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 Vs 數位流 - 試聽Zorin氣浮正切唱臂

2021-02-07 爵士與黑膠

1980年代CD的推出讓卡帶銷聲匿跡,也讓LP黑膠唱片差點要淡出市場,不過事後證明LP並未因此消失,反而在發燒友市場有越來越復興之勢。這幾年我們又可以看到,串流播放與高解析母帶檔案的興起已經把CD給打趴,現在CD的一隻腳已經踏進棺材,大去之期恐不遠矣,但LP呢?嘿嘿,似乎也沒有被取代的跡象,還是不斷有新的唱盤、唱臂、復刻黑膠唱片問世,氣還長的很呢!到底黑膠有何魅力,讓眾多發燒友如此著迷?這次便藉由Zorin Audio氣浮正切唱臂搭配Tromba的Z360黑膠唱盤,來場AB比對,看看黑膠與數位串流有何不同之處。



到底黑膠有何魅力,讓眾多發燒友如此著迷?這次便藉由Zorin Audio氣浮臂搭配Tromba Z360唱盤,來場AB比對,看看黑膠與數位串流的不同之處。


並不是要分出優劣

正如前述,這場比較並不是要分出優劣,而是想找出黑膠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因此我們先來看這次黑膠系統的主角— Zorin Audio氣浮正切唱臂。唱臂在一個黑膠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唱臂可分成支軸固定臂與正切臂兩大範疇,支軸固定臂一直都是市場上的大宗,但正切臂則是理論上最理想的一種唱臂形式。正切臂讓唱頭可以永遠和唱片溝槽維持著正切的角度,確保在唱片上的任何一個位置數據拾取的完整,但難就難在唱臂是在支軸上橫移,如何讓移動時的摩擦力達到最低,便是一個挑戰。


其中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氣浮臂。其原理就是在中空的支軸上鑽了許多非常細小的孔,然後對支軸內部持續灌氣,空氣會從小孔洩出。而唱臂尾部的套管是直接套在支軸上,由於支軸表面不斷有空氣洩出,便會撐起套管,等於是讓唱臂浮起,而不會與支軸接觸,因此摩擦力消失了,唱臂便可無拘無束地自由滑動。



理論上正切臂讓唱頭可以永遠和唱片溝槽維持著正切的角度,是最理想的一種唱臂形式,但通常造價不斐,讓一般小民難以親近,Zorin氣浮臂是當中的異數。


原理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可沒麼簡單,光是充氣泵就不容易搞定了。為了要讓充氣量維持穩定,在過去都得把氣泵做得很大,結果就是馬達的噪音惱人,只好把體積龐大的氣泵藏在遠處的另一個房間裡,門關起來,耳不聞為淨就是了。此外還得處理溼氣與塵埃的問題,也因此氣浮臂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非一般小民能接受。



唱臂藉由套管套在支軸上,便會沿著支軸左右橫移,永遠與唱片溝槽維持正切的角度。


支軸上布滿肉眼不太容易看到的小孔,氣便是從小孔洩出,用以撐起唱臂。


持續的氣壓從支軸尾端灌入,可以看到精密的機械結構。


Zorin還有一支短臂,理論上正切臂的臂杆越短越好,因為這樣唱臂會更靈敏,對溝槽的反應更佳。


氣泵十分安靜

ZorinAudio開發的氣浮臂就厲害了,它把氣泵的聲音做得非常小,而且體積也縮小了,可以直接收在唱盤下方。據我在現場使用的情況,當我換唱片或升降唱臂時,基本上我是沒有聽到任何馬達聲或是運轉噪音,可說是相當安靜。但如果我把耳朵貼近氣浮臂10公分以內的距離,會聽到些微噴氣時的嘶嘶聲響,因為空氣正在持續輸送鍾。看來這是無可避免的狀況,不過這並不影響實際聆聽就是了。

Tromba的Z360黑膠唱盤則是禾樺自行開發的產品,主體材料是壓克力,再搭配鋁合金與銅組成,透過不同的金屬表面處理與壓克力染色,讓Z360有不同的色彩變化組合,它有趣的型號名稱也就是由色彩不同來命名,有阿拉比卡、威士忌、伏特加與波爾多四種款式。Z360的腳柱使用鋁合金車制,每一支腳柱都可旋轉,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把唱盤與氣浮臂調整到水平的狀態。



Z360的腳柱使用鋁合金車制,每一支腳柱都可旋轉,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把唱盤與氣浮臂調整到水平的狀態。


這就是Zorin氣浮臂的氣泵,體積不大,可以直接放在唱盤下方。


據稱Zorin氣浮臂的氣泵使採用醫療級氣泵的技術再改進而來,打氣時的噪音才可以做得這麼小,而不影響聆聽。


至於AB比對用的數字播放系統又是什麼呢?聆聽室中有一部Lindemann 825CD唱盤,它具備USB DAC功能,我就拿825當作USB DAC使用,訊源則是筆記本電腦,以foobar2000加JPLAY來播放。為求模擬與數字系統所播放的軟體是一致的,這次我特別挑選了同時有出LP與CD版本的錄音,包括Octave推出的「Pharos– Dynamic Voice」測試片、慕特《卡門幻想曲》小提琴名曲集、吉他與大提琴的發燒片「Apollo」、惠特妮休斯敦的同名專輯…等。我事先把CD唱片rip進硬碟中,然後就可以藉由筆電播放。至於搭配的其他器材還包括鐵三角AT-F7唱頭、Tromba的電源分離式唱頭放大器、Rebel的旗艦701F平衡式前級與601PX單聲道後級,喇叭是金琅Genesis旗艦喇叭。


各自呈現不同的走向


幾次聆聽比對過後,我發現黑膠與數字系統各自呈現著不同的走向,黑膠走纖細、微動、氣質路線,數位則有沈穩、壯闊、爽朗的風格。以「Pharos – Dynamic Voice」為例,兩位聲樂男聲以黑膠播放顯得音像浮凸,輪廓刻畫清晰,聲音轉折的菱角很鮮明,就連背景的細微嘶嘶聲也較豐富。數字系統的音場重心明顯就比黑膠來得低一些,因此下盤就變得較為沈穩而厚實,歌聲的胸腔共鳴感也似乎豐潤了一點。因此,若要論歌聲的凝聚性與空間定位的層次感,要以黑膠為優,若是比音場的開闊與沈穩度,則是數位較佳。


接著來看慕特《卡門幻想曲》小提琴名曲集的試聽結果,這個錄音的聆聽重點在於小提琴的表現與交響樂團的呈現。黑膠系統對於小提琴細微變化的詮釋力確實有一套,像是延長音尾巴的輕微抖動,拉雙弦時兩個音的層次,或是弱音處的強弱變化,黑膠系統都有豐富的信息量。但是一到交響樂團齊出的地方,數字系統立刻便展現出穩若泰山的雄偉氣勢,而且從最弱到極強的動態起伏,數字系統的表現更全面,尤其是在極強時,數字的能量感與餘裕度相當優異。此外,對於複雜音樂的處理能力,例如配器編制繁多的交響樂,數字系統似乎也能表現出更有秩序的音場結構,也就是說,不同頻段之間的層次感更好。

每位發燒友都該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系統


再以發燒片「Apollo」為例,以只有吉他與大提琴這樣簡單的編制而言,黑膠系統所帶來的聆聽樂趣非常豐富,不僅是音色中的光澤、吉他撥弦的觸感、音像的輪廓與實體感,以及很細微的起伏與表情,都是黑膠系統所擅長,甚至我還感受到音樂行進與停頓間的喘息感。相對而言,數字系統似乎把聲音都給修圓潤了。流行音樂惠特妮休斯敦同名專輯又有什麼樣的不同呢?黑膠系統的音場較集中、較深遠,音像凝聚浮凸,空間感與層次感清晰;數字系統的音場較開闊,沒這麼深遠,但低頻更有重量感,激昂時的爆發力更好,聲音同樣深具活力。若一定要分那個好?以此錄音而言,我覺得各有優點,不易分出軒輊。

和這兩個播放系統相處了一下午,聽了這麼多音樂,總該有些結論吧?即便以我這個只有數字播放系統的用家而言,我必須承認黑膠確實有其迷人之處,它的直接、鮮活、生動、表情豐富、富感染力…等特質,讓它一直擁有眾多的死忠支持者,也讓我這一個下午聽得十分開心。但我也必須要說,這次的AB比對並不能代表所有的黑膠與數字系統,也不表示每個黑膠與數字系統的聲音皆是如此,因為不論是黑膠還是數字,每個系統都需要細心調校與搭配,才能發揮器材的全部實力,並不是數字播放系統就不用費心。總而言之,希望每位發燒友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系統,玩出音響的樂趣。





點擊閱讀原文,挑一張自己心儀的黑膠唱片




相關焦點

  • 中國氣浮唱盤第一人 王滌滌的 KLASSIK AUDIO Reference旗艦唱盤
    還有,Black Diamond黑膠唱盤的轉盤面積比LP唱片要小一點,LP唱片的邊緣就不會和唱盤接觸影響轉動時的平整。唱盤使用大理石粉、樹脂與鉛構成的複合材料一體鑄造,這樣才不會因為有縫隙產生諧振,而複合材料能有效消除單一材料固有的諧振頻率。氣浮正切臂的臂管材料很特別,原廠說硬度僅次於鑽石,一般金屬都無法刮傷這支唱臂。
  • 歐博黑膠唱機 —— 伊索爾德MKIII入手記
    隨著數播的興起,我去年也入手了歐博數播P8PRO,雙修CD和數播。尤其是數播,非常方便,用平板或者手機控制音樂,選擇好音樂的編程,能聽一天下來不用去動手換碟片,隨心所欲!另外一點就是歐博有個數播QQ群,除了在QQ群裡交流玩數播的心得,還經常有黑膠轉WAV的高清文件下載試聽,轉錄效果也是一流,非常好聽!隨著聽黑膠文件時間的增長,越來越發現黑膠和CD的聲音差別。
  • 打造百年的黑膠王國Clearaudio舉世無雙
    就算他同時製造唱盤與唱頭,有沒有同時製造唱臂?光是要找到一家同時製造唱盤、唱頭、唱臂的公司就已經很難,還要同時製造前級、後級、唱頭放大器、洗唱片機、各種有關黑膠系統的量測、調整工具等,這樣的公司您見過嗎?好吧!就算宇宙另外一個星球有這麼一家公司,最後我再問您,另外一個星球的這家公司有出版黑膠唱片嗎?我相信,宇宙之中,大概只有 Clearaudio同時擁有上述產品。
  • ——TechDAS Air Force V氣浮黑膠唱盤
    2010年,西川先生正式打造出TechDAS這一品牌,開始推出模擬黑膠唱盤。兩大「空氣」核心獨步江湖TechDAS品牌旗下的黑膠唱盤系列產品的名字很有意思,被稱作是「Air Force」。當然了,這個「Air Force」黑膠唱盤與美國總統專機和耐克球鞋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稱其為「空氣動力」較為準確一些。
  • 黑膠唱機的發展史
    這個局限性被1887年打破,埃米爾.柏林納研發了橢圓形的蠟塗層鋅板,留聲機的工作模式變成轉盤,這樣就為我們現在的黑膠唱機形成了雛形。或許柏林納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所研發開創的留聲機和唱片讀取模式,將影響超過一個世紀的黑膠領域。 早期留聲機的工作原理和外觀都是非常相似的,大多數都是一個比較大型的號角喇叭在上方,唱針拾取唱片信號後,由這隻喇叭播放出來,標準的一體式。
  • 「黑極客」的黑膠唱機 眾籌開始了
    這些年學習與實踐的經驗、技術形成了製作黑膠唱機的基礎。 我叫喬小兵。 人稱「黑膠老極客」的喬小兵,除發燒音響器材外,在古典音樂普及、錄音及母帶製作方面也頗有建樹。曾經數年擔任發燒音響雜誌《高保真音響》中的《發燒大廚》欄目主持人兼編輯。 老喬目前仍然活躍在廣播電臺發燒節目的第一線。
  • 是與《OnePiece》有關的復古、行走黑膠唱片機
    巫1900黑膠唱片機採用的是兩組5W的發聲單元設計,是目前一些主流可攜式藍牙音箱上常見的配置。只不過有個問題,巫1900黑膠唱片機這兩個位置的朝向設計,並非是正前方設計,那麼皇帝位的試聽效果會不會不太明顯?這個部分跟實際的音質表現一樣,只有實際試聽後才能進行點評。兩組5W發聲單元的最大音量,基本可以輕鬆覆蓋90平米的範圍,平時客廳、臥室使用已經足夠。
  • 為什麼說聽黑膠唱片和CD完全是兩種感覺?
    入門級的唱臂有不同的形狀,如直臂、曲臂等,同時又有不同的材質如碳纖唱臂、合金唱臂,我該如何選擇?唱臂的長短又該如何選擇呢?是不是唱臂越長越好?答:因為製作黑膠母盤的時候,刻盤機的刻片刀是裝在正切方向的搖臂上的,刻刀是沿著半徑的直線從外圈到內圈進行刻制。重播黑膠碟的時候,唱頭的循跡運動沿著刻片時的半徑直線的話才是最佳的狀況。
  • 【黑膠回潮】高性價比潛力股:雅佳AKAI Professional BT500黑膠唱盤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解,聽黑膠不是就是要聽其模擬韻味嗎?透過藍牙播放不是又變數位的?事實上,很多經典專輯尚未數位化,而且按照傳統方式聆聽黑膠,聽者必須受限於喇叭位置。有了這個藍牙聯機功能,讓您可以不受空間限制與線材束縛聆聽自己喜愛的音樂。若是您沒有藍牙喇叭,也沒有擺放一般喇叭的空間,沒關係,本唱盤還具備耳機輸出孔,只要插上耳機,便可直接聆聽了。
  • 【詳評】向輝煌年代致敬——山葉Yamaha GT-5000黑膠唱盤全報告
    很多人想玩黑膠唱盤,但是卻又聽很多人說,黑膠唱盤有許多需要調整的地方,因此視為畏途,其實,黑膠唱盤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就拿 GT-5000 來說,當您拆箱之後,巨大的唱盤底座上面已經把唱臂裝好了,前面我已經把黑膠轉盤安裝的步驟講完了,接下來您還需要做什麼?把唱頭蓋鎖在唱臂前端,裝上唱頭,量測針壓,就差不多準備就緒,可以聽唱片了。
  • 【黑膠回潮】醞釀三十年的黑膠佳釀:VPI 30th Anniversary Classic LP唱盤
    4 為了提升金屬加工精密度,轉盤與軸承接觸的部分採用了不同金屬材質。5這次的三十周年Classic唱盤的轉盤採用整塊實心鋁柱車制而成,可以將共振幹擾降到最低。配備10.5吋特別版唱臂再看到唱臂,這次VPI為這款三十周年紀念唱盤特別開發了一款JMW-10.5i SE特別版唱臂,整體設計由JMW-10.5i改造而來,最主要的差異是VTA唱臂高度可由唱臂底部直接調整,此外還增加了抗滑裝置。以往VPI的唱臂一向沒有抗滑裝置,而是利用在唱臂軸承蓋上方延伸而出的導線彈性,達到抗滑的效果。
  • 黑膠路轉粉的蛻變,HYM-Seed黑膠智能音響評測
    在流媒體時代,我們的耳朵充斥著的更多的是電子設備釋放出來的流行樂,尤其在手機功能如此全面的當下,聽音樂可以隨時隨地。
  • 【評析】調整黑膠唱盤一次就上手-Zavfino 1877 Phono ZV-5黑膠唱盤
    就以Jelco SA-250ST唱臂所附的安裝圖卡為例,上頭清楚標示的數據除了安裝孔位的口徑與螺絲位置外,還有「唱臂轉軸至轉盤軸心的距離」(210mm)與「超距」(18mm),其中「唱臂轉軸至轉盤軸心的距離」在唱盤製作時便已決定,用家通常不太需要調整,要調整的就是超距了。
  • 【黑膠新品】My Sonic Lab最新旗艦MC唱頭、Ortofon全新12英寸唱臂、Phasemation旗艦級MC 唱頭
    日本My Sonic Lab (美嗓麗)最新旗艦MC唱頭Signature Platinum 大家知道 「越高輸出而又越低內阻」才是最理想的黑膠唱頭設計將「SH-μX」這種獨特的物料用於黑膠唱頭上,成為全球首家使用此材料做唱頭的磁芯技術。這種獨特的「SH-μX」物料擁有超高飽和磁通密度(Bs),能釋放出相當高的能量,因此利用在唱頭 上,就能獲得寬闊的動態範圍。加上有極強的浸透性(μi),令磁壓較細,可構成更佳的瞬間反應 以改善唱頭的訊噪比。
  • 復古的新聲音 索尼PS-LX310BT黑膠唱片機體驗
    打開防塵罩,裡面的設計依然親遵循傳統黑膠唱片機的風格,用於放置唱片的碟片和可移動的唱臂都充滿了復古風。在唱臂的頂端就是整個唱片機的關鍵——唱針,再好的音樂沒了它也放不出來,唱針比較小巧,平時不用時可以蓋上保護蓋。
  • 電臺用的黑膠唱盤為什麼特別大?
    本期,黑膠唱盤調校專家KEN.顧俊傑接著與LEO、雅琴音響總經理陳偉良,熱烈討論黑膠唱盤的相關技術,包括可調換的單點唱臂,用不同臂管的重量來配搭唱頭的重量等。這是黑膠唱盤技術講解的第二篇,接下來還有兩篇KEN講解的黑膠唱盤技術,內容會越來越深入,從唱盤講到唱臂再講到唱頭,KEN會談到很多原理性的知識,幫助發燒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從黑膠到數字 縱觀音頻行業的演變歷程
    在這之後,我們又可以將音樂以流媒體文件形式進行播放,並通過直接拷貝以及網際網路下載的方式進行傳播和在線收聽音樂,達到了脫離實體唱盤、磁帶和光碟的目的。也正因如此,現在已經真正到了屬於數字音頻的天下。以黑膠系統為例,除了唱片本身以外,主要影響因素還包括唱盤、唱臂、唱頭和唱放。唱盤負責在系統工作時的轉速調節,通常由軸心馬達進行驅動,它的穩定性與防振裝置都會對聲音造成很大的影響。唱臂是連接唱頭與放大器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引導唱頭的運行軌跡和聲音的傳遞,種類上大致可分為直線形和圓弧形。唱臂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聲音的信息量和失真程度,從理論上來說,越長的唱臂誤差越小。
  • 雙十一昌業音響什麼值得買·用最小的代價感受義大利黑膠情懷
    需要指出的是這支唱臂主要結構與更高檔的旗艦B-7唱臂是同類設計。這支唱臂在最精密的軸承部位,使用了四粒德國產的高技術規範精密加工的微型不鏽鋼珠、軸承支擋結構緊密密封,能減少噪音和摩擦產生的細微震動影響,使唱臂同時能夠在一個極安靜穩定的狀態下,提取音樂唱片裡的每個寶貴細節。
  • 【HIFI專題】2016年美國發燒天書編輯選擇獎:「黑膠唱機」獲獎產品專題(下)
    VPI更新10"JMW經典3D列印的唱臂,3D印刷臂可調配重……」3、Clearaudio Ovation黑膠唱機(國外參考價格6500美元)J.說他花了16年的時間研究,才在2003年創作出Vector唱臂。Vector 3結合了單點支撐與滾球支撐的優點,維持唱臂最大的靈活度,同時藉由滾球與唱臂座的矽利康油提高唱臂運動的穩定性,唱臂臂管採用矩陣合金,在剛性與阻尼兩者特性兼顧,內部還裝置阻尼……」11、SME Limited 20/12唱盤(國外參考價格15225美元)
  • 跨越時代的黑膠唱機,為何再成新秀?這個原因無可代替
    黑膠唱機就是靠非常簡單的傳動裝置來轉動唱片的。安裝完整個轉盤後,這個時候就可以安裝唱片,將唱臂放在唱片上,打開電源就可以欣賞音樂了。我們先不著急,先看下唱片機左側唱臂的情況吧。搭載了9寸的碳纖維唱臂,既輕便又耐用,而且還具有良好的電磁屏蔽性能,讓聲音更加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