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歌劇魅影》後最宏大的作品。"
——泰晤士報,英國
雖說《貓》、《西貢小姐》、《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並稱世界四大音樂劇,但這部從2003年開啟百老匯首演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魔法壞女巫》(Wicked),它的精彩程度卻可與它們齊名。
1996年,作曲家史蒂芬·施華茨從朋友那聽說這部小說。史蒂芬·施華茨一向喜歡寫一些帶有新轉折的老故事。格萊葛利·馬奎爾將他的小說設定在《綠野仙蹤》——這個一直以來最受歡迎的故事,但是會從西方壞女巫的視角創作。史蒂芬·施華茨馬上想到把它改編成一個舞臺劇。
雖然格萊葛利·馬奎爾重在強調艾芙芭和講述一個完整的,新視角的奧茲歷史,但是史蒂芬.施華茨和他的同事創作的音樂劇則跟《綠野仙蹤》有著更直接的關聯。這部劇極度富有創意地講述了艾芙芭,所謂的壞女巫和格琳達,在大學中受人讚譽的好女巫的故事。她們的友情線是幾個故事主線的其中一條,而暗線則是精心布置的,這是一個充滿驚奇的音樂之旅。
故事建立在一個充滿了巫師、女巫、魔法和咒語的神奇國度,講述了一個精彩絕倫的隱秘故事。
這兩個女生在西茲大學初次相遇:廣受歡迎的金髮女生Glinda,以及不被理解的綠色女生Elphaba,兩個看似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女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然而在遇到了奧茲國的神奇巫師後,她們的友誼走到了交叉口,人生道路也從此不同。Glinda執迷於名望,被權利所迷惑;Elphaba則決心忠於自己的內心,她周圍的一切,也將會對她的未來形成意想不到、令人震驚的後果……
西方文化中一直有關於「西方壞女巫」的傳說,而《魔法壞女巫》的主人公之一Elphaba正是這個為大眾所熟知的」壞女巫」。而《魔法壞女巫》的故事,是其「壞」形象的顛覆。
《魔法壞女巫》改編自格萊葛利·馬奎爾的小說《邪惡:西方壞女巫的一生》,和《獅子王》並稱「童話雙子星」。故事以《綠野仙蹤》中的反派角色艾菲芭(Elphaba)為原型,並給她「翻了案」,講述了現代女性關於善良、友誼、愛情、獨立與成長的思考與追求。
這部劇解構了《綠野仙蹤》的人物關係,推翻了童話一貫的「好人就是好,壞人就是壞」的模式。這其實源於美國90年代開始的反精英思想的盛行。在這之前,正能量音樂劇(像《音樂之聲》)給觀眾展現了生活美好的一面。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興起、搖滾樂的發展,人們更期待看到的不再是精英化的視角,才子佳人、王侯將相都落了俗套。因此,「小人物逆襲做成大事情」的故事應運而生。
一整個故事下來,也許可以發現,這部劇中的人物沒有「全好」或者「全壞」的設定:
像是格林達,她選擇了留在大巫師身邊,但她放走了艾菲芭,還在校長密謀壞事的時候猶豫糾結。她可能很喜歡名氣帶來的榮光,但她內心仍保有善意,會向著艾菲芭。
像是艾菲芭,即使她有反抗的勇氣,但她固執偏激(可能來自於她在童年生活中受到的歧視),做事的時候不考慮別人,導致鐵皮人、獅子、稻草人悲劇的誕生。
像是群眾,以為自己的偏見與歧視是在擺脫邪惡,但其實卻是在助長邪惡之風。
像是觀眾,以為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實際上,艾菲芭背負了罵名,格林達失去了朋友,群眾依舊在虛偽統治者的壓迫下生活。
說到《魔法壞女巫》的音樂就不得不提到金牌作曲作詞家:史蒂芬·施華茨。他是全劇22首歌的創作者,曾獲得3座奧斯卡獎、4座葛萊美獎、1座託尼獎,是當代不可多得的配樂大師。在《魔法壞女巫》的22首歌中最著名的就是《Popular》和《Defying Gravity》。
艾菲芭向格林達吐露了自己的身世以及膚色帶給她的困擾:父親擔心第二個孩子有像艾菲芭一樣顏色的皮膚,就逼艾菲芭母親吃牛奶花,導致妹妹早產,母親難產死亡。
樂觀的格林達開導了艾菲芭,並提出要為她改造,讓她變得受歡迎。全劇最可愛的一首《Popular》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唱出,兩個女孩的友誼也得到了升華。
在學校裡有個公子哥費葉羅,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富帥」。開場他就唱了一首《Dancing Though Life》展現他自由不羈的性格。格林達和他門當戶對,看到如此帥氣的貴公子,她也芳心暗許。
關於舞美,懸於穹頂的神秘地圖,盤旋舞臺之上的霸氣飛龍,從天而降的「格林達」泡泡船,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奧茲大腦」……每一個畫面都是畫報級別,都是視覺盛宴。
音樂劇的「舞臺藝術」都要親身經歷過才知道。《魔法壞女巫》的舞臺設計由百老匯享有盛名的尤金·李設計創作,這位進入紐約戲劇名人堂的舞美藝術家為這部劇製造了一個宏大而極富想像力的舞臺,賦予了故事發生的奧茲魔法大地以神秘魔幻與恢弘大氣。
《魔法壞女巫》Wicked官方中文版宣傳視頻
"令人稱奇的魔法故事。友誼、愛情、成長、魔法,動人心弦的設計以及恢弘的音樂,在這部異常成功的作品中都能看到。"
-——倫敦官方劇院,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