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雖不能隨意出門踏青,但卻正好幫助自己免去許多戶外活動,騰出時間讓自己安心地看劇。
自己也終於能夠看完日劇《白色巨塔》。
這部2003年拍攝的日劇改編自山崎豐子同名小說,是日本富士電視臺開臺45周年紀念作品。這部在豆瓣上評分達到9.6分的電視劇既辛辣地諷刺了日本醫療黑幕,又為觀眾擺出了一道道發人深省問題,比如醫生追求名利地位和堅持醫者仁心是否矛盾,先進的醫療資源是否應該被廣大病人享有等等,可謂是我心中無法被超越的日劇巔峰。
這部劇中最關鍵,同時又是最遺憾的人物便是財前五郎。這位浪速醫大第一外科有名的癌症專家,他雖出身貧寒,但靠著自身寒窗苦讀和獎學金的支持從農村考入國立醫大,並在導師東教授的悉心培養下逐漸嶄露頭角。
但是,財前也是一個複雜人物。他靠入贅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攀附一個有錢有勢的嶽父,利慾薰心地利用裙帶關係實現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抱負。雖然財前五郎醫術高超,但是病患在他眼裡始終是錘鍊自己醫技和幫助自己取得名利地位的工具。
在財前五郎成為教授的路上,他運用體制的弊端和人性的弱點來幫助自己實現目標,雖然當中一度遭到東教授的奮力排擠,但還是最終利用手段使自己成為了教授,成為了既得利益者。
財前五郎又是受害者。體制和人性既幫助他攀登巨塔,同時又使他一步步迷失,讓無盡的欲望一步步地擠走了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理想。最終財前五郎不幸遭到醫療糾紛官司和自身肺癌晚期雙重打擊,英年早逝。
當癌症專家財前五郎死於自己最熟的癌症那一刻,我陷入了沉思。對於財前五郎來說,他心中的那座白色巨塔究竟是什麼?是成為日本乃至世界一流的癌症中心院長?還是成為嶽父滿意,妻子開心,受眾人敬仰的教授?
對於心中的那座巨塔,財前只是打著為醫學進步的旗號,單純又迷茫地往上爬。對於財前而言,他所做的一切最終確實是在為醫學進步而努力,但是他始終擺脫不了別人對他的期許的桎梏。
由此看來,財前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窮盡一生,把自己百鍊成鋼,只為了攀上心中的巨塔,實現醫學的進步,卻始終被欲望所蒙蔽,被體制所掣肘,結果壯志未酬身先死。
擁有善良的人格,篤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從底層攀上心中那一座能夠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巨塔;卻又一路上被現實蹂躪得體無完膚,心力憔悴。最終被自己依舊膨脹的欲望所扭曲,倒向那充滿著焦慮,壓抑和不安的攀附。
面對《白色巨塔》這樣一部偉大的日劇,我在寫下此文的時候誠惶誠恐。從立意構思到執筆寫作,我無一不斟酌再三,如履薄冰,十分擔心自己會片面意會了這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我也相信這樣的一部優秀作品所表達的深邃思想遠不是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就可以一言以蔽之,對這部劇的每一次的溫故都可以讓人得到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