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犯罪類的電視劇,一直算是全球電視劇裡最普及的一種類型,
美劇有經典的《24小時》、以及史蒂芬金經典的「警探系列」;
英劇有灰色犯罪和優雅腔調並存的《榮耀之女》、《貼身保鏢》,
德國有冷峻嚴謹的《德國83年》,
我們國產的警匪題材也有優質網劇《白夜追兇》與《無證之罪》。
警匪犯罪題材因為其緊張、刺激的劇情,還有在逃殺追捕中人性正邪的展現,
整個劇集的代入感與可觀性很高,往往有警察破案、追捕極高智商的罪犯,
或者亦正亦邪、讓人愛又讓人恨的反派的高光時刻……
對於這樣的經典類型題材,玩出新意才是在優勝劣汰的電視圈常存的實力,
比如2014年HBO一部打破美劇流水線生產的警匪偵探劇《真探》,
一集50分鐘的劇情有30分鐘都是人物旁白與心理刻畫,而對立又和諧的莫測的拍檔關係與案情懸念構成了雙重推理。
灰色塵埃質感的高級畫面,雙雄對決又相輔相成散發出的人物弧光,
使得這部劇不同於往常的警匪劇:克制、嚴謹、留白、冷峻!
至今在imbd都保持著9.0的高分評價。
而2017國產的《白夜追兇》在緊張的警匪劇情外,還加入了雙胞胎身份錯位的懸念,
使得本劇成為了近年來國產劇一個難得的高峰。
而像美劇《傑克萊恩》那樣「大男主」的美式英雄主義式警匪劇,
其實,已經較難吸引住現代口味的觀眾一口氣追下整個系列的連續劇,
倒是英劇、國產劇裡常有新意十足又風格特殊的劇在這些年層出不窮,
比如基於世界名著、復古優雅又充滿英式幽默的《神探夏洛克》系列,比如國產裡「一文一武」的《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
看厭了美式警匪的英雄主義,和正邪對峙;又對警匪題材情有獨鍾,怎麼辦?
紅顏秀影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一部法國警匪劇,
雖是2009年的劇集,卻有著非常超前的設定和內涵,打破了警察與惡徒之間的界限,
當警察變成惡,,法國人民還能放心嗎?
它就是《法外之徒》。
艾迪、提昂、沃爾特和羅西安四人本是巴黎上塞納省地區的警察,
他們的好友兼上司,在一起案子中無辜受冤枉、飲彈自殺、崩潰而死,
這也徹底改變了他們有些數十年如一日、頹廢重複的警察生活,
對警局的失望和為了還夥伴一個清白,他們不惜違反法律進行各種活動與調查,從而走上了灰色執法的道路,遊走在法律與正義的邊緣,
他們因為暴力執法、威逼利誘的方式,終究和他們厭惡的惡徒們難分伯仲,
在這一過程,有偶遇的案件,又有更多關於警局幕後黑手與犯罪組織的真相……
該劇曾獲得第40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劇情獎(是的,就是現在美劇界的最高獎項);
前三季播出在法國創下平均20%的高收視率,
警察團隊,五位成員、能文能武、有男有女共同執法斷案,行走在槍口刀尖上,遊走在法律與正義的邊緣的故事,聽起來似乎並不那麼新穎,
但紅顏秀影為大家推薦這部《法外之徒》卻有兩個理由:
一是因為它「大膽」,二是因為它「超前」。
縱觀這麼多年的警匪劇集,
雖然有很多灰色的警察形象,但總體還是為了正義和光明不得已而為之,
而《法外之徒》簡直大膽到了極致。五位警察主角團的定位已經遠超灰色執法,簡直比黑道惡徒還黑道惡徒的警察,
綁架、滅口、敲詐勒索、搶劫,無惡不作,正義與邪惡的界限模糊,
這樣生猛的寫實,其實完全開闊了警匪劇的局限性,
不同我們固有印象裡警察則是正義、罪犯則是邪惡,呆滯刻板的二元對立的印象;
罪犯也可能會有不能言說的苦衷和難以脫身的無奈;而警察並非只靠正義和神槍技術就能挽救世界。
就好像前年陳小春的《反黑》裡警察雖然開槍救了人,卻被警長訓斥;
如果這一槍開錯、就將是萬劫不復,毀掉的是可能是一個生命,更是整個警察局的信譽。媒體、幫派、警局、宗教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對立又在對立中因為互相的利益而共存的;所謂的完全對立,一網打盡,以及黑白分明的關係,只有較為稚嫩的超英劇、非寫實警匪劇裡才有呈現。
也難怪老教父會說:
「不要痛恨你的敵人,這會讓你失去判斷力。」
而在《法外之徒》裡則是這句話的升級版:
「不要痛恨你的敵人,在你向上爬的時候,對敵人好點;說不定你掉下來的時候,還會遇見他們。」
而誤解和傳言往往能夠將象徵著正義卻總是飽受爭議的警察甚至警局毀滅,
在《法外之徒》一開場,老警探對姦殺孕婦至死的強姦犯又打又罵,大膽將鏡頭機位和人物立場調換,竟然給我們營造出了一種錯覺:
犯人是受害者、警察是施刑人。
如同《狩獵》裡那種錯位卻緩緩就發展最後萬劫不復的誤解,
老警探竟然被警局從上到下認為是施暴者,罪犯瘋狂的哭喊控訴、警局一意孤行的誤解、媒體為了銷量的大肆宣傳,
好像能把白抹黑,一時之間,絕望的警探飲彈自殺,
於是剩下的四位警察為了為警探洗清冤屈,不得已走在了灰色邊緣,綁架犯人、為了逼出真相,結果錯手打死了罪犯……
這是錯誤的開始,也是劇集的開始。
如此大膽的設定,完全顛覆了警匪劇裡各種不同人物對應的身份,
當一個無心之失成為劇集的開端,各種顛覆我們的觀影經驗和對警察行業、匪徒印象的描寫就接踵而來,
比如警察也會為了自己的不在場證明召喚情人為自己作證,
比如家庭和工作壓力雙大的警察也會走上賭博的道路,
劇裡窮兇惡極的黑道老大,對自己的妻子竟然也有千般柔情,
大膽的設定和各種顛覆我們觀影與日常經驗的情節,
使得《法外之徒》的緊張刺激抓眼超越了劇情吸引,而是一種全方面顛覆的狂歡。
《法外之徒》的超前在於,它不順從於觀眾或者遵循於套路,
第一集開場就讓主角團裡的核心人物飲彈自殺驚得觀眾不知道編劇要怎麼寫接下來的故事;
四人為了逼出真相順利帶走了罪犯卻失手爆頭了罪犯、既沒有證據也犯下罪行,功虧一簣,就連作為觀眾的我們也不禁想指責這般意氣用事的警探們;
第一季中段愛賭徒的光頭警長,竟然因為賭錢被罪犯關押,整整兩集下線,主角團分裂成三人;
做著風塵職業的女子卻是逮捕她的警官裡最勇敢剛烈的一位,以及最後一直和主角團作對的暗中觀察的女警官竟然在最後一秒倒戈來了一個360度的大反轉……
這些超前的、主角先死、主角下線、政協對換、反轉的劇情設定,在日後的美劇中甚至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套路」。
在《法外之徒》裡另一個超前之徒,則在於表面上血腥暴力,實則內裡對法國社會深刻的剖析。
法國和美國一樣是歷史悠久的移民國家,相對於美國電影、電視劇因為政治正確而產生的各種呆板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
《法外之徒》卻將移民的無奈、法國原住民內部分裂的態度展現的相當深刻。
印象很深的兩場戲是,一向衝動暴力的警官提奧,一面將槍枝抵在黑人移民上極其「政治不正確」的喊著「因為法國的監獄是給你這樣的人做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下一個鏡頭,為了營救一個移民的私生子,慌張的跑到垃圾桶裡救出小嬰兒,完全沒有了之前暴徒般的歧視和瘋狂。
只是對一個落難嬰兒的同情和緊張。人性的兩面性展露的無疑。也是法國人對移民態度的一個精細刻畫——趕走醜惡的、留下善美的。
後來的很多法國高分電影《預言者》以及去年奧提的《悲慘世界》都有這樣「不政治正確」卻真實的內涵。
《法外之徒》倒是法式血色浪漫的一次黑色寫照。
所有的浪漫和熱血裡,凝聚的都是現實的骨和肉;
你以為是守護正義光明的警察也會掉入泥坑,以為能從一個坑裡爬出來其實卻越陷越深,脫離尋常。
人沒有黑白兩面之分,人性也沒有單純的善與惡為交界,
職業也沒有決定的英雄或反派;沒有至善付出的好人,也沒有無緣無故想要毀滅一切的壞人;不要假裝你很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