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於依賴會產生「戀母情結」,掌握4個方法消除依賴走向獨立

2020-12-24 小麗兒媽咪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之前,已經與母親有十個月的相處時間了,因此孩子與母親天然比較親近,嬰兒期的寶寶的比較脆弱,需要依靠父母時刻的關注與照顧來生活,這是正常現象,且父母的及時回應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文明會發現,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依然會粘著媽媽,當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孩子就拽著媽媽的衣角緊跟其後;當媽媽在工作的時候,孩子會拉著媽媽一起看動畫片;當媽媽上衛生間的時候,孩子也要跟著去。

孩子總是離不開媽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媽媽來陪,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粘著媽媽、形影不離,這讓很多媽媽感到困惑,孩子對自己的過度依賴,使得自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與生活。

而且孩子過度依賴媽媽,強烈的依賴心理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孩子在3-4歲的時候 ,會產生過度依賴媽媽、一旦媽媽離開、不在身邊,孩子就會產生心慌、焦慮、不安的行為表現。

孩子對媽媽產生依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凡事講求中庸、平衡之道,過猶不及,如果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僅影響媽媽的生活,對孩子自身的發展更是一大阻礙,那為什麼孩子會過度依賴媽媽呢,媽媽又該怎麼做?

一、孩子出現「戀母情結」的原因有哪些?

1. 媽媽對孩子的過度溺愛與保護

現在的孩子猶如溫室裡的花朵,生活在媽媽營造的花園般的環境中,媽媽事無巨細,一概包攬,大到上什麼學校、報什麼興趣班,小到穿什麼衣服,玩什麼玩具,媽媽都安排的仔仔細細、明明白白的。

而媽媽這種對孩子的溺愛與過度保護,正是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的根源,媽媽有的時候還會出現「感情獨佔心理」,孩子越是依賴自己,感覺自己被需要,就越高興,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2. 過度的肢體接觸

嬰兒時期的寶寶,由於缺乏安全感,需要媽媽的擁抱與親吻等肢體接觸來安撫,這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利。

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依然對孩子有一些親密的肢體接觸,如擁抱、親吻等動作,這會妨礙孩子的心理發展,強化孩子的「戀母情結」。

3. 內心缺乏安全感

童年時期,父母是孩子的整個世界,是孩子所有安全感的來源,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一旦父母破壞這種信任,比如不告而別、讓孩子長時間與陌生人待在一起,會讓孩子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這種安全感的缺失會讓孩子害怕離開父母的身邊,尤其是媽媽,因此會出現孩子總是跟在媽媽身後的情況。

二、如何讓孩子擺脫「戀母情結」,從依賴走向獨立

1. 合理分配相處時間

為了減少孩子對媽媽的依賴,要適當地縮短媽媽與孩子的相處時間,讓孩子與其他的家庭成員多接觸,比如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等,讓孩子接觸並適應除了媽媽以外的人,會減少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心理。

2. 帶孩子走出去

如果孩子只圍著媽媽轉,那麼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與社交能力,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轉一轉,去接觸不同的風景,遇見的不同的人,看到世界更多的新奇與可能性,就不會一直粘著媽媽。

3.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的獨立意識,應該從小開始培養,比如在孩子1歲左右,讓孩子學習吃飯這件事情上,父母應該完全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即使孩子會弄得滿地都是食物,父母也不要幹預。

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上,父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給予支持,讓孩子在自己的選擇中獲取力量,並在父母的支持下獲得安全感,就會減少對媽媽的依賴。

4. 媽媽適當示弱

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表現的無所不能,只會弱化孩子的能力、加強孩子是依賴心理,強勢的媽媽培養不出自立的孩子。

在生活中,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與問題,媽媽要適當的示弱,讓孩子明白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依賴媽媽,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自立完成。

孩子對於媽媽的依賴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對於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使得孩子走向自立,父母不可操之過急,而是要保持耐心,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給孩子成長的時間,慢慢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麗兒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要重視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能夠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成功的父母,很多家長寵溺孩子,會讓他們過度依賴,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孩子甚至會產生戀母情結。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學會獨立。
  •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寶寶喜歡依賴媽媽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在依賴依賴與獨立的平衡,媽媽需把握尺度與分寸問題,過度依賴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反而不利於寶寶成長,你知道嗎?二、為什麼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1、 過度保護所謂「戀母情結」其實就是指孩子對於母親過於依賴和需要,一旦媽媽離開,他們的內心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會被丟等。
  • 為什麼孩子會有戀母情結?知道這3大特徵,你還會讓孩子依賴你嗎
    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為例,他本應該和父親一樣,本來以父親為榜樣,應該培養成男子漢的,但是就是因為媽媽的放縱促使了孩子有了戀母情結的特徵。於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戀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進。
  • 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母親卻不懂拒絕
    但是有些父母沒有把握與孩子相處的界限,從而導致親子關係出現「畸形」,最終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張女士對於兒子十分疼愛,由於丈夫經常出差,所以兒子的日常起居都是由王女士一人獨自料理。
  • 戀母情結---男性力量的失輝
    從星盤上看,如果一個人的金星在第4宮父母宮,便是將生命中最美麗,最有價值的象徵賦予母親,另外,男性的太陽刑海王星,代表自我、男性力量的太陽被海王消融,這樣的人也會特別戀母,甚至會將母親的特質化為已有,分不清自己與媽媽的界限。另外,月亮和諧太陽相位,或者月亮與凱龍星有相位,或者金星和諧水星與月亮也可能會造成戀母。
  • 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
    戀母情結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小時候的潛意識裡,人在小時候會本能的依賴大人,而且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也是最多的,人都是感情動物,對母親的更多是依戀。在心理健康方面來說,戀母情結也算是一種心理疾病,那麼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男友有戀母情結表現該怎麼辦?
  • 大多數男人都有「戀母情結」,有些人沒有,原來他們在製造麻煩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很多男人都成了「媽寶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戀母情結」,這種有戀母情結的人不僅會影響家庭,還會影響未來。大多數人肯定會想知道為什麼男人有戀母情結?是心理影響還是缺乏母愛?我們來談談俄狄浦斯情結的形成。
  • 心理學:戀母情結男人都有,皇帝也難逃這個情結,朕就這麼任性
    你一定聽說過「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但你可能不認為這會影響到夫妻感情。事實並非如此,它很有可能讓我們再一次面臨著婚姻中的一場挑戰。這場挑戰很特殊,而且只能贏。3.戀母情結表現為缺乏主見和獨立性戀母情結對個人的不好的影響也是較大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影響自身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沒有人從旁指導,或者率先示範,就會畏怯不前。導致在社會以及工作上容易處處碰壁。
  • 「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全歸咎於孩子的母親,原本是一切出於愛,最後反而是因為愛,害了孩子。愛的過度,照顧的過細。丈夫離家出走,將全部的愛傾注在兒子身上,生活中的面面俱到,與孩子同床而眠直到15歲?太可怕了。最終結果,卻導致兒子產生嚴重的「戀母情結」,習慣於依賴母親,而不願意獨立,已經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過度的給予,都會造成孩子上心理上的依賴。
  • 羅志祥和他的戀母情節
    娛樂百分百:羅志祥自曝初中翹課,被媽媽撞個正著,尷尬了!後來失去了父親,他就更加珍惜母親,他很怕再失去媽媽。他會隨時讓媽媽知道他在哪裡,不會讓她感覺到自己是孤獨的。只要有空閒時間,羅志祥就會陪著他的母親,兩人共同吃美食做遊戲。就算是去求佛,他也會首先問可以讓我媽健康嗎?之後才問自己的事業會如何。
  • 戀母情結正在快速吞噬當今男孩內在的生命能量
    兒童對母親的體驗內化為一種情結,形成超越自我控制的充滿情感的能量團。父親們則不會和孩子建立同樣的依賴關係。相反,他們的角色傳統上是在為發展中的兒童提供資源和保護,但同樣重要的是提供指導。更具體地說,父親的角色是幫助孩子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幫助他作為一個獨立的有能力的成年人進入社會。‍
  • 羅志祥又被曝「戀母癖」,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在孩子3~6歲的時候,會出現戀母情結,但這種戀母情結是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戀母情結就會被同齡人慢慢代替,開始替換為友情和愛情。但如果母親在這期間沒有做好引導就很可能造成「戀母癖」。
  • 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衝突到底是怎麼回事?(上)
    一個29的小夥子正常應該是喜歡年輕的女孩子,而他出人意料的看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孩媽媽,這麼荒唐無稽的肯定是有內在的動力驅使他,這就是戀母情節。這個事例可能感覺略顯誇張,現在常見的姐弟戀,還有我們說的女大三,抱金磚,其實都有戀母情結的意味。有些男人有較強的戀母情結,與妻子結婚後,會以母親的標準來期待妻子,相對母親一樣對待妻子。
  • 男孩的戀母情結讓媽媽苦不堪言:孩子,你知道媽媽的感受嗎?
    研究兒童犯罪心理和行為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心理諮詢師會遇到各種案例,案例包羅萬象,在我們面前顯現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特殊案例。
  • 41歲的羅志祥身敗名裂,媽媽淚崩:戀母情結對孩子的影響你想不到
    有網友說,羅志祥愛自己的媽媽,不論參加什麼重要的場合都要和媽媽在一起, 都要帶著媽媽,而且在多場演唱會和重要場合和媽媽親吻,甚至是舌吻,雖然說羅志祥對媽媽很愛,但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對一個孩子多於溺愛畢竟是不好的,這會導致戀母情結的加深。
  • 煩惱的戀母情結
    來訪18歲時在工廠打工,與直屬領導(已婚婦女有孩子)產生曖昧關係,領導經常叫他去領導家吃飯,後公司聚會,酒後送領導回家,在領導家發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性關係。諮詢師評估:來訪戀母情結表現明顯,戀母情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與已婚有孩子的女領導發生性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
  • 高管性侵養女,北大女生被男友精神控制自殺,戀母情結太可怕
    這兩個原本是不相關的案子中,我卻看到了一個相似點,無論是鮑毓明,還是牟林翰,都一致表現出了戀母情結。在南風窗的報導中提到:有時候鮑毓明會突然掀開李星星的衣服,撲到她懷中,說自己是寶寶,把李星星稱為媽媽。
  • 董潔和兒子拍照嘴對嘴,親子照成「婚紗照」,網友:小心戀母情結
    什麼是"戀母情結""戀母情結"又稱為"俄狄普洛斯情結",出自希臘神話的故事,是現代心理學中重要的精神分析原理。神話故事裡,一位俄狄普洛斯王子,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為了避免這種禍事,王子用盡了辦法,卻仍然逃不出命運的掌控。
  • 女性為什麼在發生關係後會產生情感依賴
    沒有性經歷的女性,在第一次給了別人之後,就會有很強烈的情感依賴,這種情感依賴其實也是心理作用,在潛意識裡形成了自己已經屬於別人的心理。發生關係後女性的原始本能會開始為生育下一代做準備,即使不是真的懷孕。這將面對十個月行動不便和六個月哺乳期。
  • 霍建華自曝戀母情結,什麼是戀母情結你真的懂嗎
    ,沒有話題,懷疑受媽媽影響略有戀母情結,特別喜歡年長女性,所以和心如是天作之合。但是,要知道,霍建華只比林心如小3歲,並且外形、性格都是一等一的超好男人,如果這都能叫「戀母情結」,讓小編和萬千看著《還珠格格》長大、至今還深愛林心如的粉絲情何以堪?到底什麼是戀母情結,搞清楚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