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膠到數字 縱觀音頻行業的演變歷程

2021-01-18 中關村在線

1從留聲機到數字音頻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最近幾年,隨著數碼產品領域的持續火熱,各類能被當作賣點的概念都獲得了足夠的曝光程度,這也讓HiFi等音頻行業的概念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初燒」都對音頻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實際上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如今的音頻行業不論是從聲音載體還是播放形式上,都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從黑膠到數字 縱觀音頻行業的演變歷程

    提到音頻行業的興起就要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說起,留聲機產生於19世紀末,聲音可以通過這種設備使刻針振動,將標記刻在手搖的滾筒上,這樣就可以達到記錄聲音的目的,使自然中的聲音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之後又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LP唱片機逐漸成為業界主流,記錄音樂的保存載體就是黑膠唱片了,與留聲機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將滾筒也變成了橫向轉盤,手搖的步驟變為唱盤自動轉動。

    唱片的輝煌持續時間非常長,在整個20世紀都非常流行。在這之後又先後出現了磁帶、CD等具有代表性的音頻產品,但都沒能在長時間內成為業界主流。但從CD開始,數字音頻技術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突破了儲存形式和容量的限制。在這之後,我們又可以將音樂以流媒體文件形式進行播放,並通過直接拷貝以及網際網路下載的方式進行傳播和在線收聽音樂,達到了脫離實體唱盤、磁帶和光碟的目的。也正因如此,現在已經真正到了屬於數字音頻的天下。

2完全不同的發聲原理和影響因素

完全不同的發聲原理和影響因素

    實際上,音頻行業演變過程可以大致概括為從模擬音頻到數字音頻的轉變。我們之前所提到的黑膠以及磁帶都是屬於模擬音頻系統的範疇,而CD和數字音頻文件則是數字音頻的代表。下面筆者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播系統的發聲過程。

    一段歌曲要通過怎樣的過程才能傳遞給我們的耳朵呢?數字音頻系統所採用的方式是,將原本的聲音通過採樣轉化為數字音頻信號,儲存在不同格式的音頻文件或者CD盤中。播放時,再通過音頻解碼器將數字音頻轉化為模擬音頻,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後端設備聽到儲存介質中的歌曲了。


數字音頻系統音樂播放方式

    數字音頻系統的音質好壞主要取決於音源的採樣精度以及音頻解碼器。採樣率越高說明數字音頻保存的原聲信息就越好,可以獲得的細節也就更加豐富。但由於人耳的聽音範圍有限,為了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容量浪費,通常將16bit/44.1khz的數字音頻定義為無損音頻,這種標準也被採用到了是CD上。但隨著數字音頻設備的不斷提高,不少燒友對音源的要求已經不局限於無損音頻了,高解析的數字音頻已經逐漸成為了HiFi用戶的標配,事實證明還是能聽出些許差別的。而好的解碼器可以支持更高精度的數字音頻解碼,同時在信號傳輸以及失真程度上控制的也會更優秀。

    由於黑膠唱片中本身就儲存著模擬音頻,所以模擬音頻系統則不需要音頻解碼的步驟。使用黑膠唱機進行音樂播放時,當唱針划過唱片上的音紋時,會與之產生摩擦振動從而發聲。此時聲音的響度非常的小,所以我們需要連接唱機放大器以及功放對聲音進行放大處理,將聲音調節到較好的表現水準。


黑膠系統音樂播放方式

    作為一套模擬音頻系統來說,影響因素肯定也是較為複雜的。以黑膠系統為例,除了唱片本身以外,主要影響因素還包括唱盤、唱臂、唱頭和唱放。唱盤負責在系統工作時的轉速調節,通常由軸心馬達進行驅動,它的穩定性與防振裝置都會對聲音造成很大的影響。唱臂是連接唱頭與放大器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引導唱頭的運行軌跡和聲音的傳遞,種類上大致可分為直線形和圓弧形。唱臂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聲音的信息量和失真程度,從理論上來說,越長的唱臂誤差越小。作為直接與唱片直接接觸的部分,唱頭的選擇十分重要,從種類上可以分為動磁式、動圈式、動鐵式等,它依靠唱針與唱盤的音紋兩側進行摩擦產生振動,再將信號進行傳遞輸出。唱放則是負責將傳輸過來的信號進行放大,放大倍數可達百倍。

3價格並不是問題

價格並不是問題

    在談及音頻系統時,很多燒友都會下意識感覺黑膠系統的價格一定非常的昂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列舉一下這些音頻設備的購買成本,拋開電源,獨立放大器等相同因素。黑膠系統需要的是黑膠唱片以及全套黑膠唱機,而數字音頻系統需要的基本設備是數字轉盤以及音頻解碼器,這其中沒有包括單獨的數字界面設備。


入門日系黑膠唱機搭載MM動磁唱頭,售價幾千元


德系萬元黑膠唱機配10.5吋唱臂

    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數據,日系廠家的整套黑膠唱機價格在千元範圍內的居多,歐洲的高端產品價格達到了幾萬元,而一張唱片的價格大約在200到300元,這對於剛接觸HiFi音頻的朋友來說或許確實感覺比較的貴。但如果是正在使用PCHiFi或者臺式HiFi,甚至是便攜HiFi的朋友來說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便攜解碼售價近萬元


售價昂貴的臺式解碼器

    最近幾年,單就音頻解碼設備來說,便攜解碼器的價格都已經達到了幾千上萬元的水平,高端臺式解碼器的價格基本都達到了上萬元。數字轉盤設備更多的是以PC或者數字播放機為主,價格最少也都在千元以上,正版的高解析音頻通常為幾十元一首。這麼算下來之後我們可以會發現,在價格方面二者的價格實際上是相當的,如果大家的預算可以去打造一套不錯的數字音頻系統,那麼完全也足夠組合出一套相同水準的黑膠音頻系統。

4截然不同的聲音表現

截然不同的聲音表現

    對每個音樂發燒友來說,實際的聲音效果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這恰恰也是模擬音頻與數字音頻一個最明顯的差異,很多玩HiFi的老燒依舊留戀於傳統的黑膠系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用黑膠系統或者是磁帶播放機播放音樂時會給人感覺聲音具有「模擬味」,這也是數字音頻所不具備的一種聲音表現。


黑膠系統聲音具有獨特的「模擬味」

    這是由於在黑膠唱機在播放唱片的過程中,不可能保證聲音被完整的還原,在唱片和唱盤、唱頭和唱臂的工作和傳輸過程中多少都會由於一些因素產生聲音的失真,這種失真效果聽上去和數字音頻的失真是不同的。

    數字音頻的失真往往都是破音、噪音、卡頓等完全對聲音造成負面影響的效果,而黑膠系統的失真更像是膽機放大器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音色上的失真。這種「模擬味」反而可以給音樂增加一些韻味兒。並且黑膠系統還原的聲音波形比較的完整,在聽感上會給人一種順滑細膩的感覺。

    與之相對應的是數字音頻的「數碼聲」,由於在音頻播放的過程中信號需要經過的環節比較多,這就非常容易造成聲波被其他的雜波所幹擾。讓人感覺聲音聽起來不夠自然,高頻表現比較生硬,缺乏音樂味。但這不代表聽感不好,或許對於喜歡聽電音和金屬的朋友來說,反而能獲得更好的體驗。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搭配耳放來調整聲音的音色。

寫在最後:

    如今,數字音頻成為音頻行業的主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從HiFi的角度來說,它現在顯然還不能替代傳統黑膠的地位。從市場趨勢來看,現在仍然還有廠商在推出新的黑膠唱機,說明它還是有一定用戶基礎的。但是有限的音樂數量和過於複雜的使用體驗,使黑膠絕不可能再次成為音頻行業的主流設備,可能只有等到下一次行業巨變時,黑膠等傳統音頻產品才能夠真正落幕。

    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黑膠系統,不妨到今年舉辦的「北京黑膠與數字HiFi展」看一看。在這裡準備了眾多高端黑膠系統供大家試聽,試聽過程中完全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讓廣大音樂愛好者親身體驗黑膠帶來的魅力,地點是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時間為10月29日-30日,百餘展位的頂級的音頻系統一定能讓大家得到滿足。

相關焦點

  • 黑膠唱片回潮—回到最初的音樂載體,那一直都存在的黑膠唱機
    黑膠唱機的誕生源於愛迪生,愛迪生發明了第一臺留聲機,而後來,留聲機也通過慢慢的演變和改進成為了現在各式各樣的黑膠唱機。黑膠唱片的衰落與復興而黑膠唱片雖然不斷在發展,從78轉的黑膠,後來慢慢發展到45轉、33轉,黑膠唱片的材質也開始慢慢變得更加耐用,但磁帶與CD的出現,音質的改良與便捷,直接的衝擊著黑膠行業的發展,而1998年,國內的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關閉。
  • 【音樂】影音中國 數字vs.黑膠,它們有啥不同?
    從技術上來講,大多數錄音師們都用現代先進的數字設備進行錄音、處理,所以多數人都會認為數字回放出來的聲音就是音效工程師們處理的結果。事實上早在90年代初,數字流的過採樣技術就已經讓數字錄音和數字回放之間的區別超出人類聽力的所能識別的範圍。我們得承認,數字-模擬轉換出來的聲音聽起來之所以不同,不是因為數字錄音更精細了,而是因為黑膠就是黑膠。
  • CD之死:音樂裁體不斷演變
    曾參與CD研發工作的工程師皮特•克雷默(Piet Kramer)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根本不敢想像哪一天能夠發明這樣一個數字載體,能夠記錄大量數據。」20世紀80年代,CD銷量一直上升,從1982年至2007年,全球CD銷量約2000億張,年均80億張。但CD銷量到1991年達到頂點,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 黑膠情懷,Klipsch傑士R-15PM黑膠2.0音響聽音談
    「如果你用搜尋引擎查找「Love song」這首歌,那麼你可能會搜索到200-300個版本,我最喜歡的版本是1971年OliviaNewton-John演繹的這首,而這首歌的黑膠唱片,現在就在我的黑膠機上轉動。」
  • 120年,從上海走向全國,黑膠唱片有多美?來這個展看看!
    在磁帶、CD以及數位音樂的影響下,黑膠唱片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退出歷史舞臺,但卻在最近十幾年裡在全世界範圍內強勢復興,人們在音樂取得非常便捷的時代再度熱衷於購買和聆聽黑膠唱片這一古老的載體,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可以說,黑膠唱片不單承載著音樂和聲音,更承載著文化。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但黑膠唱片像是頹勢之中的一匹黑馬,帶著新興的商業力量闖進了我們的視線。據Billboard報導,去年12月,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第二次創下歷史新高。從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售出了144.5萬張黑膠唱片,這是自1991年Nielsen Music / MRC Data開始統計音樂銷售以來黑膠唱片的最高點。英國2020年的黑膠唱片銷售額達到1億英鎊,是199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 為何黑膠唱片長久不衰?
    如今數位音樂流媒體播放時代昂首而至,卡帶、CD(更不用說黑膠唱片)迅速萎縮。甚至就在幾年前,提到它們就好像在說石器時代的事情一樣。所謂數位音樂(包括CD)是將音頻文件轉化成二進位數據,並且進行修飾聲音壓縮、保存和播放。而模擬音樂(黑膠)是用機械刻度磁記錄下來。在錄製的過程中,可以記錄下當下錄音時的所有聲音:細小的呼吸聲、甚至人耳聽不見的聲音(包括失真和噪音)。
  • 分享|盛行數位音樂的年代,為什麼黑膠唱片仍不過時?
    聽黑膠的過程中,仔細的挑選想聽的那張,再從封袋裡拿出來再小心擦拭,放到唱片機當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樂中。黑膠唱片的音質相比手機播放、CD更加耐聽,入坑黑膠唱片一點都不虧!而且現在很多黑膠唱片的封面都很有設計感,值得收藏!Pan(聲音小鎮店員):數位音樂是將音頻文件轉化成二進位數據,並且進行修飾聲音壓縮、保存和播放。而模擬音樂(黑膠)是用機械刻度磁記錄下來。
  • 感受黑膠的魅力 寶碟黑膠唱機展房直擊
    本屆廣州音響展依然國內最大的音頻類展會,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和發燒友帶來世界頂級的HiFi音響,耳機,功放,音箱,播放器,黑膠,試音碟,CD,唱片,揚聲器,喇叭,汽車音響改裝等高端產品。入駐本屆音頻盛會的廠商和代理商依然非常強大。    本次寶碟展房帶來了幾款黑膠唱機,讓發燒友享受更好的音質,不使用時擺在家中也是一件不錯的飾品。
  • 從錄音到包裝,黑膠唱片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一位有經驗的工程師,需要從提供的母帶,或高解析度的數字文件剪輯。而製作母盤之前,需要將錄在數字媒介上的音樂,導入一臺計算機控制的切削工具機,工具機將依據聲音信號在漆面鋁盤上刻下一道連續凹槽。車床削減音頻漆膠,有2種:乙酸層,或DMM(直接金屬母帶)銅層,兩者的區別在於DMM更適合長過程的,像古典曲目或專輯,因需要更多的溝槽。三、電鍍
  •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家庭"及人性觀念的演變歷程
    而這一演變歷史,在電影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就有一們日本的導演,用他的電影作品展開了對這一變化歷程的形象描述。這位導演叫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一生之中所導演出的電影作品數量眾多,其中影響力大的有二十餘部,佔他所有電影作品將近一半。
  • 開啟小眾美好年代 時來運轉黑膠瘋
    只是要開辦這數量小眾、運送又麻煩到唱片公司都不想碰的市場,吳武璋與當時的夥伴,承擔了好大的壓力。「同事當時去各家談,到處碰壁,回來都問我:『武璋不要辦了吧?』 黑膠唱片,某種程度也是音樂市場的小劑量回春劑,吳武璋觀察到,愈聽黑膠所呈現出的音質,就愈會買,特別是年輕人,「會一整個把他聽過的音樂改成黑膠。
  • 一場音頻行業「王者歸來」大戲的背後玄機
    「被驚呆」的感覺:——首先是與會記者數量眾多,從大眾媒體到專業媒體,從平面媒體到數字新媒體,從外地媒體到北京媒體,從公眾媒體到自媒體,與會記者達到了近百人之多;——其次是此次索尼發布的新品夠多、夠精、夠旗艦,包括索尼耳機MDR-Z1R、索尼Walkman NW-WM1Z/NW-WM1A和索尼臺式耳放TA-ZH1ES三款新品,同時發布的還有索尼黑膠唱片機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如果是音頻發燒友的話可能對聲音表現有更高的要求,我嘗試為它搭配了外置功放和2.0的無源音箱,DAC功放主機選用英國NAD D3032。這臺D3030小功放也是目前很多黑膠玩家在用的功放,有專門的MM PHONE接口,可以為動磁型唱頭提供放大功能。
  • 數位音樂一統天下時代黑膠唱片涅槃重生:回歸的背後並非只有「懷舊」
    黑膠唱片涅槃重生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黑膠唱片的火爆一直延續到了CD的出現,自那時起黑膠唱片的主導地位才開始被動搖。1982年,索尼和飛利浦聯合發布CD。
  • 索尼黑膠唱片機PS-HX500體驗:一半是音樂 一半是情懷
    Hi-Res音頻文件,同時能夠準確地還原黑膠唱片的音色。可為什麼不直接去網上尋找數位化的Hi-Res音頻文件?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決定還是把聽黑膠唱片作為PS-HX500的主要用途。當然,對於習慣了拿智慧型手機聽歌的現代人來說,聽黑膠唱片是一件極具儀式感的事:首先,需要調節PS-HX500上那根精緻的壓鑄鋁合金唱頭;其次,你還得找來音箱,這樣做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享受到黑膠音樂的魅力;最後,還多需要準備幾張黑膠唱片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停產20年後中唱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
    今年3月始,這條硬體投資逾千萬的黑膠生產線具備了從音頻刻紋、金屬製版到黑膠壓片的全線生產能力,標誌著時隔20年後中國又恢復了黑膠唱片的獨立生產體系。音頻刻紋全國唯一的黑膠唱片生產體系鼎盛時期的中唱上海一年能出版幾百個片號的黑膠唱片作品,單個片號的生產數量最高可達幾十萬張。
  • 永遠的黑膠專家——Stereophile高級撰稿人 / Analog Planet主編 Michael Fremer專訪
    當時在AES,眾多工程師在一個房間裡討論CD的聲音是多麼偉大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對好聲音的理解發生了問題,這對黑膠來說是不幸的,所以在1983年,我的專業黑膠評論員的生涯開始了。我寫信給報社、寫文章給洛杉磯音樂雜誌,表達對即將來臨的「數字音頻災難」的看法。一切都是從那時開始了,開始並不是都計劃好的,那時我並不是一個音響記者,我只是一名愛好者。Q:你是如何被音樂和hifi深深吸引住的?
  • 黑膠入門系列篇(一) 黑膠唱片與發聲原理簡介
    轉速越快,代表在同一分鐘裡能夠括取更多音頻,理論上音色更細緻、動態更大。但轉速越快,也代表越快轉完,容量相對變小。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持續的時間最長,發行的數量最大,聲音品質也最好,應該說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是黑膠唱片的發展的頂峰。
  • 他把聲音設計成家具,被這個黑膠唱片機驚豔到!
    從事設計行業數十年,2015年開始將音樂與設計結合,專注於黑膠唱機設計。我很喜歡他對待唱機的態度:「保留播放黑膠時的儀式感,同時保有黑膠最真實的音質,既操作簡單,又符合現代人生活。」從音質、操作、外觀審美到產品售價都是如此。與普通的黑膠唱機或藍牙音響相比,林桓民這個名為DUO的唱機真正做到了二者結合,黑膠與藍牙隨時切換。——但更用心之處,在於它還可以隨意分離。合起來是,可以是一件夠酷的藝術作品;分開時,也可以作為單獨的音箱或唱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