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密語錄:駝背、盆骨前傾的自我矯正方法,讓胸部圓挺,還能幫助增高
嗨,伽人們早上好~我是萌萌噠滾滾熊,酷愛瑜伽。
在追求美的路上我們總是遠走越趨於精緻,對於自身的每一個地方都追求完美。臉型、皮膚、腰線、腿型……全都不會輕易放過,其中臀部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好看的臀型主要取決於我們的盆骨。
骨盆位於我們身體的正中位置,通過脊柱連接著上半身,成為脊柱的底座;通過髖關節連接著下半身,與下半身的活動緊密相關,骨盆主要起著支持軀幹和保護盆腔臟器的作用。
對於女性來說,骨盆是胎兒分娩時必經的通道,因此骨盆的大小和形態對分娩有很大的影響。通常女性的骨盆比男性骨盆寬而淺,這樣的特點有利於分娩。
骨盆的構成
1.骨盆的骨骼。骨盆由骶骨、尾骨、髖骨(左右2塊)和韌帶連接而成;髖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的。骶骨的形狀類似三角形,骶骨凹陷的地方稱為骶窩,中部前緣突出的地方稱為骶岬。
2.骨盆的連接
骨盆內各個部位是由韌帶、軟骨連接,因為韌帶和軟骨表面非常堅韌,所以骨盆不具有可動性,相對比較穩定。但在女性懷孕期間,身體分泌的荷爾蒙會使韌帶的柔軟性加強,連接處就可以產生小範圍的活動。
(1)恥骨聯合:恥骨聯合是將髖骨與身體前側利用纖維軟骨(或者韌帶)連接起來,結構也相對比較穩定。而在分娩時活動幅度會增加,促使骨盆口擴張,保證分娩順利。
(2)骶髂關節:骶骨與髂骨連接的部位,該部位如果過於緊張可能會導致腰痛,所以可以利用一些髖關節向外打開的瑜伽體式適當活動一下骶髂,但要保證較小的幅度。
(3)骶尾關節:該部位在分娩時活動性非常大,可後移50px,使骨盆出口前後徑增大。
3.骨盆的韌帶
骨盆有兩對重要的韌帶: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妊娠期受激素影響,韌帶就會變得更加鬆弛,各關節的活動幅度也有所增加。
骨盆的運動
1.骨盆的前後傾。骨盆後傾會讓坐骨向下、恥骨向上,腰椎向後突出;骨盆前傾會讓腹部向前突出、恥骨向下,坐骨向後向上拉高。
2.骨盆的上升、下降。從正面看骨盆兩側高度不同,若骨盆異常則表現為長短腿、高低肩等。
3.骨盆的迴旋。骨盆主要有兩種迴旋方式,水平迴旋:以腰為中心,左右扭動身體;立體迴旋:結合骨盆的前後傾、上升下降、水平迴旋,例如跳肚皮舞。
骨盆的異常
有研究表明,我國90%的女性的骨盆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進而健康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我們可以對照上圖,確認自己的骨盆位置是否正常:由側面觀察站姿時,腰部(相當於肚臍的高度)的中線,應該通過臀部最寬的那個點(解剖學上就是髖關節的大轉子)為骨盆的最佳位置。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骨盆位置異常外顯的症狀不突出,所以我們很難感知,但異常引發的相關症狀卻可以及時發現並矯正。
1.骨盆前傾和後傾是最常見的問題,也極容易被忽略。例如偽翹臀、塌腰就是骨盆前傾導致的,而駝背、臀部下垂是骨盆後傾導致的;
2.如果骨盆相關的肌肉不能穩定骨骼、關節就會導致骨盆出現歪斜、髖關節位置發生變化。大腿骨過於外旋容易形成O型腿,反之就形成X型腿。(當然導致O型和X型腿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3.骨盆歪斜還會擠壓神經,其中一些神經被擠壓後會降低身體代謝脂肪的能力,脂肪堆積就產生肥胖;
4.骨盆內有人體的生殖系統,所以當骨盆歪斜致使盆腔內壓力改變、血液循環變差,女性的痛經就會隨之而來。
骨盆矯正
在進行瑜伽矯正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骨盆異常是屬於哪一類情況:骨盆不正、骨盆前傾、骨盆後傾,如果用錯了體式反而會加劇骨盆的異常,得不償失。
1.骨盆不正
(1)山式:利用腿髖部外側力量讓骨盆擺正。排除挺胸塌腰和含胸駝背的錯誤姿勢,骨盆擺正時尾骨會自然的向下,腰椎有一個自然的曲度,腿部就會有更好的支撐。我們可以把手放在骨盆上,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骨盆是否擺正。
(2)樹式:以身體的中線為中心保持中立。如果你想在單腿時也能夠保持中立,就需要加強身體的力量,同時收緊站立那條腿的大腿內側肌肉。
2.骨盆前傾
(1)戰士二式:力量放在兩腿中間,再打開髖部臀部。不要向後翹,尾骨向內微收,身體上半部分與地面保持垂直。
(2)全船式:保持大腿肌肉收緊,腹部核心力量啟動,脊柱成一條直線,用腹部的力量帶動骨盆歸位。
3.骨盆後傾
(1)下犬式:進入下犬式後,拉長脊柱,五指張開,胸腔展開,手臂有力推送背部向後,該體式有利於調整骨盆後傾引起的含胸症狀。
(2)眼鏡蛇式:有利於展開胸腔,調整脊柱的曲度,改變骨盆後傾。
通過對骨盆的簡單了解,我們知道骨盆的異常除了會影響臀型,而且還會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病變,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它。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充滿魅力的臀部,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瑜伽體式也要堅持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