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看過的都對女主念念不忘,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網盤電影資源)

2021-02-19 max大叔電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的女性不再只是嬌媚柔情的代言,銀幕上的女明星們也開始身懷絕技,不再柔弱,她們時而犀利女王,時而金剛芭比,「黑寡婦」和「神奇女俠」也可以為超級英雄代言。

但比起塞爾瑪與露易絲,她們似乎也會黯然失色。因為這兩位來自藍領階層的女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引發了一場席捲男權社會的女權風暴。

《末路狂花》完美通過了致力於促進性別平等的貝克德爾測試(滿足三個條件:電影中必須出現兩個女人;這兩個女人有交談;談論了除男人之外的話題)。這個測試原是對女性因性別歧視而在電影中缺乏代表性的嘲諷,但如今它已演變成一種衡量「好電影」的標準。

《末路狂花》的「好」在於它描繪現實男權社會的細節魅力,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細膩的心理刻畫,在激發觀者共鳴的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

開篇鏡頭展現了小鎮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些幾乎都是女性角色。電影以一種女性日常的角度展開,她們的對話和生活側面展現了女性在當時的一種處境。

而塞爾瑪丈夫對妻子的漠不關心更是為影片埋下伏筆。最具象徵意味的要數露易絲用身上所有的珠寶換來老人的一頂牛仔帽。除此之外象徵女權的情節還有很多。

片中的女性對白和心理描寫堪稱教科書,從中可以窺見一些女性的普遍思維。她們不是每天做家務的保姆,她們也不是只懂梳妝打扮的花瓶。

她們會性冷淡,她們為家庭為愛情付出很多,她們需要關愛和重視。最起碼的尊重:以後當你見到一個女人像那樣哭,她並不開心。

雖然有不少電影都有關女權,但《末路狂花》有著它最能拉近觀眾的特點——平凡。兩個女主角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並非中產階級,而是代表著擁有最多基數的藍領人群。正像福拜樓的現實主義力作《包法利夫人》那樣貼近女性心理,《末路狂花》或許不是最「女權」的電影,卻更容易產生共鳴。

《末路狂花》對女性的心理描寫,堪稱教科書級別

《末路狂花》並沒有將女權變成武器,而是把其中的想法自然而然地糅合到劇情中。

影片並沒有刻意凸顯男女之間的衝突,男性角色也不全是壞人。馬德森扮演的吉米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但對待露易絲卻很溫柔善解人意;凱特爾飾演的警察也是心懷憐憫,不單純為了抓住逃犯,而更想深入了解一下犯罪心理。皮特的角色雖然不是好人,但如果想加入一下同性情節換成女人來演也無妨。

與其態度強硬地希望他人接受,不如換個思維讓更多人去接受。《末路狂花》想表達的結果是成功的。該片以1650萬美元的成本最後創造了大概6000萬的成績(包括碟市出租收入),是當年暑期檔10大賣座影片之一。

米高梅和百代娛樂公司當年採取了一個不尋常的發行策略,在影片上映的第16周再增加99個影院,擴大影片的發行範圍。

影片吸引的主要對象是25-40歲的女性觀眾,這個年齡段的婦女正是女性解放運動的主要支持者。

正如影片結尾那寫意的飛翔,戲中賺取了觀眾的淚水,戲外則贏來了社會的關注和覺醒。

《末路狂花》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種文化潮流、女權標籤,甚至催生出跨界的影響力。

它可以引發諸多女權討論,上映當年就前所未有的助力3位女性成功競選參議院。

如今,美國還有女性網站以《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命名,該網站致力於鼓勵女性們多多和閨蜜一起旅行,記錄下沿途的風景。還有必不可少的,會偶爾組織一下《末路狂花》的集體觀影。

《末路狂花》如同一幅八十年代美國風情畫

歷經二十五載的歲月沉澱,人們仍對《末路狂花》意興盎然。它被看做的女權電影的標杆,但同時也是一部出色的商業類型片,它的魅力並不局限於女權的宣揚和對男權社會的挑戰。

同樣精彩的還有其超越時代的解讀、壯麗的公路元素、迷人的八十年代流行音樂、復古經典的時尚元素,更有「雷老爺子」酣暢淋漓的大場面。

塞爾瑪和露易絲臨行前的自拍合影,即便現在看來也是時尚感爆棚逼格滿滿。姐妹情深換做現代的理解,那個熱情洋溢超越性別的一吻如今看來也可能被解讀為「百合」之情。

對此,主人公似乎也並不反感,蘇珊·薩蘭登日前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紀念活動中就直言「塞爾瑪和露易絲變成個蕾絲邊真是太棒了!」只是二人當時的表演都太直了,否則現在來看一定更有感覺。

事實上,那驚鴻一吻是蘇珊·薩蘭登的即興發揮,她背著劇組把這一想法告訴給了吉娜,於是才留下了那經典一幕。

公路元素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俄克拉荷馬州壯麗的風光加上雷德利·斯科特大氣磅礴的調度和漢斯·季默完美貼切的配樂,香車加美女,一幅美國風情畫躍然銀幕。

沿途遇到的各色人物中,最美的相遇要數布拉德·皮特扮演的J.D。那時的皮特擁有無與倫比的身材和鮮嫩的年紀。吉娜·戴維斯說過,如果重拍《末路狂花》,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能保留和皮特的床戲。

就劇情而言,J.D不但偷走了塞爾瑪的生活費也偷走了她的心,他的出現,也成為了塞爾瑪從家庭主婦覺醒為女悍匪的最大原因。

這一變化更催生了塞爾瑪這一角色的反差萌,與露易絲的強烈對比一捧一逗,平添的喜感中還多了幾分酷炫屬性,讓現學現賣打劫恐嚇樣樣精通的塞爾瑪可謂人見人愛。

《末路狂花》中的配角男士們大多有著丑角般的設定。達利爾在警察面前給妻子打電話,難得禮貌的說了一句Hello便被掛斷電話,被無情戳穿時的笨拙蠢萌一覽無遺。

納粹警察的外強中乾,自信地覺得可以制服兩位女性卻被鎖警車後備箱;警官哈爾的助手也是個大男子主義,對於塞爾瑪和露易絲的遭遇沒有同情還常常加上不負責任的美式吐槽;甚至連皮特的南方口音也是個難以忽視的槽點。

《末路狂花》在1992年,入圍了第64屆奧斯卡多項提名。不僅有雷德利·斯科特競爭最佳導演,兩位女主蘇珊·薩蘭登、吉娜·戴維斯更是一起角逐影后。

雖然,影片最終只在奧斯卡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但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在影迷心中,堪稱無冕之王。

PS:部分文件名修改文件名為.MP4或是.mkv,就可以正常觀看。所有連結複製打開度盤,或瀏覽器即可。

如有失效,關注我們回臺留言,我們會補檔。

本公眾號提供的在線觀看地址、百度網盤以及下載來源於網際網路。本公眾號並不參與錄製和製作,僅提供資源引用和分享,如果本公眾號提供資源對貴方造成了損失或侵犯了貴方權益,請及時和我聯繫,我將在12小時之內撤銷有關資源所有內容。

相關焦點

  • 公路電影中的「另類」《末路狂花》: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
    電影《末路狂花》海報《末路狂花》導演雷德利在經典公路電影路途反映人生的內核之上,增加了新的內涵:女性主義。電影《末路狂花》海報一、 逐漸覺醒的女性人物形象:從溫室玫瑰到狂野的沙漠之花① 溫室玫瑰而《末路狂花》不同於這些公路片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以兩名女性作為電影的主角,從女性視角出發來表現女性在社會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和覺醒,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電影。女性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受到歧視、壓迫和不尊重的社會群體。
  • 公路電影中的「另類」《末路狂花》: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
    電影《末路狂花》海報《末路狂花》導演雷德利在經典公路電影路途反映人生的內核之上,增加了新的內涵:女性主義而《末路狂花》不同於這些公路片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以兩名女性作為電影的主角,從女性視角出發來表現女性在社會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和覺醒,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電影。女性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受到歧視、壓迫和不尊重的社會群體。
  •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家庭主婦塞爾瑪生活很不如意天她和同樣孤獨的女友餐廳女招待路易斯商量去別墅度周末散心。平常被丈夫管束不得自由的塞爾瑪給丈夫留了字條臨行,塞爾瑪帶上了一把槍,這個冰冷的鐵傢伙似乎給這次快樂出遊帶來了一絲隱隱的不安。
  • 從《紫色》到《末路狂花》,進階的女權主義電影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記住是忘卻》女權背景上映於1985年的《紫色》與1991年的《末路狂花》無疑都是女性主義電影中的佳作。前者是一部讓人不禁生出同情的黑人女性電影,後者也是一部同時涵蓋婚姻,工作,獨立,女性情誼與大男子主義的公路電影。
  • 永不凋零的女權之花!25年了,《末路狂花》結尾依然那麼讓人動容
    片中平庸無趣的家庭主婦塞爾瑪和服務生閨蜜露易絲一次叛逆大膽且沒有回頭的旅程,引發了現實社會中諸多女權討論,同年更是有3位女性成功競選參議院,影響力超出電影本身。《末路狂花》英文原名《Thelma & Louise》,塞爾瑪和路易斯在片中化身兩朵驚世狂花,駛向末路也要爆發出駭俗的力量,並幻化出超越時間的魔力。
  • 《末路狂花》:男權女權不應對立
    《末路狂花》是以女性為主題的公路電影,原本果斷穩重,隨後變得膽怯畏縮不前的路易斯,和原本膽小懦弱且衝動,隨後變得奔放活潑頑強不羈的塞爾瑪,兩個鮮明而始終個性互補的形象組成絕佳冒險拍檔。在二人因為誤殺意圖強暴塞爾瑪的哈倫而逃亡後,最後一刻面對抓捕他們的軍隊,選擇開車衝向懸崖的畫面,衝向自由的畫面,成就了這部女性主義代表力作,也打破了以往只有男性搭檔的冒險電影類型這一格局,成為電影史當之無愧的女性主題經典。與此同時,《末路狂花》的女性主題,也將「女權」這一多年來被社會頻繁提及的詞彙融合到電影之中,「女權被剝奪」似乎也成為很多觀眾的第一觀感。
  • 文化|結合《末路狂花》,分辨何為真正的女權主義
    作為一部以兩位女性做主角的經典公路片,《末路狂花》自1991年上映以來,一直被當做女權主義電影的典範。該片講述了塞爾瑪與路易斯一對閨蜜,在生活與工作之餘計劃攜伴出遊,不想旅行途中突發意外,二人為求自保開槍殺人。其後經歷了被路人欺騙與警方的步步緊逼,最終無路可走、開車躍下懸崖的故事。
  • 教科書般的公路片,看過的都對女主念念不忘
    雖然有不少電影都有關女權,但《末路狂花》有著它最能拉近觀眾的特點——平凡。兩個女主角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並非中產階級,而是代表著擁有最多基數的藍領人群。正像福拜樓的現實主義力作《包法利夫人》那樣貼近女性心理,《末路狂花》或許不是最「女權」的電影,卻更容易產生共鳴。
  • 《末路狂花》:當代娜拉出走後……
    1991年,雷德利希特導演了電影《末路狂花》,這部電影給了兩個離家出走的人額外的選擇:在美國西部的荒野中飆車,衝出懸崖,飛向天空。《末路狂花》是一個大的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
  • 《末路狂花》與沒有「花」掉的記憶
    當年這麼精彩的電影,有飆車,有搖滾,有放縱,有女權,有極端的自我毀滅,還有剛出道的小布在電影裡的半裸演出,這麼多可供中文系的文青們討論和分享的話題,在那樣的年齡,一定應該有各種精彩的火花和碰撞啊。當年我的大學老師,一個專業文藝評論家,就是這麼評價的,而且,我們整班中文系的同學就是在他的文藝評論課上看完了這部當時很潮很ing的電影的。還有一些影評,除了看到女權主義的標誌,居然還看到了同性戀。我從來都反對,對電影的過度解讀。女性的呼喊和自我解放,我同意,這個電影就是講這個的。但說是表現女同我太不同意了。
  • 【末路狂花】高清未刪減版百度雲資源
    編劇: 卡莉·克裡主演: 吉娜·戴維斯 / 蘇珊·薩蘭登 / 哈威·凱特爾 / 麥可·馬德森 / 布拉德·皮特類型: 劇情 / 驚悚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法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91-05-24(美國) / 1991-05-29(法國)片長: 130 分鐘又名: 塞爾瑪與路易絲末路狂花的劇情簡介
  • 978電影美樂蒂今日推薦——《末路狂花》
    越來越多曾被寄予厚望的女性電影,走近了看,雖身披「大女主」外衣,卻癱坐在政治正確的沙發上不思進取,內裡照樣是瑪麗蘇的變形。
  • 荔枝娛評|《小姐》:女權主義不該和同性戀者劃等號
    從男同到女同,到變性,LGBT「類型」片在各大電影節上爭奇鬥豔,並且以一種近似類型電影的方式自我演化和嬗變著;而《小姐》為了在「類型」片中做到突破和創新,使用了三段式,採用了近些年流行的「騙中騙」大情節模式,在電影美學上可圈可點,這些都是合宜的嘗試,但要命的是,導演樸贊鬱聲稱這是一部「女權主義」影片。
  • 公路冒險電影《末路狂花》
    《末路狂花》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蘇珊·薩蘭登、吉娜·戴維斯主演的公路冒險電影。
  • 當代中國「女權」汙名化的困境,早已被這部29年前的電影揭開
    輿論的背後,反映出的是當代中國「女權」汙名化的困境。很多網絡詞彙,例如「女拳」、「女拳警告」、「拳師」、「中華田園女權」,都是這種「女權」汙名化後的當代社會現象。01「女權」與「女拳」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女權」,是「女性主義」(Feminism)的通俗說法,通常與追求女性精神覺醒、獨立人格、自我意志、本體意識、性別平等聯繫緊密。
  • 《末路狂花》:論服裝造型在敘事中的作用
    編者按:《末路狂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以往每次出差都會有不少時間花在公路上,經常會聯想到許多公路片的畫面,而想到最多的就是
  • 忙完一周,去喝杯「小豬佩奇」和「末路狂花」吧!
    可是很奇怪,末路狂花,怎麼看都帶著一種絕望底色,不是應該有著性感又帶點殘忍的紅嗎?為什麼,這的「末路狂花」,竟然是一抹清爽的黃,一眼看上去就舒舒服服,非常甜美?雞尾酒:末路狂花 「末路狂花」不是電影,是一杯酒 這是方糖的調酒師睿丘
  • 《末路狂花》之感,最好的旅途是不歸路
    《末路狂花》始終記得蘇珊薩蘭登扮演的路易絲說完這句對白現身鏡頭時的表情,她的雙眼飽含熱淚。所以,當我看到末路狂花時,恩,我更願意把它的片名譯作她倆的名字Thelma & Louise,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那種感受,就仿佛在茫茫人海中,你突然發現你心目中幻想了千萬遍的女神,竟然分毫不差的出現在你面前。所有人都在將我們逼往不歸之路,惟有暴力解決一切,惟有自己可以信任。擁抱自由的那一刻我們已淪為萬劫不復。
  •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狂野的成長之路了|《末路狂花》
    本周三的觀影想跟大家分享一部1991年的電影《末路狂花》,小編在裡面看到了巨年輕的布拉德彼特,帥到反覆看八遍(重點錯)。人們說這部片子是美國西部風景宣傳片,是女性主義電影的巔峰,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在這些大帽子之下的女性自我成長。
  • 觀影《末路狂花》,沒有返程的旅途,是最好的歸宿
    《末路狂花》以理想化的女權主義思潮,最偉大的女權主義電影,最美的公路片之一。兩位女性最後縱身一躍的豪氣,令所有男性汗顏。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短,而在於活著的每一刻的質感,飛蛾撲火前內心或許也是充滿了興奮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