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HO衛星照片中發現太陽附近巨型UFO,為黑色球形,直徑超45萬km
那麼在照片1和照片2上出現的球體比較亮的部分,是由於受UFO球體壓縮聚集的太陽高溫等離子體噴射物發出來了更亮的光芒。這種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判斷這個UFO是在太陽前面,還是在太陽後面。如果UFO球體本身會反光的話,那麼這張照片就應該是一張逆光的照片,也就是說UFO在太陽前面。●照片3,在背景中有一個隱約的球形UFO輪廓。
-
NASA問你想去哪個星球旅行丨平面
它是外太陽系中迄今為止觀測到存在地質噴發活動的三個星體之一,而海報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於此。2015年,NASA證實了在土衛二表面覆蓋的冰層之下,確實有一片巨大的海洋。火星:遺蹟眾多2015年NASA海報作品其實關於生活在外太空的外星球的海報NASA並不是第一次嘗試,去年,為了紀念克卜勒望遠鏡觀測到大量可能宜居的地外行星,
-
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通過觀察這些行星系,我們就能知道太陽系的過去和未來,而且也能檢驗我們提出的太陽系形成、行星演化理論是否正確。 尋找、觀察星系也可以發現生命誕生可能的場所、甚至是外星生命。為我們揭開生命誕生的奧秘。
-
你了解太陽系最邊緣的行星嗎?關於海王星的二三事,正待你探尋!
雖然在1989年的旅行者2號飛越海王星和1994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都看到了類似的特徵,但這是21世紀首次確定在海王星上觀察到了渦流。這張哈勃圖像顯示了在海王星的大氣中存在的黑暗漩渦。資料來源:NASA、ESA、M.H. 王和J.
-
我們的太陽系——圖片集
>1990年2月14日的旅行者1號相機朝向太陽,並拍攝了太陽和行星的一系列照片,這是我們太陽系的第一個外部「肖像」。Zurbuchen在這個馬賽克中,39個廣角框架將我們太陽系中的六個行星連接在一起。最外層的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多30倍。太陽被視為框架中心的明亮物。太陽的廣角圖像是用相機最暗的濾光片(甲烷吸收帶)和儘可能短的曝光(千分之五秒)拍攝的,以避免照相機的攝像管在太陽光散射下飽和。
-
太陽系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恐怖星球,竟然是它!
太陽是一個巨型火球,大部分元素是氫、氦,表面溫度大約6000℃,重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如果地球靠近太陽,太陽散發的熱氣將會融化掉整個地球,瞬間毀滅掉地球上的所有物種,被毀滅的地球分子會被太陽風吹散到整個太陽系。
-
降落傘裡藏玄機,帶著中文上火星…NASA毅力號也太會玩了吧!
從左到右依次是:旅居者號、雙胞胎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帶著機智號的毅力號。仔細看主定標板上,中間的幾個環是灰度定標色塊,周圍的一圈是彩色定標色塊。①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環繞太陽的軌道,代表太陽系的形成和行星的演化。其中水星、金星和地球的軌道位置對應2020年7月火星發射窗口時的位置,火星的位置對應於2021年2月毅力號著陸時的位置。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有些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的天文學家,分析了兩個永遠離開太陽系的天體路徑,並確定它們很可能也來自太陽系以外。
-
UFO獵人在太陽表面發現「人造符號」,NASA:氣體流
作為太陽系的霸主,太陽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的質量,但是它的表面溫度太太高了,最外層的日冕層溫度高達數百萬攝氏度,使得一般的探測器根本無法靠近。但是,得益於先進的探測器,我們終於可以近距離觀測太陽的細節,不過這也給UFO愛好者可乘之機,並據此認為太陽表面存在外星活動的100%的證據,那麼真相是什麼呢?迄今為止,集中精力尋找外星生命證據的努力未能證明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但是許多陰謀論者相信外星文明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和人類一起存在於太陽系中。
-
人工智慧找到「第二太陽系」
人工智慧找到「第二太陽系」2017-12-18 14:47 來源: 西寧晚報 太陽系不再是唯一的八行星星系了!美國宇航局(nasa)於北京時間15日凌晨宣布,通過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距離地球2545光年的克卜勒-90星系中,又發現了第八顆行星,這使得克卜勒-90與太陽系並列成為行星數量最多的星系。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發現是研究人員首次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取得新突破,將對科學家在今後的外星生命研究中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
幾十億年後太陽能量耗盡,會不會成為黑洞吞噬太陽系?科學家的回答...
成為黑洞最主要的條件是要有足夠的質量,這個足夠的質量大約要有30倍的太陽質量才可以,也就是說如果30個太陽聚到一起,那麼最終的演化結果才會形成黑洞。天體的演化路線是由天體的質量決定的,像太陽這樣質量的天體,其核心的聚變反應最終只能演化到碳氧聚變反應,由於質量不夠,核心的溫度也無法形成更重元素的聚變反應。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又是圍著誰轉?
曾今,在我們的初高中的課本上學到過,關於太陽系和銀河系相關的知識,講的內容也都十分的片面,並沒有講得那麼的深刻,真的是所謂的「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的恆星太陽是不是也在圍繞著某個點在轉動呢?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目前的太陽系乃至整個可觀測宇宙裡,地球都是唯一存在智慧文明和海量生命的星球,且在人類目前能勉強覆蓋到達的太陽系裡,地球的空間位置和宜居程度也是最好的,臨近的月球和火星以及太陽系其他星球,都需要進行長時間改造才能讓人類在上面生存,所以說「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並不是空話。地球真的是唯一的嗎?
-
把鳳凰城UFO事件拆分成兩個時間段,你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
這一次我們先還原事件的真相,再呈現證據,讓我們先把時間回到1997年3月13日的晚上,在當天晚上其實一共發生了兩起事件,分別在晚上的八點和晚上的十點,為了方便描述,我們將這兩個事件分別稱為八點事件和十點事件,八點事件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V字形燈光事件,而十點事件是我們剛剛說的一串燈光出現以後消失的事件,這兩起事件都是由同一個行動的結果——雪鳥行動。
-
直徑8萬公裡,巨型UFO籠罩地球!場面震撼人心,向這位大師致敬!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吞食者》中,曾經描繪過一個由地球上恐龍文明建設的巨型飛船。這種巨型輪胎狀飛船總的直徑為五萬公裡,輪胎寬為一萬公裡,內圓直徑為三萬公裡。不過這不是科幻歷史上的第一個巨型外星飛船。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藝術家林紀夫也曾經創造過直徑將近8萬公裡的巨型飛碟。
-
美國宇航局公開太陽系探索50周年紀念標誌
這幅地球的窄角彩色圖像被稱為「淡藍點」,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第一幅太陽系「肖像」的一部分。宇宙飛船在距離地球40多億英裡的地方,在黃道32度的上空拍攝了一張太陽系的馬賽克照片,共60幀。從旅行者的遙遠的距離來看,地球僅僅是一個光點,即使在窄角相機裡,它的大小也不及一個照相元件。地球是一個只有0.12像素大小的新月。
-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三體文明當中所講述到的三體星系,這是一個擁有三顆恆星的世界,所以這是一個多星系統,然而在最近就有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它只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如果太陽系真的有兩顆恆星,除了太陽之外,它的另外一個夥伴究竟在哪裡呢?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每天我們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早餐時明亮的陽光,晚上太陽落山過後,天空就會慢慢進入夜晚,許多人知道這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自轉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地球的遷移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城市化是維持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如果沒有地球繞著太陽轉,四季就不會有變化,地球也不會產生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