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夫婦2003年春節時和舅舅萬裡的合影。
萬裡為通江縣正文小學題詞。
7月16日,成都市,萬裡外甥何凡講述舅舅的故事。
生前惜字如金,曾破例為四川通江正文小學題寫校名
家人憶萬裡
父親常和舅舅萬裡打網球,父親曾悄悄告訴何凡說:「其實我能贏他,但老爺子脾氣大,怕他賭氣不吃飯,就讓他贏。」
外甥何平安在大連讀書時,中途路過北京,去舅舅萬裡家裡寄宿過幾次,「印象中,舅舅特別和藹、平易近人。」何凡的父親(右二)和萬裡(左二)一起打網球。
7月16日下午3時,萬裡同志的弔唁儀式在北京舉行。弔唁廳裡數不清的輓聯和花圈中,有這樣一副輓聯很特別,它來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學的全體師生。
萬裡晚年奉行「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的「三不主義」。但在2005年,卻「破例」為這所小學題寫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為通江縣是革命老區,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視教育,心繫山區的孩子們。」在外甥何凡的眼裡,舅舅萬裡是一個和藹、平易近人的人。
7月16日下午,在成都青羊區八寶街一戶民宅裡,何凡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述了舅舅萬裡的點點滴滴。
和藹的舅舅
舅舅喜歡打網球 父親悄悄讓他
到何凡的家中時,恰好何凡的二哥何平安也在。客廳裡掛著一幅巨大的照片,那是2003年1月18日拍攝的,照片中,何凡夫婦站在萬裡身後,此時萬裡已是滿頭白髮。
「那會兒舅舅精神還很好,喜歡打橋牌,也還揮得動網球拍。」回憶起舅舅的音容相貌,何凡感慨良多。
「舅舅喜歡打網球,家裡人也都跟著打球。」何凡翻著家庭的老照片,指著父親何正文與舅舅一起打網球的合影照,「那之前,兩個老人都愛打網球,也會比賽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親第二。父親曾悄悄跟我說:『其實我能贏他(萬裡),但是老爺子脾氣大,怕他賭氣不吃飯,就讓他贏。』」
何凡說,舅舅去世前一個小時,母親萬玲、大哥何協定、妹妹何妮妮還進行過探視,「我們都以為他能夠活過100歲,哪知道……」沉默了一會兒,何凡回憶起了關於萬裡的往事。
何凡與何平安,是何正文將軍之子。何正文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夫人是萬裡的胞妹萬玲。
何凡與何平安都在成都長大,與遠在北京的萬裡見面次數並不多,但是每一次見面,都讓他們記憶猶新。
何凡還記得初見舅舅時的場景。1966年末,17歲的他從成都來到北京,幾經周折找到了位於東單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並寄宿下來。
「那是一個陰冷的冬日,當我穿著綠軍裝,叩開一扇油漆斑駁脫落的木門,一位中年人開了門。」何凡說,儘管是第一次見面,但他仍一眼就認出了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聲,並且作了自我介紹。他露出了輕鬆的笑容,熱情招呼我快進屋。」
何平安曾在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讀書,中途路過北京,去萬裡家裡寄宿過幾次,「印象中,舅舅特別和藹、平易近人。」
嚴格的部長
自責工作沒做好 緊急調動車皮
「對於舅舅來說,只要是對國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會不遺餘力去做。」何凡還回憶起了當年自己作為鐵道兵,向時任鐵道部長的萬裡申請調配車皮的往事。
1971年,何凡從插隊的四川農村入伍來到鐵道兵十師,進駐陝南山區修建襄渝鐵路。1974年轉戰青海烏蘭縣,修建青藏鐵路。1975年,當時何凡是師後勤部修理一連副指導員。一天,他接到了來自姜副師長安排的緊急任務。
原來,當時正是高原施工的黃金季節,可是全師官兵卻已經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麼呢?水泥。鐵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個大水泥廠,專門供應鐵道兵十師。庫房的水泥已經裝不下了,卻沒有車皮運輸。唯一的辦法只能請鐵道部批專列運輸,萬裡當時正是鐵道部部長。
「全師官兵就盼著你把車皮給我們申請下來!」接到姜副師長交代的任務,何凡與物資科金科長一路從烏蘭到西寧,後來又到蘭州,乘飛機來到北京。
到達北京第二天,何凡與金科長來到交道口南大街旁邊的小院,見到了萬裡。金科長將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匯報。
「當他看完申請車皮的報告後,說了一席話讓我很感動:『怪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你們鐵道兵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修路架橋,說近是為我們鐵道部修的,說遠是為人民造福,不能讓為人民造福的人為難啊!』」何凡說,當時舅舅萬裡便在報告上做了批示,「請運輸局克服一切困難,用最快的速度調專列送鐵十師所需的水泥。萬裡。」
何凡回憶,當他倆告辭並向萬裡表示感謝時,萬裡說:「應該謝謝鐵道兵同志。我這個鐵道部長是為你們服務的。」後來,那次調撥車皮運來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線哈爾蓋至烏蘭站一線。
固執的老人
自定「三不主義」破例為山區小學揮毫
惜墨如金
晚年恪守「三不主義」
在何凡印象中,萬裡是個「惜墨如金」的人,從來不愛題字。
據人民日報報導,萬裡唯一的女兒曾說:「我們剛到美國的時候生活艱苦,生活壓力相當大,就在這種困難的時候,美國的一所大學找到我,他們提出,想請萬裡為學校題個詞,他們願意出4萬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會題字,所以我就當面拒絕了。4萬美元呀,多大的數啊!當時正是我們最窮的時候,但我不後悔,萬裡不允許這樣做。」
何凡看了報導,頗有感觸。他說,由於舅舅萬裡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機構都曾想盡辦法找他題詞,但是都吃了閉門羹。
「有一次,我母親(萬玲)去深圳,有一個山東老闆建了一個『萬家莊』。想讓我母親請求萬裡題詞,結果母親把這事一說,立即遭到了萬裡的拒絕,『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們這麼有錢了,不需要我再為他們題詞。』」何凡說,萬裡晚年給自己「出臺」了三條具體規定: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離休以後,他嚴格遵守著自己規定的「三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