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音樂,我是個門外漢,一直停留在以好聽或者不好聽來界定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境界,我不懂音樂的技巧,只是很單純地喜歡音樂給自己帶來的享受和思考。真喜歡一首歌,我才會嘗試去了解創作者、創作背景以及音樂所想表達的思想,然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再去回味,所以很多喜歡的音樂就會成為留在記憶中的經典。學生時代我曾經沉迷於搖滾音樂帶給自己思維的震撼和心靈的撞擊,以至於很多音樂直到現在依然讓我記憶猶新,相信很多和我同時代的人,會有和我一樣的體會,每當再次聽到這些搖滾經典,心中自然而然會生出一種敬意,致敬那個時代,致敬帶給我們經典的搖滾音樂人。
01崔健,《一無所有》《假行僧》
1986年5月9日,一個註定被銘記的日子,北京工體,褲腿一高一低的崔健,一首《一無所有》石破天驚,開創了中國搖滾的歷史,從那天開始,中國搖滾從一無所有開始走向百花齊放。多年以後得益於網絡的發達看到那段珍貴的視頻,一聲概嘆,「搖滾教父」,實至名歸。崔健是個天才,ta並沒有照搬西式的搖滾,ta的配樂中有很多中國元素,有一種濃鬱的中國風,但又與搖滾的曲風結合得天衣無縫,再配以豪放、粗獷甚至是很直接的詞,令聽者動容。ta的搖滾經典很多,我個人最喜歡《一無所有》、《假行僧》,這兩首歌帶給我同一種體驗:無奈、反思、掙扎、嚮往、自由,這大概就是搖滾精神所提倡的青年自主意識吧。多年以後,心中早已沒有那麼多憤世嫉俗,偶爾KTV時也會放開自己嚎一嗓子,重溫經典,算是一種宣洩,也算是一種回味。
02黃家駒,《海闊天空》《光輝歲月》
1993年6月30日,樂迷失去了黃家駒,香港樂壇失去了黃家駒。失去靈魂的Beyond樂隊很快走向低迷,一蹶不振。我個人喜歡黃家駒的歌曲多過崔健,如果說崔健的音樂是一種純搖滾,那黃家駒則是另一種風格,ta帶來的不是純粹的思維衝擊和感官震撼,雖然黃家駒也有過一些純搖滾的作品,但真正留在我記憶深處的,是ta體現搖滾精神裡勵志、愛與和平的作品,《真的愛你》體現一種母愛和對母親的愛,《光輝歲月》是對曼德拉的一種致敬,《海闊天空》表現了一種對理想的無悔追求,《情人》更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03竇唯,《無地自容》《別來糾纏我》
網上有句戲言,竇唯讓後來每一位翻唱《無地自容》的人無地自容,這一點都不誇張,竇唯的《無地自容》的確是無法逾越的經典。竇唯:一位才華橫溢的搖滾音樂人,一位年輕時帥得掉渣的男人,一位已經沉浸在自己音樂中的「仙兒」。聽過竇唯《無地自容》和《別來糾纏我》的人大概都會有一種感嘆,ta的嗓子好像是為搖滾而生,人們喜歡ta演繹的音樂不是因為先入為主,而是一種真正的痴迷。今天竇唯的音樂大多數人聽不懂,我也聽不懂,現在邋遢隨性中年大叔形象下的ta,活得灑脫自然,已經完全回歸自我和音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竇唯,無須向別人證明自己,無須在意別人的看法,只為自己活著,只為音樂活著。
04唐朝樂隊,《夢回唐朝》《國際歌》
有一種輝煌無法複製,就如同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和《國際歌》,巔峰時期的丁武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我並不喜歡重金屬搖滾,但對這兩首音樂卻情有獨鍾,《夢回唐朝》古色古香、慷慨激昂的詞,重金屬的配樂,高亢凜冽略帶歇斯底裡的嗓音,振聾發聵,讓人瞬間恍若穿越開元盛世,體驗大唐的華麗、大氣與豪放;經過唐朝樂隊改變和演繹的《國際歌》有了種另類的味道,少了些正統情懷,多了一種革命浪漫主義色彩,用現在的話說,讓人有一種很「燃」的感覺,是一種壓抑的嘶吼,是一種欲衝破牢籠的聲嘶力竭,是一種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的表達。
05紫雨樂隊,《向日葵》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紫雨樂隊,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首歌,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場人間悲劇。紫雨樂隊我只聽過這首《向日葵》,最初的我只是單純地感覺好聽,以為只是一首反戰歌曲,在得知這首音樂的創作背景和原因後,再次聽起時,淚如雨下。在我心裡,這首歌已經不僅僅是音樂,更像一種不願去觸碰的痛。願天堂的那些孩子沒有痛苦,願來生的你們已找到心中的向日葵。
其實喜歡的搖滾音樂人還有很多,譬如張楚、何勇、鄭鈞等等,他們都有很經典的音樂,近年來,也有一些樂隊的音樂讓人深思,譬如萬能青年旅館的《sha死那個石家莊人》。對於音樂的喜歡,很簡單,如果是喜歡的,名不見經傳的歌手演繹,一樣會喜歡;如果是不喜歡,即使麥可·傑克遜來演繹,也一樣是不喜歡,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僅此而已。
文中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朋友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