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光芒,是要隔上許多年才會被發現的。
小時讀三國,關注點永遠是閃耀的主角。看到魯迅批評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還覺得不忿。長大了才發現,許多時候,其實是那些看似一閃而過的人,撐起了整個時代。
比如說滿寵。
滿寵在《三國志》的傳記一共2267字,記錄了他退關羽、勝陸遜、贏孫權的三大軍功,整肅治安、建立合肥城的政績,還有廉潔公正的美德。這些功績,其中一項都足以稱為英雄豪傑,可是知道滿寵的人為什麼並不多?
因為滿寵偏偏有個「酷吏」的壞名聲。
「酷吏」這個詞,專指用殘酷手段懲治別人的官吏,單看這個詞,就讓人心生恐懼。
而滿寵的人生,確實一直讓很多人不痛快。他做事喜歡搞突然襲擊,找上門的時候一般把證據都準備好了,不怕犯人抵賴,懲罰手段也特別乾脆,不是打,就是殺。
滿寵做高平縣令,有貪官來巡視,他就到賓館將貪官堵住,先宣布罪狀,再狠狠打一頓,打完就辭官。
後來曹操提拔滿寵,曹家的親戚和門客在滿寵的轄區犯法,被抓了起來,曹操想找滿寵放人,他乾脆先把犯人全部砍頭再去回話,還好曹操覺得滿寵做得對,不但不怪罪還表揚了他。可是,滿寵的心狠手辣,也算是坐實了。
滿寵懲罰的明明都是壞人,為什麼反倒像是壞事呢?
因為漢代朝廷的原則,是「刑不上大夫」。官員犯法,為了保全國家的面子,不會對他們公開審理,一般也不動刑。上級被下級查辦,屬於奇恥大辱,漢武帝的「飛將軍」李廣延誤軍機,為了不連累下屬,自己去受審,當場拔刀自盡。
滿寵生在亂世,但他的同事和上級不少是豪門子弟,看重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和禮儀。比如擔任財政部長的孔融,不但是「孔融讓梨」的男主角,還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動不動就要給人講講他祖宗十九代的故事。尚書令荀彧,是個富N代美男學霸,日子好過一點就要給衣服薰香——傳說荀彧坐過的坐席,香氣幾日不散,史稱「荀令留香」。
草根出身的滿寵,與這些風雅的名士相比,就像一匹不可預測、也無法馴服的野狼。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懷疑前太尉楊彪謀反,下令把楊彪打入大牢,由滿寵來審訊。
太尉是正一品,相當於國防部長,楊彪一家當官的歷史長達兩百多年,光太尉的官職就在他家傳了四代;而滿寵只是剛剛復職的六品縣令。曹操讓滿寵審楊彪,意思再明白不過:全國上下,敢對上級動手的官員,除了滿寵也沒有誰了。楊彪要是也和李廣一樣受不住氣,自行了斷是最好;要是進了大牢受不住刑,乾脆承認謀反也不錯。
按一般人的想法,滿寵應該是左右為難的。
不殺楊彪,相當於公開說老闆是被害妄想,自己搞不好也會被打成叛徒。
殺楊彪,因為是謀反大罪,必然牽連楊氏九族,至少一百多條人命。
楊彪一入獄,他的親友團都來找滿寵說情,其中最激動的就是孔融和荀彧。滿寵卻淡定得很,先將楊彪相關朋友圈統統拖黑,再不顧楊彪的身份和年紀,把楊彪拷問了幾天。
就在全國都覺得楊彪死定了的時候,滿寵卻向曹操匯報,說沒找到楊彪謀反的證據,還補充了兩條在今天看來也很科學的法治原則:
「就算此人該殺,也要先公開證明他的罪過。」
「如果不明不白就問罪,一定會失去民心。」
滿寵這兩句話,說得相當聰明。
《論語》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想說服君子,要和他講理想、講道德;想說服小人,則要說明做這件事的好處。滿寵的前一句,從「義」的角度出發,說執法必須公平合理,後一句重點突出的卻是「利」,點出了濫殺無辜會失去老百姓的支持。
曹操是梟雄,不可能只用單純的「義」或「利」來打動,而滿寵竟能從看似對立的兩個角度都給出了不殺楊彪的理由,讓曹操無法反駁。
何況,大家都知道滿寵辦案手段狠毒,如果連他都找不出楊彪的錯處,還有誰挑得出來呢?
滿寵受盡非議的冷酷,反而證明了楊彪人品清白。所以在結案後,曹操不能再找楊彪的麻煩。孔融、荀彧因此對滿寵也客氣了很多。
本該全盤皆輸的死局,就這樣被滿寵盤活了。
滿寵的訣竅,就是抓住需求的本質。
曹操的真實需求,並不是殺楊彪,而是排除一切可疑對象。孔融、荀彧的真實需求,並不是不讓拷問楊彪,而是要保全他的性命。
如果楊彪有罪,誰想庇護他都無話可說;如果楊彪無罪,就應該釋放。所以,身為執行者的滿寵,只需做好「查案」這件事就可以了。
單看這一件事,就覺得滿寵實在是被大大低估的智者。因為他不計較一時得失,只追求事實真相,還能說服他人接受真相,從而達到最好的結果。
所以,最近在追《三國機密》的時候,對於被原著作者評為「意外之喜」的滿寵,小閱也是十分喜歡。
這一版滿寵,在氣勢上就有強烈的威懾感,面對要在都城搞事情的皇室宗親,一點情面也不講。一開場,伏皇后為了掩蓋漢獻帝死亡的真相,故意布置了皇宮大火,滿寵身為許都縣令,竟然隻身衝進火場勘察,身手敏捷不亞於特工。
史書上確實也記載過滿寵的身手,說他僅帶數十精兵就燒毀了孫權的攻城車,逼退十萬大軍,堪稱三國特種兵王。
這樣令人瑟瑟發抖的硬漢,有時卻也有些呆萌。不論是被革職時抱著箱子無奈的發言,還是對身體不好的上司噓寒問暖的模樣,都很是可愛。
畢竟,對滿寵的評價雖然以冷酷剛烈為主,但一個敢拼上前途懲治貪官的人,不可能是無情無義之徒。
曹魏時期,滿寵從揚州調任汝南,揚州百姓扶老攜幼要隨他一起離開,一向機智的滿寵竟無計可施,最後是靠皇帝下旨才能脫身。
小閱覺得,比起天才的稱讚、偉人的嘉獎,來自普通人的擁護,才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寶貴的勳章。
本期,小閱請到了《三國機密》版滿寵的扮演者屠楠老師,看下他是怎樣理解滿寵的?
Q1:你在《三國機密》中扮演了兼具酷吏與大將身份的滿寵,你是怎樣理解滿寵這個人的?
A1:他是一位酷吏,工作認真不苟言笑,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他會毫不留情地對嫌犯使用酷刑。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有勇有謀,曾經參與過赤壁之戰。後協助曹仁駐守樊城,勸住曹仁棄城而逃的計劃,堅守直至援軍到來,擊退關羽。得到曹氏四代重用,死後諡景侯,可謂鞠躬盡瘁。
Q2:《三國演義》對滿寵著墨不多,你認為《三國機密》裡的滿寵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A2:是的,由於《三國演義》褒蜀貶魏的創作思路,滿寵被嚴重低估。而《三國機密》裡還原歷史的成分更多,滿寵被刻畫得像名偵探柯南一樣敏銳,像毒蛇一樣洞察著劉平伏壽集團暴露出的蛛絲馬跡,自始至終帶給他們巨大的壓力。同時,在郭嘉面前又顯露出他對於偶像的那種類似腦殘式的崇拜,這種反差挺有趣的。
Q3: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做了哪些準備?
A3:首先,我閱讀了《三國志》裡面對於滿伯寧的史料記載,以此為根基。另外,觀看了幾部日本的古裝電影,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由我國古代的「士」的精神演化而來,這些都非常值得借鑑。不得不承認日本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得比我們好,他們至今還延續著席地而坐,穿著傳統服飾的習慣。最後,我甚至從PS遊戲《三國無雙》中尋找創作靈感,遊戲中人物的動作、臺詞都非常誇張帶感。我認為在當今日趨多元化的時代創作三國題材的作品,帶著一些現代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Q4:這個角色給你帶來的最大驚喜或者感受是什麼?
A4:在劇場裡演了七八年舞臺劇,剛剛回到影視創作中來就得到主創團隊的信任,接到這麼酷的角色,我本身就很高興。另外,我也喜歡偵探小說,是個不折不扣的福爾摩斯迷,滿寵滿足了我想參與這類題材作品的願望。
Q5:作為一個現代人,將古人演活的難點在哪裡?您是怎樣做功課的?
A5:沒有人真正見過古代人到底如何生活,我們能看到最古老的影像資料是清朝的,而那與漢代又是大相逕庭。劇組有專門的禮儀老師,每個人都接受了漢代禮儀的培訓,這對我的幫助很大。跪坐並不是一個舒服的姿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最初,不到半個小時我就已經兩腿酸痛站不起來了,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Q6:為了實現目標,你挑戰過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A6:從入行以來我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於困難角色的挑戰。也許是命運安排,剛進國家話劇院,我就飾演《四世同堂》中的李四爺,他是一個年過70的老人,我那時20多歲,可見與角色的距離有多大。從那以後我接到的角色就沒低於過55歲,有警察、醫生、藝術家、嫖客等等。難歸難,但我也一直樂在其中。
Q7:平常有閱讀的習慣嗎?一般看什麼書?
A7:是的,由於我很少看電視,所以大部分時間用來看書。最初是從小說開始,也喜歡詩歌。後來由於失眠,我開始在睡前看一些燒腦的哲學原著。本想著半懂不懂地在雲裡霧裡繞一會兒就會鼾聲大作,沒想到居然一點一點體會到它玄妙的內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Q8:最後,可以向掌閱的用戶推薦幾本書嗎?
A8:王小波一直都是我的「好朋友」,另外,《在路上》、《麥田裡的守望者》都是我20出頭的時候最喜歡的。卡夫卡,佩索阿是文藝青年不可錯過的,最初讀他的作品就像在讀另一個世界的我。
屠楠老師的推薦書目
《惶然錄》
費爾南多·佩索阿 著
《惶然錄》又名《不安之書》,是一部曾經長期散佚的作品,後來由眾多佩索阿的研究專家們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隨筆中的立場時有變化,有時是個精神化的人,有時則成了物質化的人,有時是個個人化的人,有時則成了社會化的人,有時是個貴族化的人……這是變中有恆,異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堅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確。正是這種精神氣質、這種獨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圍,使佩索阿被當代評論家譽為「歐洲現代主義的核心人物」、「傑出的經典作家」、「最能深化人們心靈」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