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6月18日,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系列活動「香蕉好奇之夜」舉辦,香蕉影業創辦人王思聰出席了活動。對於香蕉影業的建立,王思聰表示自己做這個公司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出一點錢幫助他覺得現在比較缺乏基礎建設的電影市場。
王思聰說這話是底氣十足的,畢竟金錢的力量讓他成為了「國民老公」。香蕉影業成立於2017年8月,9月就推出了「香蕉新導演掘地計劃」(以挖掘和培養電影導演人才為目標),設置共650萬元的獎金,最後分別頒發給了16位獲獎導演。2018年7月,香蕉影業又啟動了首屆「新編劇圓夢計劃」,設置630萬元獎金。
當然,王思聰不差錢是眾所周知的。2017年王思聰身價高達63億元,2018年趕上萬達資產下降,但仍有50億元,在2018年胡潤「80後」財富繼承人富豪榜中排名第16位。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像香蕉影業這樣剛入局影視市場的年輕公司,基本沒有什麼經驗和資源,因而用金錢的力量將更多人才納入麾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現在看來,資金不成問題,而香蕉影業方面也表示會培養起一批「能看得懂市場、尊重觀眾的行業人才」,而這個「人才」的選擇,針對的就是商業類型片的導演和編劇。中國的商業片中優秀的作品鳳毛麟角,而且也沒有成熟的人才選拔培養體系,都說中國文藝片小眾,但起碼中國文藝片實質上是在走向成熟的,反而是看似「大眾」的商業片重「量」不重「質」,眼看著一茬一茬的出,卻沒多少能拿得出手。
香蕉影業的目標就在於將中國的商業片做起來,還想與好萊塢電影抗衡。有理想固然是好事,但是從香蕉影業成立之後的作品來看,只有一部還算知名的《後來的我們》,票房為13.61億元,其他的似乎都乏善可陳。
巧的是,在「香蕉好奇之夜」舉辦的頭一天,也是在上海電影節上,貓眼娛樂與騰訊宣布成立「騰貓聯盟」,建立覆蓋泛文娛行業服務的戰略合作。在此之前兩家已經聯合推出過電影《老師好》,雖然票房低於《後來的我們》,但口碑相當不錯。
下一步,騰貓聯盟打算利用雙方的數據優勢,在影片和用戶之間架起「橋梁」,讓用戶迅速準確地找到自己喜愛的影片,並且為電影行業提供一些扁平化的幫助,還打算共同投資和開發更多的電影項目。
從本質上看,香蕉影業和騰貓聯盟都側重於電影的商業化。而對於這件事,香蕉影業似乎從態度上表現得更有「野心」。這樣的努力當然值得肯定,但現在的問題是,從他們的成果來看,似乎並沒有出現非常好的作品。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與此前出現過的青春類型片也別無二致。既然都沒什麼區別,那麼所謂的「填補空缺」、「改變市場」又何以體現呢?如果說要趕上好萊塢,那麼就得先搞清楚真正的差距在哪兒,這不單是指特效這樣的技術層面,更是電影的敘事技巧和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實際上,想把商業片做好,想趕上好萊塢,不是投了錢,請了明星,再挖掘一些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就可以的。雖然中國的娛樂市場看似發達,但質量實在是不敢恭維。在整個市場發展方向不那么正確的時候,想用資金填補市場空缺的想法相當片面。即使是做商業片也要腳踏實地,而不是一開始就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那樣容易迷失方向,以至於最後失望,也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