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不走傳統高大上的套路,而是精準地適應了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集中提煉了幾位講述最精彩的老紅軍,凸顯他們的真實情感和講述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激發受眾內心的情感,無形中展現老紅軍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長徵精神。
先上菜,品嘗了再說。
對於媒體來說,長徵報導是統考,如何出新是一件燒腦的事。
這部《信仰之路》的短片是央視網的作品,名字很偉光正,但不是傳統高大上的套路。
故事溫情,畫面講究,誠意十足。
有一位網友的評論很中肯,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廉價的感動,都是實在的人物,親身的經歷,真的觸動心靈。這就是真實的力量,信仰的光輝。
作為中央電視臺的新媒體機構,央視網擁有海量的視頻資源,製作出如此高水準的短視頻似乎在意料之中,但如果仔細分析其中的內容,我們發現,這裡面可研究的學問很多。
真實的情感衝擊
對於這部短片而言,成功的關鍵要素就是真實的情感衝擊。
《信仰之路》選材於央視紀錄片《長徵》。80年前的長徵,到今天,只有不到100名老紅軍倖存,他們中可以清晰地回溯歷史並接受採訪的,僅有不到50名,平均年齡100歲。
這些百歲老人,是長徵歷史的「活化石」,他們的真情講述是最寶貴的史料。儘管有些老人講話已經不太清楚,但他們身上那種戰爭歲月的痕跡和滄桑足以深深打動受眾。
與大型紀錄片不同的是,以短視頻形式呈現的《信仰之路》沒有走大而全的套路,也走不通。它極為精準地適應了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集中提煉了幾位講述最精彩的老紅軍,凸顯他們的真實情感和講述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激發受眾內心的情感,無形中展現老紅軍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長徵精神。
其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開篇和結尾重複引用98歲的老紅軍郝德貴清唱的歌曲《當兵就要當紅軍》:「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當兵就要當紅軍,工農配合殺敵人,買辦豪紳和地主,堅決打他不留情……」歌聲質樸迴蕩,催人淚下,形成了情感的共鳴。
虛實穿越,創新技術玩轉新媒體
當下媒體大變革與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但如何應用技術為報導服務,將技術與內容有機結合始終還是一個探索性的課題。
以VR、AR等新的傳播方式為例,表面上很紅火,但不少都成為單純的炫技表演。說白了,技術與內容是脫節的。
在內容與技術的融合中,央視網此次給出了一個創新性的探索。
片中有一個生動的鏡頭,片中老紅軍的背影,沉甸甸地抬起手敬禮,鏡頭聚焦在顫抖的那隻老手上,突然畫面幻化成黑白版畫,一位正在敬禮的小紅軍出現,他身旁飄動的一抹紅旗格外鮮豔奪目……「不要叫我老紅軍,我就是紅軍,一輩子都是」。真實的老紅軍戰士背影與版畫小紅軍,虛實合一,自述式解說感同身受。
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尋找與老紅軍實錄相匹配的歷史畫面,《信仰之路》片中通過利用木刻版畫技術,生動地營造出長徵途中戰鬥、飢餓、死亡、勝利四個典型瞬間,再現「延安版畫」韻味。
每幅版畫除了「飄動的紅旗」、「微弱的火光」等少量色彩外,均以黑白畫風呈現,刻畫出歷史的厚重感和情緒的閃爍。運用虛擬特效製作技術,實現「動態版畫」效果,與老紅軍採訪內容緊密結合,緊扣主題,相得益彰,打破歷史紀錄片沉悶單一的色調,帶領觀眾觸摸有溫度的歷史。
歡迎關注新浪微博@傳媒內參研究組
和今日頭條-傳媒內參
歡迎添加微信15901183732與微主編交流探討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wenjing-cmnc@qq.com
覺得不錯,請隨手轉個發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評論,與小編和參友交流互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傳媒內參TV+研究群,要實名(註明姓名、工作單位)才能加入歐~~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北京指尖族科技旗下品牌:傳媒內參、傳媒大眼、廣電頭條、影視深水,一網打盡傳媒娛樂界。(點擊放大識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