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徐皇后:將門虎女一賢后,困頓夫弟相鬥,死後停棺六年下葬

2021-01-18 黛山向暖

昨天寫了大腳馬皇后,今天接著說一說另一位賢后,徐氏。

明朝的皇后大都出身不高,主要是怕外戚幹政,也因為開國皇后賢明,下令不以出身論高貴,選皇后選賢不選美。

反觀明朝的歷史,出身最高的皇后就是成祖的徐皇后,她是大將徐達的長女,真正地將門虎女。

徐達的出身也不算好,跟著朱元璋拼命廝殺建立明朝後,被封為魏國公。他及其重視兒女們的教育。

長女徐氏自幼聰慧,看過的史書過目不忘,不僅熟讀女德,對軍事類的書也顯示出濃厚的興趣。而且待人接物文雅有禮,見過的人無不稱頌。美名傳到了馬皇后耳中,跟朱元璋建議讓兒子求取。

朱元璋認為四子朱棣性格狂暴,須有賢淑之妻時時規勸。隨後向徐達提議兒女聯姻,徐達當即應允叩謝。

徐氏14歲時,和朱棣成親,被封為燕王妃。她很有婆婆馬皇后的美德,簡樸不張揚、對丈夫體貼做事謹慎,很受公公婆婆的讚賞。

自幼長在美麗富饒都城(南京)的徐氏,婚後不得不跟隨丈夫,遠去寒冷乾燥的北京就藩。她毫無怨言,在冰冷的北國之地,為夫君朱棣帶去家的溫暖。

她和朱棣共生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除此之外,朱棣只另有一子一女,其中最小的兒子早夭。也就是說,朱棣的子女基本都是徐氏所生。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朱棣和徐氏伉儷情深。

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他即位後,面對各個手握實權虎視眈眈的叔叔們,他聽從近臣建議,開啟了削藩政策。就是為了防止藩王叔叔們造反,削弱他們的權利,順道在把他們殺了或者囚禁。

當時,對新皇威脅最大的,就是手握重兵駐守北京的燕王朱棣。為了防止被殺,朱棣用了最傳統的方式迷惑侄子建文帝:裝瘋。

夫君裝瘋,少不了妻子的大力幫忙和掩飾。朱棣為了演得逼真,什麼披頭散髮、衣冠不整、胡言亂語都是低級的,他跑到豬圈裡和豬同住,跟狗搶食。

白天,瘋子朱棣到處丟人現眼,夜晚,朱棣在府邸的地下室裡,打造兵器,訓練將士。為了掩蓋打鐵的聲音,院子裡養了很多公雞和大白鵝,利用它們的叫聲分散雜音。

妻子徐氏看在眼裡,很是心疼。但聰明的她極力掩蓋自己的情緒,配合丈夫全方位表演。充分顯示自己是個家禽養殖能手。夫妻有效地蒙蔽了皇帝派來的監視官員。

經過臥薪嘗膽般的忍耐和充分的準備,朱棣終於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從北京出發,向南京進攻,史稱「靖難之役」。

其實藩王造反歷史上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取得勝利的,太少太少。論兵力,朱棣比侄子建文帝差了很多;論民心,朱允炆是得到先帝欽點的繼承人,朱棣是個謀逆的反賊。但朱棣為什麼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這其中,燕王妃徐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徐氏的娘家駐守南京,其父徐達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徐氏的弟弟徐慧祖承襲爵位,他英姿非凡、身居高位,宮中的很多秘密及動向,都盡在眼底,在和姐姐徐氏的家書來往中,或許會無意中透露了一些機密。

這也是當朱棣謀反時,建文帝對徐慧祖極為忌憚和猜忌,明知他才能超凡,卻不肯重用,直到明軍節節敗退時,才被迫啟用他。

弟弟和夫君在前方對壘,徐氏在後方也是心急如焚,兩邊都是她的親人,她當然希望兩邊俱好,誰也不要受傷。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這裡,我想起了那些夾在母親和媳婦之間,受夾板氣的男人。女人結婚後,心分成了兩瓣,男人結婚後,為何嘗不是如此?世人皆苦,誰也不容易。

好在很快,徐慧祖就被建文帝召回,留在南京,失去了自由。這樣,徐氏的心也不用那麼揪著了。

在一次戰鬥中,朱棣失利外出尋求救援,明軍將領以為主帥不在,是偷襲的好時機,就帶著大軍來到北京城下,做好了一舉攻下城池,這些就立了大功。

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萬分危急時刻,燕王妃徐氏親自穿上鎧甲,召集城中的軍士、婦女一起抗敵,她親自上陣部署指揮。結果是業餘的弱女子徐氏,憑著自己的智慧和意志,頑強地把專業的強壯的將領抵擋在城外,抗住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直到朱棣帶著援軍趕到。

靖難之役勝利後,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登基為帝稱永樂,同年,封徐氏為皇后。徐皇后的弟弟徐慧祖躲著不見永樂,殺了無數建文舊臣的朱棣,對這位戰場上的敵人,朱棣不但沒有怪罪,還在他去世後,讓他的兒子承襲封號。朱棣這樣做,很大程度是為了照顧愛妻徐氏。

徐皇后位居中宮,承襲了婆婆馬皇后的美德,對人和善、生活簡樸。朱棣後來有后妃20多人,在徐氏人老珠黃之際,還有很多各國送來的妙齡公主,但朱棣的心,始終在徐皇后身上。在他心裡,只有徐氏是他的妻子,其他的嬪妃,只是為了襯託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意義。

做了五年的賢德皇后,徐氏身染重病,為了救她,戎馬一生的朱棣,竟然去自學醫術。最終,45歲徐皇后還是離開了深愛她的丈夫。皇后死後,朱棣輟朝一百天,穿素服一年。此後,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為了死後與愛妻葬在一起,朱棣下令,皇后棺槨暫不下葬,也沒有在南京修建陵寢,那是因為他已經決定遷都北京。

徐皇后去世兩年之後,位於北京昌平的皇陵開始動工,從陵寢吉壤選定,到陵寢建好後,共用了四年,直到1413年,徐皇后的棺槨才從南京運至北京,葬於最大陵墓---長陵中。

徐氏,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后,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出身高貴,聰慧善良,一生經歷風浪,為丈夫的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後世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怕妻妹,女怕夫弟」是什麼意思?
    首先針對於這句話從客觀上來講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日常生活當中仔細分析,那麼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老輩人會總結出這句「男怕妻妹,女怕夫弟」的老話,當然在我們講解之前,我們一定要從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方向來理解此句話的含義。
  • 一代梟雄張作霖死後停屍六年,最後是日本漢奸張景惠給下的葬!
    樹倒猢猻散,當東北王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曾經的拜把子兄弟天各一方,去哪的都有。而他的屍體卻在寺廟裡停了6年。
  • 名將徐達死後,他的後人結局如何?女兒當皇后,兒子卻沒有好下場
    就說一個事實,如果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殺的,朱元璋會給他那無上的死後哀榮嗎?「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列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開國「六王」之首」這樣的死後哀榮,可不是一個被朱元璋賜死的臣子能得到的啊!如若徐達真的被賜死,朱元璋會這樣待他嗎?顯然不會。
  • 5部穿越重生文,將門嫡女,痴戀皇子,六年輔佐,一朝為後
    5部穿越重生文,將門嫡女,痴戀皇子,六年輔佐,一朝為後。大家好,很高興今天又能大家見面了,5部穿越重生文,將門嫡女,痴戀皇子,六年輔佐,一朝為後。非常感謝各位點擊閱讀本文章,小編感到十分榮幸!作為一個十年的老書蟲,小編也知道書荒對各位影響很大,所以小編也會努力找更好看的小說推薦給大家哦。
  • 伉儷情深還是畏妻如虎?明成祖朱棣篡位後為何再也生不出子嗣?
    比如朱棣原來的廟號是太宗,但他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明世宗,卻為了抬舉自己親爹,硬生生把老祖宗的廟號由太宗改成成祖。朱棣原本的諡號是「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表明自己是替天行道才奪了侄子的江山。明世宗倒好,給他改成「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一個「啟」字加一個成祖的廟號,坐實了朱棣篡位的事實。對明世宗這位白眼狼的所作所為,估計永樂皇帝都能氣得從長陵裡蹦起來。
  • 傳說中的洛神甄宓,為何死後,只能「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傳說中的洛神甄宓,為何死後,只能"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曹植的那一篇《洛神賦》,在詩文當中他描述的那一個仙女一般的女子,就是他自己的嫂嫂甄宓,而甄宓正是曹丕的正妻,魏明帝曹睿的生母,但就是這樣一個美貌出眾,才華極高且位高權重的女子,死後,卻只能"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 《水滸》楊志口中的三代將門、五候楊令公之後,到底是哪五候
    」那漢道:「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 死後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楊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改崇儀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就加如京使。
  • 武則天去世後也只敢穿鳳袍,她死後卻穿龍袍下葬,誰給她的膽子?
    武則天去世後也只敢穿鳳袍,她死後卻穿龍袍下葬,誰給她的膽子? 滿人能問鼎中原,蒙古人功不可沒。所以,在清朝每一代皇帝的政治博弈中,維繫好與蒙古人的關係始終是一個重頭戲。如何維繫兩股政治力量微妙的平和?最主要還是要找到利益的制衡點。當然,利益不能赤裸裸地談,必須給它找到一個漂亮的形式。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導致她的棺材37年後才被下葬
    提起孝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傳奇的賢良后妃,還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直到今天,她身上的傳奇仍然未減半分,以她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不勝數,且播放率節節攀高。
  •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時間:2020-11-23 13: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乾隆皇帝一生有17個兒子,但是比較出名的兒子只有兩個,一個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嘉慶皇帝;另一個是五阿哥永琪
  • 《知否》原著:賀弘文娶將門虎女為妻,曹錦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賀老夫人,給賀弘文提親將門虎女 在明蘭出嫁後,賀老夫人給賀弘文結了一門親事,和明蘭不同,賀弘文娶的是將門之女;自古以來都有將門虎女的稱呼,
  • 下葬六年不腐的「義大利新娘」!茱莉亞·佩塔的離奇故事
    那張照片並不是在下葬時拍攝的,而是在被埋葬了整整六年後!這位被稱為「義大利新娘」的逝者擁有一個不朽的傳奇!義大利新娘朱莉婭·巴克拉在1891年6月6日出生在義大利。她的父親喬治於1913年就去世了。母親菲洛梅娜·巴克拉帶著朱莉婭移民到美國,在芝加哥西部定居下來。1920年6月,茱莉亞在北達門大街的聖念珠教堂與馬修·佩塔結婚。
  • 俗語「男怕妻妹,女怕夫弟」是啥意思?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
    俗語「男怕妻妹,女怕夫弟」是啥意思?究竟為什麼要「怕」呢?講的就是對於男女關係的一種擔憂和忠告,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中原文化家給您分析一下,其實真的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其中道理也非常深刻。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舉辦葬禮過程中棺材動了 有人質疑活人下葬 專家:人死後能移動
    家人都準備下葬了,發現棺材裡有響動,打開棺材發現人活了。這類情況被稱為假死狀態,所以很多地方,老人去世後,都要在堂屋停屍3天再下葬。近日,印尼馬納多發生了一件類似的怪事情,一群人為逝者舉辦葬禮,棺材已經放到了坑裡,當牧師在禱告的過程中,棺材裡的死者疑似揮了揮手,詭異的一幕恰好被拍下來。該視頻上傳到網上後立即引起了轟動。
  • 《知否》原著,蓉姐兒:將門虎女的養成之路
    待蓉姐兒能背誦一些詩詞後,字也寫得規整了,明蘭很欣慰,蓉姐兒趁機提出想讓小姐妹嫻姐兒來住幾天。蓉姐兒與嫻姐兒兩個小姐妹在不耽誤功課的情況下,每天玩得不亦樂乎,功課也是大有長進,明蘭又答應她們養些小動物。從這一時刻開始,蓉姐兒是快樂的,她不僅有小姐妹的陪伴,有玩耍的嬉笑,更重要的是她開始開口提要求。她被周圍的環境所「看見」,如此便也敢於表達自我。
  • 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習俗習慣,那就是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人死後是不能馬上下葬的,需停屍三天。那麼,有麼有讀者朋友們知道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 老祖宗:「男怕妻妹,女怕夫弟」,在現代生活中,有哪些啟發?
    中國有句古話,叫「男怕妻妹,女怕夫弟」,單從字面上看,很多人應該可以猜出大概意思了。只是這些是農村的一些老經驗,引申到現代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所以,老祖宗才總結出「男怕妻妹,女怕夫弟」的經驗,意思就是「男人和小姨子、女人和小叔子要把握好距離」,如果不把握好距離、尺寸,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男怕妻妹」裡面,主要是指小姨子。娶妻進門時,小姨子也會經常過來串門,姐夫偶爾關心一下小姨子的日常生活,也屬正常。但是,在農村要是把握不好分寸,就容易讓人說閒話了。
  • 唯一穿龍袍下葬的女子,不是武則天而是一公主,屍身240年不腐!
    我們都知道龍袍是皇帝身份地位的象徵,而武則天生前如此威風,在死後並未能穿著龍袍下葬,武則天未得到的待遇,一位公主卻擁有了,這位公主身著龍袍下葬,即使過了240年,這位公主的屍體仍然沒有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