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在今年三大電影節顆粒無收

2021-02-20 青年電影手冊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9月10日,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各大獎項獲獎名單揭曉。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嘉年華》沒有獲得任何獎項。

從柏林到坎城,再到威尼斯。。。。。

華語電影節在世界三大電影節顆粒無收。

像打雞血一樣的自嗨華語電影,票房突破幾百億,可電影質量卻每況愈下。

今年1月舉行的第67屆柏林電影節,華語電影只有一部動畫片《好極了》入圍主競賽單元,沒有得獎。

今年5月舉行的第70屆坎城電影節,沒有華語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這也是連續兩年沒有華語電影入圍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華語電影提高藝術質量之路任重道遠。

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全名單

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獅獎:《水形物語》吉爾莫-德爾-託羅(美國)

  評委會大獎:《狐步舞》薩繆爾-毛茨(以色列)

  最佳導演獎:《傾盡所有》澤維爾-勒格朗(法國)

  最佳女演員:《漢娜》夏洛特-蘭普琳(法國)

  最佳男演員:《羞辱》Kamel El Basha(黎巴嫩)

  最佳劇本獎:《三塊廣告牌》馬丁-麥克唐納(美國、英國)

  評委會特別獎:《甜蜜的國度》沃威克-桑頓(澳大利亞)

  最佳新演員獎:《賽馬皮特》查理-普拉默(英國)

 地平線單元

  最佳影片獎:《Nico,1988》Susanna Nicchiarelli(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沒有日期,沒有籤名》VAHID JALILVAND(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Caniba》Verena Paravel、Lucien Castaing-Taylor(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沒有日期,沒有籤名》Navid Mohammadzadeh(伊朗)

  最佳女演員獎:《幸福的人》Lyna Khoudri(法國、比利時、卡達)

  最佳劇本獎:《遺忘詩行》Alireza Khatami(德國、德國、荷蘭、智利)

  最佳短片獎:《Gros chagrin》Celine Devaux (法國)

  

最佳處女作

  《傾盡所有》澤維爾-勒格朗(法國)

  經典單元

  最佳修復電影:《IDI I SMOTRI》

  最佳紀錄片:《王子與惡靈》(德國)

  VR單元

  最佳影片:《Arden`s wake》Eugene YK Chung

  最佳體驗:《LA CAMERA INSABBIATA》Laurie Anderson、黃心健

  最佳故事:《Bloodless》Gina kim(韓國)

長按二維碼 關注青年電影手冊

Youth Film Handbook

9月12日是張國榮先生誕辰61周年

《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

(華語同志電影20年)

特 別 優 惠

價格:39.00¥/本(免運費)


點擊 閱讀原文 可購買優惠版

相關焦點

  • 與歐洲三大電影節無緣了16年,2019張藝謀再戰柏林
    在中國影視行業的寒冬期下,一口氣有12部華語影片強勢佔領柏林電影節,實屬驚喜。據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迪特爾·科斯裡克介紹,本屆將有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部影片一較高下。在23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中,將有17部參與到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獎項——「金熊獎」和「銀熊獎」的角逐中。
  • 盤點三大電影節中的華語片,電影最高獎獲得者,個個都是華人之光
    盤點三大電影節中的華語片,電影最高獎獲得者,個個都是華人之光大家好,今天小編向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中,獲得過最高獎項的華語電影。國際三大電影節是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和柏林國際電影節,這三大電影節是目前影壇上最權威最有分量的三個電影節,他們頒出的最高獎項分別是金獅獎、金棕櫚獎和金熊獎,也代表了全世界電影的最高榮耀,那有哪些華語電影獲得過這三個獎項呢?
  • 金敏喜奪柏林影后表白導演 華語片顆粒無收
    》摘得影后,影帝由喬治-弗裡德裡希 (《明亮的夜》)奪走,匈牙利電影《肉與靈》獲得最佳影片,搬走小金熊。而這次唯一入圍的中國電影《好極了》遺憾未能獲得任何獎項,由華語影星張震主演的《龍先生》也在角逐中失利,可以說是顆粒無收。《肉與靈》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影片多「喪」,頒獎現場就有多調皮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一度不被影評人看好,平庸的開幕影片、連續兩天毫無亮點的競賽片展映,讓很多人一度大失所望。
  • 今年第一個華語電影節落幕!
    作為今年第一個華語電影節,第22屆臺北電影節在上周六正式落幕。在7月11日當晚,臺北電影節舉辦了頒獎典禮揭曉了競賽部分的獲獎結果。
  • 歐洲三大電影節和正在崛起的中國電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華語面孔開始出現在三大電影節上,而三大電影節作為與奧斯卡金像獎同級別的世界頂尖電影活動,與中國電影淵源已久。細數世界三大電影節,品味各有不同,對中國影片的青睞程度也不盡相同。縱覽全世界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統領全局已成不爭事實,如今的歐洲三大電影節更像是一個保護電影藝術的群體,以傳統歐洲文藝電影為核心,吸納全球優秀的獨立、文藝電影,藉此維持世界電影市場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三大電影節對中國電影的認同,既源於內在需求,也源於中國電影的進步。
  • 華語電影85年「電影節史」
    因而,去電影節「淘金」逐漸成了全球不少電影人的選擇。 時代延續至今,電影節早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風向標之一,從藝術到市場,指引著行業的未來與發展。對國內而言,華語電影在電影節上的「奮鬥史」亦是整個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縮影。
  • 《日子》70屆柏林電影節落幕,國內影片顆粒無收,曾獲獎的他們你記得麼
    第70屆柏林電影節低調落幕,作為國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它設置的獎項備受關注,金熊獎作為柏林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它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今年的金熊獎,最終被伊朗電影《無邪》奪得,從各方的反饋來說,這部電影也算是實至名歸。
  • 今年唯一入圍坎城的華語電影,胡歌主演,能否創造票房神話呢?
    坎城國際電影節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一直進步發展,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臺,最高獎是"金棕櫚獎"。不過華語電影能獲得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影片至今只有一部,那就是1993年,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葛優等人主演的《霸王別姬》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部華語影片獲得「金棕櫚獎」。
  • 華語電影國際電影節浮沉85年
    中國電影從黑白過渡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百年曆程。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乘風破浪史」也歷經85個年頭。回顧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中浮沉的85年,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回憶,更是啟發。直到新中國成立,從五十年代開始,華語電影才正式迎來與國際電影節的蜜月期。其中,在1950年獲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鬥爭獎」的《中華女兒》,被譽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影壇獲獎的華語電影。與此同時,石聯星還憑藉《趙一曼》在本次電影節上拿下「最佳女演員」,成為第一個華語影后。
  • 華語三大電影獎分別指什麼獎 誰的影響最大
    華語三大電影獎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的合稱。華語三大電影獎:1、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曆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
  • 除了蔡明亮洪尚秀,這屆柏林電影節還有什麼電影值得關注?
    最早開展的三大藝術電影節之一——柏林電影節,前不久公布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陣容及入圍片單。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將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看過《故園風雨後》的觀眾一定很熟悉他。主競賽單元有18部電影入圍,其中有韓國導演洪尚秀執導、金敏喜主演的《逃走的女人》,美國「黑色電影大師」阿貝爾·費拉拉執導的《西伯利亞》。華語電影僅有蔡明亮導演的新片《日子》入圍。
  • 他執導了今年唯一在三大電影節得獎的華語片
    楊超導演今年的新作《長江圖》,花了他十年左右的創作時間,也在柏林電影節拿到了「最佳藝術貢獻獎」,這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華語電影中唯一一個在三大電影節競賽單元拿獎的。今天,楊超導演跟大家談一談他從最早的短片《待避》到現在的《長江圖》,從他去坎城到今年去柏林大概十多年間的電影創作歷程,做一個他自己的回溯,配合「拉片」的方式,把自己對電影創作的美學、劇作學、電影學以及對華語電影很多關鍵性的東西傳遞給影迷們。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大家來趕赴《長江圖》的約會,我非常的感動。
  • 恭喜這部臺灣地區電影,成為今年多倫多電影節競賽單元唯一華語片
    近年來,承接威尼斯電影節之後的空檔期,多倫多電影節越來越成為一年裡,全球優質電影的最後一站,現在也越來越成為奧斯卡的前哨站,因而越來越具有國際影響力今年多倫多電影節的唯一競賽單元——站臺單元,剛剛放出了入圍影片名單,馬來西亞出生,從臺灣地區起步的何蔚庭導演的《幸福城市》,進入到了這個名單中,也是唯一一部入圍的華語片,恭喜!
  • 曾經的「禁片」聖地——世界三大電影節那些事兒
    除了奧斯卡,落地於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也同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們。許多載入影史的電影大師,就是從「三大」開始聲名鵲起,三大也被稱為「世界三大藝術電影節」 威尼斯的標誌性建築威尼斯電影節對華語電影的友好
  • 威尼斯電影節今日開幕!華語入圍影片備受期待!
    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今晚(9月2日)卻在麗都島上如期舉行。這可謂是給處於黑暗寒冬期的電影行業帶來了一絲「曙光」。威尼斯電影節官網消息,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今日如期在麗都島拉開帷幕,此次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地平線單元、非競賽單元,以及雙年展電影學院項目的展映和評獎程序不變。電影節將於9月12日閉幕。
  • 第66屆柏林電影節閉幕 華語片"長江圖"獲藝術貢獻獎
    評審團主席看《長江圖》很投入   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月11日至21日舉行,主競賽單元共有18部影片競逐金銀熊獎。《長江圖》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   由楊超執導、秦昊和辛芷蕾主演、李屏賓拍攝的《長江圖》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長江上的魔幻愛情故事。
  • 坎城電影節的神話:華語電影的坎城之路(多圖)
    在今年剛剛開幕的第54屆坎城電影節上,華語電影相對沉寂一些,只有臺灣導演侯孝賢、蔡明亮獲得了兩張競賽單元的入場券。但是這兩位近年來悄無聲息的臺灣導演在今年的強勢出擊,似乎又將給華語電影帶來《花樣年華》、《臥虎藏龍》之外新的氣息,帶來《薔薇的名字》或《七到四百擊》的氣息。本報將繼續關注這兩位臺灣導演。 □開寅   華語電影在坎城成為「神話」也只是最近二十年的事。
  • 第八屆慕尼黑華語電影節開幕
    中新社柏林10月20日電 (記者 彭大偉)第八屆慕尼黑華語電影節當地時間19日晚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開幕。電影節主辦方慕尼黑孔子學院向中新社記者介紹,本屆慕尼黑華語電影節因新冠疫情影響,大幅壓縮了在慕尼黑嘉斯臺(Gasteig)文化中心實體展映影片的數量及場次,也不得不放棄邀請電影節嘉賓出席開幕儀式。與此同時,主辦方通過嘉賓祝福視頻、電影節開幕影片等資料,以可視化形式增添活動氛圍,也首次開發出電影節在線點播平臺,擴大受眾群,德國各地的電影愛好者均可登錄點播今年的展映作品。
  • 坎城電影節公布評選影片名單,兩部華語電影入圍
    弗雷莫說,共計有56部電影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官方評選影片。這些影片從2067部報名影片中選出,這是該電影節史上首次報名影片數量超過2000部。他表示,今年有眾多電影新人的作品入圍。此外,共有16部女性導演作品入圍,數量高於往年。法國導演弗朗索瓦·奧宗的新作《85年盛夏》、韓國導演延尚昊作品《釜山行2:半島》以及美國電影《法蘭西特派》等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官方評選影片。
  • 雙軌出擊|第8屆新加坡華語電影節10月2日開幕
    隨筆南洋 昨天在3月份宣布延期的第8屆新加坡華語電影節宣布在10月2日至11日,通過影院、線上雙軌出擊——在白沙浮娛樂廣場豐和院線集中放映12部長片和9部短片、在邵氏線上平臺上展映10部影片,與臺灣電影中心合 作,在影片串流平臺Vimeo上免費放映3部廈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