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服裝公司生存日益艱難,營銷概念逐漸成為他們收割消費者的關鍵方法:「量子暖宮內褲」、「美容護膚紗線內衣」、「玻尿酸纖維內衣」、 「石墨烯抑菌內褲」等概念層出不窮。不少消費者購買之後,才發現自己成了韭菜。
花式養生保健內衣
作為紡織品重鎮,深圳國際針織博覽會(針博會)是服裝品牌的重要集會。虎嗅大灣腹地在針博會看到,多個內衣品牌推出了「生薑暖宮褲」和「量子暖宮內褲」等保健性產品。其中,一款「古方宮廷生薑暖宮褲」就被展出,參展工作人員表示:「這款內褲融入了老薑精華素,有發熱暖宮、驅寒的效果。」
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能見到不少打著「養巢暖宮」、「溫經散寒」、「延緩子宮衰老」、「平衡內分泌」甚至「舒緩痛經」等賣點的內衣銷售商。
這些誇張的字眼看似是「新科技」的誕生,但生產原理和技術卻不是什麼新鮮事。
具體來看,面料生產包括前處理、染色、後整理三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被稱為功能性面料,功能性面料在後整理部分運用了功能整理劑,如遠紅外整理劑、抗紫外線劑、彈性劑、防風劑、柔軟劑等。由於功能整理劑與纖維面料親和力較低,需要運用粘合劑或架橋劑使它們粘合,或是讓功能整理劑在纖維上成膜,防止脫落。
A股上市公司德美化工紡織品化學工程師姚蔚銘解釋,暖宮內褲生產是通過浸軋法或塗層法,將遠紅外整理劑運用到纖維上,遠紅外整理劑能反射紅外線,減少人體熱量流失。同時,暖宮褲也利用了纖維吸溼放熱的原理,從而強化保暖效果。
早在2003年,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就利用纖維吸溼放熱的原理,推出了HEATTECH保暖內衣,目前該產品銷量已經突破10億件,一直是優衣庫秋冬季服裝銷售主力產品。
姚蔚銘同時表示,薑黃素可以打開人體熱感神經,若是在人體外敷薑黃素,會有明顯的發熱效果,面料和纖維中的薑黃素也可以起到作用,但效果強弱取決於加入的劑量。
「老薑精華素是通過微膠囊緩釋或直接浸漬的技術,加在配橋劑和粘合劑裡,但(商家)加入的劑量和釋放的量都說不準(不一定能產生作用)。」 姚蔚銘稱。
除了生薑,量子也是商家宣傳暖宮褲的重要噱頭,「量子暖宮內褲」也是針博會上一大熱門展品。
一款 「量子暖宮內褲」如此介紹自己,「將量子晶片植入到內褲中,量子與人體結構產生高頻共振能量波,可使人體血液管道內的汙垢和血栓剝落,並排除體外,從而改進人體結構迴旋。同時,該款產品還能幫助女性緩解經期不適,實現暖體排汙。」
姚蔚銘直言:「當前高端電腦和手機使用的仍是普通晶片,量子晶片怎麼會最先用到內褲上呢?加量子晶片的一看就是忽悠人,最多用碳化矽反射紅外線,有取暖效果但不明顯。」
量子晶片是將量子電路集成在基片上,進而承載量子信息處理的功能。量子信息技術應用具有巨大的潛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目前量子信息技術應用技術仍有局限。歐盟於2016年所發布的《量子宣言》顯示,量子通信、量子模擬器、量子傳感器和量子計算機的應用至少需要5至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由此來看,「暖宮褲」勉強能起到保暖驅寒的效果,但也僅止於此,想達到「延緩子宮衰老」、「平衡內分泌」、「舒緩痛經」等效果聽起來更像是異想天開。
神奇的美容護膚衣
同樣的,「美容護膚紗線內褲」、「玻尿酸黑科技皮膚衣」等產品所宣傳的保溼補水、增加皮膚緊緻度等護膚效果,也大多是商家收取的「智商稅」。
虎嗅大灣腹地注意到,展會上一款內褲的標籤顯示,該產品運用電氣石技術,由「能夠保養肌膚的智能美容紗線」製作而成,有「減少脂肪囤積、增加肌膚緊緻度和光滑度、格外舒適和健康」的效果。同時,水洗次數對該紗線性能毫無影響。
「電氣石最初是製造壓電陶瓷的技術,我實在是想不到這怎麼起到效果。美容紗線100%是收智商稅,很多專門的功能整理劑能水洗20次就已經很好了。部分面料商只購買了印染廠的布料,對生產也一知半解,誇誇其談炒概念卻是他們的共性。」姚蔚銘稱。
實際上,宣傳服裝具備養膚效果的商家並不少見,為此消費的顧客也比比皆是。
2019年10月,一位網紅博主在其淘寶店上架「玻尿酸黑科技皮膚衣」,宣稱「該皮膚衣加入了保溼玻尿酸,貼身穿可以讓皮膚不乾燥」,並曬出了相關機構的檢測報告。預售期間,產品銷量就超過3萬件。
姚蔚銘介紹到,「玻尿酸黑科技皮膚衣」的生產原理是,玻尿酸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皮膚新陳代謝散發出的水蒸氣,可以提高衣服的吸溼性,從而達到皮膚水潤的效果。
因此,玻尿酸充當了吸溼劑的作用,但玻尿酸易溶於水中,需要添加粘合劑使之更牢固地附著在纖維和面料上,而粘合劑中含有甲醛和有機溶劑,會使得面料變硬變粗糙。
姚蔚銘提到,當前市面上還未規模化地生產玻尿酸紗線,使用較為廣泛的吸溼劑為「聚酯聚醚類高分子聚合物」,成本和性能都優於玻尿酸,「只是玻尿酸為大眾熟知,很多廠商以此為噱頭,即便是真的,可能洗一兩次性能就極大減退了。」
至於成分含量檢測,姚蔚銘稱:「其實隨便一所成規模大學的化工學院都能做這些基礎性能檢測,測元素成分去做能譜分析就好。」
儘管拿到檢測報告的門檻不高,但檢測的成分含量結果卻值得考究。
虎嗅大灣腹地記者以面料廠家身份諮詢了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該檢測機構的技術工程師小田表示:「前兩年沒有接到這種相關的檢測需求,這兩年開始多起來,有客戶的產品添加了玻尿酸成分。」她提到,這種功能性面料的護膚成分含量非常低,可能一噸面料就添加了幾滴,只是商家的一種誇張的宣傳手段。
小田還提醒記者,目前國家對功能性面料生產沒有出臺相關的規定,沒有明確規定成分含量標準,但在銷售功能性面料時不能過分宣傳。"銷量太好可能會遇上打假,打假可以揪住產品宣傳的關鍵詞,需要負法律責任或者賠錢。」
並非所有都是噱頭
養生、護膚等功能性紡織品帶來的效果不明顯,但並非所有的功能性紡織品都是噱頭。
姚蔚銘表示,常見功能性紡織品可以達到吸溼排汗、抗菌抗病毒、芳香、驅蚊、抗紫外線等效果,如防水的衝鋒衣、吸溼速幹的健身衣、防靜電衣、防曬衣等就較為可信。
「服裝的功能性取決於整理劑,這些整理劑非常便宜。」他提到,抗靜電助劑市場價格1公斤幾塊錢,最貴的整理劑也就100多元,而一件衣服只需要採用幾克助劑就可以達到抗靜電的效果。
正逢炎炎夏日的針博會,不少品牌推出了「冰爽紗內褲」、「冰絲透氣內褲」、「冰感超柔紗線內褲」等應季產品,主打「降溫」、「透氣」的效果。
姚蔚銘分析,這類產品利用了矽油良好的導熱性和柔軟性,通過浸漬矽油並烘乾。「冰感矽油市場上賣得不少,疫情期間口罩戴著不舒服,有的廠家就購買冰感矽油助劑,用在口罩上減少刺癢感和不適感。」
此外,「石墨烯抑菌內褲」也成為展會上的熱門產品。
據悉,石墨烯是僅有一層原子厚度(0.334nm)的二維蜂巢狀晶體,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強韌的材料。石墨烯可以將細菌包裹起來與外界環境隔離,使得細菌無法吸取營養達到抑菌效果。
通過不同的製備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功能也存在差異,價格也在幾十元至上萬元不等。姚蔚銘稱:「性能差但便宜的石墨烯只能用在對純度和性能要求低的產品,比如石墨烯抑菌內褲,但這樣的產品賣出來最少也要一兩百塊。」
但他也提到,當前市場上的石墨烯抑菌內褲魚龍混雜,大部分商家所加的石墨烯含量太少,很難起到抗菌的作用,炒概念炒噱頭的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