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林奇憑《我心狂野》獲1990年坎城金棕櫚獎
原文作者: Scott Tobias
原文: https://www.guardian.com
編譯: 鍾文霏(廣州)
在大衛·林奇的《我心狂野》中有一個決定性時刻:放縱的南方美女露拉(蘿拉·鄧恩飾)駕駛著一輛1965年福特雷鳥敞篷車,而獲得假釋的男友塞勒(尼古拉斯·凱奇飾)在後排座位上打盹。在德州聖安東尼奧郊外的一條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上,她開始調頻收聽廣播,但每個電臺都充斥著超現實或令人毛骨悚然的內容,或兩者兼有:「……斬斷……」、「……最近離婚,開槍殺死了她的三個孩子……」、「……子彈射中在……」、「……令人髮指的……」、「……與屍體發生性關係……」,最後一則可怕的新聞是關於引入鱷魚到恆河,以吞吃500具海龜的漂浮屍體,有助於減少人類對河流的汙染。
露拉厭惡地把車停了下來。「塞勒,馬上給我播點音樂!」她尖叫著,他配合地調過嘈雜的熱線廣播節目,然後難以置信地停在明尼阿波利斯極速金屬樂隊Powermad的曲子上。隨後兩人在路基上扭動身體,塞勒空手道踢腿的舞姿像是夜店裡的恐怖人物。林奇的鏡頭上搖,展現出日落時分下的一片田野美景。突然之間,Powermad樂隊緊繃的敲擊樂聲淡去,理察·史特勞斯優雅的弦樂聲浮現出來。浪漫的氣氛穿透了暴力和嘈雜聲,猶如在路面裂縫中綻放的花朵。愛情徵服了一切。
▲男女主角在路邊狂舞的場景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這個場景是《我心狂野》整部影片的縮影,廣播收音電臺代表在南部腹地的監獄與陽光明媚的加州之間,荒廢的高速公路上危機四伏的休憩站,塞勒和露拉希望在此創出自我的一片天地。公路電影的吸引力在於,故事要考慮到一定的敘事自發性,每個出口暗藏著新穎和意外副線情節的可能性。那種不安感是《我心狂野》的命脈,影片以布滿敵意的乾旱土地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最純真和激情的愛情故事。在此四年之前,林奇的《藍絲絨》將善與惡的力量禁錮於一個小鎮上,現在這股彼此對抗的勢力擴散到美國公路的廣闊區域。
三十年前,《我心狂野》在坎城贏得金棕櫚獎之後開始在院線上映,據影評人戴夫·凱爾(Dave Kehr)說,影片在坎城首映時,遇到「近十年來最猛烈的噓聲與喝倒彩」。坎城上類似的待遇通常是榮譽的象徵,例如《奇遇》和《計程車司機》就遇到過斥責聲,兩年後,林奇在電影節首映《雙峰:與我同行》時,再次收穫噓聲。但是《我心狂野》上映後,口碑出現兩極分化,票房不慍不火,多年來,這部電影的聲譽並未像《雙峰:與我同行》或《妖夜慌蹤》那樣得到大幅度提高,後兩部影片當年似乎遠遠超出觀眾的理解力。儘管其他的林奇電影已入選標準公司(Criterion)發行,並成為其保留劇目,但多年來卻很難在美國找到這部電影的DVD,而且也沒在流媒體上留下蹤跡。這顯然不是一位大導演的金棕櫚作品所預期的命運。
▲《我心狂野》是一部極端暴力和邪惡的影片
然而,並非無法理解這是一部漏網之魚。《我心狂野》是一部極端暴力和醜陋的電影,在概念上遠超出所展示的內容,影片充斥著生性兇殘的底層人物,並不時引用《綠野仙蹤》的情節,笨拙地植入角色的動作和對話裡。這部作品緊接著結構嚴密的黑色電影《藍絲絨》,卻讓人有一種刻意地不守規矩的感覺,影片充滿了漫不經心的倒敘和肥皂劇的轉折,還有偶爾出現挑釁的情節,仿佛林奇在驅趕百靈鳥一樣對待觀眾。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曾經說過:「如果有人看完我的電影之後嘔吐的話,那等同於站起來給我鼓掌一樣。」也許,那些坎城的噓聲對林奇來說有著同樣的意思。
但是塞勒和露拉之間的混亂狀況具有增強彼此關係的作用,就像《綠野仙蹤》裡的多蘿西出現在小人國時鮮豔的色彩蹦出來一樣。對於他們兩人在骯髒的汽車旅館房間裡刻苦練習的場景,以及他們無法逃脫的昔日創傷和不公待遇,林奇認為塞勒和露拉是無辜的,兩人間純潔的愛意足以讓《藍絲絨》裡的知更鳥發出鳴叫。當塞勒為露拉演唱貓王旋律的小夜曲時,很容易就迷上尼古拉斯·凱奇的俗氣模仿秀,或者是老舊的現場表演中冒出少女的尖叫聲。但是林奇對塞勒和露拉非常真誠,樂觀地相信他們可以戰勝與之抗衡的邪惡力量。
▲女主角蘿拉·鄧恩和導演大衛·林奇在拍攝現場
《我心狂野》的關鍵在於蘿拉·鄧恩飾演的露拉,她渴望擺脫病態的母親(戴恩·拉德飾,也是鄧恩真實的母親)以及遭受性侵犯和父親莫名去世的童年陰影。她始終依靠滿身缺陷的塞勒,他在最好的年華深陷牢獄,但也恰好目睹了燒死露拉父親的那場大火。當她和塞勒躲避母親派來的殺手時,她堅持要去尋覓兩人享受幸福之地。也許是舞池,也許是汽車旅館床上的香菸,也許是路邊的日落,即使他倆沒有未來,她此刻也會感到無比愉悅。
林奇讓鄧恩在影片裡經歷情感衝擊,比如她和一個車禍受害者之間有一場可怕的相遇,受害人臨死前處於極度慌張的精神錯亂之中;以及她在德州小鎮Big Tuna長途停留時,被油腔滑調的鮑比·佩魯(威廉·達福飾)識穿並利用其最脆弱的情感。當露拉告訴塞勒:「你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記,」林奇確保觀眾了解到她之前遭遇的所有經歷。他為露拉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因為這是她應得的。她和塞勒擺脫了厄運和收音機電臺的靜電噪音,在彩虹的另一邊有屬於他們的天空。
【延伸閱讀】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
華人導演趙婷重返美國西部題材 兩屆奧斯卡影后表演出色
墨西哥導演大尺度暴力血腥的《新秩序》是對全世界的一個警告
瓜達尼諾談新片《夢幻鞋匠》、好萊塢、時尚及電影的魅力
《親愛的同志》:遭到背叛的理想
《女人的碎片》幕後主創談電影拍攝與演員選角
阿莫多瓦新片首映 透露將開拍一部「色彩豐富的西部片」
經典回顧
《盜夢空間》10周年:諾蘭席捲整個2010年代影壇的序幕
《閃靈》40周年:我們能真正理解這部恐怖經典嗎?
《驚魂記》上映60周年: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為影史經典?
《全面回憶》30周年:回顧保羅·范霍文最好的時光
《剃刀邊緣》40周年:布萊恩·德·帕爾瑪備受爭議的驚悚懸疑片
觀點與訪談
捷克青春夢幻物語——奧爾默·歐默祖作品
大衛·林奇御用女演員無條件支持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阿利斯泰爾·班克斯·格裡芬
沃納·赫爾佐格:我對垃圾電視著迷。
類型撕裂與和諧感並存:低成本恐怖片裡異軍突起的獨立導演二人組
從「混剪拼貼」到作者化敘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賞析
醉心於碎片拼貼美學的匈牙利導演——喬治·巴勒菲
「他給我機會去做一些在其他電影中無法嘗試的事情」:威廉·達福談費拉拉
沉醉在電光幻影中,用觸覺品嘗電影,分享電影的愉悅。
長按上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