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傑:二十年堅持做好一件事

2021-02-23 小牛資本

千呼萬喚的集團內刊《牛牌》,迫不及待地要來和大家見面了。這不,首期我們精選出其中的「匠心」(匠人有心)欄目,以黃俊傑總頗具誠意的專訪為開篇,和大家say hi!

▽▽

一個如往常般忙碌的周五,黃俊傑總位於集團總部43樓的辦公室,不同的面孔出去又進來,請示工作的,匯報項目情況的,外部產品機構拜訪的,面試的……行程緊湊,卻忙而不亂。抬腕看了看時間,一場關於創新的討論會議即將開始,他起身出門穿梭在去往會議室的路上,步調輕快而堅定。

 

去年底,黃總逃離霧霾籠罩的北京城來到深圳的豔陽裡,被「挖」進小牛擔任集團副總裁,全面主持產品工作。小牛是一家員工均齡28的年輕企業,黃總20餘年投資理財領域的專業累積及豐富實踐恰是所需。作為產品設計及資產配置「大牛」,黃總也是小牛奔夢路上的「領頭牛」之一。

淡淡笑意的臉上架著一副銀框眼鏡,加上地道臺灣人的禮貌、親切又不失細膩,初識黃總,你可能會被這一表象所迷惑,而認定他是一個需要輕拿輕放的「斯文boy」。

 

但是!如果你能有幸打入黃總的朋友圈,讀一讀他的轉發、寫的文字,會發現從金融行家、逗比段子手到自由體詩人,他均能輕鬆駕馭,這常讓人忍俊不禁,實乃一位機智幽默的文藝範「老頑童」。

然而,一旦工作模式開啟,他的專注與嚴謹則不難感受。比如在制定工作進度表時,黃總對每一項工作的完成時間習慣精確到具體的年月日,且堅持在時間節點前執行完畢。

 

對待工作,黃總拒絕當「老好人」,堅持原則,專注於事,追求精益,那些含糊不定、不用心、非專業的工作態度最為他所不喜。也因此,與他共事,渾水摸魚、不作為者是難以應對的。

 

黃總本科就讀於臺灣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資訊組,畢業後做了2年程序猿,世界裡充斥著代碼和邏輯。「寫了2年程序,我認清自己的興趣不在於此,反而對金融萌生好感。」隨後,黃總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管理學院攻讀MBA,主修財務。

時光滑向1994年,黃總MBA畢業後回到臺灣,從銷售理財產品入門,開啟與投資理財的親密接觸,首年即獲得3項銷冠榮譽。在臺灣工作的8年間,黃總曾先後出任美國銀行消費金融投資部經理、花旗集團資產管理公司臺灣區總經理等職務,參與到投資理財的各類工作,在產品銷售、員工培訓、募集基金、組建投顧公司、開發營銷渠道及市場推廣、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建樹。

2003年,恰遇非典肆虐之時,黃總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工作重心從臺灣移往大陸。其後13年間,黃總先後擔任華夏基金市場部副總經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部總經理、廣發銀行個人銀行部副總經理、復華資產產品中心副總裁等職務,直至加入小牛成為集團產品端總舵手。

此時,無論是專業度還是職責範圍,黃總已經站在一個愈來愈高的層面,參與理財產品不同維度的打造,包括多樣化投資理財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涉及有限合夥、契約型基金、信託、P2P、私募股權、海外保險等。如大陸首批QDII基金產品,即為黃總於2007年帶領滙豐團隊推出的,在業內引起了極大反響。

從臺灣到大陸,從外資到中資,從銷售到開發、設計,黃總一直堅守投資理財領域,執著地與產品打著交道。興趣所在、堅持精進、以及階段目標達成後的成就感,讓黃總發現了當下工作之美,也是他面對外界的紛繁噪雜和誘惑,堅守下來的動力所在。

 

「在每個工作階段,我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並作出了一些成績,堅持下去就不是難以理解的事,哪怕是20年。」黃總表示。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宗盛大哥對於事業與人生的態度,正是黃總所推崇的,一如他所做的那樣。

 

設計一款叫好又叫座的「好」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黃總認為,首要考量在於滿足市場需求。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例,雖然行業正步入狂熱後的冷靜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規範」發展,決心與措施一個都不少,但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無他,網際網路金融解決了低收入群體被傳統金融體系所排斥的痛點,且具有零距離、低成本、快響應等特點,決定了它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產品開發過程中,監管、客戶體驗及風險因素也不容忽視——產品是否合規、客戶體驗好不好、收益與風險是否可控……需一件件思量周全。那麼,做好這些就萬事大吉了嗎?Too simple,Too naive!

 

黃總表示,一款「好」產品的誕生,更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政策等大環境,地利則是落實推進情況,人和指的是人才,三者相合,缺一不可。

 

回到小牛,在產品端,集團中長期目標是各業務線自主創新研發。目前,黃總正帶領產品部協助解決各業務線存在的產品問題,而對於集團的產品構架,黃總表示,當前的工作重點在於調結構、強創新。

 

「把產品創新做好,整個集團的產品自然會漸入佳境,成為業內的標杆。」

 ?

還想與中歐帥哥Filip聊聊分期那些事,

喝上一碗鄭娜娜美女煲的心靈雞湯,

再近距離認識一下「創新的國度」——以色列

……

別急,更多精彩內容稍後奉上。

相關焦點

  • 如何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
    而達到這種程度,說難也不難,就是像傻子一樣去堅持。今天黛西,就想跟大家分享下:如何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如果你做任何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多半是你的方法出了問題。經過我的觀察和思考,我發現堅持有3個小策略:01.
  • 人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人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不管你之前多麼付出多少努力,一定要做好一件事,足以為你帶來更好的生活。可以是憑學歷找到好的工作,可以是創業成功過上好的生活,也可以是出版了一本暢銷書。人生只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 創業達人黃俊傑:創業不是悶頭苦幹
    ……自主創業儼然已經成了吉大2013級商學院學生黃俊傑的標籤。這是黃俊傑為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    商場試水初露頭角    談到創業,黃俊傑最先想起的便是在大二下學期時的初次嘗試。當時,吉林吉大致遠公司旗下的朝陽校區致遠餐廳希望學生幫忙運營,這難得的創業實踐機會瞬間點燃了黃俊傑的創業激情,他和另外4個同學立即組成了項目申請小組。
  • CCFA特稿零售「異類」陳念慈:二十年只做一件事
    這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三江購物董事長陳念慈在創立三江購物的二十載歲月洪流中時刻經歷的追問。1995年創立三江購物,至2015恰入20載的時點,陳念慈以對中國連鎖業的開創性作用斬獲CCFA終身成就獎。從1999年3月起,三江購物就躋身中國連鎖業百強,至今已經連續16年入選。陳念慈自己也說,「前二十年的三江購物還是成功的。」儘管三江購物在寧波在浙江面臨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農工商、物美等趨於白熱化的競爭,但三江購物一直是同行難以超越的浙江本土最大的連鎖超市,在供應商和消費者、員工心中更是口碑一流。
  • 始終如一 堅持做好一件事
    「礪進爭卓越,共贏創一流」,項目施工現場大門龍門架內楣上,醒目的中建七局企業品格,赫然映入眼帘,也好像在告訴人們,項目這幾年始終如一的堅持。這要從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說起。原計劃春節復工後,項目要對室外進行大面積綠化,對後續的水電安裝收尾。可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不得不讓既定工期一拖再拖,項目管理人員雖居家隔離卻放不下項目上這一攤子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業主要求項目必須加快建設步伐,復工復產迫在眉睫。「我離的近我到崗快,我打頭陣!」2月4日,項目綜合辦主任田帥自告奮勇,主動要求返崗。
  • 華晨宇的音樂態度,一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人一生不一定要會做很多事情,但總要能做好一件事。拿他的話來說,他從小到大一直在做的就只有音樂這一件事情,而人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好了。一個人一生可以做到的事情能有很多,但能真正做到將一件事做好的人卻寥寥無幾。有些人「志高氣遠」,想著一攬子做好一堆事情,可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件也沒有做好。人的一生很短暫,人的力量也很有限,你哪怕打腫了臉也見不得能充得了胖子。
  •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為關城好人點讚!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為關城好人點讚!他叫呼志峰,2008年入職金盾押運公司,從一名普通押運員做起,2009年因工作認真、負責、業務紮實被公司提升為車長,2013年升為六大隊副隊長,2018年至今任直屬大隊副隊長。
  • 文化 黃俊傑:滾鐵圈
    如果能得到一個鋼鑄件的鋼圈,那是很了不起的事。因鋼圈非常堅硬,滾起來聲音十分清脆。若發生彼此鐵圈碰撞,一般圓條鐵圈的焊口往往會被碰斷,而鋼圈會完好無損。這對於擁有鋼圈的孩子來說,是值得自豪的事。節選自黃俊傑《玉浦風情》圖片源於網絡黃俊傑,1964年生,揭陽市區玉浦人。高中畢業後,曾在廣西邊防部隊服役,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退伍後回鄉工作,一直擔任玉浦村黨政班子成員。
  • 那些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的人:藍瓶子咖啡弗裡曼夫婦
    所謂的匠心,也是一種態度與堅持。藍瓶子的成功,其實就是源自於詹姆斯的堅持,就是〝一生作好一件事〞該文中所描述。詹姆斯對做好一杯咖啡的堅持,有人說與APPLE很像,但是他與賈伯斯最大的不同,詹姆斯並沒有四處演講說服別人,他更像是一個匠人。
  • [我為祖國守邊疆] 黃俊傑:執著不服輸的60後
    60後的黃俊傑,調糾紛、查案件、值勤巡邏,樣樣不輸年輕人。從警28年來,他先後在交警、刑警、巡警等崗位工作過。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是他的「老習慣」。正因如此,無論在哪個崗位工作,他都是業務骨幹,並先後3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17年12月,黃俊傑主動請纓從交警崗位調整到新華東路派出所吉格代勒克警務室工作。
  • 專訪奧美創意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這裡我想講到職人:日本有一種說法叫做「一生懸命」,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心無旁騖。我們就去大量地尋找符合這種精神的人。其實當時考慮的人選中也包括一些更有名的人,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但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反而是好的,也不一定要用那些超級大咖。
  • 張杰:出道15年,只想做好一件事
    >前有沙溢拿身上二十斤肉來換2014年,張杰獲得第42屆全美音樂獎年度國際藝人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華人歌手。2020年,他攜全新英文專輯《Risk It All》歸來,這一次他唱道:「我們需要愛,我們要治癒世界。」
  • 「新歌聲」學員黃俊傑、周暘、鄭迦文亮相長沙。
    「新歌聲」學員黃俊傑、周暘、鄭迦文亮相長沙。 汪峰戰隊的鄭迦文、那英戰隊的周暘和周杰倫戰隊的黃俊傑來到長沙,和觀眾們一起共度團圓夜。   三位學員引來上千位「粉絲」圍觀,在騰訊視頻等平臺觀看人數超過八萬。為了和長沙的「粉絲」互動,三位學員聊到了自己導師的趣事,鄭迦文透露:「汪峰老師私底下會帶我們一起吃火鍋,很關心我們,不止是在音樂上,還有生活上。」
  • 曾經少年|爸媽營技術總監劉宇:把一件事做成,把每件事做好
    上大學的時候,我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本來想一門心思創業的,但是沒有堅持下來,心太急躁了。那時候學得專業是機械的「模具方向」,學了兩年,發現網際網路很興盛,很想嘗試,最後就索性換了專業,轉讀了電子信息工程。這次疫情,也應證了網際網路的巨大優勢,爸媽營不但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反而線上的用戶更加活躍了。Q:過去十年你最重要的決定是什麼?
  • 五年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問下來,我發現50%以上的人沒有堅持過什麼事情,更多的是想到啥做啥,談不上堅持更沒有什麼規劃。與這些人相反的是,有些堅持過一件事三年以上的人,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身上都有一股韌性,更不容易放棄,更容易做出成績。
  • 如果一輩子只堅持做好一件事 是鼻整形
    他從未停止過對整形美容事業的研究與探索,對整形美容有頗深造詣,1990年赴美留學,1995年至1997年在美國馬裡蘭大學整形外科研究所專注於胸部整形和高難度鼻修復學術研究,是國內為數不多跨領域多學科醫生。劉雲忠教授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胸部整形、鼻綜合整形、抗衰老等醫學美容專業學術會議。 同時為很多人士及皇室成員做過鼻整形手術,被譽為「粵港整形人」。
  • 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
    去醫院看病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得網上預約,那些三甲醫院的名醫至少要提前半個月以上預約,而且一個小時放30-50個號,平均下來每個人的看診時間只有1-3分鐘。曾經在某醫生的評價區看到一位患者的留言,「帶媽媽去看病,剛坐下來,醫生問了兩句,馬上就確診了,前後不到3分鐘」。
  • 黃俊傑:人工智慧將為視頻廣告帶來什麼?
    2013年創立Viscovery,是全球視頻識別技術與視頻內容大數據的領航公司,深度挖掘視頻內容中的價值信息,為企業提供關於視頻服務的新型解決方案。2015年Viscovery被創業邦評選為最佳創業公司。人工智慧自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
  • 堅持做好這件事—開發區支隊0266尹相志
    我叫尹相志,雷鋒救援隊編號0266, 2018年8月份加入日照雷鋒救援隊,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朋友圈裡雷鋒救援隊尋找走失老人的報導,被深深的觸動,那一刻起便下定決心要加入到雷鋒救援隊。  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一件事持續不斷的堅持,更難得的是這麼隊友夥伴們一起堅持,我要把雷鋒救援隊的工作堅持下去!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讓我們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感染更多的夥伴,期待更多的夥伴們加入進來,讓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 做好演戲這一件事,對鄭亦桐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鄭亦桐出生在河北市,從05年開始拍戲,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經歷了,在這之中她飾演過傻子,妖精,舞女,戰士,女強人,真的是非常百變了,從一部《向天真的女生投降》開始,到了10年或許小夥伴在電視上經常能夠發現她的身影,在《龍行天下》中有她的身影,在回家的誘惑中就不用說了,不過你發現了沒有她還是《活佛濟公》中的花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