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窩囊廢因拉肚子引發了七七事變,7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2021-01-12 騰訊網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搜尋失蹤士兵為由強行要進入宛平城,最後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那很多人好奇那個失蹤的士兵後來過得怎樣呢?

這個窩囊廢叫志村菊次郎,名字中帶菊註定他的人生不簡單,1937年7月7日他因拉肚子離隊。日軍為了尋找他跟我軍發生了了激烈的交火,20分鐘後他回到了軍中。

日軍為了掩蓋真相,稱這是「生理需要」。同時日本人害怕發生意外,將志村菊次郎送回國內,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獎賞吧,至少不用打仗了。

但是實際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日軍經過長期謀劃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而志村菊次郎只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罷了。

回國後,志村菊次郎過了一段十分安穩的生活,整整7年沒有參加戰爭。但是到了1944年,志村菊次郎又一次走上了緬甸戰場。

而這一次日軍面對的可不是當年的宛平城守軍,而是戰神孫立人將軍帶領的新一軍,這支部隊絕對稱得上國軍的王牌部隊,所有軍官都是留學生,而且是清一色的美式A級裝備。

而且這支部隊起初並不是聽命蔣介石的,而是聽命於宋子文的。宋子文何許人也?他可是國民黨的財政部長!

最後在孫立人將軍的帶領下,遠徵軍總計殲滅3.8萬日軍,解放緬甸領土8萬餘平方公裡,收復8.3萬平方公裡國土。

傳聞孫立人將軍曾抓到一批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日軍俘虜,他當即下令:「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

不管這件事的真假,但是孫立人將軍的民族氣概值得我們去敬佩。

志村菊次郎也在這場戰爭被孫立人血刃,至於這個窩囊廢怎麼死的並沒有過多的記載,我想應該是被遠徵軍戰士開槍打死的。

最後希望大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相關焦點

  • 這個新兵去上廁所引發了七七事變,七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1937年7月7日,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永遠被銘記的日子。日軍向駐守在盧溝橋的中國士兵開火,正式打響了日本全面侵華的槍聲。中國也全面爆發了抗日的戰爭。戰火中,失去了無數的生命,無數城市農村也變成了廢墟。而這場戰爭,卻是一個新兵引起的。這個新兵叫志村菊次郎 ,在演習中,他離開部隊,去上了廁所。
  • 這個日本兵去上廁所引發七七事變,七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1937年7月7日夜,一聲來自盧溝橋的槍聲,拉開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序幕。而日軍也拉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號角。那一夜,無數革命先烈和日本展開了殊死較量。而這一場震驚中外的事變卻是由於一個新兵所引起。這個名叫志村菊次郎的日本兵。在日本演習當晚只是上了一趟廁所。
  • 引發七七事變的日軍,全部死於非命
    7月7日,82年前的這個日子,在北京發生了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衝突,卻從此將中日兩國拖入了一場長達8年的浩劫。 這次衝突,自然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引發七七事變的日本兵,是真失蹤還是另有隱情,歷史文獻最終解密
    2020年7月7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83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以失蹤一名士兵為由,藉口進城搜查,遭到我軍言辭拒絕後,引發了「七七事變」。眾所周知,七七事變並不是一場偶然事件,而是日軍籌劃已久的陰謀,隨著歷史文獻的解密,七七事變爆發前的真相一一被解開。
  • 日軍七七事變藉口失蹤的士兵,最後大結局,被孫立人給一炮轟死了
    答案是肯定的,在開火不到半天,這個士兵就回到了日軍的大本營,這個士兵的名字叫志村菊次郎,其實當天他根本就沒有到宛平城,據資料記載,說是拉肚子外出了,可是拉肚子能拉半天嗎?就連日本官方的這個答案,也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人是挑起戰爭的由頭。後來或許是日軍軍方,出於掩蓋自己罪行的目的,就把這個日本士兵送回了日本國內,後來很長時間就沒有在到中國參戰。
  • 七七事變中「失蹤的日本士兵」是誰?最後死了沒?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有名士兵士兵「失蹤」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自然看得出這只是個藉口,雙方由此展開激戰,此事便是大家熟知的七七事變。從此以後,中國民族開始了全面抗戰,那這個「失蹤的日本士兵」究竟是誰呢?他最後結局如何?
  • 1937年,那位肚子疼的日本新兵,引發中日大戰後的結局怎麼樣?
    大家還記得七七事變爆發的導火索是什麼嗎?1937年7月7日,駐紮在盧溝橋的日軍未經過我國許可,擅自在中國的駐地附近展開軍事演習,同時還聲稱他們有一名新兵下落不明,懷疑他或許是在中國領土內失蹤的。1937年7月7日晚上,志村菊次郎因為拉肚子離隊,此時演習的日軍發現自己的新兵不見了,指揮官一木清直就像找到了一個向中方發難的理由一樣,他立刻就向中方軍隊提出要入城搜查的要求。當時守城的是西北軍二十九軍二一九團團長名叫吉星文,此人是個年輕有為的將領,而且他還有另一層身份,他是著名愛國將領、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的侄子。
  • 83年了!七七事變,勿忘國恥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
  • 引發七七事變的失蹤的日本兵到底去哪了?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失蹤一名士兵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守軍嚴詞拒絕,日軍竟悍然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日戰爭由此開始。 「士兵失蹤」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一手策劃的陰謀,其目的是擴大侵華戰爭的規模。
  • 引發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全部死於非命
    1937年7月7日,82年前的這個日子,在北京發生了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衝突,卻從此將中日兩國拖入了一場長達8年的浩劫。這次衝突,自然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關於七七事變的意義,幾十年來已經研究得夠多的了,各種著作汗牛充棟,客棧就不再囉嗦了,今天咱來看看當年引發衝突的日軍都有什麼樣的下場。
  • 七七事變,謊稱「消失的戰士」竟然真實存在,不過下場卻在意料中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就這樣,日軍挑起七七事變。那麼,令我們好奇的是,到底這個戰士存不存在呢?答案其實是存在的。他的名字叫志村菊次郎,又譯作志明菊次郎,原日本駐華軍隊士兵,就是盧溝橋事變的焦點人物。就是他在演習中的走勢成為雙方開戰的導火線。
  • 日軍公認的中國戰神,日本代表贈刀以示尊敬,可為何他晚年悽涼?
    除此之外中國近代有一位將軍,在日本人眼中被認為是中國的軍神,崗村寧次還將自己的佩刀送給他,以表尊重,不過這位將軍晚年卻是十分的悽涼。這位被認為是中國戰神的將軍就是孫立人。1900年,孫立人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小鎮裡,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來說並不算差,不過他的成長經歷比較坎坷。在他5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是被父親一手帶大的。
  • 孫立人事件之前奏:李鴻「匪諜」案
    隨後,蔣介石羅織罪名,使「臺灣的王牌」孫立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張學良,被幽禁長達33年之久。其實,早在1950年6月,蔣介石為穩固統治地位,削弱孫立人這個異己分子的權力,就炮製了李鴻「匪諜」案。在稅警總團退守蘇州河後,孫立人所屬第二支隊在河的南岸至豐田紗廠一帶布防,李鴻率領一營為全支隊最前沿,陣地曾經兩次失守,李鴻兩次反擊奪回。第三次日軍佔領橋頭堡,當孫立人親自帶領敢死隊和李鴻一營官兵準備向橋頭堡發動衝鋒時,被敵軍炮彈擊傷,倒在血泊中,李鴻當即命令號長甦醒和機槍連連長胡讓梨背孫立人脫離火線,自己端著衝鋒鎗殿後掩護。孫立人被送到後方醫院緊急救護脫險後,孫立人與李鴻成為生死之交。
  • 抗日名將孫立人,三個妻子兩個不育,四個子女都是學霸
    雖然戰場上的孫立人將軍英勇威武,但他一生的情感經歷卻非常坎坷。他一生迎娶了三個妻子,卻有兩個都不育,最後一位夫人卻在他年過半百後,為他生下了四個學霸子女。孫立人的原配叫龔夕濤,兩人的結合完全遵循了父母之命。20歲的孫立人當時還在清華讀書,他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對於我國傳統的包辦婚姻並不贊同。因此,對於這場婚事,他非常不滿。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結果4個子女均是學霸
    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孫立人,1900年生,安徽廬江人。他家境還不錯,祖父是富豪,父親又是舉人出身,可以說是一個正宗的官二代、富二代了。1914年,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抗日爆發後,他就投身到了抗日戰爭之中來,在淞滬會戰中,他率領部隊鎮守蘇州河,這個地方的火力十分兇猛,但孫立人依然連續打退了日軍的七次進攻。孫立人最輝煌的時期,要屬仁安羌大捷,當時孫立人率領一千多人,打敗了日軍的三千多人,成功救出了被困的七千多名英軍,他也因此一戰成名。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生育4個子女全是研究生
    蔣介石為孫立人準備的宅邸佔地400多坪,因為臺灣曾長期被日本霸佔,所以面積常以坪為單位,1坪大約是3.305785平方米,也就是這個宅邸大約1320平方米,面積也算不小了。這個宅邸四周築有圍牆,牆外環繞著又寬又深的水溝。
  • 名將孫立人,被軟禁33年,兩紅顏相伴,賣荔枝養家,四子女皆學霸
    他出生於1900年,1913年以第一名資格在安慶考上清華留美學校,後遵父命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畢業四個月後,這個在美國橋梁公司任工程師的有志青年,看到國難當頭,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歸國參軍,曾參加淞滬抗戰,以必死之心,領稅警總團守衛蘇州河,全身被炸傷13處,重傷垂危。
  • 名將孫立人:被軟禁33年,兩紅顏相伴,賣荔枝養家,四子女皆學霸
    他出生於1900年,1913年以第一名資格在安慶考上清華留美學校,後遵父命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畢業四個月後,這個在美國橋梁公司任工程師的有志青年,看到國難當頭,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歸國參軍,曾參加淞滬抗戰,以必死之心,領稅警總團守衛蘇州河,全身被炸傷13處,重傷垂危。
  • 抗日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4個科學家!
    由於其在緬甸戰場上的特殊表現,孫立人將軍先後獲得蔣集團頒發的四等雲麾勳章、青天白日勳章以及英王喬治六世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 國軍敗逃臺島後,孫立人於1950年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次年升為二級上將。1955年遭遇「孫立人事件」後,被蔣長期軟禁達30多年,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享年90歲。
  • 孫立人的第2任妻子:曾想砍去孫立人的胳膊,又主動為孫立人納妾
    張晶英,湖南人,家境富裕,就讀南京匯文女子中學時,經同學介紹與孫立人相識。1930年高中畢業後,與孫立人在上海結婚。比孫立人小13歲,與孫立人相識於一次舞會,二人一見傾心。當時,孫立人老家有原配龔夕濤,想要離婚,但遭到家人強烈反對,而張晶英的母親也看不上孫立人這個下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