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類的通用語言
如果說地球上還有一樣東西可以稱之為世界的,那一定是音樂,唯有音樂,可以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人產生情感共鳴。細細聆聽一首音樂,或許你聽不懂歌詞,卻可以在旋律和歌聲中或多或少對創作者、歌者所想表達的意境與心情感同身受,這就是音樂的奇妙之處。先不論不同國家的音樂,單以中國之幅員遼闊、民族林立所孕育出的地域音樂、民族音樂,就足以讓我們體會到民族語言、地域方言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
01民族音樂:蒙語,賦予蒙古族音樂靈魂。《蒙古人》騰格爾
上學時,同舍有蒙族同學,好酒嗜肉,每次小聚酒足飯飽後,都會給我們來一首蒙語歌,後來,我們對這個膀大腰圓的蒙古漢子有了評價,四個字「驚為天人」。蒙古音樂的魅力是公認的,濃厚的草原氣息、簡單優美的配樂、自由的旋律、深沉的感情,閉上眼睛去聽,仿佛瞬間把你帶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草原,那是種很美、很奇妙的體驗。我一直認為蒙語是蒙族音樂的靈魂,在沒有任何配樂的情況下,蒙語的輕唱,依然會讓聆聽者震撼。同樣的一首歌《蒙古人》,同樣的歌者:騰格爾,蒙語版和漢語版會帶來不同的聽覺體驗,這也許就是民族語言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吧?
02地域音樂之一:粵語,別樣的韻,古雅的詞、獨特的語法。《友誼之光》
粵語歌在樂壇有很重要的地位,最輝煌的時候也曾是國內街頭巷尾傳唱的主流。粵語是一種地域方言,卻與我們所理解的方言感覺略有不同,這點在音樂上讓人體驗猶甚。個人感覺粵語歌詞要比國語歌詞更有深度一些,粵語比國語多四種音調,這更考驗詞作者的功力,也往往讓粵語歌聽起來更有韻味;粵語歌詞注重一些古詞的運用,這可能和粵語體系對一些古漢語的保留有很大關係;粵語歌在語法結構上也常用一些疊詞和倒裝句,這些都賦予了粵語歌這種地域音樂一種獨特的魅力。譬如一個詞:國語用「多少」,粵語用「幾多」,感覺馬上不一樣了;《友誼之光》中有一句:粵語「今日別你共你雙雙兩握手」,國語「今日你我道珍重」,感覺又不一樣了,這也許就是粵語歌作為一種地域音樂帶給我們的奇妙體驗吧?
03地域音樂之二:信天遊,黃土高原溝溝壑壑孕育出的明珠。
到了西北,登上黃土高原,不去嚎一嗓子信天遊,你也許就無法領略高原文化的真正內涵。信天遊,是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廣泛的一種漢族民歌形式,是黃土高原溝溝壑壑歷經千年孕育出的一顆璀璨明珠。陝西、山西的方言則賦予了這種音樂獨特的魅力,一首信天遊,如果你去用普通話演繹,只怕馬上會讓這首歌曲黯然失色;陝西、山西特有的語言風格和語境讓信天遊表現出的粗獷、豪放,溫柔、婉約,無可替代。有人說,信天遊上不得臺面,俗,於我看來,《詩經》之後,把賦、比、興運用到極致的,當屬信天遊這種音樂形式了。信天遊的魅力,不是在舞臺上看到的那種穿著花襖唱山歌,而是你登上一望無垠的黃土高原,藍天白雲下的那種極致自由的感受。
04地域音樂之三:閩南語,古色古香。《世界第一等》《愛拼才會贏》
我聽過的閩南語歌曲並不多,但每一首都讓人印象深刻,感觸良多,這種印象和感慨不是來自於首次聽,而是要經過把晦澀拗口的閩南語歌詞看懂後再去回味而產生的。個人感覺,一首好的閩南語歌曲,像一本好書,會讓人有不忍釋手之感。學界一直有種說法,閩南語是漢語古化石,我深以為然,閩南語的歌詞的確賦予了音樂古色古香的味道,很多在現代漢語看不到的詞,卻同時出現在《詩經》和現代閩南語中,讓人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這就是閩南語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有很多閩南語通俗歌曲,優美的旋律,不同於現代漢語的歌詞:《世界第一等》、《愛拼才會贏》、《愛情的騙子我問你》、《浪子的心情》、《一生啊》,大家可以去靜心聆聽,感受閩南語帶給音樂「古」的魅力。
其實對於音樂,我屬於孤陋寡聞的一類人,所以只能以自己曾聽過、曾感受過的音樂,對自己認為的獨特魅力和奇妙體驗略說一二,望勿見笑。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有眾多的方言體系,大家對民族音樂和地域音樂一定有更多的心得體會,本文只屬於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可以共同討論分享。