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讀書心得八——像鍛鍊身體一樣鍛鍊大腦

2021-01-18 一張紙學語文

為何音樂家手指的移動速度可以超過他們的有意識思維?為何西洋棋選手能學會預測無數種的走法,看穿其中的棋路?通常我們把他們界定為某個人的天賦,但是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在打字的時候也能表現出同樣的天賦。

在本章的案例中有一個效果顯著的實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一位35歲的男性患者在13歲時失明了。一位神經學家巴赫裡塔設計了一個裝有小型攝像機的頭盔,可以向舌頭髮送脈衝信號,巴赫裡塔解釋說:「人類看東西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腦。眼睛負責感覺,大腦負責解讀。」這位13歲失明的男子通過訓練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效果,他找到了房門,接住了滾向他的皮球,20年來第1次和自己的小女兒玩石頭剪刀布。他表示:「通過練習替代的,感覺器官越來越靈敏了。就像大腦又重新恢復了功能一樣。」

由此我們來探討一下,按照神經學術語表述,人腦的可塑性很強。很多人都在關注人腦是否可以自行改變,以及人們是否有能力對這種改變施加影響,從而提高自己的智商。

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發現大腦因中風或事故受到損傷時,可以用某種方式重新分配職責,讓毗連的神經元網,接管損傷區域的工作使人恢復失去的能力。就像上述說的,13歲失明的男子一樣。讓舌頭代替眼睛的功能,去感知世界,然後通過大腦解讀並反饋。

大多數人都關心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所以會經常增加自己體育方面的鍛鍊,但是不曾想到大腦也是可以經過鍛鍊提高的。舉個例子,2012年美國記憶錦標賽冠軍得主尼爾森.戴利斯,他目睹了祖母死於阿爾茨海默病後,開始訓練自己的大腦,希望能通過強化記憶力的方式躲過病魔的襲擾,維持身體的健康。

解讀到這,我想現在更多人關心的是人如何才能夠鍛鍊自己的大腦吧!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神經細胞。(以下都是專業術語,我不是專業學習的,難免有轉述錯誤。)人在出生時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被稱作神經元,連接神經元的是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號,在出生前後很短的一段時間裡,會經歷一段大腦突觸形成爆發的時期,在這段時期大腦會自行發展,神經元會長出細小的分支,也就是軸突,他們向外伸張,尋找其他神經元上的小突起及樹突。當軸突與樹突相碰時,突觸就形成了。

人在一兩歲時,突觸的數量會達到頂峰,比成年後的平均水平大約多出了50%,之後突觸數量的增長會比較平穩,直到青春期前後在16歲左右大腦發育成熟,這時突觸,突觸大約能形成150萬億個連接。而人的智商就與這些形成的突觸相關。

其次,我從書裡看到了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兩個影響智商的主要原因。其一,遺傳基因是一方面,比如說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更好奇,可能是很小的基因差異造成的。其二,環境因素也是影響智商的一個重要原因,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影響著智商的發育。一般說來,在那些更有資源教育條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勵與培養更容易實現。比如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智商測驗中的分數,要高於貧困家庭的孩子。

接下來有的放矢,我們可以進行大腦的訓練了。

遺傳方面,營養會影響智商,提示我們: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及嬰兒如果適當的補充脂肪酸,那麼就可以將孩子的智商提高3.5~6.5個點,某些脂肪酸有利於神經細胞的發育,而這些脂肪酸恰好是人體無法自己合成的。

環境方面,早期教育可以將貧困孩子的智商提高4點以上。一旦低收入家庭的母親得到支持,能像自己的孩子提供教育工具圖書籍,媒體等早期教育,並能夠在家幫助孩子學習說話,任務的訓練,孩子的智商就會提高。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低收入家庭的母親如果接受培訓,經常和孩子用心的聊天,並提出許多開放性的問題,孩子的智商也會提高。給4歲或者更小的孩子念書可以提高他們的智商,如果孩子能主動參與閱讀,在家長的鼓勵下用自己的話複述,那麼效果會更好,在4歲以後給孩子念書起不到提高智商的作用,但仍可以加速開發語言孩子的語言能力。

對於大人來說,如果想要取得終身成長,那麼就要像專家一樣思考。很多研究表明,那些將失敗歸咎於本身無能的人,說我就是不夠聰明的人會變得無助,而那些認為失敗是努力不夠或策略不對的人則會深入挖掘,嘗試不同的做法。

反觀我們日常教學,會有兩種學生,有的學生以成績為目標,而有的學生則以學習為目標,對於前一種人來說,他們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第2種人來說,他們努力則是為了學到新的知識或技能。追求成績的人會在無意識中限制自己的潛力,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提高能力,那麼就會選擇難度不斷加大的挑戰,而且會把挫折理解為有用的信息,從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創造力,也更加努力。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組五年級的學生每人解一道謎題,有的學生在解開謎題後被讚揚很聰明,有的學生在解完後被稱讚很努力,然後研究人員讓這些學生選擇另外的題目。要麼與上一次難度相同,也可以更難,但可以讓他們付出更多努力後學到東西,多數被讚揚很聰明的學生選擇了簡單的題目,90%被稱讚很努力的學生選擇了困難的題目。當被誇獎智商高的時候,孩子就會得到這樣一種信息,被看成聰明人才是遊戲的關鍵,強調努力是在給予孩子們一種他們能控制的變量,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變量很稀有。

學習執行力比學習技巧更重要。專業人士的表現也不總是出自某些基因因素和智商優勢,他們的優異表現多來自數千小時積累的刻意練習。比如馬開朗基羅在西廷教堂的紅頂上繪製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畫像,據稱他在完工時寫道:如果人們知道我為了精於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個事情看起來就不那麼美妙了。刻意練習通常毫無樂趣可言,而且對於大多數學習者來說需要在教練或培訓者的指導下進行。

這張很有收穫,現在再總結幾個方法,總有一款適合自己吧!

一、記憶宮殿(前面的讀書心得提到過)

一個生動的例子,一位18歲的黑髮女生在做心理學試卷,她需要記住大量的知識、準備大量的材料來表明自己對所考察知識的掌握程度。答題的節骨眼上,很多學生都會不知所措,雖然對材料掌握的很紮實,但在接觸到空白試卷面對一分一秒失去的時間時,考試的壓力會讓大腦一片空白。而瑪麗斯就營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記憶宮殿,運用preta- manner餐廳作為錨,在這個餐廳裡保管著她學到的有關考試的所有知識。她在考試前實地走過一圈,所以對餐廳的布局與陳設了如指掌,並且在那裡添加了自己非常熟悉的人物角色,現在這些角色的名字與動作就成了線索,可以幫助他回憶起文章需要的12個要點。

二、記憶草圖。

我們來看一個馬克吐溫的例子,馬克吐溫在巡迴演講的時候,總會給自己換一個鉛筆草圖,把演講大綱畫出來。草圖的效果很好,比如說在草堆的下面畫一條蛇,是提示他要從什麼地方開始講自己在內華達州卡森谷的冒險一把傘迎著狂風,就會讓他想起自己的另一個故事,每天下午2:00後從謝拉山上吹來的大風,諸如此類這些草圖喚醒了馬克吐溫深刻的記憶。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幫助他的孩子們記憶難記的英格蘭國王與女王。起初用單純重複的方法讓孩子們記住這些名字和年代,很難!於是馬克吐溫想到要把這些王朝的順序視覺化,馬克吐溫住在農場,門廊前面是一段平緩的下坡,衝往低處的籬笆,然後又是上坡,所以,馬克吐溫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在路旁打上了樁子,在上面標出英格蘭君主的名字,從徵服者威廉開始,孩子們站在門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王朝以及它存在的時間,從諾曼徵服時代一直到維多利亞時代,然後是女王在位的46年,英格蘭817年的歷史一覽無餘。 馬克吐溫和孩子們一起給每個君主畫了草圖,用鯨魚代表徵服者威廉,因為威廉和鯨魚兩個詞的首字母都是w,而且鯨魚是海裡最大的動物,威廉則是英格蘭歷史上最了不起的人物,母雞則代表亨利一世以此類推。

這條歷史之路,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歡樂,孩子們從徵服者那裡出發,一邊跑一邊學習,很輕鬆的就能講出君主的名字年代及在位時間。

三格律也可以作為助記工具。

用韻腳讓形象具體化就像鉤子「勾」東西一樣,把你想記住的東西勾在勾子上,記住鉤子上的多個形象,無論什麼時候,你想記起一連串的東西都可以用到他們。

三、熟悉的歌曲也是一種促進手段。

把每小節的歌詞和一個形象聯繫起來,同時這種形象又是檢索有用記憶的線索,就能起到幫助記憶的作用。比如人類學家傑克威澤弗德,他他對蒙古帝國以及成吉思汗,頗有研究。他認為傳統詩歌,似乎一直被當成築基手段,用來跨過遙遠的距離,把消息準確的從蒙古帝國的這一端傳到另一端。

軍隊禁止發送書面消息,當時的軍隊如何溝通到現在仍然是個謎,不過,威澤弗德認為促進手段可能是一種方法,他指出,例如描述駿馬奔騰的蒙古長調,在唱的時候有多種音調和顫音,如此就可以協調軍隊移動到特定的地點,比如草原上或丘陵間的一處十字路口。

這張寫得比較多,需要一點點消化,下周繼續吧!

相關焦點

  • 鍛鍊大腦八種最佳方法
    記憶與記憶術的鍛鍊、講求策略的遊戲,如象棋和麻將,以及其他各種視覺的或空間的運動與遊戲,都能夠顯著改善認知功能,對年紀較長的人尤其如此。玩這類遊戲愈是認真、頻繁,認知功能也就變得愈強。更重要的是,智能的刺激,幾乎不分形式,都可以降低憤怒與恐懼的回應傾向。藉由想像甚至可以改善身體的協調性,即使是在心裡踩著舞步起舞或揮動高爾夫球桿,都可以使人把動作做得更準確。
  • 怎樣鍛鍊大腦,讓自己的思維敏捷、頭腦靈活?
    我們的大腦裡有大量的神經細胞(神經元),連接這些神經元的是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號,這些突觸之間會形成神經元迴路/連接。這些神經元連接就像我們城市裡的道路一樣,只有道路多且通暢,我們大腦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才能變強。 也就是說,想要讓大腦反應敏捷,關鍵就在於增多、增強大腦裡的神經元連接。
  • 新研究發現鍛鍊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
    新研究發現鍛鍊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2020-01-05 17:24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梅奧診所的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 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特別是與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有關的大腦灰質和總腦容量區域的健康之間存在關聯 。
  • 多鍛鍊對身體好?早上鍛鍊與晚上鍛鍊,會有什麼不一樣?
    人也一樣,所謂生命在於運動,多運動多鍛鍊不僅身材苗條,身體免疫力好了,減少各種病的發病機率。所以現在不管男女老少,都有了運動健身這個概念,健身房多數為年輕人,廣場公園多數為老年人,操場籃球場多數為青少年,大家都找到了適合自己且喜愛的運動。
  • 跑步能鍛鍊身體哪些部位?
    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但現在很多人都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少有時間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其實跑步是成本最低的身體鍛鍊方式,每天只需要抽出一點時間,就可以讓全身得到鍛鍊,那麼跑步能鍛鍊身體哪些部位呢?這是因為跑步時候的新陳代謝要比平時快很多,長時間不鍛鍊的人最開始會有胸悶甚至疼痛感,也是因為不經常跑步的原因。經常跑步能讓心肺功能得到鍛鍊,也就不會有疼痛感了。二 鍛鍊身體肌肉跑步需要全身肌肉協調,所以經常跑步的人身材要比不跑步的人好很多,肌肉也要緊繃、結實甚至有爆發力。
  • 認知天性歌——我的讀書作業
    《認知天性》是由美國彼得.布朗,亨利.羅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合著,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是一本介紹認知科學的科普類書籍。本書的副標題——「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告訴我們學習這本書所介紹的心理學規律可以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輕鬆。這也正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 專注力和記憶力,影響孩子的智力,試試這5個方法,鍛鍊大腦發育
    兒童的智力發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自從育娃後,許多寶媽是找了許多開發孩子大腦的辦法,前幾年超火的「某核桃」和「生命某號」的廣告就特別被寶媽推崇。聽說吃核桃、吃魚補腦,立馬就給孩子安排上,聽說玩益智遊戲能夠開發孩子大腦也立馬就安排上,總而言之,只要對孩子智力有益的事都得嘗一下。但至關重要的仍然是培養好孩子的三力: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
  • 晚上鍛鍊等於慢性自殺?晚上鍛鍊傷陽氣?晚上到底適不適合鍛鍊?
    有人問我:「小楊教練,晚上到底適不適合鍛鍊?」之所以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在網上和朋友圈看到了各種晚上不宜鍛鍊的說法。比如有人說,晚上運動很容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從而錯過最佳睡眠時間,很容易導致失眠。
  • 詹姆斯就是不一樣,用瑜伽球鍛鍊身體
    大家好,我是小編帥帥望遠鏡,今天,我們關注的題目是:詹姆斯就是不一樣,用瑜伽球鍛鍊身體。 在增加了瑜伽球的訓練環節中,其實更重要的訓練內容是核心力量。老詹為何能夠在比賽中遭遇惡犯還能輕鬆上籃命中,這時候核心力量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
  • 健身鍛鍊並不難,哈佛大學推薦了5個最適合大眾鍛鍊的運動項目
    遊泳 很多人都認為遊泳是完美的鍛鍊項目,水的浮力可以支撐住你的身體,減輕身體體重或者訓練負重對身體關節的壓力負擔,這樣你在遊泳的時候,就可以自由流暢地在泳池內遊動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李愛民博士認為,遊泳非常適合關節炎的患者去鍛鍊,這樣他們的關節就能在不承受很大壓力的狀況下進行身體鍛鍊了。
  • 長期鍛鍊的肌肉型男,若停止鍛鍊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肌肉需要外力的刺激,才會生長,只有長時間的鍛鍊,才能夠保持肌肉不退化。一周需要保持2-3次健身訓練,才能避免肌肉的退化。當你停止鍛鍊後,身材就會恢復普通,如果你沒有控制熱量攝入,當身體出現熱量過剩的話,你就會開始發胖,甚至出現小肚子、啤酒肚。
  • 早晨起來鍛鍊有助於身體健身
    現在的人為了上班很少有鍛鍊身體,每天早起晚歸的現象太多了,在工作中累死累活做完之後回家休息一下就是洗個澡而上床睡覺了,一天就這樣過了,累是有累但是掙到錢了,心裡開心睡了也香。第二天像早晨鍛鍊身體了,我感覺嘛老人家還是比較多點,然而年青人沒幾個能早點起來鍛鍊身體,現在的年青人應該沒想那麼多,感覺自己年青氣盛不用早晨鍛鍊身體。
  • 95%學校保證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你多久運動一次?
    讀書和鍛鍊哪個重要?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回答讀書與鍛鍊同等重要!它們不具有可比性。那麼如果再問你讀書與健康哪個重要?這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我們都知道「身體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礎」。那麼在冬季積極地鍛鍊身體究竟有著哪些好處呢?一、緩解疲勞在冬季因為天氣寒冷,很多人認為運動會消耗能量會讓人更加的疲累。但其實相反,在冬季適量地健身鍛鍊可以加快人體的血液循壞,增加大腦氧氣的供應量,增強血管的彈性。
  • 如何讓保護自己的眼睛,鍛鍊自己的身體素質呢?
    近年來青少出現視力問題嚴重,身體素質也嚴重下降,小孩子的身材出現肥胖突出或者偏瘦狀況,而很多高校開始對於身體素質和視力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那麼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呢,鍛鍊自己的身體素質呢?第三:適當的鍛鍊身體很多人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跟工作,長期沒有體育鍛鍊的生活難免就會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疲勞的學習還會影響學習效率,身體素質下降還會導致經常性生病,影響學習。所以在空閒的時間一定要適當的加強體育鍛鍊,這樣會更有助於提高成績,提高工作效率。
  • 伏地挺身的多個變式足夠鍛鍊,徒手健身,鍛鍊多個身體部位
    伏地挺身這個動作所涉及到的年齡段也是很廣泛的,小到上學的小學生,大到晨起進行鍛鍊的大爺,全都會做,而且這個動作能夠鍛鍊到身體多個部位,不僅可以對胸部和手臂進行鍛鍊,還能夠鍛鍊到肩膀以及腿部等位置。伏地挺身具有如此多的好處,並且對於健身完全不了解的健身小白也都知道,足以證明它的名氣有多大。
  • 不鍛鍊身體差,鍛鍊又怕毀膝蓋?中老年人收下這3招
    而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運動能力較差,膝蓋部位的骨骼有退行性變,沒有鍛鍊身體會發現體質變差,但是運動又害怕損傷膝蓋,在兩難的局面需要採取其他好的方式來調節身體,才能讓身體越來越棒。1、選擇合適的運動鍛鍊身體中老年人不鍛鍊身體素質差,但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又害怕出現膝蓋受損傷的情況,應該選擇較合適的運動項目。鍛鍊的方法多種多樣,並非所有的鍛鍊都會利用到膝蓋,如果可以進行瑜伽,體操或者遊泳等運動,對人的膝蓋就有保護作用。
  • 想養出高智商的孩子,在6歲之前,要勤鍛鍊大腦的這2個部位
    但隨著人類對大腦探索的逐漸深入,依靠後天的努力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不再是天方夜譚。看似高深的「高智商孩子養成法」也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高智商」被用來形容某個孩子十分聰明,我們常說的智商(IQ)是「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簡稱,由法國的比奈和他的學生所發明,是通過一系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認知能力的得分。
  • 你的鍛鍊真的能減肥嗎?BBC揭鍛鍊的真相!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一部紀錄片:《鍛鍊的真相》。節目內容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與此同時也引起很大的轟動。 3、短時間高強度鍛鍊,效果堪比長時間的溫和鍛鍊。
  • 注意鍛鍊孩子大腦的這兩個部位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該怎麼鍛鍊孩子的大腦,才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有哪些突出表現?記憶力、分析能力、專注力、應變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和兩個大腦器官有關: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海馬體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記憶和空間定位的器官,海馬體越發達也就意味著記憶力越好,而隨著年齡增長,海馬體會逐漸萎縮,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年人會記憶力減退。如何鍛鍊海馬體呢?
  • 孩子手腳不協調,別緊張,這樣鍛鍊孩子身體協調性
    那麼,如何鍛鍊孩子身體協調性呢?爸媽育兒路上好幫手喜孩子推車來支招。孩子身體不協調,和從小的訓練就有關,從小對爬行練習的少,甚至直接讓孩子練習走路,就會導致小腦發育的不夠好,孩子長大一些以後,孩子是身體動作協調性會受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