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抗疫前線不斷傳來好消息,但疫情未退,對於出門戴口罩這件事,仍然不能忽視!
可是對於近視朋友們來說,口罩帶來的煩惱總是比別人多,除了悶痘、耳朵疼外,眼鏡還總是起霧。
眼鏡為什麼會起霧?
「眼鏡起霧」常常會干擾我們的視線,給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這種現象其實是受一股「神奇力量」的影響,叫做「表面張力」。
當空氣中氣溫較高時,水汽遇到低溫的鏡片表面時,會在鏡片上冷凝,同時水與鏡片間表面張力較大而形成若干個小水滴。我們呼出的氣體中也含有大量水分,溫度在36℃左右,相對高溫的水分在遇到低溫的鏡片時,就會在眼鏡表面形成液滴,我們俗稱「鏡片起霧」。
那麼,該如何避免眼鏡起霧呢?
青銅操作
自製防霧水
有些人會使用洗浴產品(肥皂、沐浴露等)塗抹眼鏡,這些產品含有表面活劑,與防霧筆、防霧液類似,可以在鏡片上形成一個塗層。
但是目前鏡片大多是樹脂材質(鍍膜都比較精細)容易劃傷,所以使用自製的肥皂液等洗滌產品,會破壞眼鏡表層的鍍膜,再加上防霧的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因此不太建議採用。
白銀操作
將眼鏡壓在口罩上
其實,眼鏡起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口罩沒戴好。如果口罩氣密性不好,氣流從鼻夾旁邊流出,就可能導致起霧。
先要保證自己戴口罩的方法是正確的,在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時候,要將有金屬條的那一端架在鼻梁上,按鼻梁的曲線彎曲金屬條,減少口罩與臉部皮膚的間隙,再將眼鏡壓在口罩上方。
但是這個方法也存在缺陷:會拉大眼鏡片和眼球間的距離,改變了眼鏡正確的使用距離,眼鏡並沒有發揮真正的矯正效果,易引起視疲勞。所以,此方法不宜長時間使用。
鉑金操作
將紙巾疊放於口罩內
為了避免白銀操作的缺陷,網上又出現了一個新操作:利用一張紙巾,阻止呼出氣體內的水蒸氣上升,使其無法到達鏡片,以有效避免眼鏡起霧。
方法就是先將紙巾折成條後放在口罩內部,緊貼口罩的金屬條,然後沿著鼻梁捏住金屬條,使其完全貼合面部,減少口罩與面部皮膚之間的空隙,有效避免水蒸氣的上升。
王者操作
去掉眼鏡
看完以上操作你會發現,這些都是些暫時性的操作,時間一久還是不可行。可是......如果不戴眼鏡,何來霧?想不戴眼鏡?那只有近視手術幫你了!
想做近視手術,你可以有很多選擇。
目前近視手術主要分為兩類:1.角膜屈光手術;2.晶體植入手術。不同的術式對眼部的要求也有差異。
角膜屈光手術主要包括:準分子雷射、半飛秒雷射、全雷射SMART、全飛秒雷射等。全飛秒雷射是目前主流的近視矯正術式,它無需製作角膜瓣,更微創,體驗更舒適,手術時間更短,視覺質量更佳。
點擊播放 GIF 0.0M
ICL晶體植入術,不切削角膜,通過植入人工晶體矯治近視。可以矯正1800度以內的近視以及600度以內的散光,適合角膜薄、度數高等不適合做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
點擊播放 GIF 0.0M
但問題是,你先得自測自己是否能做近視手術:
年齡在18-45周歲之間;
近視度數在50-1800度之間,散光在600度以內;
近兩年的近視度數比較穩定,每年度數增加不超過50度;
眼部沒有器質性疾病,沒有活動性炎症。伴有全身活動性病變,請先治療,穩定一段時期後再考慮近視手術;
女性妊娠期、哺乳期不建議進行手術。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進一步確定自己能否做近視手術,以及可以做哪種近視手術,你還需要到醫院接受全套的術前檢查。眼球是一個小而精密的器官,為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術前檢查有一套規範化的流程,大概有二十多項的檢查項目,每個想要做近視手術的人都必須經過這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