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路人》洪流之下 雅俗不賞

2020-10-29 只是存在

麥路人 內地1800萬票房,不算優秀。但看評論,有點詫異。都很高高在上,能寫字的說幾句紀錄片或者跩幾個國外電影,沒文化的直接罵香港。雅俗不賞,票房如此也不足為奇。搬磚的沒法討論,因為麥路人的確不是給他們看的,每天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生活。電影之於他們應該是寶萊塢大歌舞,最好能磕著瓜子玩著牌,偷偷摸一把鄰桌穿著秋褲大嬸的腿,大叫一聲,好!至於麥路人對比紀錄片就是純扯淡了,當下紀錄片都有編劇和剪輯好不好,連直播都要找撰稿。極不喜歡這種欠抽的高高在上,沒窮過可以,但把這種左派現實主義和精緻來對比,不傻即壞。因為 麥路人 換在北京照樣成立。有過北大畢業後在寶潔任過高管,因為賣盜版碟成了昌平拘留所常客的朋友。也經常在華星看完午夜場,在雙安麥當勞裡見到過夜的流浪者。至於流浪吧的老哥,沒有散工的日子去掛壁翻寶箱,又是近兩年的流量話題。電影大概也想把這種慘賣給中產階級,包括郭富城萬梓良自身形象的落差。明顯是想賣給看 龍虎小霸王 長大的80後。加上中年危機,其實目標人群極其明確。如果非要總結 麥路人 不賣的原因,只能是脫離時代洪流的精緻,都會被拍死。但願洪流過後,鉤陳時能閃光。

相關焦點

  • 《麥路人》雅俗不賞
    麥路人 內地1800萬票房,不算優秀雅俗不賞,票房如此也不足為奇。搬磚的沒法討論,因為麥路人的確不是給他們看的,每天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生活。電影之於他們應該是寶萊塢大歌舞,最好能磕著瓜子玩著牌,偷偷摸一把鄰桌穿著秋褲大嬸的腿,大叫一聲,好!至於麥路人對比紀錄片就是純扯淡了,當下紀錄片都有編劇和剪輯好不好,連直播都要找撰稿。
  • 對話中駿東南(上篇) | 洪流之下 必有勇夫
    簡而言之,「亂紀元」是一個混沌系統,物體的運行沒有規律、且無法預測。2020年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便是這樣一個「亂紀元」,舊的規則與秩序被不斷打破,時代的洪流裹挾衝擊著每一個人,在見證歷史的這一年我們忍不住一次次提問,希望在不確定性中尋找一絲確定的答案。
  • 《麥路人》:零點後的真實世界
    而今天推薦的電影就是《麥路人》,他講的就是一波固定在金拱門居住的人們的生活片段。即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麥路相逢,相依相惜。一群陌生人團聚在一起重新尋回了「家」的意義——有愛的地方才是家。電影通過表現群陌生人在快餐店相互取暖,互幫互助,重拾家人般的溫暖,來展現世間的人情冷暖。
  • 《麥路人》:零點後的真實世界
    而今天推薦的電影就是《麥路人》,他講的就是一波固定在金拱門居住的人們的生活片段。即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麥路相逢,相依相惜。一群陌生人團聚在一起重新尋回了「家」的意義——有愛的地方才是家。電影通過表現群陌生人在快餐店相互取暖,互幫互助,重拾家人般的溫暖,來展現世間的人情冷暖。
  • 《麥路人》電影!《麥路人》電影!
    怎麼能辨別我影視投資被騙?
  • 《麥路人》在麥記裡浮沉的滄海
    「麥記」是香港人對麥當勞極富市民親切意味的稱呼,「麥路人」粵語中又與「陌路人」同音,直接道出《麥路人》中各個角色之間陌生而親近的微妙聯繫。在渡過了所謂「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前回歸時代「之後,香港城市繁榮氣象之下的空間問題越發突出,麥當勞中的末路朋友們,因應一種先在被投入觀照的經濟與世俗關係而產生情感聯繫。
  • 《麥路人》的失利再次證明了片名的重要性
    片名《麥路人》便是引申自這個群體。影片的「麥路人」粵語發音與「陌路人」相同,英文名「I&39;m lovin' it. 」。而《麥路人》這部影片,所反映的正是在香港社會的高壓之下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影片中的許多角色設定都很典型。
  • 《麥路人》的失利再次證明了片名的重要性
    只是,在香港地區頗受好評的《麥路人》,似乎並不對內地觀眾的胃口。根據貓眼數據,《麥路人》上映首日,該片排片量僅有7.4%,首日累計票房達189.35萬,位居日票房榜第五位,票房佔比僅4.1%,被《八佰》《花木蘭》等老片幾倍殺。
  • 《麥路人》:從鮮活走向虛無
    在2020年香港金像獎上,《麥路人》曾獲得10項提名,但最終在橫掃獎項的《少年的你》壓制之下,只奪得了一項最佳男配角。放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能夠有10項提名的影片足夠成為當之無愧的經典,但放在如今日漸凋零的港片世界,10項提名也不過是證明了這部電影只是做到了應盡的本分罷了。
  • 如何評價電影《麥路人》,是什麼樣的
    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麥路人,卻成了羈絆最深的家人,這難道不就是流浪版的《小偷家族》? 沒錯,它的題材,是當下最不容易被市場偏愛但容易在各大影節鍍金的現實主義。 所以,哪怕它領跑金像獎10項提名,但依舊在票房面前身陷困境。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麥路人》海報導演黃慶勳,原是鄭保瑞的副導演,雖然是長片處女作,倒也入行許久。原本他拍的多是類型片,初執導筒倒是選了部很有現實關照的題材,集結了從郭富城、楊千嬅到張達明、鮑起靜、萬梓良等香港實力明星的陣容。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郝煢注意:本文有劇透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講的是個總體上很喪,喪中有溫暖的故事。但可能因為這份溫暖,又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喪了。《麥路人》海報導演黃慶勳,原是鄭保瑞的副導演,雖然是長片處女作,倒也入行許久。
  • 《麥路人》:掙扎與溫情
    麥路人」又被稱作「麥難民」 ,指被迫借宿於24小時營業快餐店內的無家人士。 戲外的觀眾看到夜幕降臨,一個個疲憊的身影匍匐在桌前,與普通食客看似無異,但天亮後觀眾視角窺探到小妹在麥當勞的洗手間刷牙,「麥路人」們心照不宣地離開,這既是「麥路人」之間的默契,也是城市無根人渡人渡己的療愈。
  • 《麥路人》,讓我對香港電影又有了希望
    《麥路人》講的就是在香港麥當勞裡的一班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的夜宿者。故事圍繞經常留宿於同一間麥當勞的阿博(郭富城飾)、阿珍(楊千嬅飾)、等伯(萬梓良)、口水祥(張達明飾)、媽媽、妹妹、深仔展開。是眾人中的核心,熱心助人,常常為其他人提供工作、出主意,最後因肺癌而離世;阿珍,懷舊餐廳的歌手,多年前在阿博的慶功宴上遇見阿博,後來在阿博出獄後再遇,兩人一直保持只隔一層紙的戀人關係,阿珍寧願租小房間來放置心愛的禮服,卻無錢去租房住;等伯是一退休消防員,因親眼見妻子跳樓卻無力挽救,而以各種理由不歸家,是劇中唯二有錢卻留宿麥當勞的人;阿深是一標準宅男,啃老,只顧打遊戲不願工作,因打懷孕的妻子而被父親斥責,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 《麥路人》戲骨撐場,演繹陌路人的溫情故事
    而這部《麥路人》,在看似落寞中緩緩道出人間仍存在的溫暖,底色灰暗晦澀卻講述了一個救贖的故事。暗流湧動,動人心魄。戲骨撐場影片由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雙料影帝郭富城領銜主演。郭富城可以說是香港小人物傳奇的一個縮影和代表。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在臺灣拍的一個機車廣告後,一舉成名。
  • 麥路人
    如果說張曉波的《三十而已》描寫的是白領,社會中間層,那麼這部《麥路人》描繪的則是社會底層的艱難人生,社會打拼,每走一步都艱難困苦,腳印很深,有時候腳都拔不出來。《三十而已》更精緻,《麥路人》更底層。
  • 《麥路人》:從鮮活人生走向虛無
    片中初次成為「麥路人」的逃家宅男深仔(顧定軒飾演)在麥路「老」人博哥(郭富城)的帶領下,完整地走了一趟「麥路人」的日常生活之路(也包括各種潛在的、默認的、心照不宣的規則):* 晚上在麥當勞睡覺,最好要買一份飲料,以彰顯進入店家空間的合理性。
  • 《麥路人》被速食的苦情
    文/夢裡詩書無家可歸,寄居在麥當勞裡的香港邊緣群像,是《麥路人》預聚焦的現實主義所在。然而電影在一個足夠引人入勝的開篇後,卻並沒能講好一個本自溫暖的故事,其劇情結構的散亂,牽強附會的煽情,使電影在最後給人的感觸僅只是一股自上而下的悲憫。
  • 《麥路人》無論處於何種光景之下,都應堅守希望和信念
    《麥路人》,意為夜晚在賣當勞過夜的居無定所的人,粵語「麥」與「陌」同音,於是可以理解成,是一群無家可歸陌路人在麥記發生的故事。電影英文譯名「I'm livin it. 」,與賣當勞口號「I'm lovin it」諧音,一語雙關。在電影開頭的時候,我發現了這些小細節,讓我覺得一股濃濃的港味已經撲面而來。 本片陣容強大,楊千嬅,郭富城,張達明,萬梓良...
  • 百老匯影城 | 預售開啟《麥路人》9.17麥路同途,相惜相依!
    合肥百老匯影城(歡樂頌店)《麥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