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徐克、程小東走到了一起。
這兩個人,一個想像力超群,滿腦子奇思妙想;一個動作指導能力出眾,設計了不少灑脫飄逸的打鬥場景。
徐、程二人的攜手,造就了不少經典的電影作品。
而隨著《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出現,華語武俠片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90年代的武俠片能走向新的高峰,程小東式的飄逸打鬥風格,絕對功不可沒。
故事還是原來的江湖故事,但程小東這套飛天遁地、擺脫地心引力的動作風格,卻為這段江湖故事,增加了濃重的寫意色彩。
而這一套飄逸、灑脫、寫意感十足的凌空打鬥場景,也成為了這一時期武俠電影的一個顯著特徵。
這種上天入地的動作設計風格,並非是程小東與生俱來的。
1983年,在幕後從事了多年動作指導工作的程小東,轉型成為導演,拍攝了經典武俠片《生死決》。
而他這套飄逸、灑脫的動作風格,也是在這部作品之中初現其形。
01:沒能成為第二個成龍的程小東
程小東能在1983年轉型導演,拍攝這部《生死決》,離不開「嘉禾」的背後支持。
1978年,從動作指導轉型演員的成龍,憑藉《蛇形刁手》、《醉拳》紅遍亞洲影壇。
成龍的崛起,在影壇掀起了一股「動作指導轉型演員」的熱潮。而程小東也在1979年主演了功夫喜劇《出籠馬騮》,嘗試向銀幕表演轉型。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能獲得大家的讚譽。而第二個跟風者,卻常常被大眾所忽視。
這部《出籠馬騮》上映後反響平淡,程小東沒能成為「第二個成龍」,他轉型演員的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雖然沒能成功轉型演員,但程小東卻獲得了一次轉型導演的機會。
80年代初,嘉禾先後籤下了洪金寶、成龍,並將二人推上了導演的位置。而《鬼打鬼》、《師弟出馬》等作品的誕生,也讓嘉禾看到了動作指導們在導演職位上的競爭優勢。
1982年,嘉禾與袁和平展開了合作,拍攝了經典的《奇門遁甲》。
這部作品的票房大賣,再度讓嘉禾看到了動作指導們的導演潛力。
見識了洪金寶、成龍、袁和平三位動作指導的導演功力之後,1983年的嘉禾,向程小東拋來了橄欖枝,將其捧上了導演的位置。
經歷了之前的演員轉型失敗之後,程小東也意識到,一味模仿別人,並不能取得觀眾們的認可。
於是,在功夫喜劇大行其道的80年代初,程小東脫離市場主流,將目光聚焦在武俠片創作上。
秉持著「突破、創新的思想」,程小東在1983年打造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武俠片《生死決》。
02:豪氣幹雲的生死決鬥
《生死決》的故事較為簡單,正如片名所說的那樣——全片圍繞一場生死決鬥展開。
中原俠客與東瀛武士,每隔十年都要進行一場比武。
一轉眼,又到了比武的時刻。這一次,中原武林派出的代表,是號稱「劍聖」的步青雲(劉松仁飾演)。
而東瀛方面派出的代表,則是「柳生新蔭派」的高手宮本一郎(徐少強飾演)。
為了贏得這次決鬥,步青雲在少林方丈的指點之下,苦心修煉。
方丈告誡步青雲,劍擊之道戒驕戒躁,只有放棄對勝負的執著,以平常心應對,才能達到劍術的最高境界。
而為了這場決鬥,宮本一郎也在師父柳生的教導下,準備多時。
柳生告誡宮本,「每戰必勝、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是新蔭派的宗旨,只有出手毫不留情,才能取得決鬥的勝利。
為了提升徒弟的功力,柳生不息以身餵招,讓宮本領悟劍道精髓。面對師父的以死教導,宮本發誓,一定要擊敗中原劍客,贏得決鬥的勝利。
很快,比武的日子要到了,步青雲、宮本相繼趕往決鬥地點「聖劍山莊」。
一中一洋兩位劍客,不同的劍術流派、不同的決鬥理念,都為之後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
東瀛大將軍德川,有意出兵進犯中原,但又對中原武林十分畏懼。
於是,德川派遣伊賀忍者「金田巴」(高雄飾演),假扮苦行僧人,前去聖劍山莊觀看決鬥,並讓他暗中配合伊賀忍者小隊,暗殺出席決鬥的中原俠客們。
「聖劍山莊」原本是中原武林中的名門,奈何如今沒落。
為了重振門派,聖劍山莊的夏侯莊主,與金田巴暗中勾結,達成約定。
金田巴承諾,只要夏侯莊主幫忙對付那些來訪的中原俠客。那麼,夏侯莊主的女兒夏侯勝男,就可以代替步青雲,挑戰宮本一郎。
而在決鬥中,金田巴會安排宮本一郎打假賽,故意落敗,以此讓「聖劍山莊」名聲大振。
步青雲、宮本一郎先後來到「聖劍山莊」。
二人秉持的劍道雖然不同,但一番交談之後,雙方卻被彼此的氣度所吸引,產生了「英雄惜英雄」的共鳴。
在山莊內,步青雲屢屢遭到暗算、襲擊,不過他劍術高超,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從作案手法,宮本一郎猜出,這些都是伊賀忍者的手筆。
而金田巴也在宮本一郎面前亮明身份,還讓宮本協助自己,在決鬥中敗給夏侯勝男。
作為一名職業劍客,宮本對金田巴的「假賽計劃」十分不恥。
師父柳生為了讓宮本獲勝,以死教導,幫他練成了殺招。如今,金田巴讓宮本刻意落敗,宮本顯然不肯答應。
遭遇了幾番襲擊之後,步青雲知曉了夏侯莊主、金田巴的陰謀,並與伊賀忍者小隊展開大戰。
而宮本也與步青雲聯手,剿滅了金田巴的伊賀忍者小隊。
粉碎了金田巴、夏侯莊主的陰謀之後,步青雲、宮本展開了終極對決。
在最後的決鬥中,步青雲手臂被斬斷,宮本戰死。《生死決》的故事,也在此時走向落幕。
03:程小東的武俠變革
在這部《生死決》裡,程小東採用了「雙雄對決」的模式,對故事、劇情進行呈現。
豪氣幹雲的男人戲,慷慨激昂的配樂,將影片的氛圍,營造得十分出色。
而拋去「邵氏武俠片」式的室內布景,採用實景拍攝的方式,也極大地增強了電影鏡頭的寫意感。
夕陽西下、楊柳橋頭的畫面,為這部《生死決》增加了不少詩韻俠氣。
而巨浪拍岸、水汽蒸騰的景象,也給電影增添了幾分壯闊與豪情。
當然,實景拍攝古裝片,經常會在鏡頭畫面中出現道具的穿幫、錯位。這部《生死決》也不例外。
電影一開始,伊賀忍者登場時,路旁立著的電線桿;電影中段,金田巴造訪少林寺時,臺階兩旁的路燈,都造成了鏡頭的穿幫。
不過,影片緊湊的劇情節奏、精準的人物刻畫、出色的氛圍渲染,還是彌補了這些小細節上的瑕疵。
相比於故事節奏、氛圍渲染、人物刻畫,這部《生死決》最抓人眼球的,還要屬那些飄逸、灑脫的空中打鬥場面。
在《生死決》出現之前,威亞的作用,基本都是幫助演員完成大幅度跳躍的鏡頭。但是在這部《生死決》裡,程小東卻對威亞的作用,進行了突破性的變革。
利用威亞,程小東不僅設計出了人物橫向移動的畫面效果,同時還打造出了空中翻滾、打鬥的凌厲鏡頭。
突破性的動作設計場景,讓這部《生死決》上映後,斬獲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不過可惜的是,80年代的港片市場,功夫喜劇一直是觀影主流,此時的武俠港片,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程小東也未能因為這部《生死決》,得到太多製片大廠的注意。
04:走向變革的武俠片
雖然《生死決》未能在當時的港片市場上,掀起武俠片創作的跟風熱浪。
但該片的出現,卻開啟了武俠片變革的時代序幕。
《生死決》之後,程小東這套「利用威亞,飛天遁地」的動作設計風格,開始啟發越來越多的電影導演。
80年代中期,程小東被徐克拉入旗下。而二人聯手打造的《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也將這股古裝武俠片的變革之風,推向了高潮。
經歷了幾部作品的鋪墊,90年代初,「新派武俠片」迎來了一次市場大爆發。
無數的武俠作品誕生在港片大銀幕上,而這種「飛來飛去、擺脫地心引力」的動作場景,也成為了這些作品中的統一標配。
90年代初,隨著港片市場爆發武俠熱潮。《生死決》的IP,開始被越來越多影視創作者想起。
1993年,王晶對《生死決》進行惡搞,拍攝了《武俠七公主之天劍絕刀》。而港劇導演冼志偉,也在1996年將《生死決》的故事進行改編,拍攝了武俠劇《劍嘯江湖》。
1992年《新龍門客棧》的出現,讓「新派武俠片」的創作走上市場巔峰。
而開啟這場「新派武俠片」時代變革序幕的,卻是程小東在1983年的導演處女作——《生死決》。
原創丨文章版權系屬:神奇的絡腮湖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