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夜慌蹤》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大銀幕的大衛林奇,驚悚且神秘,荒誕又詭譎。你甚至還不知道狄克是誰,狄克卻已經死了。林奇說,他想要的絕對不是混亂,而是神秘。大衛林奇就跟大麻一樣調戲智商玩,他是非常非常會用光的導演,音樂無敵了,除了他和蔡明亮,所有自說自話故弄玄虛的導演都不喜歡,他們有他們方式,別較真,較真也較不明白。看完會感覺特別燒腦,智商似乎都用完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這是部神秘、極端的林奇主義式風格的黑色電影。
大衛·林奇電影的精妙之處在於你以為你懂了其實你什麼都不懂,但是即便不懂也能覺察出它的好,這跟談戀愛是一回事兒,有時候看不清楚反而更美妙。《妖夜荒蹤》是大衛·林奇的另一個起點,他講述了一個故事,但也可以說是兩個故事,甚至沒有故事,它們的界限是如此明顯,又如此模糊;同樣,現實世界與虛幻世界的界限也是如此,虛幻世界的幽靈被現實化並且擾亂了現實世界,使得現實世界虛幻化,繼承大衛·林奇以往的偏好,這也是一個被欺騙、被誘惑的世界。就算你看完後是一頭霧水,但是那份震撼和不安會始終留在你的心裡無法散去。
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真實會變成記憶,真實也會進入夢境,而夢境也會變成記憶,當一切遠去,記憶中的舊日景象是曾經真實的存在還是夢幻呢? 當兒時的小鎮景象都已經改變的如今,我想起一些小鎮的布局和故事,總會懷疑那一切是真實存在過的還是只是多年前的一個夢中景。或許我可以從舊照片中找到當時小鎮的樣子來證明那種存在,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被文字和照片記錄的過去,我們該如何確定他曾經存在過呢? 唯一的事實是——它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既然無可證明它的曾經存在與否,那麼就暫且相信自己的記憶吧,不管那是來自現實還是夢境,讓自己愉快的就好。
大衛林奇真喜歡拿夢說事,因為有了夢做幌子,再加上他對音樂的良好運用,以及性的描述、隱喻下,影片節奏和氛圍的詭異甚至迎合了讓人混亂的劇情,這成了林奇特有的詭異風格。穆赫蘭道和本片有著近乎一致的手法,都是至少要看兩遍的電影。本片明顯的就是女主角指甲顏色的變化,另有深意?還是故弄玄虛!雖然被認為是大衛林奇最混亂的一部影片,但是相比穆赫蘭道以及藍絲絨,個人感覺劇情卻要清晰的多了。全片都在幻想與現實中交織,喜歡導演所營造的氣氛,真想是什麼反而並不重要……那個閃雷的切鏡好喜歡!故事張力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鏡頭是慢的但是節奏是快的。
弗洛伊德一輩子也沒想出來這些詭異的鏡頭,林奇以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了。影片裡的音樂也足以說明林奇的獨特品位。曼森的Apple of Sodom配著昆蟲亂舞的鏡頭,讓人確有百爪撓心之感,效果如何只能大家自己去體會。如果你是林奇的粉絲,又或者你是懸疑電影的愛好者,那自然不會說看不懂這樣的話。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確有太多和穆赫蘭道的相同點,更可以說是一個基礎版。在林奇的電影中,那些主觀臆想出來的角色都富有很強的識別性和特色,的確讓人過目難忘。覺得在林奇的電影裡這部算是很有邏輯的電影了,只不過真的嚇到我了,心理恐懼感正是需要這樣細膩、慢節奏、非常炫酷又超讚的電影配樂才能營造的,林奇一直都在拍藝術品,畫面、音樂,甚至臺詞都特別考究,他真的是一個藝術家。
總之感覺《妖夜慌蹤 》裡那種陰森、恐怖的氣氛營造得太棒了,對一個人的多重人格展現,通過一個夢來敘述真實事件的創作方法實在偉大,林奇對心理分析的迷戀讓影片每個場景都暗含深意,鏡子等物件細節運用極好,當然還有對色彩的表現,紅與黑的對比貫穿全片,還能有誰能把一對夫妻間的對抗拍得這麼盪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