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 | 楊佳嫻

2021-03-04 國際詩歌之夜

YANG Chia-Hsien

 

楊佳嫻(中國臺灣),臺灣高雄人。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以及文學選集、學術著作若干種。

信物

 

我給過你的

你不要再給我

歲月停下來又開走

重複的夏季裡變換過

硝煙與螢火

你沒有給我的那些

原來我當初已經

加倍給過你

 

你喜歡的老歌手

磨得更老,我們一直沒有

一起去過的港灣

被填得更小

重複的八號風球

變幻的地震

深埋過幾顆子彈

浮世裡難免

浮出胸膛

 

住過的房間

仍能清晰望見天亮

海堤漸次熄滅的

那一排燈嗎

你為我在信裡

重繪過,你把不變的

風景當作信物

你搬離了那房間

信物有信,而寫信那人

已然查無此人

 

你怕老的

但是你老了

我給過你的

你又轉贈給時間嗎

而時間給了你的

你卻也如此慷慨

提早給了我

 

 

Keepsake

 

Don’t give back to me

what I』ve given you

The years stop and start

summers alternate between

gun smoke and fireflies

What you haven’t given me

I』ve already

given you twofold

 

Your favorite old singer

has grown older, the harbor

we never visited together

smaller from landfill

Recurring typhoon no. 8 signals

unpredictable earthquakes

In the floating world

bullets buried deep

inevitably float from my chest

 

In the room where you once lived

by the early light of dawn can you still clearly see

that row of lights

snuffed out one by one along the seawall?

In a letter you repainted it

for me, taking the unchanging

landscape as a keepsake

You』ve moved out of that room

the keepsake has been kept, but the letter writer

is nowhere to be found

 

You dread growing old

but now you’re old

Have you given time

what I gave you?

And what time has given you

you』ve also generously

left me, ahead of schedule

鎮魂詩

 

不要靠近牆

它在抄寫我們的臉

不要走過樹下

它會糾纏我們的鞋履

不要相信雨季,那些透明

單調的小石在額頭上

擊出許多凹痕

 

水面下一切都平等

且平靜

也許我們交換手足,眼睛,

將頭髮編纏在一起如同連體嬰

或者你將生出背鱗

我將發現耳邊有腮

在漂忽,逐流的時刻裡

醒著也等於睡著

 

睡著了以後夢見醒來

死去以後仍瞻望雲的步伐

把房子蓋在最遠的岸

燈光瞬逝,椅腳折斷陷落

書倒立而園圃

開始種植自己

瓦盆尚未退霜,鐵鏟有痂,

蟲豸如時間貼面而飛

瑣碎,且搔癢

 

有時候也聽見諸神翻身微響

當我們終於試著遺忘,啊攤開

如一張虛無的紙

擦過如炭的宇宙

大星升高如軍樂手小喇叭上的輝光

當那久遠一觸,真久遠如

一則肯定的箴言

從寫出來到被遺忘——

那洋流總是徒勞

一張朽爛的羊皮地圖

魚骨的信物也將銷磨為末

 

而誰能夾躡出對方的靈魂?

當我們駕駛著單桅帆船

在不同的玻璃瓶內

你有你的手勢

我有我的火光

 

 

Requiem

 

Don’t go too close to the wall

it’s copying our faces

Don’t walk under the tree

it』ll tangle with our shoes

Don’t trust the rainy season, those transparent

monotonous pebbles pelting the forehead

with so many dents

 

Everything below the water is equal

and calm

Perhaps we』ll exchange limbs and eyes

hair braided together like conjoined twins

or you』ll grow scales on your back

I』ll find gills in my ears

In moments of drifting and flowing

waking is the same as sleeping

 

After falling asleep, I dream that I’m awake

After dying, I still gaze up at the gait of the clouds

building a house on the farthest shore

Lights flicker out, chair legs snap and fall

books stand upside-down, while the garden

starts planting itself

earthen pots not yet free of frost, the shovel scabbed over,

insects band together and fly

as trivial and itching as time

 

Sometimes I hear the faint sound of gods turning over

when we finally try to forget, oh it unfurls

like a virtual sheet of paper

grazing past the charcoal-like universe

that big star rising like the glow of a military musician’s trumpet

when that far-off touch, as age-old as

a definitive proverb

that’s gone from being written to forgotten—

that ocean current always laboring in vain

a decaying sheepskin map

the fishbone keepsake also ground to dust

 

Who can be tweezed out of the other party’s soul?

When we sail a single-masted boat

in different glass bottles

you have your hand signals

I have my fire

 

Translated by Jennifer Feeley

傳媒查詢

天水  13911046481  ipnhk1@163.com

鄧卓華  18620863868  17956858@qq.com

麥慰宗(中國香港) 852-9381 6304   makpercy@gmail.com

IPNHK2017開幕夜,崔健、周雲蓬、仲佐唱破「天機」

IPNHK2017閉幕朗誦會:城市空蕩我們憑什麼去思念

網站:www.ipnhk.org

微博:@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微信公眾號:IPN-HK

Facebook: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Twitter:IPNHK

Instagram:ipnhk

相關焦點

  • 【講座預告】臺港對談|陳慧 x 楊佳嫻:張愛玲,傾城如何相戀?
    陳慧 x 楊佳嫻 (端小聚臺灣場xWebEx同步連線)19歲時張愛玲赴香港求學,這是一座情感別樣濃烈的城市,就連栽跟頭「仿佛都比別處痛些」。1961年,張愛玲到訪臺灣,船隻尚未靠近,看見遠山,不敢走開一步,「怕錯過了,知道這輩子不會看見更美的風景了」。臺灣與香港,皆是張愛玲眼中的邊城。城市經驗與情感,在張愛玲的文學作品中如何體現?臺灣香港,如何改變了張愛玲的寫作與人生軌跡?
  • 愛的信物,會說話
    一副墨鏡,牢牢存下了悉心的呵護和滿載的愛意,無時無刻不訴說著妻子的愛,伴隨他至今——「墨鏡是太太送給我的愛情信物,我永遠都不會摘下。」- 02 -當遇見愛情的瞬間,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回首過往即使是身加光環的名人,在褪去身份之後,也無非是沉浸在愛中的普通人,他們眾多的愛情信物,回歸生活的本質,無不訴說著一句「我愛你」。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歌唱家蔣英,青梅竹馬經歷分別又重聚,用一對傳家的珍珠耳環,結下門當戶對的伉儷深情。
  • 婚禮新人交換信物:黃金蟒!
    小兩口互贈黃金蟒,呼籲社會關愛動物 本人供圖 新文化吉林訊(記者 李洪洲) 婚禮上一般都有一個儀式———新人互贈定情信物。定情信物是黃金蟒新郎名叫吳劍鋒,今年26歲。婚禮儀式上,吳劍鋒騎著特技自行車來到舞臺,拿出一枚戒指,單膝跪地向妻子姜雪求婚。姜雪則拿出特殊的「定情信物」———一條兩米多長、約15公斤重的黃金蟒,交給新郎說:「家裡的黃金蟒也是單身,咱倆結婚了,別讓它也單著。」隨後,吳劍鋒也拿出一條29公斤的雄性黃金蟒,二人交換定情信物,並緊緊擁抱在一起。
  • 中式大美: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上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年輕男女互贈的一方羅帕,都能讓人浮想聯翩。那麼,古時主要有哪些定情信物?
  • 扶搖長孫無極交換信物私定終身?
    不過,長孫無忌留下了玄靈真葉為信物,卻拿走了扶搖的五色石,希望兩人能再次相遇。他們這是交換定情信物嗎?我們的扶搖就在昨天晚上又收到了一件定情信物了,原來就是長孫無極身上的貼身信物玄靈真葉!其實呀,在這部劇裡面我們的扶搖呀,已經收到了很多的定情信物了,高偉光飾演的角色戰北野已經把自己國家的寶物攝坤鈴送給扶搖啦。
  • 這些古代愛情信物,你知道嗎?
    而在理法森嚴的古代,男女之間不能接觸過密,少男少女之間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是靠傳遞信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這些寄託了懵懂青澀情感的信物有哪些吧。正是這個習俗導致木梳的含義深化,成了舉案齊眉,白頭到老的象徵,逐漸成為了愛情信物中的一種。4與君同心結,白首不相離接下來我們介紹同樣是出自在婚嫁典禮上的愛情信物——同心結。
  • 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明 白玉同心結《詩源》裡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並送姜氏一枚百鍊水晶針為信物,姜氏啟履箱,取連理線,貫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
  • 盤點古裝劇中那些情深義重的定情信物!
    相反,從古詩詞歌賦中對贈送定情信物的描寫,可見古人也是很浪漫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裝劇中那些情意綿綿的定情信物。長相思是皇帝和甄嬛的定情信物,最開始他們也曾心有靈犀,相知相惜。這把長相思也是皇上送給她唯一沒有摻雜純元的東西。
  • 互通款曲,古人那些鞏固感情的美好信物
    在古代,不同於聘禮,愛情關係當中的信物,並不約定婚姻,卻能表達對眼前這段感情的認真,有的也直接導向了婚姻。「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有玉環金佩,或有鮫帕鸞絛,皆由小物而遂終身。」(《紅樓夢》)所以信物不能輕易給人, 只要給出了,就得對這份感情負責到底,否則會遭受負心之譴責。 愛情試探期,心理微妙,患得患失。現代男女尚且如此,何況古人?
  • 鄉村定親信物:換手絹兒
    定親時候交換信物叫「換手絹兒」,走出十幾裡外的徐水地界兒叫「換手巾兒」……大同小異,都是一個道理。說白了,定親總不能空著手兒去吧!捧出一顆心,捎帶萬縷情十裡不同俗,比我們還往西走,在定親之後,還有個「換大書」的環節,自然也少不了「夾錢+吃飯+禮物」這個套路,那本書做信物的功能只是一個形式了。
  • 什麼定情信物,這分明是要殺我!
    不過話說回來,影視劇中真的有好多這種奇奇怪怪的定情信物哦,小劇這就來慢慢給您說道說道。項鍊是最常見的定情信物了。當然,定情信物那麼多,誰能比得上「仲夏夜之星」 經典呢。類似的臺灣偶像劇中的定情信物還有很多,比如《薰衣草》中風靡一時的薰衣草瓶。
  • 劍俠情緣手遊信物詳解 以物傳情贏取獎勵篇
    劍俠情緣手遊信物怎麼用的,如何獲取信物,該如何使用,可以從新物種獲取什麼樣的收益?接下來由18183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睡碎念 古人10大定情信物,深情款款
    3、梳子在古時候,送梳子有私定終身,白頭偕老的意思,用頭髮寄託相思,而梳理頭髮用的梳子也成為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8、簪子是用來插定髮髻的一種長針,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將之作為定性信物送給情郎。
  • 《小鎮車神》:從信物到兇器,「龍五板磚」堪稱精巧
    這塊磚頭的初次登場,是作為全叔和昔日車神龍五哥的信物出現的。因為在全叔對於龍五哥的回憶中提到了信物,並且磚頭上的確也寫了「龍五」兩字,磚頭就是信物這個錯覺幾乎騙了所有觀眾。看到這裡的時候,雖然舢板曾經因為這塊磚頭奇特的形狀懷疑過信物的真實性,但因為全叔一句「你叔我不是那種貪圖名利的人,隨便拿了塊磚頭」打消了疑慮。
  • 古代的幾種定情信物,那些你不知道的曖昧!
    在中國古代,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在青春期的男女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與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
  • 雷哥出品,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
    那在當年,李隆基送了什麼定情信物給楊玉環了呢。當年李隆基送給楊玉環的究竟是何種信物呢?那年的華清池,楊玉環帶著自己的丫鬟到此地避暑,炎炎夏日,唯有華清池內涼風習習,實屬避暑聖地。楊玉環在那兒和自己的貼身丫鬟聊天解悶,或者獨自一個人在窗下的椅子上坐著。
  • 那些年的定情信物-開始徵集
    李家新和聖淑琴保留著當年的照片和愛情信物。現在的李家新和聖淑琴依然恩愛。
  • 影視劇裡送的那些定情信物有據可考嗎?
    今天推送文章的主角是意蘊繾綣溫柔的「定情信物」,它是青年男女在戀愛過程中、為表達真摯感情而互贈的物品。定情信物不僅以物寄情,還以此作為忠貞於愛情的憑證。關於定情信物最經典的描述莫過於《詩經•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兩千五百年前,熱戀的情人互贈定情信物,嘉果換美玉,期盼愛情地久天長。
  • 古代人的定情信物都送些啥?
    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經常將之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郎,很多愛情故事就因一支髮簪而發生。玉佩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詩箋》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
  • 李莫愁的定情信物是手帕,小龍女的是玉蜂,而他的則是一句話!
    李莫愁的定情信物是手帕,小龍女的是玉蜂,而他的則是一句話!定情信物在江湖中是很常見的,若是他們有心悅的人,就會給對方東西然後就相當於定情了。而不同的人他們的定情信物也是各不相同,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們兩個也是相處到一起了,而李莫愁從未給別人做過針線活,卻縫了一個手帕給陸展元做定情信物。小龍女她一心都在練功上,也是不管世事,沒想到有一天楊過突然闖進了他的生活中。因此他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楊過闖進來的時候被玉蜂蟄了,是小龍女給了他玉蜂漿,所以楊過和小龍女之間的定情信物是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