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入侵,始自1894甲午年。兩國慘烈相搏,自此國運殊途;再上溯一個甲子,兩個閉關鎖國的鄰邦,幾乎同時被西方敲開國門,被迫開啟近代化之路。這60年裡的故事,將兩國命運徹底改變。《甲午》全十集已更新完,現將連結付上。
第一集: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入侵,始自1894甲午年。兩國慘烈相搏,自此國運殊途;再上溯一個甲子,兩個閉關鎖國的鄰邦,幾乎同時被西方敲開國門,被迫開啟近代化之路。這60年裡的故事,將兩國命運徹底改變。
第二集:1871年12月,明治新政府派出了一個龐大的外交使團出訪歐美,特命全權大臣是右大臣外務卿巖倉具視,副使是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參議木戶孝允,46名成員幾乎全部都是明治政府的重要官員,木戶孝允的日記留下了他的沮喪。
第三集:日本第一次對外侵略擴張首選的目標即為中國臺灣,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暴露了日本霸佔臺灣的野心,清政府經歷了對外部世界的恐慌期,接下來是尋找應對措施的思考期。
第四集:英國北部城市紐卡斯爾,曾經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海軍的搖籃。到甲午戰前,大清國一共從海外訂購軍艦27艘,其中15艘來自紐卡斯爾。
第五集:19世紀70年代,日本遍訪歐美,選擇了軍事強國之路。在中國,北洋海軍拖曳著垂老帝國,向近代化緩緩行進,然而1890年前後,決定兩國命運的關鍵時刻,中日海軍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第六集:1885年,海軍衙門成立,62歲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第一次和伊藤博文見面。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中日兩國海軍均在朝鮮沿海遊弋。日本切實感到中國的實力,至此中國成為日本的假想敵。
第七集:日本,關門海峽,進入日本內海的咽喉之地,1891年6月28日,大清國北洋海軍艦隊出現在這裡。1891年的北洋海軍在戰艦裝備上依然擁有對日本海軍的絕對優勢。
第八集:1894年7月9日,角田海軍大佐收到的一份情報裡,匯報了當日運送的一批軍械物資名錄,包括五百磅沉雷十個,一百五十磅木皮浮雷十個等等。
第九集:如今,戰爭煙消雲散,曾經輝煌一時的鐵甲海軍化為碎片,散落四方……1887年,致遠艦、靖遠艦在英國下水,大清帝國的海軍官兵們走上它們的甲板,不遠萬裡,穿越重洋,回到中國,最後,走到它們的宿命之地——大東溝。
第十集:1895年2月,日本陸軍已經佔領威海衛所有陸上炮臺,日本海軍則盤踞在威海衛港灣之外,他們向已成甕中之鱉的北洋艦隊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9日,苦盼援軍的希望徹底破滅,丁汝昌下令,自行轟毀北洋海軍的旗艦「定遠」。當天夜裡,管帶劉步蟾自殺,與他親手建造的定遠艦同日而亡。實踐了他生前誓言「苟喪艦,必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