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哪位導演能代表美國電影,或許大多數人會回答出「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暴君」詹姆斯·卡梅隆以及「採夢大盜」克里斯多福·諾蘭等享譽世界的好萊塢大導演。
昆汀·塔倫蒂諾
的確,這些好萊塢名導憑藉多部經典影視作品為影迷帶來了值得回味的精彩,值得被被寫入世界影史,但小街並不認為他們能完全代表美國電影,因為他們都是大公司壟斷電影製作的最直觀表現者,只能算是美國主流電影的代表。
好萊塢
而與大公司壟斷製作的電影作品呈對立狀態的便是遊走於創作自由和反商業/政治主題的獨立製片電影,相較於市場主流商業電影而言,獨立製片更注重導演的獨立創作以及「反叛」思想。而這群充滿對抗精神的導演也被稱之為「獨立電影人」。
為自由的電影
談到「獨立電影人」,小街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國電影界最為優秀的獨立製片旗手級導演喬爾·科恩與伊森·科恩,也就是電影界被廣為稱道的「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作為編導起家的導演,因為其導演的作品大都與犯罪有關,所有科恩兄弟也被電影界劃分到黑色電影導演類別,在其編劇執導的20多部作品中,除了《金錢帝國》外,其他電影幾乎都夾雜著犯罪題材。
科恩兄弟
其犯罪內容包含了綁架、盜竊、兇殺以及黑幫火拼等,簡直將現實生活中所有帶有黑色屬性的行為都列入了電影的題材選擇,讓觀眾每次觀看科恩兄弟的電影就如在看一場犯罪實錄。
而在2018年,科恩兄弟首次聯合網飛大廠推出西部片《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以下簡稱《歌謠》),電影通過分段形式講述了六個不同的故事,分別為《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阿爾戈多內斯附近》、《飯票》、《黃金谷》、《受驚》以及《遺體》。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雖然故事各不相同,但在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觀眾很容易就能明白電影所有故事的共同的核心,即「命運無常」和「死亡恆定」。
最終科恩兄弟憑藉《歌謠》收穫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以及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和金獅獎提名,算是科恩兄弟近幾年的最佳電影作品。
科恩兄弟亮相威尼斯電影節
下面本文將從科恩兄弟的電影路、科恩兄弟的電影題材以及電影的啟示意義三個方面以《歌謠》為例解讀科恩兄弟獨特的黑色幽默電影風格。
目錄導讀:
說到科恩兄弟,就不得不提他們的傳奇電影路。出生於上個世紀中葉的他們因為父母的開放式教育,從小便形成了共同的愛好——電影,而犯罪偵探類題材更是成為他們最大的興趣所在。
年輕的科恩兄弟
在大學畢業以後,科恩兄弟重拾對電影的興趣和喜愛,相繼來到紐約開始投入電影事業。直到1985年,兄弟二人拍攝的電影《血迷宮》票房大賣,憑藉總票房300萬的成績以及第一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終於打開了兩人久推不動的電影製作大門。
《血迷宮》
憑藉《血迷宮》打下的名氣基礎和深厚獨到的執導經驗,科恩兄弟很快就在美國電影界站穩腳跟並逐漸嶄露頭角。1991年,兄弟二人執導的《巴頓·芬克》上映,三次奧斯卡提名和三座坎城金棕櫚獎盃讓科恩兄弟正式跨入國際著名導演的行列。
《巴頓·芬克》劇照
成為國際名導後,科恩兄弟繼續向前挺進,1996年推出的《冰血暴》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以及多項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獲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和主流影評的認可。
《冰血暴》
進入21世紀,科恩兄弟的電影事業再一次得到攀升,《逃獄三王》、《缺席的人》、《老無所依》····,幾乎所有作品都能入圍奧斯卡獎項並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的認可。
奧斯卡
由此可知,科恩兄弟的作品雖然不屬於美國好萊塢主流題材電影,但卻總能獲得國家大獎的認可,並獲得觀眾的喜歡,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
通過對科恩兄弟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其電影風格受到過許多世界級名導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特點便是科恩兄弟在布置犯罪鏡頭時總是會從環境和氛圍兩個角度上注入緊張和驚悚的視覺或者聽覺藝術,這一點明顯是受到了黑色驚悚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影響。
希區柯克
此外對於電影中的人物角色的形象設置和劇情走向設定上也頗有庫布裡克的影子。在電影的環境塑造上,科恩兄弟偏向於陰暗灰色,這應該是受到了蒂姆伯頓的影響。
可以說,科恩兄弟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電影界奇才。
庫布裡克(左)和蒂姆伯頓(右)
(1)題材選擇
在《歌謠》的六個故事中小街發現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罪惡的發生無時無刻,無論是第一個故事中神槍手憑藉高超的槍法在西部荒漠中肆意發起殺人決鬥,還是第二個故事中落魄牛仔為了生計去搶銀行····。
巴斯特( 蒂姆·布雷克·尼爾森 飾)
科恩兄弟便是用這些罪惡將整部電影的黑色基調烘託起來,此外電影中對於每一個犯罪者都有了相應的懲罰,神槍手遇到了更強的黑衣槍手最終倒在了自己最擅長的對決中,流浪者在兩次絞刑中 得以逃脫的,但最終還是死在第三次絞刑中。電影用這樣的方式實現了對罪惡的平衡。
詹姆斯·弗蘭科
另外小街在觀看科恩出品電影時,很容易發現在他們的電影中,並不存在正義化身警察,簡單來說就是電影中並不存在正義,或者說是善。這與前文提到的電影通過罪與罰的並存實現平衡有共通之處。
在《歌謠》的六個故事中幾乎看不見警察的存在,就算在第二個故事中出現了警長,也表現得極不正義,毫不在意人的生命和案件事實。
警長
除了在本片中是這樣的情況,科恩兄弟的其它作品也大多是這樣的模式。比如《老無所依》中,湯姆飾演的警察雖然是電影的主角,但比起殺人犯安東,他永遠都慢上一步,不能在悲劇發生前進行阻止,無法發揮其作為警察的拯救作用。
電影《老無所依》的結局,湯米辭職並感嘆道面對兇惡的罪犯,有的時候正義真的無能為力。
《老無所依》
(2)主題延續
科恩兄弟對於電影的主題選擇極為統一,從第一部作品《血迷宮》到最新的《歌謠》,所有電影都展現了同一個主題——命運。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巴斯特擊殺了西部小鎮的最強槍手兄弟,最後又被另一個比他更強的黑衣槍手擊殺,這裡正是寓意著「強中自有強中手」,或許黑衣人也會遇到一個比他更快的神槍手。這則故事代表著命運的輪迴。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黑衣神槍手
《阿爾戈多內斯附近》:牛仔走投無路搶劫銀行最後被抓,躲過兩次被絞死,但最終因為盜牛罪被再次送上絞刑臺。這裡寓意著「事不過三」,代表命運的定論。
《阿爾戈多內斯附近》牛仔
《飯票》:男人依靠少年的演講到處賣藝維生,因為收入越來越少令男人不再信任少年,最終用一隻會算數的雞替換少年,成為其日後賣藝的「演員」,少年的結局電影沒有展現,但觀眾都應該明白。這裡寓意命運的背叛。
《飯票》演講者
接下來還有《黃金谷》、《受驚的女子》以及《遺體》分別寓意著命運的警示、命運的無常、命運的恆定。
整部電影延續了科恩兄弟傳統的電影主題命運,通過六個角度將命運的特性展現得極為透徹,既是對電影人物角色悲劇命運的嘆息,也是對電影外觀眾的警示。
《遺體》回望
談到黑色幽默電影,必然離不開對科恩兄弟作品的討論,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代表人物,其電影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對犯罪黑暗的重視,並通過影像的方式實現對這種「黑暗」的正視和表現。
科恩兄弟
再加上科恩兄弟永恆不變的「命運」主題,兩者間的碰撞產生了獨一無二的「無常」電影反思意境。
無論是誰只要踏入邪惡的土地,即便可以逍遙法外,但最終會受到來自命運的懲戒。這便是科恩兄弟想要通過電影表達的主題——用最黑暗的「惡」來喚醒人們內心被掩藏的本「善」以及被消磨殆盡的對命運和自然的「敬畏」。
《黃金谷》劇照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對比科恩兄弟以前的作品略顯溫柔,但正是這些溫柔才讓觀眾更能體會到電影中所表達的內涵。
減少了曾經的稜角和鋒利,科恩兄弟用更溫柔的電影向觀眾展現自己的內心訴求和渴望。
最後想說:「生命無常,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