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要廢太子,周昌堅決反對,雙方吵得很兇,誕生半個成語

2021-01-18 騰訊網

劉邦和周昌大吵一架,誕生半個成語,另一半在300多年後才誕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曾有一句名言:

「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在蘇轍看來,古代英雄人物眾多,但漢高祖劉邦是古人的天花板,後人不能望其項背。劉邦從一名小吏逆襲成為開國皇帝,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劉邦能夠成就千秋偉業,離不開身邊一幫文臣武將的輔佐。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倔強」的老鄉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周昌。

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擔任泗水亭長,負責方圓十裡的治安。在劉邦的麾下,有兩個卒吏,分別叫周苛、周昌。《史記》云:

周昌者,沛人也。其從兄曰周苛,秦時皆為泗水卒史。

也就是說,劉邦還沒發跡之前,周苛、周昌兩人就是劉邦的小卒吏,平時聽劉邦調遣。其中,周苛是周昌的堂兄。如此算來,周苛、周昌也算是「從龍」最早的人物了。

秦始皇晚年,大興土木,從全國各地調用幾十萬民夫和囚犯修築驪山皇陵,各個郡縣接到朝廷的命令,都要押送苦役到驪山。沛縣縣令把押送囚犯的任務交給了劉邦。在半道上,有幾名囚犯逃跑,劉邦追之不及。按照秦律,劉邦沒有如數把犯人帶到驪山,屬於重罪。劉邦心想:反正自己難逃罪責,索性從此亡命天涯。

於是,劉邦對眾位囚犯說:「你們都逃命吧,我也要遠遁江湖了!」從此,劉邦逃到芒碭山,落草為寇。

一年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六國百姓群起反秦,劉邦回到沛縣,帶領眾人殺掉縣令,自稱沛公,開始了反秦的崢嶸歲月。因為劉邦為人豪爽,他昔日在沛縣的老鄉、舊友和部下紛紛前來投奔。周苛、周昌二人也找到劉邦,跟著劉邦打天下。

關於周昌兄弟,有一定爭議。有人認為,劉邦在押送囚犯時,周昌兄弟就一直在身邊,後來跟隨劉邦落草為寇,跟隨劉邦一起反秦。也有人認為,周昌兄弟是在劉邦回到沛縣之後才跟隨劉邦。但不管如何,周昌從此就跟定了劉邦,而且,從未叛變。

最初,劉邦任命周昌為旗手、周苛為賓客。劉邦攻入鹹陽,被封為漢王后,周昌被任命為中尉,周苛為御史大夫。公元前203年,滎陽之戰中,項羽活捉周苛,周苛寧死不降,最終被項羽烹殺。周苛的死,讓劉邦看到了周氏兄弟的忠心,從此,劉邦更加信任周昌,幾乎每一次出徵,周昌必然貼身跟隨劉邦。劉邦登基之後,封周昌為汾陰侯。

漢朝初年,沛縣老鄉眾多,只有周昌和劉邦最為親厚。周昌可以不經請示直接入宮,也敢於當眾罵劉邦,連蕭何、曹參對周昌都十分忌憚。一次,周昌入宮,見劉邦大白天正在抱著戚夫人親熱,周昌冷哼一聲,轉頭就走,待到劉邦追趕上來,周昌罵道:「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劉邦聽完,雖然哈哈大笑,但從此更加敬畏周昌。

劉邦一生有八個兒子,其中長子劉肥是私生子,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次子劉盈是呂雉嫡出,早早被立為太子;三子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雖然是庶出,但母親得寵。劉邦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後,發現太子劉盈性格懦弱,「不類我」,而劉如意果敢大氣,「類我」。在戚夫人的煽慫恿下,劉邦有意廢黜劉盈,另立劉如意為太子,此舉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自古以來,立嫡立長,劉如意和劉盈相比,無論是「嫡」還是「長」,他都不沾邊。滿朝大臣,除了戚夫人的親信外,幾乎無人不反對此事。皇后呂雉更是心急如焚,低聲下氣去求張良幫忙。

但無論大臣們如何反對,劉邦似乎心意已決,堅決要廢除劉盈。此時,周昌出面了,他當眾和劉邦吵了起來。周昌有個特點,他有些口吃,說話結巴,激動起來,磕磕絆絆更加說不清楚,劉邦本就惱火,看到周昌如此,更是生氣。《史記》云:

「周昌廷爭之彊,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

周昌最後急了,他大聲對劉邦說: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這裡的「期……期」,意思是我雖然口吃,但你看我激動結巴的樣子,就知道我一定不會奉詔!

周昌說的這段話,有些滑稽,大臣們不禁哄堂大笑,讓憤怒的劉邦一下放鬆起來,心情也好了不少,把廢太子的事情暫緩。躲在側室的呂雉聽聞後,感激涕零,待周昌出來,呂雉向周昌下跪說:「若不是你,太子肯定被廢了。」

呂雉作為一國之母,女強人一枚,幾時見她給別人下跪?周昌的表現,創造了歷史。後來,張良出主意讓呂雉請來商山四皓,劉邦徹底放棄了廢太子之心。雖然解決問題的是張良,周昌給張良解決問題提供了時間。

史學家蔡東藩曾評價說:

周昌固爭廢立,力持正道,不可謂非漢之良臣。

劉邦的老鄉中,能人輩出,周昌屬於恪盡職守、敢說真話的臣子。蔡東藩說他是良臣,其實很有道理。

周昌和劉邦的一番爭辯,誕生了一半成語,即「期期」。另一半成語,在300多年後才出現,那就是「艾艾」。

根據《世說新語》記載,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總會「艾艾……」。到了激動之初,也會「艾……艾……」說不清楚。因此,誕生了「艾艾」之說。

後來,人們把兩個典故合二為一,有了成語「期期艾艾」,說明人物口齒不伶俐,說話結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成語的誕生,橫跨300多年,讓人不得不對傳統文化心生敬畏。

相關焦點

  • 周昌撞破了劉邦的好事後……
    周昌撞破了劉邦的好事後……  婉如清揚  浩瀚的成語大軍中有一個成語叫期期艾艾,艾艾跟三國鄧艾有關
  • 劉邦為什麼沒有廢太子?
    問題是,在否定了司馬遷之後,《資治通鑑》又如何解釋劉邦最終未換太子這件事?司馬光相信,對劉邦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群臣的態度。《資治通鑑》強調了當時御史大夫(副丞相)周昌對劉邦的抗議。周昌是一個口吃,說話比較費勁。有意思的是,這個人脾氣還特別急、特別暴。他在劉邦面前死爭時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 【成語專欄】期期艾艾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期期艾艾這個成語是兩個故事的「集合」,故事都來自有口吃的歷史人物。「期期」來自漢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 位高權重的周昌,卻被一個抄文書的小吏取而代之
    周昌是劉邦時期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負責收集各位臣子的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理國家監察事務,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他的手下有名小吏,叫趙堯。周昌身邊的門客提醒:「趙堯這個年輕人不一般,您要多加提防呀,說不定他將來會取代您的位置。」周昌聽了,眼淚都笑出來了,「趙堯這個小子,只不過是一個抄抄文書的小吏,還會有這個能耐嗎?你真是杞人憂天。」
  • 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劉邦:活該,我給你留了後路偏不走
    《史記·太祖本紀》裡面提到了戚夫人是如何給劉邦灌迷魂湯的,「日夜啼泣」,有意無意地暗示劉邦。後面就做得更過分了,將自己兒子劉如意的寢宮取名「魚藻宮」,後面又改名「養德宮」,這簡直就是對太子赤裸裸的挑釁。如果只是挑釁,那呂后興許會念劉邦的面子,不對戚夫人大開殺戒。可惜的是劉邦耳根子太軟了,也可能是老糊塗了,居然真的將另立太子一事放在了議程。
  •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劉邦:活該,給你指了三條活路你不走!
    我為何要這麼說呢?以一般人的價值觀來說,人應該恪守本分,不惦記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更不能不擇手段去搶奪別人的東西,這是眾人都認同的。楚漢戰爭五年,劉邦一直在前線領兵作戰,劉盈以太子的地位坐鎮關中,由蕭何輔佐。
  • 劉邦:我為你準備三條退路,戚夫人:我不信!最後成為人彘
    劉邦這麼做的目的很明確,只有讓戚夫人和劉如意遠離朝堂,才可以保母子二人平安。當然,為了在這層基礎上上一道保險劉邦更是將周昌在劉如意身邊,其目的就是防止趙王劉如意離開趙國,因為只要趙王劉如意在趙國,那麼戚夫人母子就是安全的。
  • 劉邦剛死,戚夫人母子就被呂后殘害,那麼多大臣為何沒人主持正義
    01戚夫人對功臣集團缺恩、少威、無利政治的本質是利益輸送,要想讓別人為己所用,首先你得有足夠的資本,讓人願意為你效勞,而不是渴求施捨。這個安排似乎正好印證劉邦準備廢劉盈,改立劉如意的動機。不過,史書並沒明確指出戚鰓和戚夫人的關係,假如真是如此,司馬遷不大可能省略掉這麼重要的信息。所以,戚鰓大概率只是戚夫人的宗族叔伯兄弟。即便戚鰓是戚夫人的父親,但是史書中再也沒有任何戚氏子弟的描述,戚鰓獨木難支。由此可見,一般皇子爭儲最重要的政治依靠,劉如意不具備。
  • 封建王朝廢太子困難嗎?至少要過哪三關?首先外戚、群臣不會答應
    因此立太子這件事上,皇帝必須要慎重。自己立的太子,一般情況下,含著淚也要讓他登基稱帝。比如說晉武帝司馬炎,他明知道太子司馬衷是個腦子不好的傢伙,自己分明還有25個兒子,可他偏偏讓這個傢伙繼承了皇位。那麼有沒有反悔的呢?當然還是有的,而且還比較多。不過立了太子,再想要廢掉,那可就比較困難了。那麼有哪些困難呢?一、太子有賢臣們保駕護航。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而能得以善終,對於那些廢太子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32個廢太子中,除了病死的15個,剩下的17人中被逼自殺的有4人、被殺死的有9人,算得上「善終」的僅4人而已。而這四人中,除了劉疆和漢章帝劉炟的廢太子劉慶還能以藩王的身份享受富貴(當然擔驚受怕是少不了的)以外,唐太宗李世民的廢太子李承乾被貶為庶民並流放黔州後不足一年就死掉了,死因不詳;而康熙皇帝玄燁的廢太子胤礽則是被幽禁至死——對於那些廢太子來說,這也算是善終。
  •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是怎麼處置劉邦的八個兒子的?史料很不可信
    3.老三趙王劉如意被毒殺劉如意的生母就是戚夫人,這孩子自幼聰慧,頗有幾分劉邦的風採。劉邦生前對這個兒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還曾經不顧群臣反對,準備改立他為太子。劉邦的偏心,讓呂雉蓄足了毒。想想當年,呂雉在家辛苦操持家業,甚至受劉邦牽連入獄,又被項羽關了三年。一雙兒女被項羽追殺,還遭到劉邦遺棄。而戚夫人母子,躲在大營不經風不經雨,跳跳舞喝喝酒就從「小三」變正房,有這麼便宜的事嗎?劉如意有兩道護身符,可惜依然抵擋不住呂雉的毒性。第一道護身護是劉邦留給劉如意的相國周昌,他多次阻止劉如意進京,讓呂雉鞭長莫及。
  • 劉邦病重,呂后請來良醫,劉邦為何寧死不治?歷史見證劉邦的無奈
    那麼誰想殺劉邦呢?當然是呂后。因為劉邦出徵英布歸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改換太子,故此他又找到太子太傅叔孫通商議。但是叔孫通堅決反對,如果劉邦執意而為,那麼他就一頭撞死。劉邦見叔孫通態度堅決於是改口說:朕不過開個玩笑而已!但實際上劉邦並沒有停止籌劃改立太子事宜。因此,呂后迫於壓力,於是派二哥呂釋之去求張良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