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啥意思?舅舅為何這麼重要?

2020-12-24 小可講事

俗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在農村長大的人就總能聽到老祖宗嘮叨俗語,俗語飽含哲理又通俗易懂,而且在生活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是老祖宗用自己的實際經驗積累下來的,給後人一個參考,像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句俗語看起來很是簡單,但能把舅舅在農村的地位表現出來,這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在農村,舅舅的地位很高,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很多孩子的重要事情都有舅舅的身影,就連吃飯的時候,舅舅都得坐在上座上,這是為什麼呢?在農村看來,伯伯阿姨的地位和舅舅比起來都不算什麼,在有些地方還給舅舅起了個名字「天派」,意思就是舅舅地位很高,甚至比天還要高,其實有這個原因也和當時舊社會女性地位低下有關係,在以前是男性主導社會,女人就很卑微,尤其是在農村。

一個女人嫁到丈夫家裡,如果婆家有人欺負她,那麼孩子將來出生也會被欺負,這樣一輩子很難抬起頭來,可如果女生娘家兄弟比較多,就是說有舅舅的話,舅舅就會做主上門來給妹妹討公道,這樣時間久了,婆家都會給面子,自然不會把兒媳婦怎樣了,但如果女人家裡兄弟少,或者是壓根兒就沒有,那就很慘了,婆家就會很欺負你。

這也是在農村舅舅為什麼地位高,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姐姐或者是妹妹,讓她們在婆家過得好,至少不被欺負。加上當時中國法律不健全,所以大家都是拿拳頭說話,尤其在農村,沒有對錯,就看誰嗓門大,舅舅如果多的花肯定比其他人要佔據很大的優勢,也就是說農村為什麼很喜歡生男孩子,如果家裡沒有男孩子,只有女孩子,將來會被人欺負,還沒有人站出來幫忙。

如今法律逐漸完善,拳頭自然是不能拿出來了,哪怕是弱女子國家也會保護的,但在過去,舅舅就是很有地位的,只要一出馬很多事情都能解決,孩子和舅舅的關係一向也很好,甚至比親生父母還要親上很多,如果是叔叔的話,過年沒時間去就不去了,但舅舅不行,無論如何都得去看看舅舅,還得把禮物帶上。

而如今舅舅地位也下降了,成為了普通親戚中的一員,舅舅也不是說能拿拳頭說話就幫助姐妹了,也必須走法律程序,按規矩來,因此這句俗語也就和現在社會有了出入了,舅舅也不能大似天了。加上如今獨生子女非常多,以後舅舅這個稱呼也許還會成為過去式,慢慢就消失了,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外甥為何能夠坐上邊?
    「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 」這句農村俗語,現在很多的人已經無法理解其中的民俗文化含義。這是我國部分農村非常有趣的傳統風俗,意思是說,娘大舅大,舅舅的地位再高,有時外甥與舅舅同桌吃飯時,舅舅坐下邊,外甥坐上邊。平時不是說,舅舅大似天,可在一些酒宴場合,舅舅與外甥的座位對斢了,這是什麼樣的民間禮數呢?現在的年輕人確實很難看懂。
  • 舅舅大似天,舅舅:整個正月就我最忙,還得看著外甥不能剪頭髮
    從這些上面看,都沒提到舅舅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民間有句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前一句「舅舅大似天」就說明了舅舅的地位有多高。舅舅,就是出嫁女兒的兄弟,代表的是出嫁女兒的娘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孩子要是有兩三個有出息的兄弟,嫁人後女兒生的孩子有兩三個有出息的舅舅,那心裡就有底氣,腰杆子硬。
  • 農村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通問」啥意思?有道理嗎?
    當下的年輕人認為一些俗語只是糟粕,不值得借鑑,曾一度自輕,許多俗語可能已經被遺忘,只有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會講一些。
  • 民間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啥意思?
    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看一下。
  • 舅舅告了外甥
    外甥向舅舅借款45萬元用於投資生意。五年間,共歸還37萬元,對這筆款項的性質屬於本金還是利息,雙方說法不一。庭審過程中外甥向法庭提交了一段錄音,舅舅為證明應是先息後本列舉其向其他人放貸的事例,暴露了其系職業放貸人的特性。結合其他證據,一審法院判決雙方當事人的借款合同無效,舅舅不服提起上訴。
  • 帶8個外甥過暑假!「宇宙最強舅舅」火了
    龔玲軍說,他是這些外甥唯一的舅舅,加上自己喜歡娃又不怎麼約束娃,因此每年暑假都有外甥相繼來他家玩兒,特別是最近兩三年,孩子們都大了不需要特別照顧,就來得有點多,今年暑假就來了8個,加上自己家的2個小孩,這個暑假每天家裡有10個孩子,有時姐姐空了也會來陪同,家裡還有六七個大人,就更加熱鬧了。
  • 幼兒園開學,外甥與舅舅同班,舅舅待遇笑翻網友:輩分擺在那裡了
    最近在一所幼兒園裡就上演了很有趣的一幕,幼兒園開學,外甥與小舅舅分到了一個班級,外甥的日常笑翻網友,並感嘆這小舅舅的待遇不一般。   媽媽與女兒差不多時間生下了寶寶,所以在兩個寶寶到了入園的年齡後就一同被送進了幼兒園,湊巧的是兩個寶寶被分到了同一個班級,於是舅舅與外甥一同開啟了上學生涯。在吃中午飯的時候,兩個寶寶的表現讓老師笑噴了。
  • 為什麼「舅舅和外甥親」
    祖輩和孫輩、叔叔和侄子、舅舅和外甥之間的親緣關係都是25%,理論上親近程度應該是一樣的。不過,從孩子誕生那一刻起,只有母親能100%確定這是自己的孩子,但父親並不能100%確定。也就是說:外婆100%確認外孫是自己的親外孫,舅舅100%確認外甥是自己的親外甥。叔叔不能夠確認侄子是否和自己有25%的親緣關係,因為親緣關係可能是0。
  • 仙界的舅舅都喜歡欺負外甥?二郎神:這可能是家族遺傳
    但是在仙界的諸多傳說中,最讓人詫異的,莫過於舅舅欺負外甥了。首先第一個舅舅欺負外甥的是玉皇大帝和二郎神,二郎神的父親名叫楊天佑,原本是玉皇大帝身旁的金童,後應劫轉世;而二郎神的母親則有多種說法,有說是鬥牛宮的仙女雲花長的,有說是玉皇大帝女兒的,甚至還有說是驪山老母的;但傳播最廣的,還是玉皇大帝的妹妹,至少在《西遊記》中,二郎神的母親是玉皇大帝的妹妹。
  • 江西這個舅舅火了!帶8個外甥過暑假!每天做飯5小時
    江西這個舅舅龔玲軍火了被網友稱為「宇宙最強舅舅」暑假帶8外甥吃飯要排隊出門數數防走丟……最近幾年一到暑假,莫女士說,吃了飯她要負責洗碗和打掃衛生,而到了下午四點左右,又要開始做晚飯,每天僅做飯就要花近5個小時,「我們都是弄啥吃啥,孩子們不挑食但挑味道,只要菜炒得好吃,他們就很喜歡吃。」
  • 「宇宙最強舅舅」火了!8外甥來過暑假 • 每天做飯5小時
    龔玲軍說,他是這些外甥唯一的舅舅,加上自己喜歡娃又不怎麼約束娃,因此每年暑假都有外甥相繼來他家玩兒,特別是最近兩三年,孩子們都大了不需要特別照顧,就來得有點多,今年暑假就來了8個,加上自己家的2個小孩,這個暑假每天家裡有10個孩子,有時姐姐空了也會來陪同,家裡還有六七個大人,就更加熱鬧了。
  • 幼兒園開學舅舅和外甥同班,看到舅舅的待遇,網友:你舅就是你舅
    1、 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他們擔負著教養孩子的責任,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總會下意識的去糾正孩子的一些行為,不管是說話,做事還是相處的態度,都會有一個標準,而舅舅因為身份的不同,並沒有這種壓力,他們可以以平等的心態去和孩子相處,和孩子之間沒有那麼多要顧忌的東西,可以隨心的和寶寶玩,這兩種不同的心態,顯然後者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
  • 農村老話「外甥隨舅舅」,如今看還準確嗎?具體哪些方面呢?
    摘要:農村老話「外甥隨舅舅」,如今看還準確嗎?具體哪些方面呢?在我們農村,誰家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去人家看看,一是為了隨喜錢,二者就是為了看孩子長啥樣。而且每年討論孩子長相的問題都一成不變,即這孩子長得到底是像父親還是母親?
  • 8個外甥趕來過暑假!「宇宙最強舅舅」火了:每天做飯5小時,出遊一次...
    一大家人圍著桌子吃飯,每頓至少七八個菜龔玲軍說,他是這些外甥唯一的舅舅,加上自己喜歡娃又不怎麼約束娃,因此每年暑假都有外甥相繼來他家玩兒,特別是最近兩三年,孩子們都大了不需要特別照顧,就來得有點多,今年暑假就來了8個,加上自己家的2個小孩,這個暑假每天家裡有10個孩子,有時姐姐空了也會來陪同,家裡還有六七個大人,就更加熱鬧了。
  • 舅舅、外甥接連被查,網友:不愧是一家人
    舅舅、外甥接連被查,網友:不愧是一家人!自從地攤經濟興起以來,各地的夜市呈現出了許久未見的繁華,三五好友同坐在一起,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吃著烤串,這感覺實在是太暢快了。不過喝酒縱然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但是酒後開車可就不被允許了,尤其是在酒駕的查處如此嚴格的情況下,一旦違反了規定勢必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
  • 8個外甥來過暑假,「最強舅舅」火了!
    這時一群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的孩子們立馬蜂擁上來,你一塊,我一塊……最近幾年一到暑假,龔玲軍的家就成了「孩子窩」,分散在各地的外甥們都紛紛來到他家過暑假,今年一下就來了8個。16個外甥來了8個龔玲軍家住重慶南岸區茶園某小區,高高的個子,身材微胖,雖是江西人,但說著一口比較標準的重慶話。
  • 為什麼古代的所有長輩親屬中,除父母外,就數舅舅最重要
    (網絡配圖)比如,古代某個人的父親或者母親去世了,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把舅舅請來,讓舅舅坐在堂上,看他說什麼。舅舅這時候將是一個評判者,他會對外甥對父母的孝道情況做一個評判。如果他認為這個外甥是孝道的,那麼葬禮就會順利進行。如果他認為外甥是不孝的,那麼葬禮肯定無法順利進行。舅舅會在靈前讓外甥及外甥媳跪著,對他們進行數落和申斥,甚至還會鞭打他們,讓他們檢討。除此外,舅舅還有權延緩葬禮,讓外甥補救。
  • 民間俗語,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民間俗語,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中國人口眾多,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龐大的親戚體系。不論是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那麼,很多人會納悶了,同樣遠近的親戚關係,為什麼民間俗語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1.「姑舅親,輩輩親」。首先,先來說姑姑。
  • 農村老人常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你們那有這習俗嗎?
    俗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大概指的是一種民風,例如「春得一犁雨,秋收萬擔糧」,「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幫理不幫親」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就是老人比較迷信這個,現在的年輕人,對俗語不屑一顧,咱們退一萬步來說,俗語也有俗語的道理,十俗九準,反正我是比較相信的。
  • 「宇宙最強舅舅」變成了「宇宙最難過舅舅」了
    近日,這位舅舅還是迎來了心裡空蕩蕩的離別時刻外甥們陸續回家這個快樂熱鬧的假期暫時結束了 「離別的時候會流淚麼?」 「會!」在離別的機場舅舅提議和外甥們一起合影留念「來,我們一起拍個照!」��孩子們陸續回家這幾天「宇宙最強舅舅」龔玲軍變成了「宇宙最難過舅舅」他相繼送五個外甥回家「家裡就剩下自己家兩個孩子了」面對離別外甥們也依依不捨當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