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這是杜牧對六國滅亡與大秦帝國滅亡的總結,千百年來,我們也一直接受著這種觀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滅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秦王朝,圓了其祖先550年的爭霸之夢,他也苦心經營著自己的大秦帝國,並夢想著讓自己的子孫永遠君臨天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可始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剛剛閉上眼睛,他的愛子寵臣就公然篡改了他的遺詔,使大秦帝國的帝業剛剛傳到二世,就煙消雲散了!
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是誰加速了這種歷史循環呢?
陳勝、吳廣、項羽,還是劉邦?
都不是!有歷史學家認為應該是那位一向被後人稱之為宦官的小人趙高!
歷史學者還由此戲稱:沒有人能制止趙高這樣的人出現--有大才華的小人,不是少見,而是多見。唯一有意義的反省是--一個龐大帝國,有高效運作的整套機制,可以徵服四面八方的土地,可以統一成千上萬的人民,為什麼碰到一個小人,就會完全失靈呢?
也有歷史學者正告後人:歷史總會重演,秦始皇們締造了一種秘密的權力運行機制,看起來穩如泰山的統一帝國,其實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一個有漏洞的帝國,正如一道精密的防盜門,可以防君子,無從防小人。
漢人桓寬的《鹽鐵論·刑德》文學曰:"轡銜者,御之具也,得良工而調。……執轡非其人,則馬奔馳。……秦使趙高執其轡而覆其車。"
據近代史學者研究,趙高雖然是"小人",但並不是太監,而且還是一位一流的書法家、文字學家,也是精通法律的專才。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才。
趙高於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前後生於秦國首都鹹陽,當時,秦國和趙國間的長平之戰正進入後期,趙國首都邯鄲被秦軍重重圍困。
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於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於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
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於趙都邯鄲,後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鹹陽,後來毀滅了秦國。
由於趙高的父親文法官吏,趙高兄弟從小就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讀寫和法律,打下了相當紮實的文法基礎。趙高從小精明強幹,敏捷好學,有恆心,有韌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應該是一帆風順。十七歲以文法官吏子弟進入學室,成績優秀,三年後資格考試合格,被初授為史,繼而初等選拔考試合格,以最優秀者出任為令史類的文法官吏。三年後,他參加高等選拔考試,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中選,進入秦王宮廷擔當了尚書卒史,直接在秦王身邊從事文秘工作。
在秦國萬千的文法官吏中,趙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趙高進入宮廷以後,他的能力舉動,開始直接進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來的秦始皇的視野裡。
趙高進入宮廷時,大概在二十三歲左右,時間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234)。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歲,親政後第五年,開始在政治上施展鴻圖。秦國的官僚制度嚴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遷多由例行考核,積年累進。趙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宮的宦任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賞識,從少府屬下的諸多尚書卒史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中車府令。
趙高得到秦王嬴政的賞識,除了其考選成績突出而外,他進入秦宮後所展現的個人能力和才智,也是其主要的因素。史書上說趙高工作勤奮,行事堅韌不拔,果斷敢行,是對他出眾的行政能力的概述,晚年的秦始皇之所以將少子胡亥的教育委託於他,也正是看中他在文字、書法和法學上造詣的精湛。
秦始皇死後,趙高又發揮其"聰明才智",利用大秦帝國宰相李斯的貪戀權勢的弱點,不但讓自己的學生胡亥登上了帝位,還將喜歡玩樂的趙高肆無忌憚地玩弄於股掌之間--開始了其瘋狂的個人野心擴張計劃!
趙高作為擁戴秦二世上臺的頭號功臣,自然受到了胡亥的寵信,被任命為中書令,身居列卿之位,成為朝中的實權人物。為了堵住眾大臣與諸皇室公子對矯造詔書的懷疑與不滿,趙高與胡亥對眾人展開了殘酷無情的誅殺。繼扶蘇、蒙恬之後,蒙毅、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功臣紛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還有難以數計的人被株連。同時,趙高對皇室諸公子、公主也不放過,十二位公子"戮死鹹陽市","十公主死於杜",公子將閭在被逼自殺前仰天大呼無罪,然後與其兄弟三人流著眼淚拔劍自殺。
在趙高的愚弄下,本來安於享樂的秦二世更加縱情酒色、怠於政事,進而為趙高胡作非為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時朝廷統治腐敗,百姓的賦斂、徭役相當沉重,加上阿房宮之類龐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窮財盡,陳勝、吳廣起義隨之暴發。但是秦二世在趙高的蒙蔽下對岌岌可危的局勢一無所知,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李斯基於對秦朝統治的忠心,多次上書進諫胡亥但毫無成效。趙高擔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後會追究自己的責任,另外也將李斯視為其專擅朝政的障礙,因而便把矛頭對準了李斯。
趙高又設計了一個陷害李斯的圈套,他對李斯說,如今盜賊猖狂,我很想勸諫皇上,但因為皇上深居皇宮,我沒有勸諫的機會。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機會勸諫皇帝。趙高表示他負責給李斯製造勸諫的時機。
於是,趙高找一些秦二世玩興正高、最煩人打擾的時機讓李斯進諫,如此再三,秦二世開始與李斯產生嫌隙。
趙高見時機一到,就誣衊李斯因未能分土稱王而心存不滿,誣衊李斯的兒子與陳勝等起義軍有瓜葛。秦二世偏聽偏信,使趙高操縱了對李斯的刑訊過程,最終如願以償地把李斯父子腰斬於刑場,李斯三族以內的人也因受株連而被盡殺。
趙高殺死李斯後,官拜中丞相,事無巨細都由趙高裁決。當起義軍距鹹陽已不足百裡時,面對秦王朝即將垮臺的危險局面,趙高想乘勢取秦二世而代之,體驗一下帝王之尊的榮耀。
為了檢驗群臣對他篡位的態度,他導演了一出歷史上有名的"指鹿為馬"的醜劇。趙高牽來一隻鹿獻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以為趙高開玩笑,詢問左右大臣。大臣們懾於趙高的淫威,有的說是馬,有的沉默,也個別的說是鹿。事後,趙高把說鹿的大臣都殺死了。
農民起義已嚴重危及到秦朝的統治,怠於政事的秦二世對此有所察覺,對長期專權的趙高產生了不滿。趙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過失,決定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掌握的宮內外大權派親信強迫秦二世自殺,然後操縱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嬰為秦王。
秦王嬰認識到趙高的險惡用意,經過周密的策劃,派手下人設伏揮劍殺死了趙高。但秦王嬰做了46天的秦三世之後,就投降了劉邦!
秦始皇及其祖先"臥薪嘗膽"550年的帝王夢,就這樣毀在了趙高之手!
大秦帝國真的是毀於趙高之手?
趙高固然是小人,但細究起來,這一切皆源於胡亥愛上了趙高這個不該愛的人!
牛恆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