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吉橙君。
《信條》,你看懂了嗎?
我不敢說我看懂了,我也不敢看別人列文虎克般的解析,因為我怕發現我就是個ZZ,另外也是怕別人說的太對了,限制我不敢說自己的觀點了。
所以以我的智商,今天我能說的都是非常直白好懂的,至於更深層、更燒腦的部分就留給評論區的大神們。
首先,必須說明一下,作為諾蘭的忠粉,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至少看過兩遍以上,所以想要更好的看懂諾蘭的電影,我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那就是:結果導向,過程推演。
下面就拿《信條》來具體推演說明。
第一步,直接忽略掉所有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盤根錯節的時空交叉,先確保自己能看懂電影的主線故事,最好能一句話說明白,那時候你就會發現《信條》的故事非常俗套,非常典型的個體英雄主義,無非就是主角被選中、訓練、打敗大魔王、成功的拯救世界。
所以啊,酒是老酒,故事是老故事,關鍵就在於故事的包裝手段,比較常規就是漫威那一套「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的超英模式,但諾蘭是什麼人,他牛逼就在於,原創性。
所以第二步,理清故事的封裝手段,也就是故事的框架結構,其實《信條》的結構也很簡單,就是未來時的主角,指引現在時的主角,回到過去時拯救世界,拿我舉例好了,好比現在2020的我,讓我一個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電影中尼爾那個角色,委託他回到2010年,指導並陪同那個2010年的我,再回到2000年去拯救世界。
那麼,吊軌的地方來了,那時候的我儘管剛剛拯救了世界,但同時這個拯救世界的重任又重新啟動了,什麼意思,也就是說那個2010年的我經歷了20000年的事件後,我就懂得了,當我繼續活到2020年的時候,我需要派尼爾回到2010年了,然後故事就是這麼不斷的循環著。
當然,這麼詭異的設定,不是諾蘭張口就來的,而是有 「塊宇宙」科學依據的,該理論認為時間不是「流逝」的,而是永存的,也就是說,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被封存於一個四維的時空塊中,就像短視頻那樣不停的自動重播,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那好,現在主線故事有了,故事框架也有了,下面就來到第三步,就是諾蘭要思考,怎麼不使用時光機器穿越爛俗的方法,合理的讓過去、現在和未來產生空間的交集呢?
這裡就需要用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標量與矢量的知識。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叫做標量,比如溫度,質量,長度,一米就是一米,兩米就是兩米。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叫做矢量,比如位移、加速度、還有力,好比我就是有重力的,重力大小是G=MG,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不然我也不會坐在這裡。
理解了這兩個概念,我們再來說時間,物理學上規定了時間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因為現實中時間只有不斷往前走這麼一種存在。
那好,《信條》開始燒腦的部分來了,電影把時間設定成了一個矢量,因為未來的人類發明了一個裝置,它可以把物體逆轉,從而讓個體實現時間逆流,比如此時此刻的我開始時間逆流,那麼現在逆時的我,就會看到一個倒錄視頻的我,就跟你現在開始把這段視頻倒放回去一樣的。
所以理解了時間的矢量化,那麼電影中的各種奇異景觀,比如子彈回膛等也就都能理解了。
另外,逆流時間跟正向時間疊加在一起,未來人、現在人、過去人也就產生了錯綜複雜的交集,造成了混沌世界,出現了同一時空,多個不同時間線主角的情況,但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就是不管彼此怎麼影響,都要遵循最基本的因果論。
只不過這個因果不是線性的,什麼意思呢?回到我之前的例子,2010年的我回到2000年阻止了世界毀滅,這個是最終的結果,但導致這個果的因,卻是2020年現在的我派人回到了2010年。
有點難以理解沒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忘記時間維度,把時間當做一個時間塊,未來是過去的一部分,過去也是未來的一部分,像莫比烏斯環那樣連結在了一起,所以發生什麼都是合理的。
以上,就是我看諾蘭電影常用的 「逆推三段論」,希望對大家觀影有所幫助吧。
最後大道至簡,總結一句話吧,我所能看懂的《信條》,就是一部用最前沿的理論,最前沿的語言,最前沿的技術,加上充滿想像力的炫酷畫面,大氣磅礴的音響效果,來重新覆蓋,重新講述一個充滿個人浪漫主義的英雄故事罷了。
當然我還有很多沒看懂的地方,但我不會像得了魔怔那樣的三刷四刷,因為電影是一種娛樂形式,看電影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差不多得了。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