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5歲的我在這「不三不四」的年紀過著「朝三暮四」的生活。
三十歲,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成家立業,是社會給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你我貼上的標籤。
或許,30歲的我們都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家雖然是成了,但業卻很少有人立得起來!
何為業?
業,當然指的是事業。是一個人願意終其一生為之奮鬥的工作。
可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哪有什麼事業。只不過都是為了生計在奔波。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我想,迷茫、焦慮、煩躁……這類帶有負面情緒的詞一定會出現在你的選項裡。
生活真是抓瞎,折騰來折騰去卻總也不知道出口在哪。這是很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就拿我來說,每天都是兩點一線。這條線上串滿了苦逼和焦慮,還有那一眼望到頭的枯燥與乏味。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年危機。
「這個月的房貸又要還了」
「孩子想去好一點的小學,上哪去找關係?」
「爸爸的血壓又上來了,這兩天必須帶他去醫院做個系統檢查。」
……
好多好多的事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我們再也沒有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也做不到老年人的雲淡風輕。
現在的我只剩下油膩,清清爽爽的心好像已經找不到了。
浮躁的世界把我的心燻得火急火燎,讓我東一頭西一腦一心想把那無休止的欲望填滿,可到頭來卻是收穫了了。
有時候,我真想做個廢物。告訴自己「就這樣吧!人生很短,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不堪。」
但每當看到街上匆匆忙忙為生活奔波的人群,每當聽到乖巧的女兒眼含淚水地說:「爸爸你別生氣,那個玩具我不要了。」我就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自責、害怕。
原來,做廢物是及其需要天賦的,我們普通人只配好好地活著!
沒有目標的人都不想醒來,因為睡醒了不知道自己該幹嘛?
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成功,又習慣於把他人的成功歸結於好運氣。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不平凡的人生背後一定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
而那些喜歡抱怨的人,大都是這種狀態。——
晚上想出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正如,周立波所言
未來總在想像中變得清晰,卻又在現實中變得模糊!
雖然30歲的我們早就過了愛做夢的年紀,可實際上我們是越來越愛做夢了。
越迷茫的人,越愛做夢。
晚上,躺著床上我們總愛把未來一一憧憬,好似閉上眼睛就能摸到生活的五彩斑斕。可是,一覺醒來原來一切都還是那麼蒼白。
我們也總愛自我安慰——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個不行我就幹那個,總有一個適合我。
可是,最終卻發現通往羅馬的千條路每一條都泥濘而又遙遠,還是老路走起來舒坦。
於是,有人半路折返,有人頓足不前。
我們寧願躺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啃著饅頭,也不想捲起褲腿在泥濘的道路中打拼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牛奶和麵包,永遠屬於篤行和勇毅的人。
你不是葛優,別天天學人家「葛優躺」;你也不是釋永信,別張嘴閉嘴就是「佛系人生」。
「葛優躺」只會讓你越來越累而不是輕鬆自在。這就是為什麼越無聊的人越覺得累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用「佛系人生」標榜自己。看起來與世無爭、無欲無求,說好聽了是順其自然,說難聽了就是毫無鬥志。
不是有句話說嗎
別總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其實真正的順其自然是:拼盡全力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
前段時間,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張時間表
21:42 餐廳的服務生才剛準備下班22:01 環衛工人還在清理垃圾桶裡的垃圾22:49 外賣小哥還帶著夜宵在各個小區穿梭23:00 從城東趕回城西的白領們在地鐵上打盹23:43 上夜班的司機已經陸續到崗01:14 飯局上應酬的中年人才剛到家02:26 搬運工已經開始往車上搬貨了05:47 能聽到樓下早餐攤位開門的聲音07:36 公交站擠滿了這個月考勤全滿的上班族08:16 早餐鋪的現磨豆漿已經全部賣光……
這就是我們絕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旦邁開了雙腳便再也停不下來。
不是我們不想停下來,是不能。
有句很調侃的話,是這樣說的:
你若敢嬉皮笑臉地對待生活,生活一定會讓你皮開肉綻!——麥穗小魚
你以為成天吊兒郎當、嬉皮笑臉對待人生真的無所謂嗎?不是!
而是,讓你徹底清晰視線的那場眼淚還沒有到來。
或許,這場眼淚會流在
當你望著躺在ICU裡的親人,卻再也掏不出一分錢時;
當你看見顧客蠻橫無理地刁難,你的愛人還要陪盡笑臉時;
當你聽說父母病了半個月,卻一忍再忍不想讓你知道時;
當你發現乖巧懂事的孩子時常對著櫥窗裡心愛的玩具發愣時;
……
這一刻,會觸痛你的心吧。
生活就是這樣,它總會讓你為自己的「不努力、不爭氣」加倍買單。
有句毒雞湯讓我非常反感——學會和平凡的自己和解。
你憑什麼和解,你有那個資格嗎?
更奇怪的是,
既然你都可以原諒自己的「平凡」,那又怎麼好意思抱怨生活的殘酷。
請記住,
生活,從來不會教你慢慢成長,只會讓你一夜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