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的精髓,都在這部紀錄片裡了.

2021-03-01 知日



漫畫家浦澤直樹 in 紀錄片《浦澤直樹的漫勉》

你喜歡漫畫嗎?你知道一部漫畫是如何誕生的嗎?你知道那些傳說中的漫畫大神,是如何創作漫畫的嗎?

有「漫畫之神」之稱的漫畫家浦澤直樹,在日本NHK電視臺企畫了一檔節目,走進日本那些畫工精湛的漫畫家,這些漫畫家在浦澤直樹的眼裡都是值得尊敬的大師。將不為人知的漫畫的背後,從漫畫家下筆時的構思,到一筆一畫的創作過程,進行了記錄。

其實,日本漫畫一直在被誤解,日本人並不了解漫畫,甚至都分不清動畫和漫畫的區別。浦澤直樹在接受《知日・腦洞》特集專訪時,曾經這樣說道。

「原本只是一張白紙,但因為漫畫家們的繪畫,世界盡顯其中,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卻沒人細細了解過它的誕生。」漫畫家浦澤直樹直言不諱。漫畫從最初的構思、分鏡、底稿、再到修飾、成品,最後到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往往被或故事或構圖吸引,以致每一頁都被快速翻過,而讓漫畫家成了故事背後的一個模糊影子。可事實上,每一個漫畫家都有一個比漫畫更熱血的故事。於是有了紀錄片《浦澤直樹的漫勉》。


《漫勉》開始於2015年,至今為止更新至第三季,主導者就是56歲的著名漫畫家浦澤直樹。在這個節目裡,每一集都會記錄一位漫畫家的工作室,對他(她)的創作進行蜜著拍攝,捕捉漫畫誕生的瞬間。浦澤會以對談的方式,與當事人一起觀看拍攝的印象,揭露每一位漫畫家背後的創作秘密。將日本漫畫家的筆觸向世界廣而告之,這就是「漫勉」。

從開播第一集起,該節目就備受關注和好評,在滿分5分的情況下,記錄東村明子的第一集在日本就被評達4.29的高分,其第一季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達9.4分。一季四集,加上前篇的兩集,到目前為止所記錄的漫畫家,包括了日本漫畫界的「活化石」齋藤隆夫、少女漫的代表荻尾望都、少年漫的第一人藤田和日郎等,當然浦澤直樹也給自己留了一集。


漫畫家和漫畫都是一個統稱,其中的每一個人以及誕生於其筆下的作品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手法不同,構思不同,線條勾勒的長短粗細也因人而異。「漫勉」是紀錄片中的《瓦爾登湖》,如同閱讀這本書的人一樣,不同的人觀看「漫勉」也可以收穫不一樣的感悟,如果你是漫畫愛好者,你可以膜拜心目中的大神,如果你走在成為漫畫家的路上,你可以學到大師級的漫畫技巧,即便你是一個對漫畫不感冒的人,你也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漫畫家的熱血歷程。



齋藤隆夫


齋藤隆夫

日本漫畫界的活化石,從日本漫畫黎明的開始就躋身於日本漫畫界,開創了「劇畫」的創作手法,其筆下家喻戶曉的巨作《骷髏13》已連載近半個世紀,至今79歲的他筆耕不輟,連載仍在持續。


齋藤隆夫出道於1955年,堅持執筆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他跟隨了日本漫畫的成長,也成了構建日本漫畫基礎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其中最具人氣的作品《骷髏13》連載至今也有47年,從未休刊,累計銷量也已超過2億冊。



而這次節目所截取的,也正是齋藤對這部作品連載的創作,浦澤與之探討。


每一個漫畫家在創作時都有自己的習慣,齋藤隆夫也不例外。這個可愛的老頭子畫畫就從不打底稿,簡單畫出人物動態線就直接拿上馬克筆勾勒,線條一筆速成。G筆在業界的使用也是由他帶起來的。


為了讓修改液速幹,齋藤甚至把菸頭當作風乾器,這讓看客緊張不已,就怕一個不小心被燒。不過齋藤自己也坦言,這在以前是常有的事。

齋藤曾經曾學過日本畫,所以在上色上他也運用了日本畫的作畫技巧。



隨著作品連載時間的增長,對於讀者來說,整個故事成了角色的演繹而非作者的功勞,漸漸的作品就是屬於讀者的東西了,二人坦言自己曾經的遭遇。

「曾經在我想要停更《颱風五郎》的時候,有讀者對我說,如果我敢把五郎殺了,我就死定了。」


「在《YAWARE!》重製版開始發行的時候,我對一些很不滿意的地方作了修改,結果就有讀者對我說,誰給我的權利這樣做?!」


齋藤對《骷髏13》在劇情上的發展,一直都貼合於時代的變遷,同時他也在考慮其中不曾改變的東西,比如欲望,恨,比如愛。

「從人類共同的本源來考慮劇情的發展,同時也在漫畫中展現人類的本源」

小時候的齋藤喜愛電影和繪畫,他為了成為當時故事的插畫家而學習了繪畫。直到遇見了手塚治虫的漫畫《新寶島》。


「這完全就是紙上的電影。」

齋藤自此走上了成為漫畫家的道路,當時盛行的漫畫大多是搞笑和諷刺為主,齋藤卻想要創作出在劇情上如電影一般的漫畫作品,劇畫由此得名。


為了引人入勝,齋藤執著於劇情走向的同時,還不停地調整自己的畫風,最後決定用自己擅長的插畫形式來創作。在作品《無用之介》中,場景的描繪佔了極大篇幅,和電影如出一轍。


用真實的人物骨骼構圖來構建真實的世界,這種「劇畫」的畫風與當時的漫畫區分開來,迅速引發熱潮。直到現在,繼承這種畫法的漫畫家也越來越多。


「有人把我的作品比作是我的孩子,或者說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但如果讓我自己來說,我更願意把自己比作導演,漫畫是我執導的舞臺。」這是齋藤對自己身份的界定。



藤田和日郎



藤田和日郎

少年漫的第一人,一個已過知天命卻還是一身熱血的大叔。人氣代表作《潮與虎》的代表,其漫畫中宏大的鬥爭場面一直為人稱道,而在這一次的拍攝中,藤田正在創作《黑色博物館》,這讓我們看到了最初的創作過程,在絢麗複雜的鬥爭背景的製作上,有著連浦澤都驚嘆不已的方法。



浦澤與藤田的見面地,就是在藤田自己的工作室。這個熱血大叔一出場就萌點不斷,影像裡記錄了他和助手們的日常,比如從作畫起他就一直說話停不下來,在辦公室裡甚至貼著「拒絕沉默」的標籤。



在作畫上,他對人物的表情有著近乎強迫的堅持,一個出色的漫畫家會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原則,這也是其中之一,浦澤將其稱為「格鬥」。這是人物 迪翁 的神態創作,因為一直不滿意,一直的反覆修改,塗改液成了藤田的魔法道具。


從開始到成稿,神態一共被改了七次,即便是在鏡頭下都能看到塗改液厚重的痕跡。



藤田在創作上隨性非常,從分鏡稿的邊框線開始就不用直尺,即便連戰鬥的場面的手法也讓人瞠目結舌。


浦澤創作的步驟是,先會打好輪廓線,在此基礎上做人物草稿,這還是在普通的場面描繪上,但是在藤田這裡,打好輪廓線就直接用墨水描線,並且還是在一堆「雜線」的底稿裡。用浦澤的話說就是,一開始都看不清哪裡是臉啊。



「自己做新人的時候,也是打完草稿再描線,但是每次在描完線將其擦去的那一刻,那種失望感至今印象深刻,所以乾脆直接畫了。」

無數個線條交匯,藤田下筆流利,畫完之後再用修改液做矯正修改。


藤田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冒險類的故事,在構思每一部漫畫的時候,藤田都會先畫出每一個出場人物的造型,讓自己深深沉浸在故事裡。


浦澤說,在看完節目的少年們,大概都想左手塗改液,右手水彩筆的迅速投入到漫畫創作上。

在《知日・腦洞》特集專訪浦澤直樹時,他提到製作《漫勉》的動機,和他發現了日本漫畫的一些問題。

浦澤說:  首先,這50、60年來,漫畫一直在被人們誤解。很多人無法區別漫畫和動畫。在日本的國會上也會將漫畫和動畫相提並論,提到「作為日本的骨幹文化產業,漫畫、動畫……」這樣的話,連國會議員也沒弄清到底在說哪一個。大家真的很不了解漫畫。漫畫是每天用手畫出來的,但是總有人問:這是用印刷做出來的嗎?

所以我在想應該從哪裡開始解釋的時候,就覺得只有先從讓大家看到別人用筆畫漫畫的情景開始最合適。試著開始做之後發現,大家果然真的不知道漫畫是怎麼畫出來的,都嚇了一跳。所以我想做節目,首先讓大家了解漫畫是怎樣的。

我們每天都在畫大量的漫畫,其實是一件很厲害、很值得炫耀的表演,但是誰都看不到,所以漫勉就是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到漫畫存在意的義和價值。


浦澤直樹 in 《知日・腦洞》特集

通過《漫勉》我們終於有機會好好認識日本漫畫的精髓,或者是一個個漫畫家堅持創作的精神。漫畫家是某種意義上的匠人,不管是否功成名就,都有值得被人尊敬的堅持,和一股永不熄滅的熱情血性。


Scoter / text

NHK 浦沢直樹の漫勉 / picture

《漫勉》放送日與漫畫家列表


第0季

2014年11月09日  かわぐちかいじ、山下和美

第1季

2015年09月04日 東村明子

2015年09月11日 藤田和日郎

2015年09月18日 淺野一二〇

2015年09月25日 さいとう・たかを

第2季

2016年03月03日 萩尾望都

2016年03月10日 花澤健吾

2016年03月17日 五十嵐大介

2016年03月24日 古屋兔丸

第3季

2016年09月15日 池上遼一

2016年09月22日 三宅亂丈

2016年09月29日 高橋ツトム

2016年10月6日  浦澤直樹

《知日·腦洞》特集


向腦洞大國學習的第一手冊!



 亞馬遜、京東、當當網、天貓

現貨發售中!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下單連結!

相關焦點

  • 央視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日本足球就是熱血漫畫變現啊
    *真•動漫與現實兩個世界交匯了**真•隊長好帥氣啊*甚至日本球迷在賽後主動把垃圾撿乾淨帶走草草收場的預選賽,將日本民眾對足球的熱情瞬間冰封。這段歷史被日足球界稱為「冬之時代」。日本足球注重挫折教育,比賽時孩子摔倒了從不叫停▼▼▼
  • 日本最偉大的漫畫雜誌50歲啦!
    幸好,紀錄片《我們與少年jump的50年》,給了我們一個否定的答案。在《少年jump》50周年之際,這部紀錄片邀請了從過去到現在的編輯、工作人員、漫畫家,借他們之口來講述關於這本漫畫雜誌的故事。這個答案,甚至不過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但它卻是jump漫畫,乃至日本漫畫、日本文化的精髓。這個詞語就是「包容」。包容,正是《少年jump》不變的靈魂,也同樣是它在細枝末節上作出變化的原因。這兩字說來簡單,但是,對誰包容?如何包容?如果落到實處,我們就能發現《少年jump》的別出心裁。首先,是對新人作者的包容。
  • 這部日本未成年X交易紀錄片被BBC曝光!尺度大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島國的AV產業很發達,各位老司機都懂得,不用多說,然而今天我們要來聊聊最近由BBC拍的一個紀錄片《Young Sex for Sale
  • 你看不到的故宮文物,都在日本人拍的這部紀錄片裡了
    左上:齒父己鬲,商   左下:父丁魚觚,商末中上:保鼎,商      中下:□父乙卣,商右上:竊曲紋簋,西周  右中: 畢龜爵,商  右下:夔紋罍,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你可能需要這部由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故宮至寶
  • 這部紀錄片會讓你重新認識日本
    兇手就是這小夥兒。NHK電視臺2010年拍攝了一部三集紀錄片《無緣社會》,裡面提出了個「無緣死」的概念,上面案件裡那8位無人問津的死者,可能就屬於」無緣死「群體。這部紀錄片提出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日本正在滑向一種「無緣社會」,所謂的無緣是指一個人失去了朋友、子女、父母、故鄉這些最基本社會關係紐帶,總結下來就是沒有了「社緣」、「血緣」、「地緣」。
  • 日本播出的這部南京大屠殺紀錄片,每個人都應該看
    紀錄片中,日本士兵描述了在1937年12月16、17日是如何殺害中國俘虜的事實,承認當時殺死數萬中國人。並用CG計算機動畫還原了令人心痛的槍殺現場。這部紀錄片,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鐵證如山!日本士兵承認南京大屠殺,CG技術還原槍殺現場5月14日,日本電視臺(NTV)播出了時長約45分鐘的南京大屠殺調查紀錄片。
  • 日本漫畫都不描彩?為什麼日本漫畫裡一般都是黑白的?
    如果大家看過很多漫畫就會發現,我國和歐美那些漫畫很多都是彩色的,但是在日本這個動漫與漫畫的強國,卻是一直以黑白為主,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為了節約成本嗎?
  • 這部紀錄片揭露了日本未成年人賣淫現狀
    說到紀錄片,不少人首先想到的都是BBC。去年的《地球的脈動》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壯美且艱難。
  • 這部原戰地記者拍攝的日本紀錄片,每一個中國人都該看看
    是由原戰地記者何潤鋒,在日本一家專門從事孤獨死老人死後清理工作的公司實習期間的所見所感整理而成。這一次實習經歷,被何潤鋒稱作是一場「人文社會領域的貝爾冒險」。紀錄片不長,總共就6集,單集片長10-16分鐘,講了4個故事,關於孤獨死的4個故事。
  • 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的一生,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 25 年,透過父女間的親密對話,記錄了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傳奇一生。從他在紐約的童年生活開始,到他寫下《推銷員之死》的盛名之時,以及之後他和瑪麗蓮·夢露短暫的悲劇婚姻……麗貝卡·米勒的原始影像資料裡甚至有更多,但最後只留下了 100 分鐘左右。
  • 這部國產漫畫「轟動了整個日本」
    說回來作為漫畫本身除了故事性之外,畫面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鏢人》這部漫畫的畫面比起現在市面上的其他的國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鏢人》的漫畫極具張力,給讀者的視覺衝擊相當大。而且某些畫面採用寫意的模式。諸如在赤沙鎮中雙頭蛇被上吊處死的時候,其之上出現的之前被其殺害的人的冤魂。這一點我是相當中意的,算是這部漫畫的加分項。
  • 飲食和健康的關係都在9年前的這部紀錄片裡了!
    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食物與健康的關係,那麼今天就和星球來了解下,這部拍攝於9年前,用數據和實例來呈現植物性飲食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在騰訊視頻上的觀看次數高達26萬次,豆瓣評分8.1,有1萬多人在IMDB上標記並打出了7.8
  • 看國外紀錄片裡的粵菜風情
    動畫片裡,男主角因一句「食在廣州」而前往廣州學藝,足見廣州「美食之都」早已聲名遠播。片中「黃金比例燒賣」「轉生春卷」「四神海鮮八寶包子」「清蒸魚下巴」等誇張新奇的菜式,或多或少都能在粵菜中找到原型。   廣東僑民將粵菜帶到世界各地,國外的影視作品中不乏粵菜的身影。
  • 「中國女婿」拍南京抗疫日常 這部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日本雅虎首頁,這部10分鐘的短片講述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項防控措施下,中國民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日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製作特別節目,邀請該片導演竹內亮講述中國抗「疫」故事,此片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 盤點日本好看的NHK紀錄片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努力地生存,所以女人們才要面向鏡子。」 有時候化妝只是想換個形象,放鬆心情,但更多的時候化妝是一種重要的技能,用來應付不同的場合,這是女人們獨有的生存方式。紀實72小時系列有不同主題,都值得推薦,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 這部神奇的旅行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
    嘉賓的選擇讓我覺得很妙,充滿期待。 這三位嘉賓其實對大眾來說,還是算冷門吧,大概也因此,這部紀錄片的關注度也不高,在豆瓣上有3177人評價,還沒過五千呢,但評分不錯,8.1。可見這部片對它所針對的喜好文藝的受眾而言,是交出滿意答卷的。
  • 據說每個日本女生都想成為他漫畫裡的角色!
    創作出了這樣劃時代驚豔之作的便是日本著名漫畫家北條司。1977年,他考入九州產業大學藝術系服裝設計專業,1981年畢業。在這裡,一切都奠定了他漫畫創作的道路。1979年,北條司在暑假期間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宇宙天使》。
  • 這部島國漫畫,居然被法國人拍出原汁原味
    愛,很好理解,畢竟自己熱愛的漫畫要拍成真人版,相當於圓夢啊,誰不會喜大普奔!恨,則是因為,大多數真人漫改電影都拍不出原著的精髓,甚至淪為魔改辣眼睛的貨色。這其中,好萊塢翻拍日漫又是一大重災區。你永遠無法想像,歐美人對於「神秘的東方力量」會有怎樣的誤解:
  • 這部日本電視臺拍的紀錄片狠狠打了政府的臉
    這部紀錄片究竟披露了什麼內容?戰爭真的會奪去人心中的一切善良嗎?還是說,人本質上就是盲目、懦弱且自私的呢?本期,知乎君精選優質回答,對該紀錄片進行全面解讀。如何看待日本 NHK 電視臺播出的有關 731 部隊的紀錄片《731 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研究者與人體實驗》?
  • 這部家庭紀錄片,是嚴冬裡最溫暖的「春天」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導演的爸爸媽媽太可愛了,必須要帶家人去電影院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當然,相比於好可愛好可愛的父母和導演本人,影片次要的亮點大概是過去的影像記錄者被新的影像記錄者記錄,紀錄片呈現了電影時間和人類生命之間互動的寓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