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結局之時,北境戰事緊張,梅長蘇拖著病弱之軀,服用冰續丹,前往北疆。
明明梅長蘇不去北疆戰場,憑藉這些年藺晨的細心照顧,他退隱於江湖後,會有著很長一段安然又幸福的時光。可服用冰續丹,是能將人的潛力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激發,這種刺激,對於一個正常身體強健的人都無法承受,更何況是梅長蘇這種內裡空虛的身子。
可想而知,梅長蘇服用了冰續丹後,他的生命是真真切切走向了倒計時,沒有人能夠挽留。那麼為何梅長蘇明知道自己快死了還出戰邊疆呢,為何陪同他的只有飛流和藺晨,而無霓凰呢?
其一,北境需要一個領軍人物,而現在大梁無人可用。
結局之時,大梁邊境受敵,五國好似達成了共同攻擊大梁的協議,此時大梁剛剛經歷易主,靖王登基上位,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梅長蘇前往北境領軍是一種必然更是一種註定。北境剛剛戰敗,大梁需要派一個領軍人物前往北境,鼓舞士氣,一洗挫敗的氛圍。
大梁朝廷上,因這些年梁帝的昏庸,無人可用,原本靖王未登上皇位之時,他是一個非常英勇又聖明的將領。可天子之軀不能夠前往戰場,梅長蘇不讓靖王前往北境戰場,不是因為不信任靖王的領軍能力,而是因為一旦聖上在戰場出什麼事,朝堂之上必定大亂,現在的大梁已經再無人有能力承擔這個皇位。
當年,與大渝相抗衡的便是赤焰軍,沒有人比梅長蘇更加熟悉大渝的軍事戰略謀劃。回到北境,重拾赤焰軍的約定,讓自己與曾經眾多的赤焰軍將士,葬身於一個地方,對於梅長蘇來說,何其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幸福。
梅長蘇是一個英雄般的人物,他不是不畏懼死亡,只是當死亡與自己畢生追求相碰撞時,他願意放棄自己僅餘的時光,為靖王分憂,將領死在沙場,也算得上是死得其所。
自小以來,林殊所受的教育是忠君愛國,保衛百姓,他所學過的兵法謀略都是為了阻擋外地入侵,壯大梁國。隱忍多年,他變成了一個陰謀詭士,可他從未忘卻自己年少時的志願。梅長蘇變回林殊,重新前往北境,是最好的選擇。
以梅長蘇的身體情況來說,即便他不去北境,也沒有多長的時間。
現下,雖然冰續丹耗盡了他所有的潛力,但前往北境,是他的使命。總有一些人,在他們心中,大愛要遠超過小愛,即便世界給予他再多的苦難,他永遠都可以保持本心。
雖說在劇中,梅長蘇總說自己不再是當年的林殊,可為何他的身邊能夠擁有這麼多人追隨於他,不還是因為他的個人魅力。這些年林家的教導,早已深入梅長蘇的骨髓,想當年,林殊是金陵城最有前途,最英勇的少年,可現在的梅長蘇,卻只能夠掩藏在陰影中,從未想過自己重回林殊的身份。
梅長蘇怎能不知,此戰一去,他會有怎樣的結局。可曾經父親在耳邊的教導,林家多年以來都風骨,讓他甘願用自己的性命去換天下人的平安,英雄大概都是這樣的。
梅長蘇曾經答應過梁帝,等到赤焰軍洗刷冤屈後,他便再也不會出現在朝廷之中。他心中懂得梁帝的顧慮,所以靖王再三挽留都未曾更改梅長蘇的決定。
可這次五國入侵,梅長蘇成為林殊,並非是影響大梁朝局穩定,而是讓大梁戰事中多一個可用的將領。多活一段時間,梅長蘇可以看到更多的山水,體會到世界的美好,可若這延續的生命,是建立在無數百姓死亡,家國破碎的基礎之上,梅長蘇做出了他的決斷。
其二,兒女情長在戰爭面前永遠要退後一步,霓凰郡主也有自己的職責。
霓凰郡主,雲南邊境多年以來,都是靠她去支撐。穆青僅僅成年,現下雲南穆府的權勢是絕對不可能交給穆青手中,畢竟軍中的將領,他們服從的不是血脈,而是能力。
霓凰是靠自己拼搏出的名聲,大梁境內不穩,南鎮需要霓凰回歸。即便霓凰捨不得梅長蘇,不放心他的身體,她也沒有時間陪同梅長蘇前往北境。
更何況,從劇中的種種細節,能夠看出梅長蘇是不願意耽誤霓凰的,他希望霓凰能夠獲得幸福,對於霓凰的示愛,他是處於一種拒絕的姿態。
冰續丹的服用,梅長蘇的結局已經註定,藺晨醫術再高明,也無法阻止一個人非要走上死亡道路。這輩子,梅長蘇對得起國家,對得起赤焰軍的聲明,可唯獨對不起苦苦等候他多年的霓凰。
無論對藺晨,還是靖王的勸告,梅長蘇都有反駁的理由。可當面對霓凰之時,梅長蘇無言了,他不知道該對霓凰說些什麼,因為兩人的結局早已註定。
如果沒有大梁突然的外敵入侵,或許梅長蘇會回歸江左盟,或許會與霓凰相愛相守一段時間,最終獨留一座墓碑,讓活著的人去思念於他。可突然外地入侵,如同藺晨所說,梅長蘇無法保護大梁永遠,可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保身邊之人無憂。
梅長蘇選擇不讓霓凰跟隨,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比起眼睜睜讓喜歡的人看著自己死去,還不如將一封遺書,一句傳訊奉上,更加讓人容易接受。
梅長蘇若身體無礙,僅僅只是上戰場,那麼霓凰是否陪同,其實都不重要。可以梅長蘇的身體狀況來說,大渝退兵,戰爭勝利之時,就是他的死期,他又怎麼忍心讓霓凰見證他失去的痛苦呢?
梅長蘇從未想過自己與霓凰有一個可能,當他回歸金陵之時,他便知道以這樣的殘破之軀,是無法帶給霓凰幸福。所以,那相約來生的約定,讓人淚目,又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份愛情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