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錦衣衛都擁有「繡春刀」 小歷史

2021-02-07 十五言

本文來自十五言站內主題#大明紀略#

徐小疼主編


細數中國古代的「公務員」,恐怕沒有一種能夠像錦衣衛這樣引起無數的遐想與演繹。「親軍」「密探」的工作性質,造就了後人心中錦衣衛神秘而有些陰森的形象。而飛魚服、繡春刀的華麗,又為錦衣衛的形象增添了些許美感。


而真實歷史上的錦衣衛又是什麼樣子的?可以從《繡春刀》一探蹤跡。


其實牌匾上不應該有「親軍」二字。不過無所謂啦_(:3」∠)_


錦衣衛最早設立是在洪武年間,由明太祖朱元璋改儀鸞司所設。其主要職能是侍衛皇家和緝捕刑獄。最初的「儀鸞司」,顧名思義,就是用於護衛皇家的「御林軍」。


後來的錦衣衛,其最大的功能,就是護衛皇家。每逢舉行大型祭祀和典禮,錦衣衛都會率大漢將軍(其實這就是個儀仗隊的名字而已,遠沒有字面那麼霸氣)一千七百餘人拱衛皇家。為了做好儀仗工作,錦衣衛除了有專門駕車、舉華蓋、舉扇子、舉旗子等工種以外,竟然還有專門養大象的工種,細思萌極。


錦衣衛與歷代護衛皇家的御林軍最大的不同,便是擁有緝捕刑獄的職能。其專察「盜賊奸宄」,連「街塗溝洫」也是「密緝而時省之」。

崇禎同志!你怎麼可以這樣對你的親軍(>д<)


那麼,錦衣衛的日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尤其是像《繡春刀》裡面的基層錦衣衛,他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


一、工作

《繡春刀》中有一段情節是三兄弟去緝捕閹黨許顯純。我們看到,深夜裡,錦衣衛的出現把兩個值夜的五城兵馬司的校尉嚇得抱頭鼠竄。這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錦衣衛都指揮使司原則上是一個由一品或二品官員執掌的三品的國家機構,而三兄弟所在的北鎮撫司,則是四品級別,相當於隸屬於中央的局級單位。而五城兵馬司僅僅是一個正六品衙門,負責地方治安,僅僅相當於一個地方上的科級單位。五城兵馬司校尉碰到錦衣衛,哪怕對方僅僅是正七品的總旗,從地位上已經低人幾等,被嚇尿是很正常的事。只不過現實生活中應該不會這麼誇張;但是地方衙門碰到亮明身份的錦衣衛,為其讓路應該是很正常的事。


緝捕是錦衣衛,尤其是北鎮撫司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錦衣衛都指揮使司下設經歷司、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經歷司相當於辦公室,主要負責文書工作。南鎮撫司相當於內勤情報部門,主要負責偵查、審訊、判決、處理情報,有時候還會兼任武器研發的工作。而北鎮撫司相當於外勤執行部門,主要負責秘密監視、肅反肅貪、逮捕、判決、詔獄和反間諜工作。許顯純被《明史》列入閹黨條目,天啟四年被任命為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掌鎮撫司,曾與當時執掌錦衣衛的田爾耕等人殘酷迫害楊漣、左光鬥等人。崇禎即位後清除閹黨,許顯純自然成為了逆賊之列,因此由北鎮撫司出面偵緝是符合常理的。


而後來,提督東廠太監趙靖忠找三兄弟去抓魏忠賢,又讓三兄弟去抓嚴佩韋,均屬於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工作範疇——肅反


我們都知道,明朝最著名的特務機構,除了錦衣衛外就是東廠了。那麼在工作中,兩家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東廠隸屬於司禮監,更多的是一個監視和情報部門。東廠處理的一般都是政治犯。而錦衣衛是皇帝的禁衛軍,其職能比東廠更廣泛一些,還包括了一定的軍事職能。在工作當中,正常情況下,東廠和錦衣衛是平級的,經常一道辦案。一般來說,東廠的人,即便是提督東廠太監,也不太可能在越過錦衣衛最高長官的情況下調動錦衣衛的人員。不過,經過魏忠賢的一番「努力」,在天啟年時錦衣衛成為了受到東廠控制的機構。因此,在影片中出現提督東廠太監趙靖忠(實際上是魏忠賢殘黨)越過錦衣衛的高級指揮官員去「調動」三兄弟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

內官官服一萬個好評!


二、俸祿

在影片中,三兄弟中盧劍星、沈煉是總旗,而靳一川則是小旗。之後丁修問靳一川勒索一百兩銀子,靳一川提及「我一年的俸祿才二十兩」。在錦衣衛的官秩品級當中,最高的一品或二品的錦衣衛左都督和正三品的指揮使,接下來是從三品指揮同知、正四品指揮僉事、正五品南北鎮撫司鎮撫使、正五品千戶、從五品副千戶、正六品百戶、從六品試百戶、正七品總旗、從七品小旗以及不入流的力士和校尉。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小旗靳一川是從七品的官秩。在崇禎元年,從七品的俸祿是多少呢?


明朝的公務員是史上待遇最低的公務員。直到明末崇禎年間,仍然施行的是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五年最終確定下來的月俸制,二百餘年來從未漲薪。按照規定,正七品的官俸是一月七石五鬥,而從七品的官俸則是一月七石。根據規定,錦衣衛的官俸全部支米,因此靳一川拿到手裡的是七石,而不是銀子。


那麼如果要用銀子,怎麼辦呢?只能去市場上換銀子。


一般俸米都是用的官倉陳米,本身價格就比較便宜。而收購米的價格,比市場販賣米的價格,又要低很多。萬曆年間,米價大概是0.6-0.8兩銀子一石,而收購價格,我們假設靳一川遇到的是一個比較有良心的米商,以市價折半的價格進行收購,那麼大約一石米的價格在0.4兩左右。算下來七石米的月俸可以換2.8兩銀子,那麼年俸就是33兩銀子左右。以此推算,為正七品的盧劍星和沈煉,一年的年俸大概是36兩銀子左右。如果再加上從萬曆到崇禎年間適量的通貨膨脹率,按照20%計算的話,靳一川的年俸是40兩銀子左右,而盧劍星和沈煉的年俸,則是43兩銀子。因此,事實上基層錦衣衛的工資,比電影裡還是要寬裕一些的。


而我們知道,北鎮撫司位於京城。那麼在崇禎元年的時候,京城的生活成本是什麼樣的呢?

這麼多大蔥!!!!!!道具老師你山東人吧!!!!!!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沈煉從街上買了燒雞,三兄弟在盧劍星家裡喝酒,桌上還有蔬菜。那麼,這些食品的價格大概是多少呢?


同樣以萬曆年間的價格作為基準,以20%的通貨膨脹率計算的話,一隻活雞的價格是120文。現在生雞與雞肉熟食的價格比例大概在1:2至1:3,明朝生產力落後,將比例翻倍,大概是1:5左右,算成500文一隻。酒的價格大約是50文一壺,三兄弟是武人,一人至少一壺,酒的花費一共是150文。蔬菜價格在電影故事發生的冬季會比較貴,算作60文一斤,三人怎麼著也得吃掉一斤蔬菜。


三個人都是習武之人,雖然古人飯量少,但是看三人身形,再加上古人吃米多吃菜少,估摸著一人也至少四兩到半斤米飯。按照三人共吃掉一斤半米計算,大概是一升半的米。一升約等於十鬥,十鬥為一石,一石米按照800文計算(長安米貴啊),一餐的米大概是12文錢。


另外,桌上還有些許小菜雜果,暫且不列入計算內。


所以,這頓飯的價格,單是吃的,價格大概在722文錢左右,接近四分之一的月俸。關鍵是雞太貴了!一隻雞幾乎要半兩銀子啊!豬肉則比魚肉更加昂貴。如果不是拿了魏忠賢的金子,估計三兄弟永遠不可能自己去買肉來吃。所以,丁修那個吃了一半就扔了的肉包子,簡直看得心痛死人了。


按照古代人的習慣及物價水平,基層錦衣衛根本沒有條件天天吃肉喝酒;而且古人的整體飯量應該比現代人少一些但米吃得更多,實際上成年男性基層公務員(七品)的一頓飯,單是吃,可能在每人10至20文上下。


當然,不要忘了,這是一頓晚餐,吃的時候,還得點燈。根據電影,盧劍星家裡點的是油燈,燈油一斤大約50文,燈芯一斤150文,燈座暫且算是祖傳的,不算錢。雖然並不能實踐一下吃一頓飯得花掉多少燈油和燈芯,但是三個人一道吃飯,又喝點酒,消耗的時間不會太短,因此花掉的燈油和燈芯也算可觀。不過,三個人點一盞燈,比一個人點一盞燈,要划算多了。


如果再算上早餐和午餐,一個基層公務員,一天吃飯需要花掉至少50文錢。一個月三十天,每天都是這個標準的話一共是一千五百文,如果偶有開葷喝酒,一個月在吃上花二兩銀子,基本上月俸就用完了,恩格爾係數超過60%。雖然看起來還能剩一點錢,但是在電影中三兄弟除了養活自己以外,盧劍星額外要贍養母親,沈煉要去暖香閣,靳一川要應付丁修時不時的勒索還要治病買藥,因此這麼算下來,一份錢兩個人花;再加上一些生活消費品和緊急的其他花費,單靠俸祿的日子事實上過得很緊,一個月根本存不下錢。

所以丁修!!你好意思敲詐師弟嗎!!


而明末的實際情況是,像三兄弟那樣年紀的基層錦衣衛,還得靠這麼點俸祿養活更多的人。


崇禎年間,全國的人口可能已經上億,甚至接近兩億,個人猜測,平均每戶的人口數量大約在五至七人。而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尚未在中國鄉間普及開來,人口的增長與落後的農業產出產生了極大的矛盾,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二三十歲的男性,通常上有父母,下有兒女;而父母和兒女的年紀,都不足以成為勞動力形成收入;即使可以形成收入,也十分微薄。加上明末的剋扣俸祿非常嚴重,同時因為白銀大量流入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到了崇禎末年,有些地方的米價已經達到一鬥米一兩銀。因此,這一份看似很多的俸祿要供至少五個人使用,如果頓頓真按照三兄弟那樣花費,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公務員尚且如此,可見普通百姓的日子,簡直是不堪過啊。


除了吃,還得住。從影片中我們可以得知,盧劍星與母親住在一起,而他的父親是百戶;根據錦衣衛一般世襲的原則,可能盧劍星家祖上也是錦衣衛,一直住在北京,房子有可能是自家的產業。而沈煉則住在只有一間房間的房子裡,估計是租用的房產。靳一川的住所並沒有交代,但是根據情況判斷,有可能是自己租住,也有可能是借住在盧劍星家裡。


那麼,明朝基層錦衣衛一般怎麼住呢?


如果我們參考明代的小說,可以發現,明朝人有三種居住方式:一是買房,一是典房,一是租房。典房的概念我們比較陌生,典房指的是交相當大的一筆款給房主,換來十年、二十年的居住權;居住期滿之後,房主再將這筆款項退換給典房者,相當於房主將房子「典當」給了典房者。


買房的話,一次性要交付上百兩的銀子;而如果是租房,雖然一次交付的金額比較少,但卻月月要交。而典房的好處是不用月月交租金,並且可以住得長久,且錢款到時候可以原封不動全部拿回來,但壞處是,一次也得交不少錢,雖沒有買房那麼多,但也會比租金高不少,可能一次得拿出數十兩銀子。


對於一年俸祿四十兩左右的、又要養活一大家子人的錦衣衛來說,買房對他們來說,或許壓力非常之大。嘉靖年間知名的清官海瑞做官十八年才用一百二十兩銀子買下了淳安縣的一座小院,對於三兄弟這樣的年輕基層錦衣衛來說,買房子實在做不到。不過,典房和租房應該還是努力一下做得到的,尤其是對於更加年輕、家庭成員更少的基層公務員來說。不就是少吃菜多吃米嗎……反正俸祿發的是米,省點米下來換錢交房租吧。這樣看來,靳一川借住盧劍星家的可能性非常大,畢竟除了自己的夥食費以外,還要給丁修錢,實在沒錢再出去租房了。


至於基層錦衣衛剩下的俸祿夠不夠去逛青樓,這個我真的不知道啊。不過錦衣衛這麼厲害,說一聲我來掃黃了,誰敢收他錢嘛。

聊十塊錢的


總而言之,在真實情況下,崇禎年間,基層錦衣衛的俸祿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過得並不寬裕。如果沒有其他灰色收入比如魏忠賢的那筆錢,過得還是挺慘澹的。


三、服飾

因為《繡春刀》的關係,現在我們一說起錦衣衛,腦海裡就會蹦出來飛魚服、繡春刀。但事實上,飛魚服、繡春刀,未必是基層公務員日常的穿著和配置。根據《明史》的描述,「飛魚服」「繡春刀」是大典時出儀仗時穿的服裝,未必是日常服飾。

即使是按照祭服來看,服裝設計也是好華麗啊!好華麗啊!好華麗啊啊啊啊啊啊


明制官服分祭服、公服、常服。祭服,顧名思義,只在祭祀時穿戴,飛魚服很有可能屬於祭服之列。公服,是早晚見皇帝奏事時穿的衣服,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一種比較正式的服裝。而常服則是平常上班時穿的「工裝」。自然,祭服最為華美繁複,公服次之,而常服則是最為簡單的。想必錦衣衛雖然有「錦衣」之名,在平常工作的時候,應當穿得並不那麼「錦」,畢竟還是要以實用為主。尤其是出門辦差,監視探聽、收集情報的時候,更需要穿得樸素、不惹眼,因此不大可能天天穿著飛魚服滿街跑。加之飛魚服實際上是二品賜服,並非常規祭服、公服或常服,更不可能成為日常辦公服裝了。

此處亂入一下《大明王朝1566》中錦衣衛負責人「朱七」師傅南下辦案時的穿著。我覺得這更像是錦衣衛的日常服裝。


依照《大明會典》中的制度,飛魚服並非每一名錦衣衛都有資格穿著。錦衣衛都督(一品或二品)可以穿著大紅麒麟服,而都指揮使、都指揮僉事如果官秩二品的,可以穿著大紅飛魚服,若是個三品的指揮使,只能穿蟒服。品級再往下的錦衣衛,如千戶、百戶,只能穿青綠色的錦繡服。而像三兄弟那樣的旗官,肯定是輪不到穿飛魚服的。而至於他們應該穿什麼樣的官服,可能也是青綠色的錦繡服之類的吧。


不過,晚明時期世風浮誇豪奢,尤其是男性極好打扮。根據明人記載,晚明時期的男性「衣色大類女裝」,「口脂面藥」,「即婦女之飾,不加麗焉」。而且這種奢靡的風氣無論是富有的人還是貧窮的人,都在刻意追求。因此,雖然穿的官服比較樸素,但是或許在不穿官服的時候,晚明的基層錦衣衛,穿著打扮或許將會比電影中的服飾更加嬌豔些吧。

一般來說一川這個年紀的明朝晚期男性公民。大概穿的是桃色袍子然後脂粉敷面吧2333333


四、其他

之前已經提到,繡春刀很有可能並非日常武器,而是一種「禮器」,並不會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錦衣衛使用的武器,除了不斷發明出來的新式武器以外,大部分還是以傳統冷兵器,各式各樣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為主,自己挑個自己順手的用。沈煉用十字弩順手,就用十字弩了,至於用什麼武器、最多持有多少武器,應該沒有什麼硬性的規定。

這樣的小太刀·二刀流也是可以2333333


最後,什麼樣的人能進入錦衣衛衙門工作?正如《明史》所說,到了明朝後期,錦衣衛主要還是靠世襲。例如影片中的盧劍星,就是因為父親是錦衣衛百戶而得以成為錦衣衛。當然,成為錦衣衛並非只有世襲一條道,如果有錦衣衛去世,錦衣衛也會舉行招考,從社會上錄取合適的人選。成為錦衣衛的要求很嚴格,需要是沒有犯罪記錄的良民,且要體格好、武藝高強。


而通過殺死追殺自己的錦衣衛假扮成他而進入錦衣衛機構,大概就是成為錦衣衛的第三種辦法了……


文/徐小疼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巴黎政治大學法學碩士。小說作者、編劇。關注性別與社會、歷史與政治。」目前,既寫小說,也研究性、政治與如何變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長按二維碼給作者打賞。


另外,#大明紀略#主題下徵文「1644,大明亡朝」正在展開,如果你對明史感興趣,就請戳「閱讀原文」看看吧~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相關焦點

  • 錦衣衛用的繡春刀被稱為冷兵器巔峰,你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嗎?
    錦衣衛用的繡春刀被稱為冷兵器巔峰,你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嗎?說起電影《繡春刀》想必大家一定覺得很熟悉吧,電影《繡春刀》主要講述了明朝錦衣衛的一些大事小情。而與這部電影同名的一種冷兵器繡春刀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物件了,它可以稱得上是冷兵器的巔峰了。
  • 《錦衣之下》、《繡春刀》劇裡錦衣衛服裝,哪個更符合歷史?
    因而可知,無論飛魚服還是麒麟服,穿在錦衣衛身上都是一種榮寵和身份的象徵。而且,飛魚服不是錦衣衛專屬,其他被賜官員也可穿著,且並不是所有錦衣衛都可以穿,必須是有相應品級、特殊身份的官員才可穿。千百戶的錦衣衛穿青藍色錦繡服。
  • 《繡春刀II:修羅戰場》錦衣衛之前世今生,請「武俠迷」檢閱!
    《 繡春刀II:修羅戰場 》張震 / 楊冪 / 張譯 / 雷佳音繡春刀指明朝(部分)錦衣衛佩刀(繡春刀款式多樣)這是一個關於錦衣衛的故事。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這裡的錦衣衛並不是那麼風光,他們身穿飛魚服,卻需要自己修補破了的衣服;他們配合默契所向披靡,卻難得上級重用。身處亂世,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太老實,要死;不自量力,也要死。坐以待斃,或者放手一搏,可能都是殊途同歸。
  • 到底什麼是錦衣衛?
    (明)佚名  出警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中間騎黑馬著金盔者為皇帝包裹在周圍的是錦衣衛大漢將軍。如果穿越回明朝,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錦衣衛?有三個辦法。一是世襲。像《錦衣之下》中的陸繹,《繡春刀》中的盧劍星,父親都是高級錦衣衛。
  • 我的男票是錦衣衛
    想一想,如果你的男票擁有絕世的武功,從此以後你出門都不用坐飛機他用輕功就可以在世界肆意遨遊,累了可以在馬上馳騁,渴了他給你摘高樹上鮮甜的果子,你困了可以在他雄壯的臂彎裡面安心地睡去,最主要他還高還帥還高薪帶年休假!!!
  • 【首映來襲】《繡春刀2:修羅戰場》一念修羅,再戰江湖,錦衣衛之前世今生!
    (部分)錦衣衛佩刀(繡春刀款式多樣)這是一個關於錦衣衛的故事。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這裡的錦衣衛並不是那麼風光,他們身穿飛魚服,卻需要自己修補破了的衣服;他們配合默契所向披靡,卻難得上級重用。《繡春刀1》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 【正在熱映】《繡春刀2:修羅戰場》一念修羅,再戰江湖,錦衣衛之前世今生!
    3年前,《繡春刀》橫空出世口碑爆棚一舉奪得5項金馬獎提名和最佳造型設計獎路陽導演攜原金馬班底3年打造《繡春刀2:修羅戰場》7月19日「瘦馬」是明清之際的歷史現象。調習貧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教她們琴棋書畫,長成後賣與富人作妾或入秦樓楚館。貧女多瘦弱,從而被稱為「瘦馬」。Word媽,小時候就被錦衣衛迫害並結下深仇,於是乎,沈煉北齋的相遇註定不簡單,也就有了之後一幕幕的虐虐虐…
  • 明朝那些事兒(你可能不知道的錦衣衛和東廠)
    今天我可是放大招了,這輩子的歷史知識都撂這兒了,點不點讚你們自己看著辦吧!我們看的明朝電影電視劇裡,最多提到的就是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今天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這些的小知識。(沒吃過豬肉也是見過豬跑的,我父王從我五歲就開始給我講明清史,不過我這畢竟是到道聽途說的二手經驗,說錯了歡迎糾錯。)
  • 科普:飛魚服、繡春刀,歷史中的錦衣衛是怎樣的存在?
    片名中的「繡春刀」就是錦衣衛的武器,而他們所穿的制服「飛魚服」也讓人大呼好看。歷史中的錦衣衛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錦衣衛可以在歷史中取得一席之地? 01 起源:錦衣衛=御林軍+大內高手+三軍儀仗隊在明朝歷史中,錦衣衛是元老級的存在。
  • 繡春刀飛魚服、明朝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實則是一個悲慘的組織
    這個組織就是錦衣衛,其名字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乎"這句話,在以往的印象中,錦衣衛都是身穿飛魚服,腰別繡春刀,是大明皇帝的喉舌和耳目,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即向皇帝匯報,可以說是一個特務組織。那麼真實的錦衣衛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 《錦衣之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明錦衣衛之繡春刀!
    小編在此先謝過各位朋友們的支持與喜愛,同時,小編會繼續努力,爭取創作出更好的、更受大家喜愛的文章。也請各位不要吝嗇,該點讚的點讚,該關注的關注,悄悄告訴您,一個贊能讓小編我樂半天!言歸正傳,在上期介紹了錦衣衛的戰袍後(不止一套),這期主要來說說他們的武器裝備—繡春刀!
  • 《繡春刀2》中的張震,跟真實的錦衣衛差多遠?
    國產電影《繡春刀2》的全稱是《繡春刀·修羅戰場》。它火了,票房與口碑雙收。
  • 《繡春刀2》觀片指南:說說歷史上最真實的錦衣衛
    至於一些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會問,在電影中,沈煉身為錦衣衛卻參與了薩爾滸之戰,這個有可能嗎?隨侍帝王的錦衣衛身穿飛魚服、腰攜繡春刀,這一形象便是後世對錦衣衛認識的「標準像」。錦衣衛除了擔任侍衛隨侍皇帝左右,還要負責馴養帝王出行所用的大象。
  • 《繡春刀2》這麼多歷史掃盲,不看不知道
    這些專有名詞,沒點歷史知識還真拿不下來。但別擔心,小十君這一篇科普,正是為你量身打造。PS:本片雖然取材於歷史,但並非真實還原,內容多為半架空半加工。先看標準答案:「繡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的標準佩刀。
  • 【史海鉤沉】繡春刀與明朝的廠衛政治
    影片涉及到明朝的錦衣衛、東廠等等歷史名詞,明朝,可能大家記憶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錦衣衛與東廠西廠,則更是大大的有名。其實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也只是用來滷簿儀仗,但後來由於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覺傳統的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來不太順手,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 繡春刀究竟是把什麼樣的刀?被稱為冷兵巔峰,比日本武士刀強百倍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小李品歷史。最近幾年,以明朝錦衣衛為題材的影視影視作品非常火熱,這也讓繡春刀這種神秘的明朝兵器走進大眾視野。關於繡春刀明史中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而且前段時間發掘出嘉靖年間錦衣衛指揮使的墓誌裡也有寫到: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繡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
  • 《繡春刀2》觀影指南,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明朝
    薩爾滸之戰結束後,沈煉(張震)和陸文昭(張譯)都當了國家公務員,身份就是神秘莫測的「錦衣衛」。錦衣衛的作用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廠衛權勢取決於帝王的寵信,一般來說總是此消彼長。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錦衣衛聽命於宦官的情節。《繡春刀2》的背景為天啟年間,東廠閹宦魏忠賢權傾內外,將廣衛作為工具控制朝臣、進行黨爭。「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輒被擒僇,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明史.魏忠賢傳》
  • 這才是《繡春刀》的正確打開方式!
    電影中也說了,其實大家怕的並不是沈煉本人,而是他身上的那身飛魚服,或者說大家怕的是錦衣衛這個身份。因為錦衣衛其實就相當於當時的特務與特工的合體,手中掌握有生殺大權,還掌管著堪稱明朝最恐怖的監牢「詔獄」。
  • 淺談《繡春刀》系列:人物塑造與歷史背景
    >電影《繡春刀》2014年的夏天,新晉導演路陽攜手實力派演員張震、王千源、聶遠給全國觀眾帶來了這部集歷史、武俠、懸疑、愛情為一體的《繡春刀》。該電影一經上映,便引起網友熱議,並且在票房與口碑上都取得不小的成果。2017年,導演路陽再次操刀,帶來了《繡春刀2:修羅戰場》,這一部無論從電影本身還是票房成績,都超越了前作。
  • 《繡春刀2》:大傻瓜沈煉是怎麼在錦衣衛隊伍裡活下來的
    沈煉是千戶陸文昭賞識的業務骨幹,但是在上級和平級這方面,他沒有可靠的盟友。我們經常說錦衣衛是特務,專打小報告的,這是對錦衣衛的矮化,其實錦衣衛是特工。《繡春刀》的導演路陽說過,《繡春刀》不是武俠片,他對標的美國電影是馬特·達蒙的《諜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