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磁鐵加熱會失去磁性, 為何地球高溫液化的鐵核 卻產生巨大的磁場?
磁鐵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整齊,這是磁鐵具有磁性的原因。當加熱磁鐵時,原子的排列被打亂,磁性降低,當加熱到770℃時,磁鐵失去磁性。
而地核的溫度非常高,以至於鐵核處於液態,但它卻產生了強大的磁場,保護著地球生物。磁鐵加熱失去磁性,地核高熱卻擁有磁場,這看起來是矛盾的。目前,解答這個問題的理論有多種,被普遍認同的是發電機理論,即地核像發電機一樣產生持續的磁場。地核由內核和外核組成,外核溫度高,處於液態,但內核壓力非常高,呈固態。由於地球的自轉,外核中的高溫鐵水(為導電材料)也隨之流動,這個過程中由於磁感應產生電流,從而產生一個弱磁場。電流與流體運動相互作用,使磁場增強,從而產生更強並持續的磁場。除非外核的流體運動停止,否則地核是不會停止產生磁場的。
簡單來說,地核中的高溫鐵水不會直接產生磁場,而通過運動產生電流,進而產生電磁效應,最終產生了地核的強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