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暴徒》是由阿米爾·汗主演的一部動作冒險電影。阿米爾被奉為印度「國寶級」人物,是寶萊塢的「全能型」演員,刻畫了許多性格、類型迥異的許多角色,展現出其精湛的演技,成為電影票房和成功的保證,在國際影壇享有崇高的聲譽。
《印度暴徒》劇照
但阿米爾在這部《印度暴徒》中的表現也頗為失色。對這部影片,個人感覺影片名字起得很震撼,但電影本身卻名不副實,簡而言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就是「暴徒不暴,如同兒戲」,這也正是這部《印度暴徒》的尷尬!
《印度暴徒》劇照
故事主題反映的是18世紀末的印度,英屬東印度公司掌權的時代,一幫「印度暴徒」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故事。船堅炮利的英國殖民者統治、奴役印度人民,凡是反抗的人都遭到無情的武力鎮壓。由阿扎德領導的一幫「暴徒」挺身而出,他們決心要將國家從英國殖民者手中拯救出來。
《印度暴徒》劇照
英國殖民者統治、奴役印度人的這段歷史正如同當年侵華日軍統治、奴役中國人一樣,他們採取「以印治印」、「以暴制暴」的手段,所以看中了阿米爾飾演的弗蘭基,試圖利用弗蘭基實現他們「以印治印」、「以暴制暴」的目的。弗蘭基表面上看是個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的奸詐小人,但他骨子裡流淌著愛國的熱血,他利用自己這種深入人心的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的奸詐小人形象,獲得了英國殖民者的信賴,最終倒戈,一舉全部殲滅英國殖民者,為印度人民奪得反抗殖民侵略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印度暴徒》劇照
這部電影為什麼會讓觀眾得出「暴徒不暴,如同兒戲」的評價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電影把這種殖民與反殖民鬥爭的殘酷性弱化了。熟悉我們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當初日本侵華喊出的冠冕堂皇的口號是「為了實現大東亞共榮」,意思說他日本是來幫助我們中國發展的。但這種虛偽口號掩蓋不了他們滅絕人性的累累罪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中國人視作螻蟻,幾乎讓中國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相信英國殖民者對待印度人民也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們攫取的利益也是建立在印度人民的累累白骨之上。電影中雖然也有雙方的對抗和戰鬥,但明顯把這種鬥爭的殘酷性弱化了許多。
《印度暴徒》劇照
第二個原因是電影把殖民者給「弱智化」了。影片中,英國殖民者——高級軍官對阿米爾的數次反覆無常採取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寬容和諒解,阿米爾飾演的弗蘭基好幾次讓英國殖民者吃了大虧,遭受巨大損失,依然對他言聽計從、奉若上賓,最後居然會全體墮入弗蘭基設計的圈套之中,讓弗蘭基的力量深入虎穴,對這些英國殖民者所有的軍事力量來了個「一鍋端」。說實話,就這方面來說,這種誇張和對敵人的「弱智化」已經非常類似國內的一些抗日神劇——總是把敵人弱智化到了幾近傻子的地步。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印度暴徒》劇照
第三個原因是電影把阿扎德領導的反抗力量神化了。阿扎德領導的反抗英國殖民者統治的軍事力量,龜縮在一個荒島的山洞之中,不說人數少,就論武器和軍事素質而言,如何能和船堅炮利的英國殖民者相提並論呢?但在影片中,阿扎德領導的軍事力量靠奪來英國殖民者一艘戰船,靠刀、劍和弓箭,屢次把人數比他們多的英國殖民者殺得全軍覆沒。以這麼原始、落後的武器,以這麼缺乏軍事訓練的民眾,在和英國殖民者正規的軍事力量的對抗中屢屢獲勝,這實在是難以令觀眾信服。假如英國殖民者這麼好對付,估計也就不會有英國對印度那麼猖狂的殖民統治了。
《印度暴徒》劇照
在這三個因素的主導下,阿米爾飾演的弗蘭基數次把英國殖民者玩弄於股掌之間,還在他們的大本營裡,受到英國殖民者軍事長官的隆重禮遇,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讓人感覺這部電影如同兒戲,說它是印度「抗英神劇」毫不誇張。而且,「國寶級演員」阿米爾在裡面賣力的演出,也沒能顯示出他飾演的角色有多麼動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