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要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生鮮電商每日優鮮今日發布了其進口肉禽水產類商品的核酸檢測報告,結果全部為陰性,市民可以放心選購。(圖為每日優鮮紐澳牧場澳洲牛肉塊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據每日優鮮商品負責人介紹,6月12日新發地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每日優鮮立即下線三文魚冰鮮和冷凍相關產品,並上線國內專場,陸續增加國產肉禽水產的比例,嚴格檢疫檢測。
-
聯合開展2021年三大節日前及「兩會」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巡查檢查...
2021年元旦、春節、藏曆新年、自治區和全國「兩會」即將來臨,為保障「三大節日」期間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讓廣大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畜產品,營造「安全、放心、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區、市兩級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市農業執法大隊於1月14日,隨機對拉薩市種養殖基地、農資經營門店等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巡查檢査工作
-
碧水源文劍平:盡力讓老百姓喝上健康安全水
近年來,我國在治理水汙染上屢施「重拳」,採取了全面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汙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工業汙染源治理力度、強化環境保護督察等一系列措施。在取得了相應成果後,如何進一步構建純淨、健康、可持續的水生態,成為老百姓更加關心的話題。為此,水處理龍頭企業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接受了採訪。
-
看見遠方,看的見的,給孩子吃才放心
平臺嚴格遵循」看的見的,給孩子吃才放心「的家庭供給場景為企業目標,高標準、嚴要求對待每一款產品,平臺選品品控團隊,深入全國各地,搜尋各地地標產品,送交權威檢測機構,並組成品控小組,每日隨機抽樣下單,送檢,確保每一款產品都是無公害、高品質的地標產品。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牡丹國際著力破解農產品流通之困
記者走訪多家牡丹國際平臺上的產業客戶了解到,他們之所以放心在該平臺交易,是因為其合法合規,服務流程標準化、透明化,資金存管安全可靠。牡丹國際副總經理郝貴鋒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牡丹國際不僅是國有控股企業,還是山東省大宗商品交易的『白名單』企業。
-
阿姑農產品,小時候的味道
為了讓沒有吃飯的相親和佳賓品嘗到原汁原味的阿姑農產品味道,公司給大家準備湯餄絡和白膜加辣子。如今吃慣大餐的李韓英,卻實實在在想吃發小趙鋒濤加工的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她招呼寫了三四個小時的兩位書法家和多位嘉賓品嘗湯餄絡和白膜加辣子。餄絡又滑又筋,湯酸適中;油潑辣子,醇香留味。
-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抽樣人員新...
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抽樣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為規範(試行)》。請市、區各相關單位嚴格貫徹落實,督促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人員在執行日常抽樣工作規範要求的基礎上,認真執行本規範,做好個人防護。其他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工作人員參照執行。
-
【有力保障】讓大家吃上安全新鮮的果蔬——西部綠洲公司疫情期間...
「目前,我們每日蔬菜供應量在14.5噸左右,比6月的蔬菜供應量增加了95%。」西部綠洲公司工作人員杜則林說,公司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從在崗的440人中抽調了八十餘人組成蔬果保供隊。儘管工作人員和農戶的工作量增加了,但他們內心深感自豪。「全市各行業都在為疫情防控做貢獻,我們把地種好,給大家提供安全綠色的蔬菜,也是在發光發熱。
-
掌控新鮮、創新品類、領「鮮」標準,保證洽洽食品安全的「真功夫」
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新鮮、美味的優質堅果,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洽洽不僅攻克了保鮮難題,不斷創新堅果品類,還在11月12日的洽洽堅果保鮮標準大會上首發每日堅果6大新鮮標準,在展現出洽洽食品安全、穩定、新鮮優勢的同時,形成保障洽洽食品安全的「三板斧」,實現中國堅果「新鮮」標準從0到1的飛躍。
-
方曉華:貫徹新發展理念 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持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能力和水平。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蓬勃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深入實施,農業農村部門累計認證登記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4.93萬個,培育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區域公共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計劃進一步完善,監測覆蓋面、科學性進一步提高,實現「三個增加」。監測指標數量由94項增加至130項,增幅超過40%。
-
每日警星 | 黃志強:把群眾冷暖放心上
每日警星調解糾紛、反詐騙宣傳、檢查各類場所……黃志強每天穿梭在轄區,忙的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今年4月16日,寶龍派出所接到一宗反詐預警警情,稱轄區某企業員工高某頻繁接到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有被詐騙的風險。當時,黃志強正好在該廠區處理完一宗矛盾糾紛。接到警情後,他爭分奪秒地直奔工廠宿舍尋找高某,但未找到。經多次撥打高某聯繫電話,均無人接聽。
-
網上下單、安全配送 「移動食堂」讓濰坊市民吃上放心工作餐
「我們這個食堂主要為復工企業服務,價格低、菜量足,深受大家喜愛。」在『移動食堂』的幫助下,我們有了更多的服務企業,而企業也找到了放心的供應單位,一舉兩得。」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張東文口中的「移動食堂」是濰坊高新區專門為滿足復工企業與餐飲單位供需雙方需求而專門開發的網上訂餐服務。每天早上九點,各企業員工就可以在網上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堂飯菜下單;中午十一點半,這些打包好的飯菜將由專人專車送至各家復工企業,然後由員工自提帶回,實現了分餐。
-
陳靜委員: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投入力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對發現問題隱患、開展風險預警、加強風險防控、組織風險評估和加強執法監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政協委員陳靜說,近幾年來,懷化市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但由於資金投入不足,使得檢驗檢測在加大定量檢測、人才培養引進、檢測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制約。為有效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陳靜委員建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要足額到位,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財政預算工作,確保省下達的農產品安全考核目標任務完成。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流言」榜發布
新華網海口12月4日電(李楠) 2020年,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特別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謠言的傳播監測與風險防控。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
-
農產品戴「護身符」質量安全有保障 我區新增6個「三品一標」農產品
日前,記者從區農林局獲悉,今年,我區新增農業「三品一標」6個,其中綠色食品5個、有機農產品1個。據了解,「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是由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擁有「三品一標」的農產品不僅是其生產地域、企業的證明,更是其產品質量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