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集團內刊《牛牌》,迫不及待地要來和大家見面了。這不,首期我們精選出其中的「匠心」(匠人有心)欄目,以黃俊傑總頗具誠意的專訪為開篇,和大家say hi!
▽▽
一個如往常般忙碌的周五,黃俊傑總位於集團總部43樓的辦公室,不同的面孔出去又進來,請示工作的,匯報項目情況的,外部產品機構拜訪的,面試的……行程緊湊,卻忙而不亂。抬腕看了看時間,一場關於創新的討論會議即將開始,他起身出門穿梭在去往會議室的路上,步調輕快而堅定。
去年底,黃總逃離霧霾籠罩的北京城來到深圳的豔陽裡,被「挖」進小牛擔任集團副總裁,全面主持產品工作。小牛是一家員工均齡28的年輕企業,黃總20餘年投資理財領域的專業累積及豐富實踐恰是所需。作為產品設計及資產配置「大牛」,黃總也是小牛奔夢路上的「領頭牛」之一。
淡淡笑意的臉上架著一副銀框眼鏡,加上地道臺灣人的禮貌、親切又不失細膩,初識黃總,你可能會被這一表象所迷惑,而認定他是一個需要輕拿輕放的「斯文boy」。
但是!如果你能有幸打入黃總的朋友圈,讀一讀他的轉發、寫的文字,會發現從金融行家、逗比段子手到自由體詩人,他均能輕鬆駕馭,這常讓人忍俊不禁,實乃一位機智幽默的文藝範「老頑童」。
然而,一旦工作模式開啟,他的專注與嚴謹則不難感受。比如在制定工作進度表時,黃總對每一項工作的完成時間習慣精確到具體的年月日,且堅持在時間節點前執行完畢。
對待工作,黃總拒絕當「老好人」,堅持原則,專注於事,追求精益,那些含糊不定、不用心、非專業的工作態度最為他所不喜。也因此,與他共事,渾水摸魚、不作為者是難以應對的。
黃總本科就讀於臺灣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資訊組,畢業後做了2年程序猿,世界裡充斥著代碼和邏輯。「寫了2年程序,我認清自己的興趣不在於此,反而對金融萌生好感。」隨後,黃總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管理學院攻讀MBA,主修財務。
時光滑向1994年,黃總MBA畢業後回到臺灣,從銷售理財產品入門,開啟與投資理財的親密接觸,首年即獲得3項銷冠榮譽。在臺灣工作的8年間,黃總曾先後出任美國銀行消費金融投資部經理、花旗集團資產管理公司臺灣區總經理等職務,參與到投資理財的各類工作,在產品銷售、員工培訓、募集基金、組建投顧公司、開發營銷渠道及市場推廣、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建樹。
2003年,恰遇非典肆虐之時,黃總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工作重心從臺灣移往大陸。其後13年間,黃總先後擔任華夏基金市場部副總經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部總經理、廣發銀行個人銀行部副總經理、復華資產產品中心副總裁等職務,直至加入小牛成為集團產品端總舵手。
此時,無論是專業度還是職責範圍,黃總已經站在一個愈來愈高的層面,參與理財產品不同維度的打造,包括多樣化投資理財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涉及有限合夥、契約型基金、信託、P2P、私募股權、海外保險等。如大陸首批QDII基金產品,即為黃總於2007年帶領滙豐團隊推出的,在業內引起了極大反響。
從臺灣到大陸,從外資到中資,從銷售到開發、設計,黃總一直堅守投資理財領域,執著地與產品打著交道。興趣所在、堅持精進、以及階段目標達成後的成就感,讓黃總發現了當下工作之美,也是他面對外界的紛繁噪雜和誘惑,堅守下來的動力所在。
「在每個工作階段,我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並作出了一些成績,堅持下去就不是難以理解的事,哪怕是20年。」黃總表示。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宗盛大哥對於事業與人生的態度,正是黃總所推崇的,一如他所做的那樣。
設計一款叫好又叫座的「好」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黃總認為,首要考量在於滿足市場需求。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例,雖然行業正步入狂熱後的冷靜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規範」發展,決心與措施一個都不少,但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無他,網際網路金融解決了低收入群體被傳統金融體系所排斥的痛點,且具有零距離、低成本、快響應等特點,決定了它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產品開發過程中,監管、客戶體驗及風險因素也不容忽視——產品是否合規、客戶體驗好不好、收益與風險是否可控……需一件件思量周全。那麼,做好這些就萬事大吉了嗎?Too simple,Too naive!
黃總表示,一款「好」產品的誕生,更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政策等大環境,地利則是落實推進情況,人和指的是人才,三者相合,缺一不可。
回到小牛,在產品端,集團中長期目標是各業務線自主創新研發。目前,黃總正帶領產品部協助解決各業務線存在的產品問題,而對於集團的產品構架,黃總表示,當前的工作重點在於調結構、強創新。
「把產品創新做好,整個集團的產品自然會漸入佳境,成為業內的標杆。」
﹁
什
麼
?
﹂
還想與中歐帥哥Filip聊聊分期那些事,
喝上一碗鄭娜娜美女煲的心靈雞湯,
再近距離認識一下「創新的國度」——以色列
……
別急,更多精彩內容稍後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