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說,把問題交給時間,讓時間證明一切。然而,浙江寧波刑警用事實證明,戰勝一切的是無悔的錚錚誓言、樸素的愛民情懷和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
19年前,有人在寧波市鄞縣(現為鄞州區)東吳鎮三溪浦水庫發現一具被堵嘴、蒙眼、綁腳的屍體漂浮在岸邊。民警迅速趕到,發現死者身上還被綁著編織袋,裡面裝滿了石塊。經過稱重,共計39.7公斤。更讓人極其氣憤的是,經法醫檢驗,死者為生前溺水窒息死亡。
破案擒兇,這是社會公眾最迫切的願望。儘管線索幾度中斷,迷霧重重,寧波刑警堅韌不拔,歷時19年,讓正義的腳步越來越近。「雲劍-2020」行動猶如一個加速器,推動這起案件出現轉機。今年7月,兩小塊並不起眼的掌紋揭開了真相。
從粘連在一起的膠帶上提取到可疑指紋
33歲的魯某是在杭州市江幹區使用私家車載客的「黑車」司機。2001年3月25日中午,他接了一個電話後匆匆駕車出門。之後,他兩天未歸,其妻子報了警。同年3月28日下午,魯某的屍體在寧波市東吳鎮三溪浦水庫被發現。
鄞縣警方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在離水庫岸邊兩三米遠的地方漂浮著一具屍體。出現場的法醫是龐宏兵,當時29歲。他接到指令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六點鐘。天黑得早,龐宏兵清楚地記得現場亮著燈。他看見死者面朝下漂浮在水裡。龐宏兵二話沒說,直接就蹚進冰冷的水裡把屍體拉到了岸邊。
死者的雙腳被人用麻繩和膠帶綁住,眼睛被蒙,嘴被堵住,身上還綁著裝滿石塊的雙層編織袋。死者腳被膠帶纏了一圈又一圈,犯罪嫌疑人整整用完了一卷,膠帶紙筒還連在上面。由於長時間浸泡,要找到些許痕跡恐怕比登天還難。然而,刑偵大隊的幾名偵查員沒有輕易放棄,大家一起動手,小心翼翼將糾纏粘連在一起的膠帶一點點剝開。那時候,偵查員項斌只有25歲,是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他回憶說:「我們一共有三四個人,幹了四五天。有的地方粘得特別結實。我們心裡很急,可是手上又要很輕很慢,眼睛用力盯著,酸得流淚。」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偵查員從膠帶黏面上提取到一枚指紋和一些零碎的掌紋。經過確認,這枚指紋和兩小塊掌紋具有一定的鑑定價值。
與此同時,另一路偵查員經過調查,確定了死者魯某的身份。他駕駛的是黑色桑塔納轎車,這輛車購置於1999年。他妻子說,他離開家時接到過一個電話。偵查員追查到魯某接到的那個電話是在一個酒店打的,但是酒店的服務員只記得打電話的是個男的。
「雖然沒有其他信息,但是我們手裡有指紋。」現任寧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副局長嚴豐達當時是一名偵查員,他說,「那時候,我們都認為在這樣的案子裡,指紋是行兇者留下的可能性最大。」
膠帶上的指紋與一名女子的指紋比中
死者的屍體找到了,身上的財物沒有了,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劫走了,那麼車又在哪裡呢?
2002年9月底,經過專案組的不懈努力,在寧波市北侖區的一家商行發現了魯某被搶的桑塔納轎車。商行老闆說,2001年3月,一名男子把車開到商行典當,並提交了車輛行駛證、車主身份證、車輛購置附加費繳費憑證等,第一次當了,約好一個月來取,結果過了一個星期就把車提走了。又過一個星期再次來當車,之後一直沒有取走。老闆發現這輛車是套牌,所有手續都是假的。他描述當車男子30多歲,身高一米七左右,中等身材,操北侖口音,相貌與假身份證上一樣。
民警對桑塔納轎車進行了非常仔細的勘查,但是由於距案發已一年半,多人接觸過這輛車,所以沒有發現任何與案件相關的信息。
重中之重仍是指紋。隨著指紋技術的發展和各地指紋庫的建設,寧波警方沒有停止過指紋比對工作,但一直沒有比中。
嚴豐達說:「這些年來,只要聽說哪裡發生了計程車搶劫案,就會跟魯某被殺的這起案件放在一起比較研判。近幾年來,各項技術快速發展,雖然考慮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身份證上照片可能不是本人,並且照片不太清晰,但我們還是利用新技術進行過多次查找比對。」
一邊是歲月流逝,一邊是從不言棄。2018年,案件終於出現一條新線索——從膠帶上提取的指紋與一名杭州女子比中。寧波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彭鍇立即組織寧波市、鄞州區兩級刑偵部門開展調查和研判工作。
鄞州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周靈軍說:「我們想,也不排除這名女子與他人共同作案的可能。為了查清這名女子在案發前後的密切接觸者,以及是否與被害人魯某存在關聯,我們下了很大功夫。」案發時周靈軍只有24歲,當時是重案中隊的一名偵查員。可以說,這起案件的偵破經歷貫穿著他整個刑警生涯。
周靈軍帶領刑偵大隊重案中隊中隊長袁興等人奔波在杭州和寧波兩地之間,最終查明案發時這名女子在杭州經營一家文具店,這家文具店出售過捆綁被害人的同種類膠帶。但是他們沒有發現這名女子與被害人魯某存在任何關聯。憑著多年的辦案經驗,彭鍇告訴記者:「我們查得特別仔細,但是越查越覺得這個女的不像參與了案件。辦案件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方向錯了,從那枚指紋提取的位置看,有九成的可能性是犯罪嫌疑人所留,但是有時候就是那麼湊巧,偏偏這枚指紋就不是犯罪嫌疑人的。」
這條線索至關重要,為了將它核准,寧波市、鄞州區兩級刑偵部門圍繞這名女性的生活經歷、社交關係、經濟來往、活動軌跡等開展了深入調查,經過多次研判,最終排除其作案可能。這枚指紋很有可能是她在售出膠帶之前粘上去的。
寄予厚望的指紋一下子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參戰民警像是失去了一件珍藏很久的寶物,心裡空落落的。
兩小塊不起眼的掌紋發揮作用
「雲劍-2020」行動開始後,公安部將這起案件定為督辦案件。在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指導下,寧波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鄞州分局刑偵大隊成立攻堅隊,再次對這起案件發起挑戰。按照「一案一檔」、所有案卷和物證全部理清的原則,民警將相關物證進行梳理,其間,兩小塊掌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此前,因為有指紋排在前面,加上指紋庫的建設規模遠遠超越於掌紋庫,所以這兩小塊掌紋除了與嫌疑對象比對過,並沒有進行過更多的處理。
寧波、鄞州兩地刑警立即將注意力放在這兩小塊掌紋上。鄞州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王海明在指掌紋比對方面頗有研究。他深知,19年前,為了從粘連在一起的膠帶中剝離出這兩小塊掌紋,刑警隊的幾個男子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說:「這兩小塊掌紋的提取質量很高,十分清晰。」
就全國來說,掌紋庫的建設尚處於初期。寧波市的掌紋庫樣本也不算多,2020年7月初,王海明把這兩小塊掌紋錄入進去後,很快,就跳出了幾條相似度很高的信息。經過人工肉眼識別比對,他鎖定了家住寧波市北侖區的男子林某。經過寧波市公安局技術員核對,準確無誤。此時的林某生意做得很大,家境殷實。
7月9日晚上,攻堅隊在一酒店成功抓獲林某。審訊中,林某避重就輕,矢口否認。攻堅隊圍繞林某的個人經歷進行調查取證,發現其有多次騙車當車的經歷。周靈軍說:「真要感謝那些把基礎工作做得扎紮實實的同行,當年的筆錄非常詳實,使我們找到了突破口。」原來,攻堅隊在閱讀有關林某的案卷時,發現有一個姓馬的男子在2001年前後與他交往密切。
7月14日,當審訊民警把馬某的照片放在林某面前時,林某的臉色大變,很快交代了2001年3月25日,夥同在賭場認識的馬某、張某一起,將「黑車」司機魯某騙至寧波後,對其進行捆綁、並沉入東吳鎮三溪浦水庫的作案經過。
當日凌晨,犯罪嫌疑人馬某、張某被先後抓獲。
寧波鄞州東吳鎮三溪浦水庫搶劫殺人案的成功告破,是公安科技發展的成果,更是公安民警對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忠誠詮釋。
【來源:資陽市公安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