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呢,來平遙已經一周多了。
昨天閒著沒事算了一下,這一周左右的時間,已經看了30多部電影,還外加些許WIP作品,很滿足,同時,腰也還好,也還好。
最近國內電影圈,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正在舉行的平遙國際影展。基本上國內大部分電影媒體和各種影迷都來到了這個山西的小城,每天看片,趕場,匆匆忙忙的。
而今年平遙也確實很值得一來,即便,在影展的前半段,會稍微有些許吐槽大會的味道。好在,進入中期之後,一切都有了好轉,大家也都看到了更多好的華語電影作品:《野馬分鬃》《裂流》《不止不休》《媽媽和七天的時間》《漢南夏日》等等,每個人都開始發現自己的心頭好。
這時,這個影展的魅力,也漸漸展現出來。
而昨晚,隨著平遙「榮譽之夜」的舉辦,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費穆榮譽、青年評審榮譽、迷影選擇榮譽等各大獎項結果先後公布。
這其中,還是要先介紹下,對我來說最特殊的獎項,那就是本屆平遙影展的迷影選擇榮譽。
今年是迷影精神賞與平遙國際影展的第二次合作,迷影選擇榮譽就是由兩者合作設立的,關注華語電影節展的影評人平行獎項,旨在打造華語電影界的「費比西獎」。
平遙影展期間,迷影精神賞委派韓松落、虞曉毅、蘇七七三位影評人組成評審團,從藏龍單元中的華語處女作或第二部影片名單裡,選出一部最受影評人關注和喜愛的華語電影,授予榮譽。
這一次的迷影選擇榮譽的獲獎影片就是,楊平道導演的《裂流》,這也是在本屆平遙放映的12部華語處女作及第二部作品中評選出的。
這12部電影中,既有處女作《八月》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導演張大磊的新作《藍色列車》,也有《野馬分鬃》《不止不休》等獲得國際電影節青睞的新人作品。
而在激烈的討論中,楊平道導演的《裂流》最終斬獲迷影選擇榮譽。
評審團認為:
「《裂流》呈現了對生活、人性以及電影創作的反躬自省。
這種自省並不以過於嚴肅或抽離的狀態出現,它舉重若輕地自然糅合生活與創作的邊界,將自曝與自嘲推向一種普遍感知,對人生與電影進行有結構、有深度的問詢。
在敘事與視聽的酣暢中,自湧般地形成交錯的層次與豐富的質感。」
頒獎現場,楊平道接過獎盃後還不忘幽默一把:
「《裂流》在WIP(發展中電影單元〉的時候,就得到了平遙的支持,拿到了添翼計劃獎。這次再回平遙,拿到了由影評人頒發的迷影精神榮譽。雖然我平時很少看影評,但是從此以後我要多多學習,不能辜負影評人的期待。」
在今年放映的華語影片當中,《裂流》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它格外的簡單與粗糙,甚至很多觀眾可能無法接受他的粗糙。但是,在這種簡單與粗糙裡面,卻又藏著很高級的設計,這也是影片很厲害的地方。
尤其是,像導演在上面說的那樣,這部影片其實成本特別低,影片之前在WIP單元獲得5萬獎金,而最終拍攝,連這5萬都沒花完,也是相當省錢的一部電影了。
所以,你們覺得的粗糙與簡單,也來自這種有意的低成本設計。
接近全體劇組成員
《裂流》的故事中,一名中年導演懷疑妻子愛上了別人,於是帶著美麗的實習生一起追蹤調查。一路上,導演精準地拿捏著尺度,與實習生曖昧調情,最終真相揭曉,卻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都說影片是偽紀錄片。但其實,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被融合的劇情片與紀錄片。影片將兩種類型的素材混在一起,有意混淆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並來製造戲劇效果。
楊平道在其中也飾演了面臨創作焦慮和中年危機的導演本人,對自己成名作《生命的河流》多次提及與調侃,也製造出強烈而奇異的錯位感。
男導演與女實習生之間含混、微妙的曖昧情緒,以及不斷提醒觀眾攝影機存在的推拉鏡頭,也讓人聯想到洪尚秀導演的作品。
結尾處的驚人反轉堪稱神來之筆,也將這部低成本電影的敘事與內涵,拔高了一個層次。
這樣一部充滿了諸多值得玩味的細節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由之,能獲得今年的迷影選擇榮譽,也是意料之中了,我們也希望影片在未來能夠被更多觀眾看到。
同時,其實今年值得關注的年輕導演作品,並不止《裂流》。比如獲得最終大獎的《媽媽與七天的時間》,也是非常出色的一部獨立藝術片,也是今年我在平遙非常喜歡的一部影片。
還有魏書鈞導演的《野馬分鬃》,同樣是一部非常年輕,非常有年輕人態度的作品,也很值得關注。
包括《不止不休》《漢南夏日》等等影片,也希望能在年末的迷影精神賞年度十佳片中,看到上面影片的名字。
迷影精神賞自2015年創立至今,始終根植於華語電影,關注中青年華語導演的作品。
迷影精神賞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年終大賞,旨在獎勵那些在創作和風格上最值得鼓勵和支持的中青年華語導演作品。
大賞評選規則類似於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或者路易·德呂克獎:創作者不需要申報,而是由評委直接提名。
自創立之初,迷影精神賞就主張深植民間的迷影人特色,突出與官方和電影工業相比的獨立性,也與學院和媒體的電影評獎不同,力求藉助於迷影人和影評人的聲音和主張,為青年導演提供鼓勵和支持。
此前的五屆迷影精神賞年度影片,分別由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張大磊導演的《八月》、黃信堯執導的《大佛普拉斯》、霍猛導演的《過昭關》以及黃綺琳導演的《金都》摘得。
第五屆迷影精神賞現場
與平遙國際影展一同合作打造的迷影選擇榮譽,也是迷影精神賞為繼續鼓勵、支持中青年華語電影創作所做的不懈嘗試。
未來,期待有更多的電影節展與迷影精神賞攜手,推出真正屬於華語影評人的費比西,讓年輕人的作品有更多的舞臺。
希望未來,迷影精神賞能持續見證華語電影的變革與發展。
我們也會盡更多可能,以我們自身的視角,發現更多值得關注的新人導演作品,並將其帶到熱愛電影的人們面前。
也希望,大家在未來,可以多多關注我們的迷影精神賞,也多多關注,屬於華語電影的未來。
我也會盡我所能,帶大家認識更多新的青年導演,以及他們的作品。
一起加油吧。
2020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迷影選擇榮譽候選影片名單
《小事兒》An Insignificant Affair
《藍色列車》Stars Await Us
《伊比利亞的派對》Happiness of Iberia
《平靜》The Calming
《我們四重奏》Where Is My Flight Home
《荒野咖啡館》Cafe by the Highway
《他與羅耶戴爾》A Song For You
《野馬分鬃》Striding into the Wind
《裂流》A Yang Pingdao Film (獲獎)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Mama
《不止不休》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漢南夏日》Summer Blur
最後,我們也可以關注下今年平遙影展的完整獲獎名單
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
最佳影片:《捕鯨男孩》(俄羅斯/波蘭/比利時)
最佳導演:伊萬·伊基奇《綠洲》
特別表揚:《愛莎》(以色列)
評審榮譽:《由宇子的天平》 (日本)
費穆榮譽
最佳影片:《媽媽和七天的時間》
最佳導演:王晶《不止不休》
最佳女演員:劉雅瑟《荒野咖啡館》
最佳男演員:週遊《野馬分鬃》
評審榮譽:《漢南夏日》
迷影選擇榮譽:《裂流》
青年評審榮譽:《裂流》
2020獎:《八佰》
2020中國電影海外貢獻榮譽:任仲倫
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田壯壯
發展中電影榮譽單元
特別表揚:《西南角人物》
無限自在獎:《街娃兒》
添翼計劃獎:《珍珠》
向上評審獎:《石史詩》
吉利爾潞綢最佳導演獎:《進化論》
華誼兄弟最佳影片獎:《深空》
平遙創投榮譽單元
暖流類型創新獎:《兇手們》
順發熱電商業潛力獎:《成為克裡斯》
泰洋川禾人文精神獎:《好願在人間》
拾谷創意大獎:《河州》
七印象特別榮譽:《春困》
陌陌青雲劇本獎:《我抬頭發現兩朵一樣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