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
01:14來自步敖
音樂:搖滾天團Pink Floyd專輯<The Wall>單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Pt.3>(另一塊砌牆磚)
老張是老舍小說《老張的哲學》裡的老張。老張是一名學堂先生,在孔老夫子的畫像下面專職教書育人,誤人子弟;同時老張也是積極向上爬而有自己哲學觀念——三位一體的金錢至上錢本位思想。順便他還是個極其能發現狹縫而進一步挑撥謀劃來獲利的小人。
但小人是我們給他的價值評論判斷,問題是他知道自己是小人嗎?答案我想肯定不會,就像沒人會認為自己是傻瓜笨蛋,更何況要自我承認是壞蛋小人呢!那麼又有了進一步的問題,他為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人呢?這肯定不是羞於承認的問題。
關於小人的論述,我見過最精彩絕倫的便是餘秋雨先生的《小人》。文章從公元前五二七年楚平王為其子娶妻,任費無忌為接親大夫,以及之後的種種反覆寫起。找出來費無忌類小人的特點:「一、小人見不得美好;二、小人見不得權力;三、小人不怕麻煩;四、小人辦事效率高;五、小人不會放過受傷害者;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七、小人必須用謠言製造氣氛;八、小人最終控制不了局勢」。同時他還將小人分了幾個類別:「惡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
一口氣羅列出八大條,可見內心對小人的憤恨。但這八條,給出的是小人的特點。而沒有給出小人的成因。從接下來對小人的分類裡我們也能從側面看出小人迫害別人,飛揚跋扈時的所執。首先惡奴型小人背後是主子的權勢,是狗仗人勢。有如此奴僕可見其主人的心黑,不過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多不勝數。其次,乞丐型小人其所執便是自我尊嚴的丟棄,頗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意味。之後流氓型小人,其背後是對法律以及道德約束原則的忽視,也就是蠻不講理。最後文痞型的小人,依靠的就是對專業權威的掌握,偏這些人有知識頭腦好,但黑心,兇起來是這些類裡最可怕的。說句題外話專業便是權威的意思。可以看見依舊沒有對小人成因,即什麼是小人的分析論述。不過極其可貴的指出八點小人的特徵,讓我們在茫茫生活之中有了一絲可以看破小人的可能。
小說裡的老張,不覺得自己是小人,書裡其他受他壓迫的人,我覺得也不會絕得老張是小人,老張高高在上,他們眼裡看到的只有權力和金錢的威嚴。我們讀者看說雖說融入書中,但還是旁觀人,以一個旁觀人事不關己的姿態用上帝視角來俯視全書,才得出了老張是小人的結論。不過我覺得一些涉世不深淳樸的讀書人看完書,只會得出老張是壞人的結論。壞人和小人雖然都同樣壞,但是層次是不同的。
那麼到底小人是什麼?一句話小人依舊是平常人。上面餘秋雨先生的八大條放在平常人身上看,竟然完全符合!也再次說明了小人就是平常人,但小人於平常人終究有所區別,區別在那呢?區別便在於小人雖也是平常人,但是他聰明或是無賴,把人於人聯繫之間的底線突破,完全不按規則的活動,當然活動是有目的的,或是錢、或是權、抑或是女人。沒聽說過小人絞盡腦汁作亂,卻只是沒意義的胡亂玩鬧,不過玩鬧本身也是目的之一了。終究是有所目的的。
而平常人和這些突破界限的「平常人」從相遇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小人將「得志」。在這種完全不知道對手底細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知道對手會使出什麼手段,這就像美洲土著在第一次碰到登陸的歐洲軍隊時,是完全不可能想像出槍這種直接突破維度和距離進行有效攻擊的熱武器的,更何況對方還會以覲見之名輕而易舉的綁架皇帝和盜取國家呢,以及隨意丟棄攜帶病毒的襯衣。這就好像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一樣。秀才遇到兵,雖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出發點就錯了,因為為什麼就能肯定對方也是君子,而在同一語境裡呢。
小人是突破界限的平常人,其是有目的的。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私慾,為了私慾的儘可能滿足就不能保證我們所有事情都按照明面上的規矩進行了,因為這樣很可能就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了。於是有了背面和陰影,在背面和陰影之下的便是不能表現於明面但誰都必須清楚的潛規則。於是可以這麼說:平常人便是部分的小人。觸目驚心,這樣的話有誰敢在明面上說,便要被人給孤立的。我們不敢承認事實,我們寄希望於虛假言論和事情的描述構建,讓自己在這這個虛假的泡沫了自我麻醉,沉醉於它裡面的一切。時間一久,我們全都認為這是對的,在泡沐外原本真實的世界也會被我們自發的去抹黑和批判,只陶醉於現有價值的喜悅,萬一有人像魯迅先生《狂人日記》裡說的看見了鐵房子的窗,他只要發聲,那麼也就會被自發的監察機制屏蔽,現在的媒體便是這樣。
也許是兩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偌大中國竟沒有一部法律,依仗的卻是最高者的一時興起和反覆無常。這樣的權力過於誘人,即使是在長達兩千年所謂的封建社會裡的最高者,也完全沒有這樣的權勢。我們都會去幻想,以及習慣這種那時沒有法,各人任意行的便利和「自由」,現在我們也時刻幻想在陰影下如此行事,小人之心也深入人心,而與之對立的君子早已不見。其實從古至今小人必定多如牛毛,而君子就不一定有了。
我說「所以平常人都是部分的小人」,這句話或許有看低人性的懷疑,不過看過越來越多的事情之後,這樣的想法似乎愈加堅定,而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有人說造成這些壞像的原因是小農經濟下的小農思想,也有人說是中國幾千年的醬缸文化所致。不過我覺得這些事情起源都是基因裡的本能——欲望,所致。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間接,本能的欲望在我們進化成人的過程中極其重要,食物和繁衍的欲望,其實都是對生命(或說做遺傳生命)的延續,食物滿足的是本體生命,而繁衍則是群體的生命延續。不過到如今生存似乎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了,不至於為了一日的生活而跨越幾十公裡的疲憊,可是內力的欲望絲毫沒有減弱,卻轉向了其他的東西。金錢、權力等與生命不直接相關的事情。為了這些,有人在原則下悄悄伸出手便又縮回,而有人則拎起斧子砍倒被認為擋路的柵欄,一望直前,變成異類,佔盡便宜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