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中國人口眾多,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龐大的親戚體系。不論是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或許你沒有注意到,姑家、舅家、姨家,這三個看起來親疏遠近都相同的親戚關係中,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那麼,很多人會納悶了,同樣遠近的親戚關係,為什麼民間俗語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
1.「姑舅親,輩輩親」。
首先,先來說姑姑。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子隨父姓。而姑姑作為從小在你家裡長大的女人,自然也是跟隨你家的姓氏。雖然姑姑嫁出去了,但對於從小在娘家長大的她,依然對娘家有特殊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是最真摯的,是永遠魂牽夢繞的。
因此,她也對娘家的侄兒、侄女格外親近,每逢過年走親戚,看姑姑的時候,姑姑總是對娘家來的人親熱備至。
再說舅舅,同樣道理,舅舅是與你的母親相同姓氏的人,也是血緣關係很近的人。因此,在舅舅的心目中,外甥、外甥女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自古就有「親娘舅」一說,也體現出舅舅與外甥之間的關係。而且,在外甥、外甥女的婚宴上,舅舅總是要坐在主客的位置,這就是體現了舅舅在親戚中的地位。
再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姑姑、舅舅,與你的家族不發生利益關係。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紛爭,這也是「姑舅親」的原因。
比如,在古代當一個家族的兄弟,因為房產、地產發生分歧,爭執不下的9時候,來做「主事人」的往往不是叔伯大爺,而是姑姑或者舅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與他們血緣近,且又沒有利益關係,因此做出的判定是相對公平的。
而這種微妙關係,也促使了姑舅家輩輩親。
2.「姨表親,不算親」。
姨姨雖然同屬母親的兄弟姐妹,但是隨了夫家後也就成了外姓人。當你的母親健在的時候,親情不會有什麼減弱,但隨著你母親一代人老去後,姨表親之間的關係也就慢慢疏遠了,這就是「姨表親,不算親」的緣故了。
《增廣賢文》涉獵頗豐,從人情世故到禮儀道德,再到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同時又通俗易懂,充滿大智慧,十分推薦大家閱讀學習。
書中諸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流傳深遠,這些俗語或談為人處世,或談人際關係,或談立志勸學「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些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為人處世的智慧,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佳句。
無障礙閱讀: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可以輕鬆閱讀,獲取知識,還有故事連結,講述背後故事,讓我們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要表達的內容。
感興趣的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