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在農村長大的人就總能聽到老祖宗嘮叨俗語,俗語飽含哲理又通俗易懂,而且在生活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是老祖宗用自己的實際經驗積累下來的,給後人一個參考,像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句俗語看起來很是簡單,但能把舅舅在農村的地位表現出來,這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在農村,舅舅的地位很高,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很多孩子的重要事情都有舅舅的身影,就連吃飯的時候,舅舅都得坐在上座上,這是為什麼呢?在農村看來,伯伯阿姨的地位和舅舅比起來都不算什麼,在有些地方還給舅舅起了個名字「天派」,意思就是舅舅地位很高,甚至比天還要高,其實有這個原因也和當時舊社會女性地位低下有關係,在以前是男性主導社會,女人就很卑微,尤其是在農村。
一個女人嫁到丈夫家裡,如果婆家有人欺負她,那麼孩子將來出生也會被欺負,這樣一輩子很難抬起頭來,可如果女生娘家兄弟比較多,就是說有舅舅的話,舅舅就會做主上門來給妹妹討公道,這樣時間久了,婆家都會給面子,自然不會把兒媳婦怎樣了,但如果女人家裡兄弟少,或者是壓根兒就沒有,那就很慘了,婆家就會很欺負你。
這也是在農村舅舅為什麼地位高,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姐姐或者是妹妹,讓她們在婆家過得好,至少不被欺負。加上當時中國法律不健全,所以大家都是拿拳頭說話,尤其在農村,沒有對錯,就看誰嗓門大,舅舅如果多的花肯定比其他人要佔據很大的優勢,也就是說農村為什麼很喜歡生男孩子,如果家裡沒有男孩子,只有女孩子,將來會被人欺負,還沒有人站出來幫忙。
如今法律逐漸完善,拳頭自然是不能拿出來了,哪怕是弱女子國家也會保護的,但在過去,舅舅就是很有地位的,只要一出馬很多事情都能解決,孩子和舅舅的關係一向也很好,甚至比親生父母還要親上很多,如果是叔叔的話,過年沒時間去就不去了,但舅舅不行,無論如何都得去看看舅舅,還得把禮物帶上。
而如今舅舅地位也下降了,成為了普通親戚中的一員,舅舅也不是說能拿拳頭說話就幫助姐妹了,也必須走法律程序,按規矩來,因此這句俗語也就和現在社會有了出入了,舅舅也不能大似天了。加上如今獨生子女非常多,以後舅舅這個稱呼也許還會成為過去式,慢慢就消失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