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眼中的賽博朋克與未來

2020-08-28 媒介之變

西夏:又說回那兩部電影。我個人覺得《瘋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最受歡迎的地方可能是不太一樣的,各自的觀眾群是不一樣的,《瘋狂的外星人》可能更知識分子一些,有很強的批判性,對社會、對中美兩國的文化都有批判;《流浪地球》我覺得更多是一部青少年電影,講的其實是青少年的成長。這方面也再請教一下戴老師的看法?


戴錦華:我是覺得說《流浪地球》是青少年的電影的話,比較好玩兒。


不是嗎?小青年想開車出去探險,破壞規則、最後遇到大麻煩,成長、解決問題,回來就拿到駕駛執照了,很開心。

戴錦華:從父子關係解釋也可以,這都是某一類型化的元素。其實我覺得它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好萊塢式的科幻電影。後來郭帆導演也特別謙虛,他的說法也感動到大家,他說我們離好萊塢還有半個世紀,大概是這個意思。他這麼說也是對的,同時提示如果我們現在還是學習好萊塢,試圖用好萊塢的辦法的話,我們永遠在非常遠的後頭。如果要說中國科幻電影的方向,我覺得《瘋狂的外星人》更有趣,就是因為寧浩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清晰,他至少給了我們一個更豐富的可能性;而《流浪地球》就是非常清晰的單一的可能性,不像《瘋狂的外星人》讓我們對豐富的可能性抱有希望。

當然我也反對孫老師的說法,說文本細讀沒有意義,因為《上海堡壘》文本上有足夠的證據是有問題的,得先在編劇上過關、製作工藝上及格,才能談別的。所以這個失敗不值得討論。

西夏:從數據上看,《流浪地球》青少年觀眾比例比《瘋狂的外星人》要更高,而且《瘋狂的外星人》的主力觀眾不可能是三四線的小鎮青年,可能小鎮青年更願意看《流浪地球》?

戴錦華:我問過一個問題,不知道在座是否有專家,我問過《戰狼2》有多少的觀眾?1億。中國有13億人口,在這個基數上,中國的市場確實很大,對好萊塢來說是金礦也不過分。具體討論小鎮青年是一種討論方法,討論青少年則是另外一種討論方法。我覺得顯然《流浪地球》的成功是覆蓋面非常大的,它已經是在那種商業追求的層面上講覆蓋面非常大的電影。而我覺得追求者全覆蓋是製作者和發行者的願望,但願望並不是永遠能達成的。所以我覺得你在願望的意義上討論永遠沒有意義。

西夏:您正好給了我一個詞,「最大覆蓋面」,讓我可以傳到侯總這邊,他們專門研究這個,他甚至發明了一個「爆款公式」。跟大家再介紹一下侯總,他曾經把中文網絡小說的閱讀推到全新時代,後來成立中匯影視、諸神聯盟影業等等,在中國IP市場的文學改編領域有很多現象級的成功實踐,《嫌疑人X的獻身》等等就是從他們這兒出來的;今年初,侯總還有一個事情跟我們八光分有關係,我們出版了一部青少年科幻小說叫《火星孤兒》,書還沒有正式上市,侯總他們24小時就敲定了《火星孤兒》,馬上付款,馬上開始跟開發方溝通。可謂雷厲風行。

那現在就請侯總給我們現身說法,您的「爆款公式」是什麼,如何最大面覆蓋社會人群?

侯小強:因為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在做IP的研究,確實也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IP分三部分理解,這是為什麼我們決策比較快的原因。

首先看這個項目,我的定義叫「情緒」,這個IP或者這個故事情緒是否有一個強烈的共情能力,我們在購買項目或者我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我個人是比較偏向情緒最大程度一定要有一個共情能力,比如說中國價值觀、集體主義。其實,《我和我的祖國》裡就是集體主義,我今天早上還提到中國人有共情的東西,比如說春節回家、高考、改革開放四十年,是全部參與到改革進程中,釋放最大的能量,讓中國為這一個目標集體往前走,就像一列火車一樣,這個就是一個特別強的共情。

包括我們做《快把我哥帶走》也是這樣,當時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是因為可能每一個小女生都需要有一個哥哥保護,包括《少年的你》,校園霸凌,不只是一個校園暴力的故事,最主要體現的是暴力,在校園裡面可以體現為校園霸凌,在家庭裡面有家庭暴力,職場裡面有職場的暴力,暴力無處不在,有冷暴力、熱暴力,硬暴力、軟暴力。我們選擇這個項目的第一個標準是共情。我特別喜歡大劉老師的《燒火工》,但是他不賣,其實我考慮的時候就是看作品是否能打動我,打動很多人,這個是我的第一個判斷標準。

第二個我比較喜歡有辨識度的故事,情感是不是極致、是不是有難度。所有成功的作品,裡面的感情都是有難度的,就像爬山,你爬的越高看到的風景越多,你爬自家牆頭看到的風景肯定是很少的。所以,「辨識度」是我選一個IP第二個標準。

第三個就是敘事模型,我喜歡經典敘事模型,因為我是學文學的,我有一個標準。我有60個故事獵人在全國範圍內篩選故事。我們對故事有一個標準:一口氣能讀下來,要是這個文字和文本都有障礙——因為很多作家寫作的時候設置了一些障礙,或者敘事不流暢——我們就不喜歡這樣的故事,這主要還是從商業角度考量去選故事。比如說我們馬上推一部劇,《孤城壁》豆瓣9分,上萬人打分,9分的作品,這個故事很奇怪,它是太監和公主的愛情故事,但是它打動我了,很多,「虐」就是一種共情。

西夏:之前我看到您總結的爆款公式是:廣譜情緒+超級人設+經典劇情+迭代審美。能否用這個公式來總結一下今年三部科幻大片?

侯小強:《瘋狂的外星人》沒看,主要還是《流浪地球》。我覺得《流浪地球》那種景象跟春節回家是一樣的,後來郭導解釋說中國人去哪兒都要帶著家,中國人有集體主義,他的作品裡面是有集體主義的,跟西方是不完全一致的,像《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外不會成一個主流的片子,但這種情緒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經歷過的、國家的情緒。包括裡面吳京扮演的這個人物,也是一個超級人設,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敘事模型從電影整個過程來說還是比較流暢的(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看文藝片),包括審美,包括我剛才講的敘事,雖然是硬核,按理說很多人看不懂這種硬核科幻,但這個硬核能自圓其說,講得非常流暢,就是敘事模型對了。最後一個就是視覺,它的視覺確實也非常好。

西夏:現在是2019年11月,正是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裡面描寫的賽博朋克未來發生的時間。大劉老師您個人對賽博朋克在中國出現有什麼期許?

劉慈欣:其實它的到來比我們資訊時代的到來稍早一點,也是一種預言,而賽博朋克恰恰在這個時代裡能很深刻反映這個時代特點,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賽博朋克都出現了很多很優秀、很成功的東西,像《黑鏡》《愛、死亡、機器》等等都有非常強烈的賽博朋克特點。在中國來說,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很有影響力的賽博朋克作品,中國賽博朋克的小說很多,但是現在有影響力的還沒有看到。因為現在的賽博朋克風格的東西有很強烈的西方社會的特點,這種東西如果放到一個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中,和中國文化結合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形式,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另外賽博朋克還有一個問題,它有一個界面,這個界面就是人和機器的界面,在這個界面之上和這個界面之中,整個包括這個界面都還是算是科幻的,我們和計算機打交道和網絡打交道都是很科幻的東西,但是一旦進入界面之下,就變成奇幻了,一旦進入網絡或者計算機的內存,似乎就不受任何自然規律科學規律的限制了,我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個描寫,往往走到奇幻裡面去了。所以賽博朋克這個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介於科幻和玄幻之間的東西,這種風格目前在中國怎麼發展我不是太清楚。像前不久史匹柏的《玩家一號 》就是賽博朋克作品,我倒很期待這種。

西夏:您自己沒有寫過賽博朋克的作品吧?

劉慈欣:沒有。

西夏:您作為技術樂觀主義者,可能不會寫反烏託邦的故事。

劉慈欣:賽博朋克不一定是反烏託邦的。朋克是有一點頹廢的題材,但是它也可以成為正面主旋律的東西,你想把主旋律和網絡內的世界結合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好像倒是誰都沒有接觸過的新的東西。

西夏:其實反烏託邦這種東西應該是西方特別有興趣,主要是青少年被壓抑、想徹底自由卻得不到,生出絕望顛覆反抗的情緒。這都是青少年熱衷的。

劉慈欣:確實這個題材在西方天生就蒙上了灰暗甚至死亡色彩,比如說史蒂芬森的《雪崩》這部小說,早在《神經漫遊者》之前還有一個被中國讀者接受的賽博朋克的作品,但在西方地位不高,就是《真名實姓》,它沒有賽博朋克的特點,還是很明快的,特別被中國讀者所接受,而中國讀者對《神經漫遊者》和《雪崩》接受程度不高,所以我覺得賽博朋克在中國完全可以以一種樂觀的色彩出現。


西夏:上周我們在重慶參加華語科幻星雲獎的活動,看到重慶的城市景觀,極其符合賽博朋克的視覺特徵,然後看到那些民工、重慶的「棒棒」們,感覺反差很大……很多人想把重慶叫成「賽博朋克之都」。請問小江,博納影業會不會將來也做賽博朋克的主旋律科幻?

曲吉小江:我個人特別喜歡,曾經想過是不是大家會以數據的形式、能量的形式或者信息形式存在,因為我個人學習過佛教的東西,它也是倡導大家以能量形式存在,肉體是極大的限制,肉體在時間的監獄裡,無法得到自由,要翻過,必須要拋棄肉體,因為肉體對我們是負重。

這好像跟賽博朋克是互通的,從中我看到的都是對佛教的思考,所以我個人非常喜歡賽博朋克,甚至我覺得它比宇宙探索能更快找到人類生存的一些答案,因為以信息形態存在會比較自由一些。我是歡迎、擁抱這個未來的。但是說到本土化,我覺得可能要看一下中國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包括5G這些技術的發展,可能是我們電影的一些好的題材,因為科技和科幻關係緊密,科幻有點遠,科技就在我們身邊,從博納的經驗來看,其實更多借鑑於科技,未來幾年的科技,就包括身邊的科技。我們馬上要跟廣州市政府做一個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方面的一個東西,其實就是目前我們國家的一些重點工程,涉及未來幾年科技的成果,可能也有一點科幻色彩。真正的賽博朋克可能還需要編劇導演有這樣的故事。

西夏:小江總已經說到佛教去了,再展開大概就收不住了。時間關係。我們第一場議題就先到這裡。中國的科幻電影之路才剛剛開始,我們再次感謝幾位嘉賓的分享。

本文節選自2019年第五屆中國科幻大會「中國科幻電影之路」專題論壇速記稿。

相關焦點

  • 《賽博朋克2077》評測:一次與未來的近距離接觸
    當你第一次操縱著V,離開居住的公寓大樓,進入到完全開放的「夜之城」中,看到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充滿未來科幻感的畫面時,想必你已經無法否認,這確實是一座「賽博朋克」未來都市,應該呈現出的景象。也是目前所有電子遊戲作品中,將「賽博朋克」這一獨特的科幻主題概念,展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的那一個。漫步於這樣的城市之中,你仿佛真的已經置身於遙遠的2077年。
  • 最近爆紅的「賽博朋克」,講的是氣候災變的未來?
    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有科幻迷、動漫迷、遊戲迷,那麼,最近一定見過這個詞:賽博朋克。前不久,一款名為《賽博朋克2077》的「3A級」遊戲上線,當日同時在線下載用戶超百萬人,一度成為某S遊戲平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遊戲。但真正讓其出圈的,還是「賽博朋克」本身。
  • 《賽博朋克2077》不過是賽博朋克的低劣複製品
    少一點賽博,多一點朋克「賽博朋克」是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新電子遊戲的標題,但它也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興起的一種粗獷(gritty)科幻的總稱。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等有影響力的小說和《銀翼殺手》、《機械戰警》等好萊塢電影預言了一個黯淡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中,國家腐敗無能,並將政治權力交給了一個小規模的大公司卡特爾。
  • 《西部世界》續訂了,國產的賽博朋克去哪兒找?|科幻迷
    除了自身的故事性外,大抵也與其賽博朋克背景息息相關。什麼是賽博朋克?賽博朋克的具體特點有哪些?這個類型對國劇又有哪些啟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問題。賽博朋克:機器哀傷與反烏託邦什麼是賽博朋克?或許是因為《銀翼殺手》的先入為主,或許是由於朋克精神的徹底貫徹,賽博朋克總是傾向於反烏託邦設定。換而言之,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人類的未來通常是危險、迷茫甚至混亂不堪的。
  • 《賽博朋克2077》都刷屏了,可啥是賽博朋克……
    答案的關鍵不在「2077」,而在於「賽博朋克」。拋開遊戲世界觀的設定,角色扮演的體驗效果……光是《賽博朋克2077》對「賽博朋克」風格的呈現,就能讓即使對遊戲不感冒的你,也忍不住要多看兩眼。那麼,什麼是「賽博朋克」呢?
  • 賽博朋克2077為什麼火 賽博朋克2077是什麼遊戲
    相信很多人都被《賽博朋克2077》刷屏了,也成功出圈了,話題討論度非常高,但對於一些不了解的人來說,很難理解,那麼,賽博朋克2077為什麼火?這是一款什麼遊戲?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賽博朋克2077為什麼火  12月10日,由波蘭知名遊戲開發商CD Projekt RED所推出的《賽博朋克2077》正式上線。
  • 這很賽博朋克什麼意思 賽博朋克含義及出處介紹
    最近因為賽博朋克2077的跳票,導致全民熱評,賽博朋克這個詞再次火了起來,「這很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最初出自哪裡?小編給大家介紹下這很賽博朋克的含義,有興趣的網友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這很賽博朋克」吧! 這很賽博朋克什麼意思?
  • 《賽博朋克 2077》中的溫情瞬間讓未來社會不再冰冷
    不過與那些在較老主機上遊玩《賽博朋克 2077》的玩家所碰上的問題相比,我的這些麻煩簡直就是小兒科了。再加上本作對其中的跨性別者、女性和有色人種的粗暴刻畫,遊戲在宣發時也存在著刻意欺騙玩家的做法。CDPR 的開發者們為了按時完成遊戲,還不得不加班加點臨時趕工。說《賽博朋克 2077》前景令人堪憂已經夠客氣了。
  • 賽博朋克電影的當下,何嘗不是你我的未來?
    技術飛速發展,機器取代人類勞動,科技產品入侵人類生活……我們正在走向怎樣的未來?人類會不會淪為科技的奴隸,被科技統治、滲透、異化?這便是賽博朋克小說及電影,想要探討的內核。《銀翼殺手》建立起來的視覺風格和人性反思,在之後的賽博朋克電影裡得到了延續。這類電影,往往都離不開三大主題:未來空間,人工智慧,反烏託邦。
  • 從《賽博朋克2077》聊起 賽博朋克與桌遊的趣味發展史
    波蘭知名遊戲公司CCPR的最新大作《賽博朋克2077》預售已經開啟了有一段時間了,還曾一度登上steam暢銷榜。這款即將於明年面世備受玩家們期待的遊戲,改編自桌遊《賽博朋克2020》,其極高的受關注度,讓賽博朋克和桌遊這兩個在國內略顯小眾的文化符號,也再一次火熱起來。那麼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 賽博朋克的未來OR我們的未來,來自賽博朋克2077的黑色寓言
    2020年12月10日,波蘭遊戲開發商CDPR的遊戲《賽博朋克2077》終於與遊戲迷相見了,對遊戲的指點、對劇情的體驗、對BUG的吐槽乃至多樣化的成人內容,一時間甚囂塵上。
  • 光汙染≠賽博朋克,中國風的「賽博朋克」遊戲該怎麼做?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遊戲廠商,騰訊、網易自然不可能放過這麼火熱的題材,畢竟這兩家廠商基本都是什麼火,做什麼,從moba、吃雞、二次元,賽博朋克自然也不例外。而在《賽博朋克2077》引起的這股「賽博朋克」風潮自然也引起了兩家廠商的注意。
  • 從桌遊《賽博朋克 紅》解析《賽博朋克 2077》的劇情走向
    註:本文中所有世界觀名詞均為暫譯,一切以未來發布的官方中文為準。自從開發商 CD Projekt Red 在 2012 年公布了《賽博朋克 2077》這款遊戲之後,全球玩家都密切地關注著這款遊戲的動向。
  • 亞洲特快:賽博朋克核心已死,但這是人類的幸運
    今天列車長也來給各位聊一聊賽博朋克這個事兒,當然這和這個遊戲本身關係不大,本文的諸多觀點也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給各位一個在「經典解讀」範式之外看待賽博朋克這個東西的另一個視角。回到賽博朋克誕生時期的社會氛圍,那是70年代,正是控制論被各國廣泛運用到社會管理領域的時代,也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老辦法」走到了死胡同,必須尋求變革的年代。 而賽博朋克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反映了科幻作者對於未來的憂思,他們所描寫的賽博朋克的未來世界,正是他們認為未來應該極力避免的情景。
  • 遊戲向賽博朋克的故事(第三期)賽博朋克的特徵。
    虛擬世界中黑客們正在博弈,現實的貧民窟中暴力毫無節制的蔓延,這一切都是賽博朋克所描繪的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大家在觀看此類電影或者是遊玩遊戲時都會有發現,失真,破碎,故障被大量融入進人們的觀感裡。同時藍色,紫色等色調的大量運用也會加深人們的這種感覺。在《銀翼殺手》中被確定的賽博朋克藝術風格到現在還在被運用。
  • 提前看到科幻未來 平行世界中的《賽博朋克2077》
    難得一見的完整「賽博朋克」「賽博朋克」並非兩三句話就能解釋清楚,是科幻概念下的一個複雜設定,包括了許多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概念,在賽博朋克的未來世界中,人們過著「高科技但低生活」的生存模式,備受戰火肆虐的人們變得更加實用主義地生活,及時科技高度發達,賽博網絡無處不在,即使有著零汙染的高能效資源
  • 《Akira》|賽博朋克動畫的鼻祖
    上映於1988年的動畫電影《Akira》(中文譯名「阿基拉」)因為蘊含塑造了一座霓虹燈裝飾下的極具階級差異的東京城市景觀,因而被譽為是「賽博朋克動畫的鼻祖」。這部作品還成功躋身2002年6月《WIRED》雜誌評選的影史上最佳的20部科幻片名單,成為該名單中唯一一部動畫電影。
  • 衣領加LED就是賽博朋克?別鬧!|賽博朋克|遊戲|賽博朋克2077|鐵甲...
    小忒之所以招致批評,是因為它短短 1 分鐘的 CG 預告片裡,包含了太多《賽博朋克 2077》的影子。其中有一幕特寫,是小忒的男主角衣領子發光、然後邪魅一笑,仿佛在說:「只要領口 LED 夠辣眼,我就能像 2077 那樣賽博起來!」
  • 除了賽博朋克,你還知道什麼朋克?
    1.1後賽博朋克:在這裡就要牽扯出來賽博朋克的一個分支了,那就是乾淨整潔的「後賽博朋克」「賽博朋克」作品通過角色自身與所處社會環境的矛盾和互動來傳達作品的世界觀設定。「後賽博朋克」(post-cyberpunk)同樣也使用了這種「沉浸式」的方式來構建,但是它對「高水平科技,低品質生活的意義進行了更深的解構,也剖析了「通過發展技術,控制和限制個體潛能」的未來社會形態。不同點在於後賽博朋克設定中所呈現的未來不再壓抑和恐怖,科技也不再是被體制用來控制和對抗個體的工具,整體都呈現了更明亮輕鬆的未來。
  • 光汙染≠賽博朋克,中國風的「賽博朋克」遊戲該怎麼做?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遊戲廠商,騰訊、網易自然不可能放過這麼火熱的題材,畢竟這兩家廠商基本都是什麼火,做什麼,從moba、吃雞、二次元,賽博朋克自然也不例外。而在《賽博朋克2077》引起的這股「賽博朋克」風潮自然也引起了兩家廠商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