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孫宇晨請巴菲特吃午飯,他的ICO項目也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成功?

2021-02-15 劉潤

藍字關注,回復「1」領取今日錦囊 參與籤名書抽獎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48篇原創文章

孫宇晨456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456萬美元,約3100萬人民幣。

孫宇晨是誰?

區塊鏈行業的年輕創業者,90後。同時也是北大畢業高材生,馬雲湖畔大學首位90後畢業生。

他做了一個幣,波場幣。之前進行了ICO,融到不少錢。

具體多少錢?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幾個億的,有說20億的,有說120億的。

搞區塊鏈,搞ICO,他是騙子嗎?

這是這次「天價午餐」背後引發激烈討論的真正原因。

孫宇晨是騙子嗎?

不知道。不作評論。

但我對於目前的區塊鏈行業,對於ICO這種融資模式,我有自己的基本判斷。

99%做ICO的人,都是騙子。這是我的結論。

這些騙子根本就沒有打算把項目做出來,只想著發個幣,上交易所,騙人接盤,自己拿到錢走人。一個項目就這樣結束了。

但是,還有1%的人不是騙子,他們有夢想,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想構建一個新的生態。

但是,但是,這1%不是騙子的人,也有99%的人會創業失敗。這是創業的客觀規律。

所以,只有1%的人不是騙子,只有1%的成功概率,合在一起,是萬分之一。

萬分之一,就是我對這個行業的基本看法。

——

不過,在孫宇晨請巴菲特的「天價午餐」之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正確理解「區塊鏈」,「比特幣」,「ICO」等等概念。

明白這些概念,你會更懂這個行業,也會有自己更清晰的判斷。

怕的就是,不懂,卻討論的很熱烈。

2017年,我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試圖幫助大家搞懂「區塊鏈」,「比特幣」和「ICO」我也把這篇文章重新貼在下面。

文章比較長,5000字左右。如果你感興趣,希望你耐心讀完。

 1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一套「加密的分布式記帳技術」。

「加密」是數學概念,「分布式」是網絡概念、「記帳技術」是金融概念。你不用背住這個所謂的「定義」。如果你理解了「中心式記帳」,自然而然就會理解「分布式記帳」了。 

什麼是「中心式記帳」?

中心式記帳,這是當前金融行業廣泛採用的記帳系統。 

舉個例子,我們的資金是存放在銀行的,比如我在XX銀行有5000塊錢,這在銀行其實表現為一條數據,銀行是用一個中心資料庫來存儲這個數據的,為了防止意外和災害,它還建有備份的資料庫來存放這個數據的副本,這種記帳方式就是中心式記帳。 

我對這筆資金的所有操作,都需要通過XX銀行做身份認證和修改授權,才能完成。 

這樣的中心式記帳有很多好處,但也有兩個你未必重視過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如果中心(比如銀行)出現問題,例如黑客攻擊或者系統錯誤,導致記帳數據被篡改或損壞,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危機甚至崩潰。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二個就是這種運作模式因為帳本的唯一性,依賴的是中心的信用,即銀行的信用,如果這個「中心」的信用出現問題,比如銀行擅自篡改數據,那麼客戶的權益也會受到侵害(例如已經發生了很多起的銀行職員利用職權盜用儲戶資金的事件)。現在的辦法是依靠嚴格的監管。但所有的監管都不完美,都會存在漏洞,導致人為事故。


區塊鏈的出現,則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們剛才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記帳技術」,也就是說,我有5000塊錢這件事,不是記錄在「中心」(比如銀行)的資料庫裡的,而是記錄在全網所有的計算節點上的,也就是這5000元錢屬於我,是獲得全網所有計算機確認的。 

這聽上很神奇,也很讓人費解。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安全嗎?比如,既然我的電腦上,也有「你有5000元」這條記錄,那我把這5000元改成我的,行嗎? 

幾乎不可能。這就是「加密」兩個字的含義了。這個「加密的分布式記帳技術」中的加密算法,導致如果你想要篡改數據,需要「說服並修改」「素不相識」的全網50%以上計算節點。而如果系統中計算節點數量足夠多,這基本上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這個聽上去怪怪的「加密的分布式記帳技術」,有什麼用呢? 

本質上,它就是建立了一個「不需要中間人的信用體系」。在沒有中間人(比如銀行、證券交易所、投票站等等)的情況下,所有的交易依然可信,甚至更加可信。 

這個「不需要中間人的信用體系」,理論上,可以用在很多「中間人」並不能被100%信任的地方,比如股票交易、資產轉移、選舉、合同公證,比如,數字貨幣。



 2 

什麼是比特幣?

於是,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比特幣了。

比特幣,就是基於這套「加密的分布式記帳技術」的,「不需要中間人的信用體系」的數字貨幣。

或者簡單來說:比特幣,就是一套去央行、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

這也是比特幣讓很多人費解的地方。沒有央行,那這個「貨幣」是誰發行的呢?

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向幾百位密碼學家發送了一封郵件,宣稱他研究出了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郵件附了一個連結,通向一個九頁的白皮書,其中描述了一個新的貨幣系統。同年11月16日,中本聰放出了比特幣的先行版本。

要講到央行和貨幣的關係,就要稍微講一點點歷史了。

二戰之前,很多國家發行貨幣都是基於本國的黃金儲備的,即發行貨幣總量等於本國黃金總量,國際間貿易結算使用黃金,因此又叫做「金本位」

直到羅斯福時代,由於經濟的發展,黃金儲備的量已經不足夠支撐紙幣的發行,於是放棄了金本位制,改用國家信用為擔保來發行貨幣。

這種以國家信用為擔保來發行的貨幣,給了央行調控經濟的權力和工具,可一旦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發行貨幣,就有可能導致貨幣超發。這樣,在國家信用破產的時候,貨幣價值兌換不回等值的黃金,貨幣的價值也會大減,甚至一夜之間趨向於零。

——

那到底是金本位好,還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貨幣好呢?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中本聰的比特幣體系,就選擇了效仿「金本位體系」。

這種效仿,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儲量有限。

中本聰把比特幣發行總量設定為2100萬枚,只有這麼多了,算法決定了比特幣絕不超發。這就像黃金在地球上的總儲量有限一樣。

第二,越來越難挖。

比特幣的儲量,在第一個四年,可以被挖出大約一半。然後每四年減半,難度越來越大。這就像黃金一開始可以在地表撿到,後來要掘地三尺,再後來要到深海才能找到。

就連這個名字「挖」比特幣,和挖比特幣的計算機,被叫做「礦機」,都是模擬黃金的。

這個「挖」比特幣的邏輯,簡單來說,就是每10分鐘就會有一道數學題被扔到網絡中,大家比賽,看看誰算得快。算得最快的計算機,就會「挖」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真實的挖礦,是一個複雜的數學邏輯。如果沒有數學背景,你簡單地這麼理解就可以了:

計算機的算力,就相當於挖黃金的體力。體力越多的人得到越多黃金;算力越多的計算機,得到越多的比特幣。

所以,你現在理解比特幣了。比特幣,就是網際網路世界的虛擬黃金。既然毫無實際價值的黃金,可以作為貨幣,大自然就是黃金貨幣的發行者,那麼比特幣,理論上也可以作為貨幣,算法就是數字貨幣的發行者。

黃金,和比特幣的發行,都不需要央行。

下面就帶來一個問題,黃金之所以被選為貨幣,是因為人們接受。有同樣屬性的銅、鐵、錫,最後沒有成為貨幣,是因為人們沒有選擇用它們交易。最後,銅鐵錫只能是商品,而金銀因為人們的選擇,成為了貨幣。

那麼,人們一定會選擇「比特幣」作為貨幣嗎?

如果我發行一個「張三幣」,你發行一個「李四幣」,憑什麼它成為了今天價值幾萬元一枚的「貨幣」,我的就一文不值呢?怎麼才能讓我的「李四幣」也和比特幣一樣值錢呢?

最初比特幣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第一筆獲得市場流通的交易是2010年5月22日,一名程序開發員用1萬枚比特幣,買了兩份披薩,按照今年最高點價格,這兩份披薩價值4000萬美元,這天被比特幣愛好者稱為「披薩日」。

但是比特幣後來慢慢值錢起來,是因為有人用,有交易場景。用得人多了,比特幣才真正開始值錢起來了。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使得它天然具有匿名、無監管、跨國等特點,加上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了某些特定人群的青睞。比特幣最開始,是在很多跨國交易和黑市交易中流行起來的,比如毒品交易和跨國洗錢都喜歡使用比特幣。

同時,由於它虛擬資產的特性,又逐漸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有了穩定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它作為規避金融監管或者避稅的工具。比如一些國家的富人,通過購買比特幣來實現財富的轉移和傳承,以規避遺產稅。

今年年初的比特幣大漲,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中國人覺得是因為國家外匯管制,有錢人通過比特幣轉移資產;美國人覺得是因為川普上臺,大家購買資產避險;印度人覺得是因為莫迪反腐,很多人手中的大鈔用不出去,只好購買成數字資產。

這些都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比特幣,並且把它當成資產看待。

比特幣從傳統定義上來看,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對比特幣持觀望態度,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至少承認它的「數字資產」的身份。否則,避稅、轉移資產等問題,無法解決。

——

比特幣的成功,使得市場開始期待下一個比特幣。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其他類型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例如以太幣、瑞波幣、未來幣、狗幣等。甚至,還有很多傳銷公司,發行各種完全不著調,沒有交易場景的數字貨幣。用比特幣的暴富效應作為誘餌,用傳銷的手段,出售註定一文不值的各種「傳銷幣」。

去判斷每一種虛擬貨幣的未來價值,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除非你是專業人士,除了比特幣之外,其他虛擬貨幣,最好非常謹慎地對待。

還要解釋一下,我們把比特幣稱為「數字貨幣」。但是「數字貨幣」這個詞的意義非常廣泛。各國央行提到數字貨幣時,大多指的是「不以現金為載體」的傳統貨幣,比如無現金的美元,無現金的人民幣,並不是指比特幣,或者其他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

區塊鏈,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的火爆,引發了無數人對區塊鏈的巨大熱情,和「區塊鏈還能幹什麼」的更多想像空間。對這些應用的想像,直接導致了ICO這個概念,在今年上半年突然變得炙手可熱。



 3 

什麼是ICO?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它跟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不但看起來類似,意思也差不多。IPO是首次公眾發行,ICO則是首次幣發行。 

ICO是一種為區塊鏈項目籌集資金的方法,它不是把公司股權拿出來發行,而是把區塊鏈項目的數字貨幣用來發行,收取的也是通用的數字貨幣,通常為比特幣或者以太幣。 

舉個例子。我今天想基於區塊鏈技術,做一個「去中心化的公證處」的項目。我覺得這個項目,在未來大有可為。於是,我組了個團隊,但是缺錢怎麼辦呢? 

以前我們創業融資,需要經過一個複雜的評估過程,通過各種指標來確認項目的可行性,最後才有少部分項目拿到天使投資、風險投資(VC)的錢。你想到股市上去融資,那就更複雜了。 

你需要嚴格規範你的經營行為、提供非常多的報表、甚至主要負責人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以防止你作為經營者,相對於股民、中小投資者,掌握了更多不對稱的經營信息,可以很隨便地侵害投資人的利益。 

比如,你用高價從親戚公司買不值錢的東西,利益就轉移了。所以,國家對投融資這件事情,一直管得非常嚴。 

但是,在ICO平臺上,你融資,簡單到讓很多專業的金融人士完全看不懂。你連一個公司都不需要註冊,可能只是隨便幾頁項目白皮書,有時候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只有一個項目願景,發行一個「張三公證幣」,出售一小部分,就能夠換來價值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比特幣或者以太幣。 

這些投資人傻嗎?這些投資人,大概有三種。 

第一種,是投資人。

這些投資人,真懂區塊鏈、真懂投資。他們真相信這個「張三公證幣」是能解決真實問題的,這個團隊最終是能做得非常好,賺到大錢的。對他們來說,他們投的是項目,只是以前投美元、投人民幣,現在投比特幣,投以太幣。 

第二種,是投機者。

這些投機者把「張三公證幣」當作股票,把ICO當成IPO,把發行「張三公證幣」當成打新股。反正只要有人用更高的價格接盤,我就能賺到錢。這個「張三公證幣」是騾子是馬,未來能不能賺錢,我不懂,更不關心。 

第三種,是跟風者。

他們什麼都不懂。甚至是被投機者算計的,是被傳銷組織騙進來的。他們中有些人在享受著「張三公證幣」,「打新股」式的增值,體驗一種自己都覺得不真實的快樂。 

投資人、投機者,跟風者的扎堆,吸引了行騙者大舉進軍ICO。天啊,人傻、錢多,速來!無數的騙子,加班加點地製造完全不可能有未來的項目,上ICO平臺融資,用自己的「李四幣」,「王五幣」,交換比特幣、以太幣。再把比特幣、以太幣賣掉,換成美元、人民幣,再跑路消失。 

由於交易中ICO使用數字貨幣,融數字貨幣,所用到的雙邊都是數字資產,所以目前一直處於監管的真空之中。 

你可以把ICO當成是一個完全沒有監管的眾籌、融資平臺。加上國內投資渠道有限,散戶投資熱情高漲,所以這種沒有門檻、沒有監管的投資渠道,就成為了各路資本熱捧的對象。 

因為ICO的交易者必須使用比特幣或者以太幣,這又進一步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這樣不斷循環,導致今年以來比特幣從1000美元漲到4000多美元,漲幅達4倍。 

比特幣又多了一個使用場景,這進一步加強了數字貨幣的願景,形成正向激勵,導致數字貨幣雞犬升天,各種暴富神話充斥坊間,ICO投資迅速過熱,亂象叢生。這種缺乏監管又瘋狂的場景,特別像兩年的P2P。

最後的話

我想用這篇文章,幫助沒有金融背景、網絡技術背景、數學背景的同學,系統性地理解區塊鏈、比特幣和ICO。希望你能擁有一雙慧眼,看透這些瘋狂中的風險,更要看到這些瘋狂中的機遇。

用三句話來總結一下:

1、區塊鏈是一個網絡技術,它在一些應用場景之下是顛覆式的,未來會帶來大量新的機會,比如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投票等;

2、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本質上是基於分布式記帳技術、去中心化的記帳工具,目前被認可的身份是數字資產,能否成為貨幣還需要看金融體系的態度。它今天最大的價值,是用於炒作的資產;

3、ICO是一個通過「幣買幣」的方式避開監管的、低門檻的眾籌、融資平臺,上面會有好項目,但也一定騙子橫行。


——

如果你看到最後,相信你會對這些概念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對行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對孫宇晨456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事情,也會有自己清晰的判斷。

第一,他的發心如何,是想騙人,還是想做事?

第二,他的能力如何,有多大的可能性創業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End-

覺得有啟發,點個「在看」,轉給朋友們
今天值班的小編是蕉皮,歡迎你「留言」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長按二維碼關注,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 長按關注劉潤,洞察商業本質

商業諮詢 培訓合作 | 案例撰寫 | 公號投稿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  合作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和 9000 多位島民成為朋友

交換資源技術,升級認知

把別人的頓悟,變成你的基本功

相關焦點

  • 3100萬的巴菲特午餐:是對孫宇晨「割韭菜」的諷刺
    這是一門可以持續割韭菜的生意,在中國有公司,而且創始人還這麼高調。嘖嘖,孫宇晨真牛。孫宇晨已經公開說「希望邀請區塊鏈行業知名人士一起與巴菲特交流,從而增進頂級傳統投資人與數字貨幣的理解和友誼,讓整個行業真正受益!」
  • 巴菲特午餐「被爽約」!網友直言「孫宇晨炒作無底線」 巴菲特此刻...
    7月23日早間,孫宇晨微博表示,因突發腎結石正於醫院治療,因故取消與巴菲特先生的午餐會面。目前身體情況一切穩定,處於恢復期,無法接受採訪,請各位原諒。待近期身體恢復後,將很快與外界見面。   @TUSDT:成功的又搞了一個大新聞,第一個爽約巴菲特的男人   @BSV老表哥:小孫呀同樣是90後發覺你咋那麼差勁,原以為是王者,結果是青銅[黑線]   @一哥說幣:一個世界級首富,年老長者,傳奇人物,一直公開場合詆毀比特幣的人會跟一支持比特幣的90後小夥子一起吃飯? 恐怕這餐桌的控制權不在你手裡。
  • 爽約巴菲特另有隱情?孫宇晨被曝限制出境
    7月23日,孫宇晨宣布因病取消與巴菲特的午餐會面,但有媒體報導,孫宇晨其實是被限制出境了。爽約另有隱情?
  • 好一個孫宇晨,連巴菲特也不放過
    除去消息宣布前「幹了件大事,三天後宣布」「讓子彈飛一會」的兩條預熱微博,算上正式宣布拍得巴菲特午餐,孫宇晨在12小時內發了7條微博。「巴菲特會說波場是老鼠屎嗎?」有網友問。「請不要侮辱老鼠。」另一網友答。
  • 7月25日舊金山:孫宇晨花巨資與巴菲特午餐的時間地點定了
    「天價」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時間定了!  6月13日,拍下第20屆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上正式宣布,這場午餐將於2019年7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
  • 孫宇晨進化了!
    這個孫宇晨就是今年以456.7888萬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孫宇晨。不過,在午餐約定日要到時,孫宇晨卻在微博宣布:因突發腎結石在醫院接受治療,不能參加巴菲特慈善午宴,接著孫宇晨旗下的波場基金會宣布「各方同意在各自的時間表可以容納時重新安排午餐時間」,再接著孫宇晨宣布一切都要先靜養,「取消午餐會,並不會延期舉辦」。
  • 馬化騰說技術無難度,Facebook發行的Libra比孫宇晨們高明在哪
    說的通俗點,這就類似我們買Q幣,1個Q幣對應1塊錢,而不是今天1Q幣1塊錢,明天就漲到了10塊錢。當然了,Libra自由的一點就是如果用戶不想用Libra幣了,那麼隨時可以換算成紙幣——由於匯率穩定,這一進一出是沒有價值波動的,因此,也就避免了炒幣現象的發生。孫宇晨們在割韭菜,Libra是不是也一樣?
  • 除了孫宇晨 還有誰在巴菲特午餐裡吃相難看
    在約定吃飯日期的前一天,孫宇晨突然宣布自己因腎結石住院,取消與巴菲特的午餐會面。要知道,從巴菲特發起午餐競拍的20年來,競拍成功之後爽約的,這還是頭一個。隨後,財新馬上報導孫宇晨實際已被限制出境並立案調查,涉嫌非法集資、洗錢、涉黃涉毒,簡言之,不是他孫宇晨不想吃這頓名利飯了,而是真的不敢吃了。
  • 孫宇晨在價值觀的墳頭蹦迪 || 深長
    03根據這次的事件,以及孫老師過往的表現,我總結出了關於孫宇晨老師的21條真相,歡迎大家審閱補充。請叫我孫學大師。1.顯而易見的是,孫宇晨老師是當代孔乙己,因為任何時候只要他一到場,全場就充滿了快樂的氣息。2. 孫宇晨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在文化中,這個現象被稱為孫遲但到。
  • 【關注】孫宇晨在價值觀的墳頭蹦迪
    根據這次的事件,以及孫老師過往的表現,我總結出了關於孫宇晨老師的21條真相,歡迎大家審閱補充。請叫我孫學大師。1.顯而易見的是,孫宇晨老師是當代孔乙己,因為任何時候只要他一到場,全場就充滿了快樂的氣息。2.孫宇晨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在文化中,這個現象被稱為孫遲但到。
  • 孫宇晨和他的波場幣
    這周的罵戰上周,孫宇晨這個名字佔據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朋友圈,因為他以4,567,888美元的價格(約3,000萬人民幣)拍下了巴菲特午餐。不得不說,除了壕氣沖天以外,這波營銷真的是666666。今年年初,孫宇晨就在朋友圈稱:「新年與朋友翻起一張照片,2014年11月24日,我和王小川錄製節目。我永遠也忘不了他這打量騙子的眼神,他說我是騙子,肯定會失敗,和我錄節目是恥辱,最後甚至沒法錄下去。後來不到三年我公司就超過搜狗市值。人生中,瞧不起你的人對你的鞭策更加刻骨銘心。」什麼是「打量騙子的眼神」?
  • 孫宇晨被爆已被邊控?波場最新回應:他在舊金山家中養病
    但沒想到的是,7月23日凌晨,孫宇晨突然在微博上宣布,因突發腎結石,取消與巴菲特先生的午餐會面。23日晚間,有媒體報導稱,孫宇晨取消午宴或許另有原因,而且,他已經被限制出境。孫宇晨目前正在他位於舊金山的家中養病。此外,24日凌晨,格萊德基金會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基金會已經知悉孫宇晨與巴菲特的午餐會被推遲,不過已經收到了孫宇晨和他公司的全部456.7888萬美元的捐款。此外,該基金會還對孫宇晨慷慨的捐款表示了感謝。
  • 「突然結石」孫宇晨:被網安局盯上 被公安部監察已久 波場有暴雷風險
    熒幕後,孫宇晨涉嫌非法集資、洗錢、涉黃、涉毒的新聞從未斷過;熒幕前,孫宇晨卻打得一手極佳的營銷牌,拳打王小川、腳踢王思聰、手撕小鵬汽車等,未曾放棄任何蹭流量的機會,甚至被網友冠以「萬瓷王」的稱號,說他是一名合格的「創業演員」。
  • 「演員」孫宇晨
    孫宇晨自認為是帶著「增進頂級傳統投資人與數字貨幣的理解和友誼,讓整個行業真正收益」的使命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但外界更多的認為這是孫宇晨的又一場個人營銷大秀,「本質還是拉高波場的價格」,起碼在消息公布的一刻鐘內,孫宇晨的波場幣價就上漲了6%。6月4日凌晨,當孫宇晨通過微博公開宣布自己拍下巴菲特午餐之後,有網友留言讓他買個熱搜。
  • 孫宇晨沒變,世界卻變了
    巴菲特午餐一事,讓他第一次認識到了「失控」。2019 年 6 月,孫宇晨宣布以 456 萬美元(超 3100 萬元人民幣)天價競拍下巴菲特午餐。但臨近赴約日,孫宇晨卻突然發布消息稱,因突發腎結在醫院治療,暫時取消會面,引發輿論譁然。這一爽約「原由」如放在之前中拍的企業家身上,可能也不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而到了孫宇晨身上,幾乎被人們習慣性地認為是「製造新聞來消費巴菲特」。
  • 孫宇晨「對話」波卡,是友軍還是挑釁?
    (孫宇晨聊天記錄截圖)孫哥口中所說的 「波姓友商」 有 99.99% 的概率就是指波卡了。畢竟,從孫宇晨和王小川早期「互懟」所表現出來謎之「氣場」,知恥而後勇的意義對其可能並不存在。笑罵由人,便宜佔盡就行。孫宇晨能夠豪擲3000萬元人民幣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應當說,還是超越了普通埋頭割「韭菜」的幣圈「大神」的格局。孫宇晨顯然是想替自己塑造某一獨特的好學形象,給予自己所在從事的職業某種定位,今後仍有機會將不斷強化這一形象或定位,逐步樹立起個人品牌,打造獨特的形象,為自己的後續活動奠定基礎。
  • 孫宇晨硬生生把自己「炒糊了」!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蹭熱點營銷炒作是孫宇晨的一貫作風,甚至被稱為「幣圈賈躍亭」。在GQ雜誌2015年的一篇報導中,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對其「一個成功的創業演員」的形容也被廣為引用。「比方說他本來是100分,精心包裝成1000分的樣子,只要這個1000分的泡沫不戳破,他就可以在市場上找來1000分對應的資本和行業地位。
  • 孫宇晨稱巴菲特在搭便車,人民網告誡年輕不要加槓桿炒比特幣
    香港一男子車內與人交易比特幣,300萬現鈔遇劫被搶,香港多家港媒1月5日消息稱,香港柴灣一名男子4日晚在車內跟南亞人交收虛擬貨幣比特幣,正在數錢時,被4名南亞男子搶走300萬港元巨款。報導稱,1月4日晚8時許,37歲 的李姓男子相約與2名南亞男子在香港柴灣大潭道188號興民頓對面,交收約值300萬港元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李姓男子登上對方的私家車交比特幣,對方同時交付300萬港元現鈔。
  • 中國90後斥3157萬巨資,換來與巴菲特吃一頓飯,有人成有人卻慘敗
    但是一說到巴菲特每年的天價午餐,肯定大家知道。而今年中國區塊鏈企業家孫宇晨正是以近460萬美元的價格拍到了今年的慈善午餐。20年間,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從2000年的2.5萬美元漲到今年的456萬美元,年年飆升,價格如今飈漲了182倍。說他不是賺錢機器,真是沒人敢當第二了。
  • 孫宇晨: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在席捲而來的「過度營銷」的聲討下,孫宇晨漸漸被標籤化。越是如此,孫宇晨的真實面貌越是令人好奇…… 在網際網路和區塊鏈的圈子裡,幾乎無人不知孫宇晨。作為巴菲特的校友,2019年6月,他在個人微博高調宣布拍下了「巴菲特慈善午餐」,為此捐出450多萬美金。也是有史以來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中國人中最年輕的,那時他才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