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晨、李晨、蘇青主演的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近日開播。
該劇主要講述了李牆(李晨飾)和陳瓦兒(王曉晨飾)等北京青年,在改革的浪潮中奮鬥和成長的故事。
從內容定位上來看,《幸福裡的故事》應該是一部年代劇,但是從已經播出的十多集內容來看,該劇編劇大有把這部劇變成圍繞李晨和王曉晨兩個主演間的的傾城之戀的趨勢。
而且,很明顯,王曉晨和李晨兩位演員在劇中都表現得有點用力過猛。
首先,在故事開始的時候,1978年出生的李晨和1988年出生的王曉晨分別扮演還在上高中十七八歲的男女主。
雖然部分觀眾質疑兩人有裝嫩之嫌,但是小編覺得阻礙兩人的,問題關鍵不在年齡。
作為一部需要講述幾十年人物變化的年代劇,主演把人物從少年演到老年,這在影視作品中非常常見。
以電視劇《父母愛情》為例,67年出生的郭濤搭檔75年出生的梅婷,他們也是從青年演到了老年,但是這並不影響這部劇成為很多觀眾百看不厭的劇集。
其實,單單從服化道具和造型來看,當時郭濤和梅婷的扮相併不出彩,難就難在兩位演員通過自己的表演讓觀眾忘記了他們本身的年齡,自然而然地相信梅婷演的就是一個對愛情還心存幻想的小姑娘,而郭濤就是一個一見鍾情的青年男子。
安傑和江德福初見是在一場舞會上。
江德福(郭濤飾)上一秒還在校長面前說大話,表示自己絕對不會看上跳舞的女孩,下一秒看到安傑(梅婷時)就直了眼,活脫脫就是一個愣頭青。
同樣地,安傑在去舞會的路上一個簡單地坐黃包車的鏡頭就被她演得出神入化,沒有一句臺詞,安傑下巴輕仰,眉頭微皺。一看就是一個雖然出鏡不好,但是依然很驕傲的少女。
但是很顯然,在《幸福裡的故事》裡,李晨和王曉晨並沒有通過表演讓觀眾忘記他們的實際年齡。
劇中,王曉晨演的是一個美名遠揚的校花,但是觀眾只看到了她別具一格的寸頭和空洞的眼神。
同樣地,李晨扮演的李牆除了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傻大個之外,絲毫感受不到這個人物有任何可愛之處。
其實,在演年代劇方面,李晨和王曉晨真該看看霍建華和楊冪合作過的《築夢情緣》。
劇中,兩人扮演的是民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李晨、王曉晨的所謂傾城之戀大有異曲同工之處。
楊冪和霍建華,或者是劇方比較聰明的地方就是在演少年時期用的是小演員代替兩位主角。
這使得《築夢情緣》播出之後,很多觀眾都表示劇中最讓人驚喜的就是幾個小演員的表現。
這至少說明,在處理年齡跨度比較大的角色時,演員可以像梅婷、郭濤那樣用表演徵服觀眾。
實在不行,換一批小演員,既給後輩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也給自己挽回點尊嚴,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從《幸福裡的故事》已經播出部分的劇情來看,王曉晨和李晨多少有點被劇情邏輯拖累的意味。
劇中,李牆(李晨飾)真的是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一樣地愛上了陳瓦兒(王曉晨飾),之後,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陳瓦兒又突然愛上了李牆。
當然,愛情本來就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編劇既然這樣安排,作為旁觀者的觀眾,也只能看著,不好多說什麼。
只是,就劇情走向來看,李牆、陳瓦兒借著時代的東風,應該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
但是,在已經播出的劇情裡,觀眾還沒有看出兩人身上有什麼成功的潛質。
之前,李牆考場吃紙條直接導致了兩人沒能上大學。
這應該是一次特別慘痛的經歷了,畢竟李牆年幼喪父,陳瓦兒家裡母親和弟弟身體都特別不好,全靠父親一人開公交車養家。
也就是說,從人設上來說,李牆和陳瓦兒都是輸不起的人,他們的處境決定了他們幾乎沒有退路。
尤其是陳瓦兒,正是因為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她才不惜轉學四五次都要好好讀書,爭取上一個好大學。
都說年少無知,那按理說經歷考場紙條事件後,李牆和陳瓦兒以後該謹言慎行了吧。
沒想到好不容易進了文工團,陳亞兒居然忘詞了,這樣的人物邏輯,幾乎讓恨鐵不成鋼的觀眾氣得想深夜再喝兩杯奶茶。
劇中,這樣的劇情和邏輯幾乎無處不在,看得讓人懷疑演員和編劇到底誰拖了誰的後腿。
當然,客觀來說,這不該完全是編劇的鍋,畢竟同一部劇中秦焰、劉莉莉等老戲骨扮演的配角就很出彩。
一個七五後,一個八五後李晨和王曉晨在娛樂圈都屬於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最近兩年都沒有太多經典之作的演員。
從他們的表現來看,也都屬於想在娛樂圈裡有所作為的演員,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更該好好挑劇本,同時多把心思放在錘鍊演技上。
畢竟,兩人的底子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